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思政:建設全面育人的價值高地

2021-12-03 10:26張曉東
江蘇教育 2021年83期
關鍵詞:大思育人學科

張曉東

2021年3月6日,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著重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薄按笏颊n”是對全體學生和全體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這不僅是對思政課的準確定位,更是進一步明確了基于思政課的學校德育發展的基本取向。我覺得,“大思政課”最重要、最核心的“大”,是“價值之大”。正如俞吾金所言,“人的社會存在不能歸結為認識,人生活在一個意義的世界中,一個價值的世界中”[1],教育同樣是充滿了價值的生活世界,而且,教育的重要而本質性的目的就是進行價值塑造和價值傳遞。因此,思政課必須以“大思政”為旨向,突破自身的課程邊界,在對學生的價值培育中發揮不可替代的功能,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奠定鮮明的價值基礎,提供可依據的價值準繩,努力建設全面育人的價值高地。

一、豐富學校精神,重塑學生理想信念,整體建構價值體系

“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的活動,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范,并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地生成,并啟迪其自由天性?!保?]學校教育不僅本身充滿了文化,還要把文化傳遞給一代又一代人,而文化的內核就是價值,作為“大思政”的德育課程的核心也是價值,是社會主義的政治價值和道德價值,兩者在價值這一基點上是相通的。因此,必須以“大思政”的價值觀占領學校文化的價值陣地,成為學校文化的核心價值,并進一步統攝、引領其他價值,從而推動教育價值體系的整體建構,為學校的全面發展提供價值導航、價值屏障和價值支撐。

從這個角度而言,為了實現思政課的“價值之大”的育人目的,一定要讓這一價值進入學校文化中,并確保成為學校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帶動學校文化的價值生長,達成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浸染,讓“大思政”的價值走進學生的世界,實現文化化人的重要涵育和陶冶,從而達成“他以他自己的存在的活動使這個文化完善,而這個文化對于他,可以說,是他的第二天性”[3]。通過價值導引產生出我們理想中的文化,進而形成的“第二天性”的目的就是培根鑄魂,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成為學生成長的價值之魂,達成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讓孩子們成為堅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學校文化核心的大思政價值會成為學校的精神符號和精神氣質,彌散在學校的方方面面,從而讓教育充滿崇高與高貴,讓學生充滿理想和信念,進一步帶領社會充滿讓人向往的正能量,從而擺脫過于功利造成的教育淺表化、短視化和庸俗化,走向一種具有崇高意蘊的精神追求,因為“沒有精神的民族是庸俗的民族,沒有精神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國家。只有以強大深厚的中國精神為底蘊的中國夢,才能成為引領整個國家奮斗的理想藍圖”[4]。這一精神符號會重塑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讓學生成為新時代精神的創造者和踐行者,將偉大的精神代代相傳,實現更高品質的存在和發展,以教育情懷為實現中國夢而砥礪前行。

二、夯實核心素養,促進學生能力增值,尋找學科價值突破

受舊有觀念的影響,在傳統教育模式的桎梏下,我們就像尼采所說:“現代人自身根本沒有任何東西;只是由于我們用外來的時代、風俗、藝術、哲學、宗教、知識充填并過分充填了我們自己,我們才成為某種值得注意的東西,亦即成為會走路的百科全書?!保?]除了對知識進行識記以外,學生不知道還能夠做什么,不知道識記的目的是什么,更不知道學習與國家、民族之間的緊密聯系,不知道大我與小我之間的關系,不知道奉獻同樣能夠使人獲得幸福,而且,由于只顧機械地“充填”“載入”,知識本身也變得僵化無比,人性的光輝從他們身邊滑落,他們甚至連“會走路的百科全書”都算不上。

盧梭在《愛彌爾》中提醒自己:“我的目標不是教給他種種知識,而是教他在需要的時候獲取知識的能力,教他準確評估知識的價值,教他愛真理勝于一切。運用這個教育方法,盡管進步很慢,但決不會走一步冤枉路,也決不會被迫重新回頭?!保?]一定要讓兒童的能力增值,讓他們學會“評估知識的價值”,讓他們在知識學習中形成“愛真理”的態度,讓他們在能力提升的過程中實現學科育人,讓每一門學科都擔負起價值培育的重要責任。這種培育尤其要激發出學生的內生力量,這種內生力量是他們成為“大寫的人”的力量,能夠讓他們主動成長為敢于擔當的時代新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者、宣傳者和捍衛者。

