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里格《侏儒進行曲》的風格特點研究

2021-12-02 07:25許凡
藝術品鑒 2021年32期
關鍵詞:格里格侏儒協和

許凡

一、生平與創作

愛德華·黑格勒普·格里格 (Edvard hagerup Grieg,1843—1907),十九世紀末浪漫主義時期北歐杰出的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挪威民族樂派的主要奠基者與開拓者。他的創作涉獵各種體裁,包括鋼琴抒情小品、弦樂合奏、聲樂作品以及為話劇配樂的管弦樂等,題材多源于挪威人民的生活場景、祖國的自然風貌、民間神話傳說和文學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既保留了浪漫主義風格傳統,又集民族音樂風格之大成,音樂多細膩小巧、婉轉精煉,善于運用大膽、新穎的和聲以形成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

鋼琴抒情小品是格里格最重要的創作體裁,他一生創作了66 首抒情小品,編撰為《鋼琴抒情小品》一書,共分10 冊,包括Op.12、Op.38、Op.43、Op.47、Op.54、Op.57、Op.62、Op.65、Op.68 與Op.71。該作品題材多源于挪威的自然風光、民間生活與神話傳說,記錄著格里格的創作心境與美學觀念,表達了格里格強烈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

二、音樂特點

(一)創作背景

1891 年夏,格里格與好友在卑爾根的山間漫步,有感而發創作了第五冊《抒情鋼琴曲集》(Op.54),這部作品是十冊《抒情曲》中最著名的一部,被看作是格里格音樂美學的代表?!顿暹M行曲》是作品54 中的第三首,是最著名且最富特色的作品之一。選題源于北歐文學史詩《埃達》中的神話形象“侏儒”,又稱“矮神”,它們身材矮小、長相丑陋,但幽默活潑、精通采礦冶煉技術。在這首樂曲中,格里格以極具特點的和聲寫作技法與鮮明的個人風格,運用各種彈跳性和弦,伴隨著滾奏音型,完美刻畫出侏儒滑稽靈活、生動神奇的音樂形象。

(二)創作特征

1.曲式結構

復三部曲式結構(如圖1):

圖1 復三部曲式結構

該曲由復三部曲式寫成,呈示部為五部的單三部曲式、中部為變化重復的單二部曲式、再現部則完全再現。

呈示部(第1 小節—第70 小節),五部的單三部曲式。A樂段是重復型雙句體開放樂段,a1樂句是a樂句主題動機的上行四度模進。B樂段為對比型雙句體開放樂段,右手五音一組的動機化音階與左手跳音結合,為之后樂曲的展開做出準備。連接部分有8小節,采用連續的跳音和弦引出主題再現重復的A1樂段,推動音樂的發展進程。A1樂段運用主題材料重復的手法,低音聲部織體八度加厚且旋律聲部高八度重復,進一步加深主題,增強該段音響效果、豐富了音樂層次感,推動樂曲繼續向前發展。B1樂段是B樂段的變化重復,以模進的方式多擴展出3個b樂句。A2樂段在重復時,僅再現了A樂段的開始樂句,形成首尾呼應,使樂曲平穩過渡至中部。

中部(第71 小節—第123 小節),并列單二部曲式結構,材料與呈示部完全不同,形成鮮明的對比。C 樂段由4 個平行樂句組成,d1、d2、d3樂句的音樂材料均來自d 樂句;D 樂段是兩句體平行樂段,e1樂句是e 樂句的展開。C1、D1兩個樂段四度模進、變化重復C、D 樂段,樂思在反復陳述時,在結構上比原材料有所縮減,在比例上與主部相稱,具有凝聚收攏的感覺。

再現部(第123 小節—第194 小節),完全再現呈示部。

2.旋律

該樂曲整體旋律線條寬廣,呈橫向進行,以級進為主,伴隨著三度、六度跳進,跳音手法貫穿全曲。

(1)半音旋律

浪漫主義時期,半音化手法得到廣泛應用,它為聲部的進行增添了半音傾向性、裝飾性,使作品更具戲劇性。格里格在他的創作中,也大量使用半音化手法,同時帶有挪威特色。

如樂曲的a 樂句(第3—第6 小節),旋律聲部依次為d2—#c2—c2—b1—bb1—a1—#g1,右手旋律和弦式半音下行帶來了各種不協和音的碰撞,與左手低音伴奏聲部的五度固定音型構成了極具色彩性、刺激性的現代音響效果。

(2)模進

樂曲一開始,a 樂句的主題旋律通過向上四度模進變化為a1樂句的旋律聲部,而低音聲部仍持續在d 小調主、屬音構成的五度固定音型上,隨著旋律音區的升高,推動著音樂的進一步發展。

