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山丹縣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思考

2021-12-06 01:14王海春
農業科技與信息 2021年23期
關鍵詞:山丹縣行政村村級

王海春

(甘肅省山丹縣農村經營指導站,甘肅山丹734100)

為了進一步了解掌握山丹縣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情況,根據省、市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相關文件精神,山丹縣農村經營指導站安排干部深入全縣8個鄉(鎮)和部分行政村,采取聽、看和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全縣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實地走訪。通過積極創新工作思路,不斷強化工作措施,切實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在農民增收方面拓寬了新途徑、取得了新成效。山丹縣有8個鄉(鎮)111個行政村,截至2020年底,全縣村級集體資產總計125 326.98萬元(社級66 170.21萬元),清產核資報表顯示經營性資產64 072.99萬元(社級46 321.9萬元)。主要收入來源為自主經營、資產租賃、土地發包等,其中經營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38個,占34%,2萬~5萬元的村68個,占61%,1萬~2萬元的村5個,占5%。本文總結了山丹縣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提出了相應措施,旨在促進農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拓寬農民增收途徑。

1 主要做法

1.1 產權制度改革促增收

據2020年清產核資報表匯總數據顯示,山丹縣共有村社集體機動地9586.37hm2,集體園地83.56 hm2,集體林地1 538.07 hm2,集體草地287.55 hm2,集體未利用地1 567.32 hm2,集體“四荒”地1 148.66 hm2,部分鄉(鎮)和村瞄準這一優勢,以農村土地確權和開展“三資”清理為契機,進一步明晰集體土地產權,結合開展的農村“三變”改革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集體土地以入股的方式參與合作社經營。以東樂鎮五墩村為列,村上利用集體的戈壁、鹽堿地和廢棄的土地,將村上資源進行折股量化,入股到本村合作社,建設高標準日光溫室、鋼架拱棚、千畝中藥材和千畝富硒蔬菜種植基地,年底按照既定比例參與分紅來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1.2 運用集體資產促增收

將閑置場地、廠房、學校、設施設備以及荒山、荒坡、荒溝、荒灘等集體資產進行合理開發運作,將資源劣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如清泉鎮東街、西街、南關等村,立足優越的地理位置,利用蔬菜大棚、商鋪、集體土地等進行出租經營,以獲取租金、管理費的方式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抽取公積公益金后,年底還可以進行分紅;大馬營鎮磨灣村將閑置的學校改建成倉庫,承包給外來經營商,從中賺取租金增加村集體收入。還有陳戶鎮寺溝村,將村集體土地租賃給馨源菇瀚種植專業合作社,每年收取一定的租金,增加了社員和村集體的收入。

1.3 開發新興產業促增收

開展休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指導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盤活農村閑置資產資源,合理布局、因勢利導發展休閑農業產業,開辟村集體的資源開發收入和服務經營收入。如清泉鎮祁店、大馬營鎮下河、李橋鄉高廟等村以村委會入股的方式,發展生態觀光農業,依托蔬菜水果采摘、娛樂垂釣、兒童游樂園等增加村集體收入,逐步走上長效增收的良性道路。

1.4 用活政策項目促增收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優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環境,制定出臺了《山丹縣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山丹縣扶貧互助資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施意見》和《山丹縣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方案》。二是加大人力支持力度,形成“三位一體”合力,即駐村幫扶隊、鄉鎮包村干部、村書記團結力量,爭取項目扶持資金,盤活村級資產,充分提升村級自身發展動力。三是加大項目支持,爭取和支持經濟基礎厚實的村以村級集體資金、土地等資產與企業合資合股來合作搞項目開發;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引進項目來村落戶;鼓勵在城區或者集鎮且有經濟基礎的村建設商業門面、冷庫等經營性資產,通過租賃、經營等方式獲取收入,促進集體經濟持續增長。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地域分布差異

靠近縣城或自然資源豐富的村,道路暢通,交通便利,招商引資相對容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較好;而位置偏遠的行政村,集體資產資源相對匱乏,集體經濟發展就會滯后。

