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熹的理學教育思想及對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2017-01-16 20:16趙旭
東方教育 2016年6期
關鍵詞:教育目的道德教育啟示

趙旭

摘要:南宋著名理學思想家朱熹,在理學教育思想方面的內容涵蓋了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小學階段的教育、大學階段的教育以及道德教育思想等,這對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引導作用。

關鍵詞:教育目的;道德教育;啟示

一、朱熹生平簡介

朱熹(1130一1200年),字元晦,后改為仲晦,號晦庵,南宋理學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一生主要是從事學術研究和教育活動,畢生講學不斷,也是南宋著名的大教育家。朱熹一生編撰了多種教材:《小學》、《四書章句集注》、《資治通鑒綱目》、《伊洛淵源錄》、《白鹿洞書院揭示》、《讀書之要》、《童蒙須知》等。其中影響最為深廣的《四書集注》后來成為科舉考試的專用教材,影響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教育長達數百年之久。

二、理學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關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朱熹認為教育的作用在于“變化氣質”和“明明德”?!白兓瘹赓|”即改變人的氣質,去弊明善,發揮人的善性?!懊髅鞯隆钡囊馑际呛霌P高尚的品德。并且,朱熹還進一步指出,要“明明德”,就應該“復盡天理,革盡人欲”。因此,他告誡諸學者:“學者須是革盡人欲,復盡天理,方始是學?!盵1]

關于教育的目的,朱熹明確將“明人倫”作為其學校教育的目的。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倫也。庠、序、學、校皆以明此而已?!盵2]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揭示》中,也明確把上述五倫列為“教之目”,指出“學者學此而已”。

與此同時,朱熹嚴厲抨擊了當時以科舉為目的的學校教育。他認為以科舉為目的的學校教育忽視了倫理道德教育,過分強調追求名利。他要求改革科舉,完善學校教育。

(二)論“小學”和“大學”教育

朱熹十分重視小學教育,他認為8歲到15歲為小學教育階段。關于小學教育,朱熹認為小學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圣賢坯璞”,其教育內容以“教事” 為主,即“小學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處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規矩做去?!盵3]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強調要把握時機,及早施教。其次,要求形象、生動,能激發興趣。再次,讓兒童按照《須知》、《學則》的要求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朱熹認為,大學教育是在15歲以后。大學教育的內容由“教事”轉向“教理”,即著重探究“事物之所以然”。朱熹在《小學輯說》中闡述:“小學是事,如事君、事父兄等事。大學是發明此事之理,就上面講究所以事君、事父兄等事是如何?!庇纸忉屨f:“小學之事,知之淺而行之小者也;大學之道,知之深而行之大者也?!盵4]朱熹認為大學的教育任務是在培養“圣賢坯璞”的基礎上,把諸多學子培養成對朝廷的有用之才。在大學教育方法上,朱熹總結了兩點:第一,注重自學。他曾對學生說:“書用你自去讀,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個引路底人,做得個證明底人,有疑難處同商量而已?!盵5]第二,主張不同學術之間的交流學習。

(三)關于道德教育的思想

“存天理,滅人欲”是朱熹德育思想的歸宿,也是其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朱熹對“天理”的解釋是“渾然天理便是仁”。具體而言,仁、義、禮、智即天理。朱熹還認為“天理”,是指以“三綱五?!睘楹诵牡姆饨▊惱淼赖?。這種天理是至善的,是人的本性。朱熹認為“人欲”包括不正當的“欲”和正當的“欲”兩個組成部分。正當的“欲”是指不能消滅的、應該提倡的人的要求和欲望,不正當的“欲”是違背天理的要求和欲望。針對正當的“欲”和不正當的“欲”,朱熹反對全盤地提倡“滅欲”。

三、朱熹德育思想對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朱熹作為南宋著名的大教育家,一生從事教育活動,致力于學校的德育建設。提倡以“明人倫”作為教育目的,反對以科舉為考試標準想而選拔人才的學校教育。朱熹關于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小學教育、大學教育等方面的思想,對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朱熹“明人倫”“明明德”的德育思想,明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朱熹德育的目標是使受教育者懂得圣賢之道與人倫之理并根據“三綱五?!弊袷胤饨ㄉ鐣膫惱硪幏?,學會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從而構建穩定和諧的社會秩序。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為研究對象,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與人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同時,也同樣在促進社會的發展?,F如今,我國道德失范的現象層出不窮,即使不少相關政策的出臺,但都收效甚微。此種現象就對我國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著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著力解決這些問題,并避免此現象蔓延高校,助長不良風氣。

(二)朱熹知行結合的德育思想,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德育方法

朱熹強調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方法,注重“知先行后”、“知行相須”、“行重知輕”,并強調“行”是檢驗真知的唯一標準。無論是小學階段的教育還是大學階段的教育朱熹都十分強調德育的“知行合一”,而現如今的思想道德教育僅僅把德育作為一門課程來傳授,忽視了德育的“行”的重要性。因此,導致現在的德育評價體系不夠健全,而且大學生在道德行為方面,有失偏頗。因此,借鑒朱熹知行合一的德育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大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境界,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卷十三[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宋】朱熹.孟子集注[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3.

[3]【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七[M].北京:中華書局,1986.

[4]張建政.道德教育的階段和層次——試析朱熹小學、大學教育思想[J].教學研究,2007(2).

[5]【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卷十三[M].北京:中華書局,1986.

猜你喜歡
教育目的道德教育啟示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以“道德教育”為主線的學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養:道德教育的應然選擇
論教育價值與教育目的的關系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淺談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誤區與實施途徑
龐學光:深化學校道德教育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