我們要思考,學科對于學生成長的價值何在?這就需要對學科進行哲學思考,因為“一個學科的基本概念仍然要超出這一學科才能獲得理解,我們仍把這些基本概念的思考稱作哲學思考”[7]。不僅對于學科的基本概念要超越學科進行思考,對學科本身更應該進行哲學思考。哲學思考實際上就是對人的思考,或者說是對學科的人學和人性思考,就是要讓不同的學科從育人的角度進行考量。中國自古至今一直強調成人比成事更重要,如果我們希望學生都學以成人,每一門學科應該擔負何種使命?如何為學生成長為時代新人助力?不同學科的價值切入點在哪里?因此,必須讓不同學科成為“大思政”的價值轉化載體,成為價值育人的重要陣地,所有學科都要達成課程思政的最終目的。

三、拓展學習時空,激發學生無限創意,彰顯活動價值附著

活動育人是思政課的重要實施途徑,更是大思政價值的轉化載體。但是,價值的接受不能變成簡單的概念與話語傳遞,尤其是一些比較抽象而重要的價值判斷需要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進行運用與檢驗。在課堂中學習的各種價值理解與認識需要實踐進行檢驗;否則,價值不能活化也不能入腦入心,更不能成為可以帶得走的素養,因為“經驗不僅包括人們做些什么和遭遇些什么,他們追求些什么,愛些什么,相信些什么;而且包括人們是怎樣活動和怎樣受到反響的,他們怎樣操作和遭遇,怎樣渴望和享受,以及他們觀看、信仰和想象的方式——簡言之,能經驗的過程”[8]。

伴隨著經驗的生長,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發生,那就是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激發。想象力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寶貴的財富,是童年生活的一個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注腳,因為想象力可以幫助學生打開充滿魅力的生活,而“只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才能孕育出豐富的想象力——這乃是一條顛撲不破的心理學定律”[9]。想象力不僅讓經驗得到創造性生長,還能夠對價值實現創造性理解與認識。不能把價值作為僵化的教條來學習,這會讓價值變得刻板單調;而要讓價值成為充滿生命張力的實踐的活的靈魂,不斷引領和陪伴學生的教育生命旅程,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與生存境界。

正是在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的童年精神和生命得以釋放,他們才越來越像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活出了他們應該具有的樣子,生命的尊嚴得到了充分尊重,生命的意義得到了充分肯定,“而生命必定具有某種內在價值:倘若生命只有作為其他生命的工具才有用,它也就毫無用處”;我們“一定會在某個地方超越那環環相扣的功利鏈條,找到掛住鏈條的固定點;否則,鏈條的任何環節都沒有真正的實用性”[10]。因此,我們必須要找到大思政與兒童內在價值的交匯點,讓這一交匯點在活動中相遇,實現價值的深度附著,讓他們的生活成為環環相扣的價值鏈條,從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了鮮活的實踐載體,讓學生的價值成長與國家的價值培育深度耦合。

四、內化育人目標,點亮學生人性光輝,形成教師價值示范

在新時代教育中,教師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特別強調:“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看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將他們作為全面推動變革的力量?!保?1]教師再一次被推上了歷史的舞臺,成為教育深度變革的重要推動力,甚至可以說我們已經進入了教育的教師時代。實際上,中國有著重視教師的優良傳統,特別重視教師作為人對學生的影響?!顿Y治通鑒》曰:“經師易遇,人師難遭?!边@意味著教人讀經、誦經的教師比較好找,但是自己是人也教人做人的教師就不容易找了,因為這樣的教師首先就是具有價值理解與價值內化的人,是一個大寫的有尊嚴的人;否則,既不能成為受人尊敬的人師,也不能真正以內在的價值影響學生。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教育在今日受到了輕視,而非一項最榮耀且責任重大的工作,大部分的教育者也將它視為例行公事。他們只是傳授知識,并不真正關心人的完整與智慧;而一個只傳授知識,卻任由世界在其四周崩潰的人,并不是個教育者”[12]。不是每一個教育者都能有深刻的認識和堅定的行動,一些教師甚至放棄了對自身價值的塑造,放棄了教育必須全面育人的根本宗旨,放低身段遷就種種不良的需要和要求。我們要督促每一位教師尤其是非思政學科的教師深刻理解“大思政”的獨特意義,思考自身和自己所從教的學科能從“大思政”中汲取什么樣的價值與精神力量,從而牢牢樹立起社會主義的育人觀,絕不能任由“世界在四周崩潰”。

