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美的規律建造

2021-12-03 10:26葉水濤
江蘇教育 2021年83期
關鍵詞:華中美育美的

葉水濤

美育之重要誰都不否認,但學校美育有特色、成氣候的不多,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東橋小學教育集團(以下簡稱“東橋小學”)是這方面的典范。小學校長懂美學的不多,沙華中可以算一個,他懂美學且主持多項美育課題研究,如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審美視域下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實踐”、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審美的人生態度’啟蒙教育校本研究”等。沙華中帶領東橋小學以“尚美立人”為教育哲學,“努力讓教育成為美的歷程”?!吧忻馈笔菛|橋小學的校訓,“立人”是學校教育之目的?!吧忻馈敝吧小?,意謂崇尚、推崇、使成為風尚,如少林寺的尚武、江蘇南通的崇文尚教?!傲⑷恕闭?,助人成人,教育之使命所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教師職責之所在?!吧忻馈倍傲⑷恕?,有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立人”由“尚美”,則寓教于樂、生動活潑。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尚美立人”則是東橋小學的文化個性,構成校園靚麗的文化風景。

法國雕塑家羅丹有一個著名的雕像作品,叫《人馬》。人馬是希臘神話中的怪獸,它有人的上半身,對人和神都會形成危害。雕像中人馬的上半身拼命向上伸展、扭動,奮力從馬腹中掙脫,這個過程非常痛苦,但只要雙足落地,他就能成為真正的人。教育是對人生命成長過程的干預,這是一種善良的干預,猶如幫助人馬成為人。黑格爾說過,教育有兩項基本任務,一是讓質樸的人成為雅致的人,即有教養的人;二是讓個體上升到類的水平,即從動物界得到提升。羅丹的《人馬》大體有三層意蘊:自然之人帶有獸性,自覺奮力掙脫獸性,有望成為純粹的人。作為藝術品的雕像,它所傳遞的是一種美的理想,一種人性美的追求。

羅丹的雕像作品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人在審美鑒賞的過程中生發關于如何為人的思考,但羅丹沒有——他的雕像也沒有——告訴人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在中華文化的語境里,人可以成“仁”,成為德行美好的人、真正意義上的人,而成人的途徑是學習。因而,教師需要“誨人不倦”。沙華中的學校美育思想以及東橋小學“尚美立人”的教育哲學,就其本質而言,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芭ψ尳逃蔀槊赖臍v程”,沙華中對教育本質的認定,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馬克思的那句名言:“人按美的規律建造?!碑敶軐W家、美學家張世英先生提出著名的“人生境界論”,他將人精神境界的提升分為四個階段: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張世英先生認為“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著名兒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師說:“美,是情境教育的最高境界?!辈淘嘞壬踔林鲝垺耙悦烙诮獭?。

沙華中校長是美學的研究者,也是學校美育路上的朝圣者。他認為學校教育不僅要立人,而且要成就人的美德,培育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生活的美好,讓生命成長過程沐浴美的光輝。沙華中學校美育思想的核心是“尚美立人”“樂學樂教,向美而行”。東橋小學以人為本,沙華中推己及人,學校美育由點及面,促進教師發展共同體建設。從根本上說,這是以美育為抓手,注重喚醒教師發展的內在動力,啟發和幫助教師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生長點”。具體而言:一是以科研課題為載體,如“審美閱讀視域下語文深度學習研究”“審美體驗與語文深度學習融合的閱讀教學研究”“尚美課堂的校本建構研究”,引導教師結合所教學科建構自己心目中的“美的課堂”。二是以學校課程建設為核心,如學校將原有的社團活動升格為校本課程,組織教師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進行系統建構。三是以“創意課堂”為重點,鼓勵教師基于學科本質,結合自身教學風格,開展“創意課堂”的實踐探索。

教育需要如孔子所言: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校美育需要如費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既謂美育,就要讓人賞心悅目,有精神的自由,有創造的樂趣。教師于學生的教學如此,要引人入勝、啟迪心智;校長對教師的培育也是如此,要隨機點化、相機誘導,規范而不刻板。沙華中說:“教師發展共同體建設不是消解教師個性化的教育教學風格,不是讓大家都走相同的發展之路,而是要發現教師的獨特性,激勵教師走個性化的發展之路?!边@不但是教師發展的必然之路,也是學校美育的題中之義。美是自由的象征,美是個性化的體驗與創造。學校美育讓教師“找到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成就自我,從而惠及學生,推動學校發展”。

沙華中認為,教師“樂學樂教”了,才能培養出“樂學會學”的學生;教師“向美而行”了,學生才會向著美的方向活潑潑地生長。這兩句話看似很樸素,但是包含著很深刻的哲理。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比轿魂U述了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傳道是德育,授業是智育,解惑是發展學生思維,這是對學生的完整教育。韓愈強調教師對學生的人格影響,強調師生間的質疑問難,比較所謂的“平等中的首席”這種西化的教師定義,我們的古人顯然要智慧得多、高明得多。韓愈的教師定義也有不足,主要是偏重認知而忽略情感。沙華中強調教學活動中的情感愉悅,著眼教學方式的寓教于樂,注重學習過程中師生的審美感受,彌補了傳統教師定義的缺失。

教師以育天下之英才為樂,自然會有一種親和力,學生也就能“親其師而信其道”?!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兒童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有強烈的學習意愿,關鍵在教師的引導。泰州學派的王艮有首《樂學歌》:“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彼麑W和樂視為一體,作為學習者的本能。沙華中的“樂學樂教”思想,或許受這位先賢的啟發較多。樂學即“學而不厭”,樂教即“誨人不倦”,這是中華傳統教育最光輝的思想,沙華中對它作了美學的闡釋,并將其轉化為積極的學校美育實踐。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東橋小學的“尚美立人”,追求的正是這樣一種境界,教學活動中的師生如坐春風、如沐春雨。

