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初王原祁“仿古”山水畫藝術特色研究

2021-12-03 20:24邱譯萱
藝術品鑒 2021年12期
關鍵詞:山石設色筆墨

邱譯萱

一、王原祁“仿古”山水畫的概述

(一)王原祁“仿古”山水畫的界定

《現代漢語大詞典》中載,“仿”有三種含義,第一,效仿,效法。第二,相似,相仿。第三,供學書兒童模仿的范本。古:古代的東西,引申為過去。故而仿古可以理解為對前人內容的效仿。繪畫中可解釋為對傳統或前人作品的效法、摹仿,摹仿其中筆墨或設色技法甚至是繪畫精神上的摹仿。

清初王原祁的山水畫可以劃分為“仿古”與“非仿古”兩類,為了論述的需要,筆者試圖通過題跋來進行界定。仿古類山水是王原祁的臨摹之作或明確提出仿某家之作。如《仿古山水圖》的題跋中提到:“仿大癡”“仿黃鶴山樵”。這類題跋中帶有仿某人筆意的作品,我們可以歸納為王原祁的仿古作品。而“非仿古”類則是與前者相對的,沒有刻意摹仿古人的作品,而是在臨仿了大量古人作品的基礎上,經過對古人技法的錘煉,形成了自家風格。此類題跋中未涉及仿某家之作,我們把他歸為“非仿古”作品一類。

(二)王原祁的“仿古”思想

王原祁作為“四王”中的一員,他的畫學思想也主要是“仿古”。他將畢生的精力傾注在“仿古”上,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古法”。

王原祁將古代大家的繪畫視為傳統,將“仿古”視為學習繪畫的重要手段,他認為只有專心研求古人的畫法、畫理,才能真正創作出好的作品。他在《仿古山水冊》中題到:“學不師古,如夜行無燭?!蓖踉顚煿疟扔鳛榍靶新飞系摹懊鳠簟?,只有在古人的引導下,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在學習古人的同時,王原祁有自己的理解,曾在《雨窗漫筆》中題出:“臨畫不如看畫,遇古人真本,向上研求,視其定義若何,結構若何,出入若何,安防若何,用筆若何,積墨若何,必與我有一出頭地處,久之自與吻合矣?!?在這里,王原祁認為遇到古人的真跡,并不是一成不變地臨摹,而是在臨摹過程中研究其內在的本質和規律,研究其結構、穿插、用筆等,把這些方面做仔細的研究,這樣才能與傳統融為一體。

王原祁的“師古”論中也明確包含了反對泥古,提倡化古為我的主張。王原祁在臨仿古人、提倡將“仿古”作為一種學習方法的同時,還強調擺脫古法羈絆,融入自家創作。正如他曾題:“余每拈毫取其超脫處,不必似黃亦不必似董,取其氣勢,用我機軸?!蓖踉钤诋嫲现忻鞔_題出,不必與黃公望和董其昌相似,而要取其畫面的氣勢,用自己的方法來注解某家筆墨。王鑒《染香庵畫跋》中記有王原祁的一段畫論:“畫在師古又不必泥古,古人之畫心花透露,寄于毫端,一家有一家之妙?!庇纱送踉睢皫煿拧倍弧澳喙拧钡挠^念一目了然。

王原祁認為學習傳統一定從要臨仿古人的作品入手,在臨仿時多思考,熟練掌握古人筆法、墨法后,然后運用自家之法進行創作,他認為“仿古”是為了青出于藍,終要超越古人,自成一家。

二、王原祁“仿古”山水畫的特點

王原祁的仿古山水畫師從祖父王時敏,向上可追溯至董其昌,并及“元四家”、五代的董源、巨然,得到了傳統的精髓。王原祁以黃公望為皈依,并且博通宋人畫理,他將畢生的精力傾注在“仿古”上,將“仿古”視為學習繪畫的重要手段。王原祁早年以臨仿為主,在對宋元大師作品的臨仿中不斷錘煉技巧,作品松秀,筆墨間與王時敏相似;中年后技法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作品大多融合黃公望、董其昌的風格特點,或者摻雜倪瓚的畫法,逐漸與古人的技法融合,參以己意,融入創新;晚年參照董、巨筆法,畫面有種渾郁蒼茫的氣象。

(一)融匯各家,錘煉技巧

王原祁早年對山水畫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臨仿古人的作品來實現的,在臨仿的過程中不斷錘煉技巧,也是通過早年對古人技法的臨仿與整理才使他的山水畫逐漸走向成熟。王原祁對古人技法的錘煉主要是通過章法布局、用筆用墨、設色這三個方面實現的。

山水畫的章法即畫面的“構圖”“布局”。王原祁認為山水畫的創作要重視畫面的布局安排。他曾說“作畫但須顧氣勢輪廓”,他非常重視山水畫中景物位置的排列組合,也就是山石“小塊積成大塊”的拼湊之法,雖繁密但不雜亂。他的構圖法是在宋人高遠構圖與元人平遠構圖的基礎上加以錘煉而形成的構圖法。如《仿梅道人山水圖》,正是他晚年利用“小塊積成大塊”的山石堆積法完成的。在這幅作品中,首先從最下端的坡石畫起,然后層層堆積,讓觀賞者的視線從畫幅低端的碎石向上延伸到主峰,在主峰旁邊堆積了一些小山巒,這些小山巒的堆積襯托出了主峰的高大。在處理近景時,在小塊山石上點綴了樹木、河流及屋舍,這種看似不起眼的點綴物和遠近的山石形成了畫中的氣勢,沿著河流向遠處延伸??梢?,王原祁利用層層堆積的山石形象成功表現出他的構圖法則??梢哉f“小塊積成大塊”的山石堆積法,正是王原祁在章法上對古人技法錘煉加工的體現。

