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歌配畫音樂創作優化美術生音樂課堂教學

2021-12-03 13:50張建芬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1年140期
關鍵詞:留白

張建芬

【摘要】音樂學科的課程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核心素養和審美能力。由于我校的特殊性,根據美術中學課程的特點,將音樂與美術的融合,探索順應校本發展的音樂與美術相結合的“創新”之路。利用歌配畫音樂創作教學模式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歌配畫音樂創作模式體現了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從內心起歌進行音樂創作,將美術結合到音樂教學中來,既能把音樂形象化,又使繪畫更具情感。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立足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使美術特長的學生在自己的優勢領域內增強對音樂的興趣,從而使音樂與美術學科整合,發揮出獨特的作用。既提高了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歌配畫音樂創作;新型的教學模式;音樂創作手法;留白

新《高中音樂課程標準》體現了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當中提出要將興趣愛好變為審美情趣,要提升音樂實踐的必要性,課程的設計要體現學生個性的發展,并明確指出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就是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和文化理解。這也就給我們的課程設計指明了方向,圍繞學科核心素養進行教學內容和環節的設計,引領我們的課程實施。音樂學科是屬于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音樂課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并通過課堂的親身體驗,使之內化為學生自身的一種音樂能力,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這就需要融入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從學生的心理發展過程看,他們有強烈的創作欲望。有時,他們哼唱的自編小曲,盡管顯得很稚氣,但畢竟是學生自己創作,是學生真情的流露。這足以說明,學生不僅有創作音樂的興趣,而且也有創作音樂的可能。為此,作為音樂教師,在美術生音樂課堂開展歌配畫音樂創作教學活動,不僅讓學生把內心的旋律唱出來,更能結合美術特長,發揮學生的創作精神。

一、歌配畫音樂創作新型的教學模式

(一)創設意境導入畫面,引發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

創設意境能增強直觀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這一環節中,針對不同的歌曲選取古詩詞或詩歌創編的作品進行畫面導入,比如選取《山高路遠》、《鄉愁》、《青玉案·元夕》、《山居秋暝》、《陋室銘》、《敕勒歌》等這些歌曲作品時,我會選取詩歌或古詩詞的畫面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有限的畫面,產生無限的聯想!

當學生對歌曲作品產生興趣的時候,教會學生如何分析這些作品是如何創編的,如何表達詩人的感情思緒,作曲家的感懷是如何通過音符來表現的。分析作品的整體情況,如歌曲的風格特點、體裁特征和不同的風格,以及體裁如何影響旋律、節奏等的構成。分析歌曲里有哪些引人入勝的佳句,甚至是某個動機、樂匯與歌詞結合得特別貼切、準確的精彩之處。

(二)通過學生素描線條來描繪音樂的旋律線

線條是繪畫最簡單、最基本的表現技法。在表現技法上,點線面恰如其分的結合,以及看似紛亂但疏朗有致的線條,使得畫面有了節奏和生命力。線條不僅勾勒出事物的形體,也蘊涵著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心靈的體現,是音樂的旋律。音樂作品的音高、速度、強弱的變化配上不同的線條,可以讓學生更加的直觀感受到音樂美妙的旋律線。

1.旋律線的形態為直上型或直下型,常表現動蕩起伏的情緒。比如歌曲《那就是我》的直上型或直下型旋律線:6 6 | 6 — 6 6 | 7 . 6 | 6 5? 5 — | 5 6 5 3 . 066 | 6? 6 . 6 6 | 6 7 7 7 . 6 |。學生根據聆聽此旋律,畫出直上型或直下型的線條。

2.旋律線的形態為上下鋸齒型,起伏不大,適合表現較為細膩柔和的情緒。比如美國民歌《雅拉瑪》的上下鋸齒型旋律:51 | 3 32 1 21| 6 1 . 1 51 | 3…… 學生根據聆聽此旋律,畫出波浪型的線條。

3.旋律線的形態為正弧線型或倒弧線型,氣息較為寬廣,常用在表現抒情、舒展、歌唱性的旋律。比如《同一首歌》的正弧線型或倒弧線型的旋律線:5 — 1 2| 3 . 4 3 1| 2 — 1 6 |1 — — — |。學生根據聆聽此旋律,畫出正弧線型或倒弧線型的線條。

4.旋律線的形態為直線型,常用在雄壯有力,氣勢恢弘的音樂中。比如《五月的鮮花》的旋律線: 1 1 . 1 1 1 | 0 1 1 1 1 1 1 | 1 — 7 — |。學生根據聆聽此旋律,畫出的直線型線條。