2.2 經濟基礎薄弱

在清產核資過程中發現大多數村除村委會、學校、機井、道路等公益性資產外,能用的經營性資產少之又少,甚至有部分村收入來源僅僅是少量集體土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難度較大。

2.3 增收動力不足

近年來,借助中央和省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資金,縣、鄉、村努力尋找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突破口,達到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的目的。但是大部分村才剛剛脫離“空殼村”,僅靠出租土地收取租金增加收入,在水源匱乏、土地租金較低的情況下,集體收入增長難之又難。

3 原因分析

3.1 地理環境因素

縣城周邊行政村靠近企業、道路暢通、資源豐富,招商引資相對比較容易,村級資產占據優先發揮其價值的優勢,資產“活了”,經濟就跟著“活了”,村集體經濟發展迅速。相反,地理位置比較偏僻的村,受氣候、交通等因素影響,加上自身資源貧瘠、群眾觀念老舊、政策宣傳閉塞,村集體經濟發展比較緩慢,甚至存在滯后現象。

3.2 干部素質因素

全縣的村“三委”干部中村干部出現斷層,部分村干部年齡較大,文化程度相對偏低,思想存在固化;部分村干部為新招年輕大學生,工作經驗比較匱乏,干工作束手束腳,還是借鑒前輩們的老經驗、老方法,導致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

3.3 群眾觀念因素

在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中發現,一些群眾對村級制度改革及經濟發展漠不關心,只盯著眼前的利益,認為既然大家都是村級“股東”,村集體收入就是大家的共同利益,要分紅利,導致村集體經濟積累困難。

4 對策建議

4.1 選優建強村級班子

一是選準高素質“能人”。通過群眾推選、上級黨組織下派等形式選用文化程度高、責任心強、思路清晰、膽大心細、懂經營、善管理的年輕人擔任村支部書記。二是提高待遇。在全面落實村干部工作報酬的基礎上,每年根據考核結果對優秀村干部進行獎勵;認真落實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鄉鎮領導干部、考錄鄉鎮機關公務員、招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的政策。三是加強培訓。深入開展“雙培雙帶”,定期組織村干部赴外參觀交流和學習培訓;定期舉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交流會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座談會,全面提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水平。

4.2 盤活用好集體資產

支持行政村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利用市場信息、資金、人才、科技等要素,集合自身優勢,對閑置或使用頻次較低的學校、廠房、倉庫等固定資產采取改建、租賃等方式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鼓勵行政村按照規劃利用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村莊整治、宅基地騰退復墾土地,建設資產經營型項目以及政府投資形成的鋼架大棚、冷庫倉儲、文化娛樂等資產,交由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維護,實現保本增值。

4.3 因地制宜拓寬渠道

要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關鍵還是要在資產開發利用上做文章。一是充分利用山丹縣所榮獲的“中國美麗田園”和“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金字招牌,挖掘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農家樂、度假村、采摘園、農耕體驗、生態體驗、民間手工藝品、休閑農莊等鄉村旅游項目,增加集體經濟收入。二是因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而逐漸撂荒的承包地、林地等,村集體在農戶自愿的基礎上,以成立的股份經濟合作社為發包方開展土地流轉。三是鼓勵支持行政村引進社會資本發展鄉村高效農業、設施農業以及畜牧養殖業,采取合辦、聯辦的方式獲取一定數量的集體經濟收入。

猜你喜歡
山丹縣行政村村級
為村級組織減負增效
更正說明
我國行政村、脫貧村通寬帶率達100%
情系幼教愛滿園——記山丹縣幼兒園園長舒燕芳
推進和諧教育 享受成長快樂——砥礪奮進的山丹縣清泉學校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實踐探索——以山丹縣為例
誰為村級產業“接生”?
村級審計亟待加強
山丹縣注重“黑河國際重要濕地”保護與管理宣傳工作
并村重在并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