在筆墨上,王原祁曾題:“用筆忌滑,忌軟,忌硬,忌重而滯,忌明鏡而膩,忌叢雜而亂。又不可有意著好筆,有意去累筆。從容不迫,由淡入濃,磊落者存之,甜俗者刪之,纖弱者足之,板重者破之?!?他認為山水畫的氣勢營造不是僅僅依靠畫面中的經營位置就可以形成的,還要依靠筆墨的皴染技法。他作山水先筆后墨,反復多次暈染,由淡入濃,層層皴擦渲染,然后用濃墨破醒。這種由干而濕,由疏而密,渾然一體的筆墨技法,正是發展了黃公望并結合倪瓚含蓄的筆墨而形成的。所以他在“四王”之中筆墨較為突出,韻味較為醇厚。

王原祁在《雨窗漫筆》中提出他的山水畫設色觀:“惟不重取色,專重取氣,于陰陽向背處,逐漸醒出。則色由氣發,不浮不滯,自然成文,非可以躁心從事也?!?他認為設色時必須不專注顏色而專注于氣韻,在山石的陰陽向背處慢慢顯現出來,才能使顏色有助于氣韻的生發,要做到不浮薄,不滯濁,自然而然。王原祁的山水設色法取法黃公望的淺降設色,在師法中錘煉設色技巧,把筆墨與色彩融為一體,主張“色不礙墨,墨不礙色”“色中有墨,墨中有色”的觀點。王原祁著名的《輞川圖卷》體現了他的設色觀。在畫面中,選用了藍、綠、赭等顏色做了淺降的效果,以著色的融合之筆皴染山石,色彩與筆觸的交雜躍然紙上,與墨色交相輝映,共同營造了“色墨交融”的氣象。鄭午昌先生從側面贊揚了王原祁的設色之法:“麓臺設色山水,溫靜絕世?!边@也是對王原祁設色不浮不滯的肯定。

王原祁將“仿古”作為學習前人繪畫的一種重要手段,“師古而不泥古”,通過對古人繪畫的臨仿來完成對山水畫技巧的錘煉。

(二)仿中有創,漸出己意

王原祁在臨仿古人、提倡將“仿古”作為一種學習方法的同時,還強調擺脫古法羈絆,融入自家創作。王原祁在以臨仿為主的藝術實踐中對傳統山水畫技法加以整理,又參以己意,錘煉出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與技巧。以至于他的作品雖大多以“仿”為名,然而個人風格突出,形成了典型的自家面貌。之所以在其創作的作品中也題“仿”字,可以理解為一是由于早年臨仿宋元名家之作,此時題“仿”字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二是王原祁以“仿”之名義,表現出對前輩大師的尊敬,也包含了王原祁在學習繪畫的道路中對古人大家尤其是黃公望的真摯情感,也印證了他“學不師古,如夜行無燭”的畫學觀。

在其山水畫創作早期,大都在沿襲元四家的模式;在中年時,他意識到僅止于效仿是遠遠不夠的,提出不必非要拘泥于某家筆墨,應以自己之筆來注解某家筆墨。在《仿梅道人山水圖》中,雖然題仿吳鎮筆法,但又與吳鎮的風格略有差距。王原祁采用短促粗拙的線條,皴擦后用淡墨層層渲染,幾乎看不到筆線墨痕,山石輪廓交界處以重墨密點醒出,整個畫面渾厚蒼茫,其中摻用了黃公望的筆法使畫面更顯豐潤。王原祁有對吳鎮山水的獨特見解,曾題到:“筆不用煩,要取繁中之簡;墨需用淡,要取淡中之濃。要于位置間架處步步得肯,方得元人三昧”。4王原祁認為不能只學習吳鎮的墨法濃厚,而要學其經營位置條理清晰,然后取其精華,從而在臨仿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獨特風格。

縱覽王原祁的作品和畫論,其中一味臨仿、一成不變傾向是難以窺見的,蘊含在其中的正是在“仿古”中錘煉技巧,在“仿古”中融入創作的觀點。為了擺脫臨仿古人的羈絆,他主張意會古法,在“太似古人”與“不似古人”之間尋找切入點,最終化古為我,形成具有鮮明個人特征的獨特風格,他的觀點影響了清初畫壇的眾多畫家。

三、結語

在重仿古的清初山水畫壇,王原祁將“仿古”作為學習繼承前人繪畫的一種重要手段,“師古而不泥古”,通過對古人繪畫的摹仿來完成對古人繪畫的系統繼承。王原祁認為只有從摹仿古人入手,以古人為師,才能研究其作品中的畫理和畫法,正如他自己所言“學不師古,如夜行無燭?!痹趯嵺`中最終形成了為清代山水畫壇所公認的仿古山水畫面貌,為清代婁東畫派及后世所繼承。

注釋

1 (清)王原祁,《雨窗漫筆》,杭州:西泠印社,2008,第8頁。

2 (清)王原祁,《雨窗漫筆》,杭州:西泠印社,2008,第11頁。

3 俞峰(譯注),《王原祁畫論譯注》,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12,第10頁。

4 (清)王原祁,《雨窗漫筆》,杭州:西泠印社,2008,第26頁。

猜你喜歡
山石設色筆墨
《巖高千尺虎》
雷運華
“曬石節”讓山石燦爛
筆墨童年
《獨白系列之三》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題記考論
《鹿語系列之二》 紙本設色
鄭慶余藝術作品
黃山石潭現唯美壯觀云海
為練筆墨才寫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