在本環節中采用聯系對比的方法,將適當的教學內容聯系起來進行對照,使學生獲得更為清晰的印象,更為明白的理解。

(三)通過色彩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

音樂向繪畫借來了“音色”,繪畫向音樂借來了“調子”。在音樂作品中采用冷暖色調來表現音樂。表現輕柔的音樂,可以用黃色、綠色;表現歡快、熱鬧的音樂,可以用紅色、橙色;表現恐怖、憂傷的音樂,可以用黑色、藍色、灰色、紫色。用變幻的色彩表現多變的旋律,用點線的節奏表達著對音符的跳動,使美術和音樂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在此環節,我采用視聽結合方法,利用直觀、通感原理,調動學生視覺因素的助力,使視、聽覺相結合,通過豐富色彩讓學生更能感受到音樂豐富的情緒。

二、教會學生歌配畫的音樂創作手法

(一)教會學生如何寫好簡短的動機音樂

動機音樂是音樂創造的啟始,所有音樂的創作都離不開動機音樂。什么是動機音樂呢?在音樂創作上,動機是我們圍繞它進行、發展的一段樂句或某個旋法,它常常是我們寫下的第一個樂句,然后通過它來展開創作。動機是主題的最初形態,一個動機可以被認為是一個最小的、可辨別的音樂想法。它可以小到只有兩個音符,也可以是一個簡短的樂句。動機音樂的寫作,對于全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讓學生的旋律從心里唱出來,找到靈感,從而創作出屬于自己的音樂作品。

(二)教會學生發展動機的方法

學生創作了動機音樂,還不能成為音樂作品,需要運用音樂技能把動機音樂作恰如其分的拓展,使簡短的音符成為有節奏、有旋律的樂句。而發展動機音樂是有方法可循的,以下是教給學生發展動機的方法:

1.改變節奏

①縮短或加長不同的音符。把原有的動機音符縮短,八分音符變成十六分音符,或把原有的動機音符加長,四分音符變成附點音符等。

②重復音符。重復原有的動機音符,但改變不同的節奏。

③把音符轉換到不同的拍子。 把原有的動機音符轉換到不同的拍子位置,把第一拍的音符轉換到第二拍或第三拍等。

④改變距離。把一小節四三拍子的音符放到兩小節的四三拍子里,進行改變距離。

2.發展音程

①保持方向但改變距離。把原有的動機音符保持同一個方向發展,但擴大或縮小距離,改變原來的音符。

②保持距離但改變方向。保持原來的時值,但改變旋律的方向,從低音發展到高音改變成從高音發展到低音。

③添加經過音,裝飾音等。在原有的動機旋律上進行添加經過音或裝飾音,使得音樂更加豐滿。

(三)教會學生掌握旋律發展的手法

旋律是一首樂曲的靈魂,或輕快、或高雅、或激昂或柔和,不同的樂曲有不同的旋律,營造出不同的意境,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出不同的畫面,這樣每一首樂曲都是一幅不同的圖畫。旋律發展的手法,是有方法可循的,以下是教會學生掌握旋律發展的手法:

1.一種旋律發展是后句和前句為對稱性關系的發展手法

①采用完全重復的手法。完全重復是把一個音樂材料原樣的反復一次或多次,以加深印象。這是發展旋律的最簡單也是很有效的方法。比如南斯拉夫歌曲《啊,朋友》的完全重復旋律:03 67 1 6·| 03 67 1 6·|。

②采用重復變化的手法。在重復原旋律時,根據需要對個別音或少量音加以變化。比如《歡樂今宵》的旋律:1? ? 1? 6 . 5 6 — |1 1 6 . 5 3 —|。

③采用級進的手法,分為上行級進和下行級進。上行級進具有較強的推動力,常使旋律趨向漸強,情緒逐步明朗,高漲。比如《多來咪》的上行級進:5 . 1 | 23 45 | 6 - | 6 - | 6 . 2 | 34 56 | 7 - | 7 - | 7 . 3 | 45 67 | 1 - | 1 -|。下行級進較為平和,常使旋律趨于減弱,情緒逐步緩和。有時也表現低沉、憂傷的情緒。比如《小白菜》的下行級進旋律:5 3 3 2–|5 53 32 1–|13 2 6–|2 1 16 5 –|。

④采用跳進的手法,分為大跳和小跳。大跳更加明亮、奔放。旋律開闊、舒展,使用旋律線的波動幅度增大,可產生緊張、激動、振奮的藝術效果。比如《東方之珠》的大跳旋律:01 | 4﹒6 1 765 | 5﹒ 1 3 136 ︱。小跳是擴展旋律級活躍旋律進行的常用手法,并經常與同音反復或級進一起使用,構成平穩的旋律進行。比如《共產兒童團歌》的小跳旋律:1 3﹒1 2 5︱1 3﹒1 2? ?5 ︱。