“樂學樂教,向美而行”不僅是東橋小學教師發展共同體建設的理念,更是具體的、持續的行動?!皹穼W樂教,向美而行”在這所學校不是一個思辨性的話題,而是切實的教育改革實踐,是一種帶有創造性的探索,著力點在教師隊伍建設。沙華中認為,教師發展的目的和狀態是衡量教師師德的重要標尺。他說:“以促進學生更好成長為目的的教師發展是道德的,這種道德感就是教師發展的內驅力?!边@里所說的教師發展,顯然是指一種道德行為,在中華文化的語境里稱為“踐履”,是知與行的統一。教師的道德認知必須轉化為道德行為,教師的德性與良知,不在其“言”,而在其“行”。孟子稱之為“良知良能”,沙華中表述為“向美而行”。美是道德的象征,“向美而行”旨在促進學生發展,這也是教師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

席勒說:“道德本身只有通過美才能變得可愛?!鄙橙A中認為,教師的“愛”需要通過教育教學藝術轉化為育人的力量。東橋小學的學校美育有非常濃烈的道德色彩,注重以美育德,師德建設是其重要內容。教師的專業水平、美育素養以及師德修養,使這三方面有機融合和相互促進,是沙華中主政這所學校念茲在茲的不懈努力。為教師成長提供楷模,讓教師發展走向社會,在公益活動中培育愛心,這是東橋小學師德培育的三個主要途徑。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告訴我們,人的成長需要有精神楷模,有學習的對象、模仿的參照?!叭》ê跎?,僅得乎中”,東橋小學引領教師以于漪老師和江蘇一批名師為楷模,對學校教師形成巨大的道德感召力,發揮了切實的專業示范引領作用。社會聯系與公益服務開闊了教師的視野,彰顯了教師的美德,提升了他們的成就感,促使他們向更高的境界攀登。

美育在東橋小學有強勁的學術支撐。學校不僅以各種美育課題帶動教師投入研究,還推動教師進行學術著作的閱讀。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讀怎樣的書,就能獲得怎樣的精神滋養,有怎樣的精神發育。著名作家王蒙說:“讀書的亮點在于照亮生活,生活的亮點包括積累智慧與學問?!薄皶鴽]有生活那么豐富,但是應該更集中了光照與穿透的能力?!彼鲝垺白x一點費點勁的書”,“讀一點你還有點不太習慣的書,讀一點需要你查查資料、請教請教他人、與師長朋友討論切磋的書。除了有趣的書,還要讀點嚴肅的書”。讀這樣的書,他說:“能夠使你發現新領域、感受新天地、尋找更好思路和更高質地,使你接受新的洗禮?!睎|橋小學的教師閱讀,無論是第一階段的教師共讀,還是第二階段的校長領讀以及第三階段的自由閱讀,所讀都是專業性很強的名著,如第一階段的《教育的目的》《教育哲學通論》《人論》《民主主義與教育》等,第二階段的《美學與藝術》《談美》《藝術即經驗》《學習論》《學記》等,第三階段的《學校的挑戰:創建學校共同體》《審美體驗視域下語文閱讀教學研究》《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等。

一所小學,一群小學教師,堅持讀艱深的學術著作,堅持交流與寫作,僅2020年度就發表了論文28篇。這的確很讓人感慨,也讓人不得不刮目相看。專業閱讀有力促進了教師成長,如前面案例中的陳剛老師說:“閱讀理論書籍,讓我‘手中有糧’;幾次有針對性的演講鍛煉,使我‘心中不慌’”。王蓉老師介紹說:語文學科工作室的理論分享讓她的課堂疑難迎刃而解。體育教師湯月慧,從“根本讀不懂”到“一知半解”再到“弄懂為止”,這是她讀書成長的真實歷程?!白x寫班給予我智慧,啟發我思考,促進我成長。讀寫班是我專業成長的搖籃?!边@些或許是東橋小學教師共同的心聲。

“樂學樂教,向美而行”,既是美好的理想,也是切切實實的行動。沙華中說:“在新時代,教師不僅是‘教者’,也應該是‘學者’?!厡W邊教、樂學樂教’是教師的美麗姿態?!痹诔删蛯W生的同時,成就自身的精神美好,這是教師應有的生命自覺。作家路遙曾問:“人活在世上,不應更高尚些嗎?”大哲康德也曾說過:“道德本來就不教導我們如何使自己幸福,而是如何無愧于幸福?!睎|橋小學的學校美育探索,從理論與實踐兩個不同的視角給我們多方面的啟發,特別是在促進人的精神成長、教師的德性修養和專業發展等方面的探索,提醒我們重新審視兒童教育,反思我們的課程和教學,思考學科素養、精神成長、幸福體驗這三者怎樣才能更好地融通。

姜堰是“草圣平生”高二適的故鄉,他是一位精通文史的真正意義上的詩人,擁有耿介的個性本色、閑適自由的恬淡人生。對于這種人格之美,后之來者該有怎樣的精神承繼?泰州還是鄭板橋、梅蘭芳的故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學校教育“向美而行”,需要不斷地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猜你喜歡
華中美育美的
“以美會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國高等職業院校美育研討會召開
華中膨化料沒市場?粵海卻投人投錢力推膨化料,區域市場銷量翻6倍逆勢增長
論公民美育
華中要塞:義陽三關
新四軍華中抗戰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霧
學術研討會征稿函
美育教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