更需要思考的是,教師通過什么來教育學生?教師是行動的旁觀者嗎?僅僅是言語層面的對話嗎?僅僅是告訴學生你們應該這樣,你們應該那樣嗎?僅僅是給他們一些應該遵守的規范和條文嗎?肯定不是?!暗赂邽閹?、身正為范”,教師應該為學生做樣子,讓孩子們參照學習,讓自身成為價值符號、價值代表,用自己的價值觀、價值理解、價值追求和價值行動引導學生。而人格是一個人價值觀的集中體現,人格影響就是一種重要的價值示范,以教師的價值觀去培育學生的價值觀。所以,“我們教育學生首先不是靠某種方法或手段,而是靠本人即人格的影響”[13]。教師要非常注重自身的人格培育,讓自己成為一個正直而有教育情懷的良師益友,用包含美好人格的生命一路陪伴學生的成長。

五、引導各方有力支持,充盈學生生命底色,優化社會價值生態

學校教育從來都不是脫離人間煙火的世外桃源,而是與社會生活產生著直接而緊密的聯系。良好的社會生態有利于教育的快速進步,不良的教育生態會阻礙教育的持續發展。需要警醒的是,當下社會生活在不斷地物欲化和浮躁化,與理想中的美好價值日益疏離,并對教育產生了越來越強烈的反向作用。正如鮑德里亞所描述的:“今天在我們的周圍,存在著一種由不斷增長的物、服務和物質財富所構成的驚人的消費和豐盛的現象?!保?4]消費的結果使得一切廉價化,教育與崇高、尊嚴、偉大、高貴漸行漸遠,一切都以有用和無用作為衡量標準,希望所有的目標都能夠馬上兌現、立竿見影,導致教育在急功近利中發生了異化,我們已經不會在慢慢中從容欣賞。

最讓人擔憂的是,不良的社會影響還侵蝕了學校的培養目標,“在一個僅僅要求人勝任他自己特殊社會職能的社會里,人就會變得和這種職能等同起來;而他的存在的其余部分充其量任其自然——通常被棄置到意識表層下面而被忘卻”。育人價值在社會不良價值的裹挾和擠壓之下,不知不覺地滑落到意識表層的最下面,甚至是被整個社會有意無意地遺忘了。實際上,有意遺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根本不覺得我們遺忘了什么,這才是最令人擔憂的。所以,產生了一種奇怪的現象,人們看似非常關心教育,經常性地把教育當作中心話題,但恰恰就在這樣的高度“關心”下,知識傳授占據和充斥著學生的學習生活,完整的人的培養、堅定的革命信仰鑄造、家國情懷的涵育被擱在一邊,教育離我們的夢想越來越遠。

我們是教育工作者,經過了深入的教育專業理論學習,具有長期豐富的教育實踐,理應比社會和家長更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必須引導整個社會進行教育價值重建?!按笏颊笨雌饋硎菍W生德育的價值要求,實際上其中包含著重要的教育價值,這種價值不僅用來培養學生,還可以用來引導社會發展,并且與整個社會意識形態形成整合性的力量。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大思政”的價值之“大”,進一步明確學校的育人目標,引導全社會的價值追求和輿論氛圍,這樣才能讓所有人都能準確把握住教育的本質,形成學為中心、人在中央、政治方向正確的教育價值生態,明確教育的價值核心是培養全面而有個性的人,努力讓學生成為具有堅定信念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成為具有奉獻精神的開拓進取的時代新人。

猜你喜歡
大思育人學科
東北師范大學西湖實驗學校
——構建大思政課程體系 打造黨建工作品牌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學科新書導覽】
成都理工大學:挖掘“攀登精神”內核?構建大思政格局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基于"大思政"理念的城市軌道交通高職院校人才培育工作研究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我們都是CEO”育人模式簡介
“超學科”來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