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2021-12-03 08:26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楊家寺中學楊繼平
家長 2021年36期
關鍵詞:古詩文中華初中語文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楊家寺中學 楊繼平

傳統文化是民族之根,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中國傳統文化所展現出來的魅力。且縱觀中考語文試題,相關題型上越來越注重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考察,尤其是一些題目中對于古代文化常識和文化涵養的相關考察。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入初中語文教學,首先要從學生思想做出改變,增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減少外來文化思想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課堂滲透帶來的思想干擾。

一、把握中華傳統文化意義,體會語文教育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生生不息,它是社會精神脊柱穩固的象征,有助于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學習相關傳統文化倫理知識時形成良好的人文價值觀念。古文化中提倡的以德取人、以德服人等觀念,也能為現代教育事業以核心素養為中心的個體教學帶來良好的價值取向,做出有力的精神文化方面的思想保證,從而也讓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大環境下的學生的思想和精神得到有力的保障。例如,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集中對于中華傳統文化意義上的把握。在語文傳統文化教學中,首先要建立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對于傳統文化能夠有印象。這種文化印象教師可以從指導學生對于古詩文的背誦上得到提高,學生通過背誦古詩文,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古詩文積累習慣。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對于傳統文化現象進行分析,在生活中能夠用傳統文化中的知識指導自己為人處事。當學生對于傳統文化有一定的基礎掌握之后,教師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集中學生學習上的難點,為學生進行系統上的講述,避免由于傳統文化知識在語文學習中的長時間耗時所導致的初中語文教學時間分配上的不合理性。然后,教師根據教學的整體性,對學生的傳統文化學習進行系統上的相關整理,為學生建立詩詞背誦的學習庫,指導學生撰寫文化論文。

二、落實中華傳統文化策略,推進語文教育工作進程

在知識大爆炸的信息化教育時代,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的相關滲透,需要對學生根基的夯實和閱讀量的重新審視。這項工作的推進,需要教師對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進行計劃性、科學性的策略探究。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獲取和善用,需要教師和學生多種思維的努力,結合教師和每個學生的辯證創新思維、系統哲學思維,使語文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的意念更加明確、態度更加端正。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滲透中夯實語文學習的基石,在生活中自強不息的奮斗基石,讓這些基石幫助學生在社會現實中對善惡有洞察、對是非能明辨、對文化有敬畏,使傳統文化中的德育知識薪火相傳。例如,教師在對于學生古詩文的引導學習中,幫助學生對于感性的認知上升到理性的認知上。如學生對于古詩文的背誦,體會古人身上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讓學生感受詩人在國事危機中心理上的恐懼和擔憂,體會詩人在詩中是如何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串聯在一起。學生在學習古詩文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愛國之情,提升自己的愛國之情,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

三、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故事,創新學習傳統文化方式

中華傳統文化的故事需要傳唱,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它是生動而具有哲理性的素材。中國的古文化中擁有大量的故事,它不僅講述著古人的經歷,更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世界。而對于當代社會來說,傳統文化故事的傳唱則需要一種更好的方式,互聯網是現代信息傳播上最快捷的平臺,學生在互聯網上可以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傳統文化。但教師在傳統文化的普及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白傳統文化是與中國長時間的封建社會相依存的。所以,傳統文化自身在發展過程中就存在一些與現代社會思想不符的文化糟粕。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依據時代對于學生精神上的需求,以及學生自身人格上的發展來衡量傳統文化的學習標準。例如,教師對學生講述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棄官尋母》是二十四孝的最后一篇,講述宋代有個人叫作朱壽昌,在他七歲的時候,生母劉氏由于受到父親正妻的妒忌,就不得已改嫁他人,然乎母子五十年未曾相見,在神宗時期,朱壽昌已經入朝為官,但在得知母親的一些線索時,朱壽昌寧愿辭官不做,也要千里尋母。后來,朱壽昌在陜西終于找到了母親,而這時的母親已經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對于古人來說最榮耀的事情就是入朝為官、光宗耀祖,朱壽昌的行為,是將孝義放在了自身榮譽之上,體現了古代社會中子女對于父母的感恩。讓學生在此學習過程中,品味其中的內涵和情感,然后教師可以給學生進行任務布置,讓學生回家用實際行動孝敬父母,為了檢查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教師可以積極與家長進行聯系,通過家長的反饋,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四、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活動,強化語文古文化教學能力

傳統文化活動進課堂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涵蓋甚多,教師組織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誦讀活動以及課堂上對漢服漢禮的規范,都讓傳統文化進校園。教師對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滲透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這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精髓的繼承和弘揚,更是對初中語文文化教學體系的完善和落實,體現出現代語文教育逐步朝著高質量、高標準邁進。例如,在初中語文國學經典賞析課堂開展中,推進落實《弟子規》國學經典進課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古詩文經典賞析》的誦讀班會,讓學生各自選擇自己在《古詩文經典賞析》中最喜歡的經典文段,在班會上誦讀并結合身邊的事情進行經典片段內涵的解釋?;顒娱_展后,教師組織開展古詩文背誦比賽,并向獲獎學生和參與的學生發放印有《古詩文經典賞析》教材中相關語句的精美禮品,讓學生在禮品的收藏浪潮中體會傳統文化知識的語文之美。優良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的滲透為重中之重,它能夠填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造成的人文精神世界的空白,防止中華文化在歷史演變過程中產生“文化斷層”現象,所以,當前初中語文教學階段,對于學生的傳統文化教學滲透迫在眉睫。

五、結語

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但隨著現代化社會中各國文化的開放交流,導致中華文化在新時代大背景下面臨眾多危機,傳統文化在教育領域所引發的學術爭端也屢見不鮮。因此,將中華傳統文化滲透進初中語文教學的教育事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和沖擊。教育滲透過程是否一帆風順,也是社會各層次人士所提出來的質疑和擔憂。在初中教學課堂上,教師作為對傳統文化的課堂滲透者,要從自身認識到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把握好優質文化和糟粕文化的分界線,讓學生的品格能夠在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得到淬煉。

猜你喜歡
古詩文中華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沉浸式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統編版教材中低年級古詩文創意寫話策略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高中教育如何從古詩文中感受中華文化之美
強化古詩文教學中的“素讀”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