?

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三踝骨折的臨床分析

2021-11-30 06:56孫廣宏
中國傷殘醫學 2021年19期
關鍵詞:踝關節下肢關節

孫廣宏

( 朝陽市中心醫院 , 遼寧 朝陽 122000 )

三踝骨折發生率高,踝關節是人體負重重要關節,其組成包括距骨上部關節、腓骨下部關節面和脛骨等,其通過外側韌帶之間連接和固定。踝關節骨折發生可導致踝關節不穩定,可影響踝關節周圍骨質和韌帶,有必要選擇合適的手術治療方案[1]。本研究將2016年1月-2018年10月90例三踝骨折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施行三踝骨折手術室常規治療,觀察組應用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比較2組轉子間三踝骨折關節功能恢復效果;三踝骨折手術平均時間、三踝骨折平均愈合時間、下床進行活動的時間和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后出院時間;治療前后踝關節功能評分和生存質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三踝骨折手術并發癥發生率,對照組施行三踝骨折手術室常規治療,觀察組應用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分析了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三踝骨折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1 一般資料:將2016年1月-2018年10月90例三踝骨折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年齡21-82歲,平均(38.35±5.07)歲。男女分別是28例和17例。其中,三踝骨折的時間是1-5天,平均三踝骨折時間是(2.12±1.21)天。摔傷引起的轉子間三踝骨折有20例,交通事故引起的轉子間三踝骨折有15例,高處墜落導致的10例。左側的踝骨折有20例,右側的踝骨折有25例。對照組21-81歲,平均(38.35±5.07)歲。男女分別是28例和17例。其中,三踝骨折的時間是1-5天,平均三踝骨折時間是(2.14±1.25)天。摔傷引起的轉子間三踝骨折有19例,交通事故引起的轉子間三踝骨折有16例,高處墜落導致的10例。左側的踝骨折有20例,右側的踝骨折有25例。2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

2 方法:對照組施行三踝骨折手術室常規治療,俯臥位內側入路實施手術,全麻,俯臥,沿著內踝和跟腱做內側弧形切口,經踝關節內側促使踝關節骨折端充分暴露,直視視野下復位固定,促使關節面恢復平整,用支撐鋼板和拉力螺釘固定,沖洗手術切口和引流,逐層縫合切口。觀察組應用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全麻,俯臥位,根據患者情況從患者的后踝到患者的外踝進行復位固定,在跟腱和外踝之間選擇切口,促使骨折部位充分向外暴露,復位固定之后給予克氏針暫時固定,可用螺釘拉力固定小骨塊,用鋼板固定大骨塊,促使患者下脛腓韌帶以及腓骨骨折端暴露,復位固定之后,將鋼板置于患者腓骨下端外側固定,并給予引流管放置,逐層縫合切口。術后常規給予抗感染、消腫等處理,術后第2天開始鍛煉下肢關節功能,術后根據患者情況實施負重治療。在X線檢查顯示骨折完全愈合之后可下床活動。

3 觀察指標:比較2組轉子間三踝骨折關節功能恢復效果,顯效:踝關節功能正常,踝關節正?;顒?,關節疼痛消失;有效:踝關節功能改善,關節疼痛減輕,踝關節活動度改善;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2];三踝骨折手術平均時間、三踝骨折平均愈合時間、下床進行活動的時間和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后出院時間;治療前后踝關節功能評分和生存質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三踝骨折手術并發癥發生率。

4 統計學方法:SPSS25.0統計,數據P<0.05顯示差異顯著。

5 結果

5.1 2組轉子間三踝骨折關節功能恢復效果相比較:觀察組轉子間三踝骨折關節功能恢復效果45例(100.00%),高于對照組37例(82.22%),P<0.05。

5.2 2組觀察治療前后踝關節功能評分和生存質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相比較:治療前2組踝關節功能評分和生存質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相近,P>0.05;治療后觀察組踝關節功能評分和生存質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對照組踝關節功能評分和生存質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分別是(62.13±1.90)分、(62.11±1.67)分、(21.14±0.31)cm/s,和(6.21±1.24)分。治療后對照組踝關節功能評分和生存質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分別是(83.13±1.35)分、(87.21±1.21)分、(27.12±0.51)cm/s,和(3.12±1.42)分。治療前觀察組踝關節功能評分和生存質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分別是(62.21±1.91)分、(62.41±1.62)分、(21.57±0.33)cm/s,和(6.21±1.25)分。治療后觀察組踝關節功能評分和生存質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分別是(93.06±2.02)分、(96.42±1.34)分、(32.21±0.51)cm/s,和(2.01±0.01)分。

5.3 2組三踝骨折手術平均時間、三踝骨折平均愈合時間、下床進行活動的時間和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后出院時間相比較:觀察組三踝骨折手術平均時間、三踝骨折平均愈合時間、下床進行活動的時間和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后出院時間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三踝骨折手術平均時間、三踝骨折平均愈合時間、下床進行活動的時間和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后出院時間分別是(62.21±0.83)分鐘、(141.12±7.34)天、(1.21±0.11)天、(8.21±1.21)天,而對照組三踝骨折手術平均時間、三踝骨折平均愈合時間、下床進行活動的時間和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后出院時間分別是(78.21±2.45)分鐘、(158.82±7.22)天、(4.12±0.89)天、(12.12±1.82)天。

5.4 2組三踝骨折手術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較:觀察組三踝骨折手術并發癥發生率1例(2.22%),低于對照組9例(20.00%),P<0.05。

討 論

三踝骨折多發,主要是車禍、摔傷、骨質疏松引起的三踝骨折,目前臨床一般實施手術治療,但傳統的手術治療可帶來較多的并發癥。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的實施效果更好。一般情況下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和傳統內側入路治療比較,優勢明顯。因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腓骨后方組織比較厚,將外踝骨折鋼板置于腓骨后側,可有效對軟組織進行覆蓋[3-4]。同時,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情況下,縫合傷口比較容易,也可對預后產生積極作用。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出現感染和傷口壞死的風險低下,且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切口可清晰顯示外踝骨折端,促使后踝骨折充分暴露,患者在手術直視下可復位固定后踝,并根據骨塊大小選擇合適固定材料,降低固定不牢固的風險[5-7]。

本研究對照組施行三踝骨折手術室常規治療,觀察組應用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轉子間三踝骨折關節功能恢復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三踝骨折手術平均時間、三踝骨折平均愈合時間、下床進行活動的時間和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后出院時間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踝關節功能評分和生存質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三踝骨折手術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后外側踝關節途徑手術治療在三踝骨折治療中有良好作用,可降低三踝骨折手術并發癥發生率,縮短手術時間,可改善下肢血流和生存質量,加速患者三踝骨折愈合和減輕疼痛,減少三踝骨折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改善踝關節功能。

猜你喜歡
踝關節下肢關節
等速肌力測試技術在踝關節中的應用進展
下肢下垂體位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影響的meta分析
術后強化護理預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的研究
高頻超聲聯合彩超在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診斷價值
膝蓋經常咔咔響,小心“關節鼠”
崴腳,不可忽視的傷害
膝蓋有異響 警惕“關節鼠”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關節才是關鍵
踝關節損傷的正確處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