三、創作分析

1.調式調性

格里格在傳統大小調式的基礎上,充分融入挪威民間調式,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調式結構。

樂曲《侏儒進行曲》整體調式走向清晰,調性統一。呈示部為d 小調,中部轉入D 大調,再現部又轉回d 小調,運用同主音大小調的轉調手法增加調式之間的并置對比度,增強作品內部結構的不穩定因素與緊張性,使音樂更具對比性。

2.節拍節奏

該樂曲采用2/4 拍,以中速快板(Allegro moderato)展開,節拍使用規整,節奏速度的變化大多在節拍內進行,屬于進行曲風格。

在節奏上,呈示部多采用八分音符與三十二分音符的結合,配合切分音符,運用這些典型節奏型的連接,加強作品的內在動力,加深音樂表現力,從而刻畫出侏儒詼諧、活潑的形象特征;進入中部后,節奏以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以及十六分音符六連音為主,音樂情緒平穩舒緩。從第87 小節開始,連續的十六分音符六連音緊接著四分音符,增強了旋律的流動性,使該樂段更富歌唱感。

3.和聲

格里格在繼承傳統創作手法的基礎上,結合挪威民族民間音樂特征,進行了大量個性化和聲處理,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和聲語言,如持續音、非常規處理不協和和弦、終止式等。

(1)五度持續音

格里格深受挪威民間音樂影響,在他的創作中常用持續音模仿民間樂器的音響效果,而在低音聲部使用開放的主、屬五度持續音是格里格作品低音持續音的最大特征。

在作品的一開始,低音聲部采用主、屬五度雙持續音以強調調性的呈示與和聲的穩定,從第3 小節開始與內聲部跳動的三度持續音,相結合,增加音樂內容的復雜性,提高作品的藝術表現力,使音響效果更貼切侏儒的主題形象。

(2)不協和音響

①不協和音程

樂曲一開始,連續不協和音程的使用伴隨著低音聲部的主、屬五度雙持續音,形成激烈的音響,豐富了旋律的色彩性,使音樂情緒更加飽滿、突出、強烈。

②七、九和弦

在作品中大量使用復合的、不協和的和弦結構是格里格和聲最大的特點。

進入中部后,樂曲出現屬七、屬九和弦,伴隨著和弦音的增加,作品內部結構越來越豐富,色彩性和弦的使用為抒情、柔和的中部烘托出不協和的緊張感,增添了幾絲神秘色彩。

③平行不協和和弦

兩個以上的和弦音以基本相等的音程或和弦作連續進行,即構成平行和弦。在格里格的創作中,經常使用平行進行中的協和與不協和和弦,不協和和弦不必立刻解決,而是采用半音級的方式連接到相似的不協和和弦上。

在《侏儒進行曲》第93—第96 小節,運用分解和弦模式,調性由bB 大調轉為D 大調,和聲連接依次為D11—D11/S—S,構成平行三度關系的D11和弦進行,使聲部之間相互取得平衡,產生新的音響效果。

(3)不完全結束主和弦

格里格在繼承傳統終止式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些改變,如省略主和弦的三音或五音,甚至同時省略,從而形成不完全結束的主和弦。

在樂曲《侏儒進行曲》中,其終止式以省略三音的結束主和弦為主,使用不完全和弦增強音樂作品特殊的和聲效果。

4.織體

(1)五度持續音織體

各種形態的持續音在低音聲部的使用,是格里格音樂創作中極其重要的技術手段。在《侏儒進行曲》的呈示部與再現部中,主、屬五度持續音織體貫穿其中,該持續音織體的運用既明確主調調性,又模仿出挪威民間樂器哈登格提琴的音響效果,增添了濃郁的民族特色。

(2)和弦式織體

樂曲進入中部后,伴奏以和弦式織體為主,采用有規律的和弦脈動。該織體既強調了樂曲的流動性,活躍情緒,同時,使單一的旋律片斷增加和聲襯托的厚度,突出和聲的色彩性效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格里格《侏儒進行曲》曲式結構、旋律、調式調性、節拍節奏、和聲、織體方面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該作品的風格特征,格里格在繼承與發展浪漫主義傳統作曲技法的同時,又融匯了挪威本民族音樂語匯,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作品中表達著格里格對祖國的滿腔熱愛。

猜你喜歡
格里格侏儒協和
“侏儒”蜻蜓
亞洲象中的婆羅洲侏儒象
格里格格巫婆和一張銀色碟片
愛德華·格里格:北歐音樂巨匠
亞馬孫雨林首次發現雜交鳥類
協和搬家
協和學子“愛星”獻愛心
格里格《索爾維格之歌》的賞析
村里的井
情欲纏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