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環境中測試有效性標準的思考

2021-12-03 05:40宋楊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31期
關鍵詞:教育目的發展性

宋楊

摘要:教學測試是評估學習者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诮逃哪康氖谴龠M人成為更好的自己,實現人的終身成長,培育出基于成熟的人的人才。因此,測試不是唯一性的模板化和不變性的標簽化,而是反應測試者的學習狀態,為學習者和教育者提供學習反饋和下一步學習的參照。因此,教育測試需要具備信度、效度、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倫理性、多維性和發展性。

關鍵詞:教學測試;教育目的;測試目的;發展性

一、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歷史性的發展進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答案。在中國,現代教育的發展經歷了培養勞動者——培養人才——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公民這四個階段,現階段教育的目的是回歸人。這樣的發展變化是有堅實的社會基礎的。中國經濟發展迅速,社會穩定,社會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而是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社會已經擺脫了基本的物質束縛,在追求更多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因此教育目的更傾向于個人本位論,而不是社會本位論。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并沒有絕對化的對立,兩種觀點是有其社會歷史的背景的,在教育目的中的立場,不是同意一個而反對另一個,而是孰輕孰重的關系。到現代經濟文明發展的新時期,教育越來越重視人本身,不是把受教育者僅僅作為手段和有用的工具來培養,而首先必須把他們作為一個完整而豐富的人來培養。

二、測試的目的

教育測試是教育目的達成的評估工具,因此測試的目的是服務于個人發展和成長,不是標簽化、絕對化、唯一性的。

測試目的是服務于人的發展。這是一個抽象的表達。教育的前提假設是: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好”是沒有唯一模板和標準的。這里就設定了測試不能是單一的,測試需要是多樣化的;也提出了測試是此時的狀態的反應,而不是一個人絕對化的定義?;谶@些思考,測試的目的就是反應測試者某一種學習狀態的信息,為學習者和教育者提供學習反饋和下一步學習的參照。

讓測試服務于人的成長還涉到學習者的成就包含哪些因素。整體上而言,可以分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F今國內外對智力的定義并不能統一,但是我們可以找到對智力的一些共性:先天占主導、與認知(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更密切。而非智力因素,似乎是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其他心理機能,包括情緒情感、意志、性格、動機、特殊能力等。諸多研究都證明了個人的成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而在正常智力的范疇內,非智力因素對個體成就的影響占主要地位。因而,智力因素并不是決定教育環境中學生成績“好”“壞”的關鍵,我們不能單一地從智力測試來評估學生。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測試(智力、人格、動機、興趣、情緒等)了解學生各維度的發展狀態,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發展。

三、測試的有效性標準

基于教育目的、測試目的的討論,測試的有效性包含以下幾個維度:

1、效度(Validity)是指測試到的結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內容的程度,測試結果與要考察的內容越吻合,則效度越高;反之,則效度越低。這是測試有效性的基本標準,能夠有效地反應所要測試的內容。

2、信度(Reliability)是指采取同樣的方法對同一對象重復進行測試時,其所得結果相一致的程度。從另一方面來說,信度就是指測試數據的可靠程度。這也是測試有效性的基本標準,能夠穩定地測試出被測試者的狀態。

3、可操作性(Operability)是指測試能夠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操作,是把教學測試的內容通過教育者和學習者都能夠達成的方式來呈現??刹僮餍栽诰唧w的教學內容和過程中是多樣性的。

4、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之測試結果能夠讓教育者和學習者明確測試反應的信息和對接下來教學和學習的指導性。在過去很多教學測試中,只單一重視了教育者地測試結果的理解,而缺乏學習者對測試結果的理解,更多是標簽化的去接受了這個測試標簽或者結果帶來的其他影響,失去了對測試本身反應的信息的理解。

5、倫理性(Ethicality)是指任何教學測試都需要嚴格遵守測試倫理,絕對不能觸及和傷害被測者的利益,并且是為被測試者利益服務的。在教學測試中,教育的服務對象是學習者本身,而不是他者或其他權力機構,因此尊重并保證測試者的權益是基本。

6、多維性(Multiplicity)是指測試是有不同群體的差異性考慮的,文化的差異性、角色的差異性、文字理解的差異性等不同群體的差異性其實就是個體的多樣性,這也是測試的有效性中的重要標準,不能把一個測試放在所有的群體中去進行。

7、發展性(Expansibility)是指測試是有年齡維度的,在教育背景下,不同年齡的個體在各種能力狀態中都有不同的發展狀態,所以測試有效性的標準中需要強調各種心理狀態的年齡發展的差異性,并且強調個體能力的發展性。

教育的目的是幫助人成為人,成為更好的自己。測試作為教育的工具也是為此服務,是幫助教育者了解學生,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學習多樣化的狀態,為下一步發展提供參照。而教育的工具不僅有測試還有各種類型的評估方式,包括課堂表現、社會實踐評估、個人成長記錄等,測試不是教育的唯一工具,我們需要構建多維度的評估體系來實現教育對人的促進。

參考文獻:

[1]邑中平,教育目的中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的對立與歷史統一[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第二期

[2]盧梭,愛彌兒[M].人民教育出版社,1965年

猜你喜歡
教育目的發展性
高中“未刪減”教學研究
創造人文性的數學課堂生活
朱熹的理學教育思想及對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淺析小學數學學生興趣培養
論教育價值與教育目的的關系
基于中韓合作辦學背景下的韓國語課程學業成就發展性評價
淺談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誤區與實施途徑
讓高中物理“生命化教學”綻放絢麗之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