⑤采用模進的手法。模進是模仿進行,即把某個音樂主題片斷作為原型,整體移到不同的音高位置上進行重復。比如《我們多么幸?!纺_M旋律:3 3 · 2 | 1 1 - | 1 1 · 7 | 6 6? - |。

⑥采用變奏的手法。是將一段音樂材料在保留原型主題基本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采用“快簡慢繁”的原則,即快的復雜的音樂材料加以簡化、省略;慢的簡單的音樂材料加以豐富、裝飾。用節奏或旋律的加花或精簡重復變化的寫法。

比如《小對花》的旋律:1·2 1 6︱ 5 — ︱5 ·6 5 2 ︱ 3 — ︱2 3 5 6 ︱3 2 1230︱變奏為:2 2 5 ︱3·2 16 ︱1·3 21 ︱2 — ︱1·2 1216 ︱5 — ︱5·6 5652︱3 —︱。

以上后句和前句為對稱性關系的發展手法一般是用在音樂作品起句、承句和合句的創編上。

2.另一種旋律發展是非對稱性關系的發展手法。兩句之間節奏一般不相似,第二句是第一句的自由伸展,這種發展手法有綿延、衍展、氣息悠長的發展特點。這種發展手法一般適合高潮部分,也就是轉句的創編。

所有的創作,作為音樂教師必須帶領學生進行模仿,模仿是學習作曲初期最好的學習方法。通過對優秀音樂作品的模仿學習,學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作曲的基本方法,逐漸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和理性認知,從而掌握作曲的技法。當學生掌握了作曲的技法,就可以創作出屬于心中的那首旋律。

三、教給學生歌配畫音樂創作的留白

(一)“留白”是中國傳統繪畫中常用的一種技法

傳統繪畫的留白,是畫面上不著墨的空白空間?!傲舭住鼻擅畹厣釛壛四淖饔?,在繪畫創作中的技法留白,留得其所,便生氣韻。留白讓整個畫面看起來更加靈動,更加整體。隨著繪畫創作的發展,繪畫的留白不再單純的突出主題、表現空間感,同時也是創作者個人情感的表達。留白通過“無中生有”的虛實關系,展現了繪畫獨特的藝術境界。

(二)“留白”也是音樂創作作品中常用的一種技法

在創作旋律中使用休止符也能呈現出留白。留白出現在恰到好處的地方,會使人產生細膩微妙、難以言傳的情緒體驗。音樂中的留白比音樂本身,更有感染力。音樂中片刻的休止或停頓,有張有弛,才能體現音樂的節奏。白居易在《夜箏》里寫道:“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睙o語凝噎,這就是音樂的留白,此時無聲勝有聲。休止符的使用,需要考慮清楚使用。

四、結束語

繪畫以線條和色彩來創造形象表情達意。音樂則通過聲音表達情感,不同的音調、節奏、旋律組成的樂章,傳遞了豐富的內心世界。學生用節奏、音調、旋律創造出色彩豐富的音樂,用線條和色彩巧妙搭配出深淺濃淡的畫面??梢娨魳放c繪畫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用無形的聲音畫出形象,用有形的形象創造出音響。每位學生通過歌配畫的音樂創作,表達對音樂不同的理解,創造出具有獨特風格的歌配畫音樂創作作品。

作為美術生的音樂教師,將音樂和美術融合在一起,利用歌配畫音樂創作優化美術生音樂課堂教學,不但可以使學生加深對音樂、美術的領悟,還可以使音樂與美術教學相互融合互相補充,充分發揮其整體效應,將音樂與繪畫多方面進行融合,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歌配畫音樂創作既挖掘了學生的潛能,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既兼顧了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這種新型的音樂教學模式,體現了嶄新的教學理念,也促進了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為音樂教學注入了一股新動力。

【參考文獻】

[1]曹理. 創作教學 [M]. 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1993(1):272-278.

[2]陳國權.旋律發展手法 [M]. 歌曲寫作教程,1992(1):31-47.

[3]郭魯川.劉麗英.論標題音樂的幾種創作手法[J].音樂創作,2015(6):121-122.

[4]詹丹麗.綜合藝術課程中的小學生歌配畫藝術創作活動探究[J].新課程(上),2013,8.

[5]高京偉.中國傳統音樂作品中的留白藝術探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

(責任編輯:周炎平)

猜你喜歡
留白
寫意與留白:《刺客聶隱娘》體現的中國傳統美學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留白”藝術管窺
“留白”在中國山水畫中的重要作用探討
土地續期:物權法“留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