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方法分析

2021-12-06 13:18王彥榮
花卉 2021年14期
關鍵詞:農作物農產品農民

王彥榮

(衡水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河北 衡水 053000)

0 引言

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的出現正是現階段我國農業技術水平取得顯著進步的代表之一,同樣對農民就業技能與勞動力素質水平方面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條件,大大增加了農民獲得更高收入機會的可能性。該技術方法的有效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食品安全風險,對農產品質量提供了相應的技術保障,提高農產品自身所能帶來的經濟價值效益,對促進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最終實現推動我國農業市場和國民經濟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雙贏局面。當然,研究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與人力,不斷通過實踐摸索出真理。農業技術人員仍然需要采取研究實驗,總結出適用于農民的技術指導要領,對其做到知識普及與技能培養,從而真正實現推廣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能夠為農業生產帶來的最大現實意義。

1 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的相關理論簡析

自從20 世紀初期以來,以美國為主要地區開展的無公害農作物認證受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由于傳統的種植方式易遭受重工業排放污水而帶來的種種食品安全潛在威脅,從而對居民消費傾向與國際貿易的長遠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出于提高農產品質量與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益的雙重保障考慮,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重點研究方向,對農產品品種的組織結構調整與培育技術革新采取戰略性的變革。不僅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水平,同時對農產品行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獲得明顯的競爭優勢從而在競爭激烈的農產品行業中脫穎而出,是利國利民的重要農業政策。

無公害農作物被人們定義為生長環境沒有受到嚴重污染,種植方式科學化、檢測所含物質都嚴格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的農產品[1]?,F代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其對無公害農作物的需要呈上升趨勢,飲食健康的基本需求致使農作物產品向無公害的方向靠攏。無公害農作物并不是指農產品完全不含任何一點有害物質,而是指各方面指標含量都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從而對人體攝入后的身體狀況和農作物種植生態環境不會產生較大的危害。無公害農作物對其所生長的外在環境要求較嚴格,天然生產農作物不一定就能真正做到無公害,在環境污染各項指標達標的城市也可能實現無公害農作物的種植[2]。

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指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對農藥化肥的成分及用量選取做到嚴格把控,盡可能避免農業殘留對種植水域和生殖土壤產生二次環境污染[3]。在培育期間,首先應對農產品的外在生產環境進行勘測與土壤成分分析,杜絕周圍存在重金屬化工業工廠排放的污水廢氣對農作物的栽培環境造成污染,確保提供安全無污染的生態環境以供農作物能夠健康地生長。其次,有關部門應根據土壤地質成分檢測結果選擇適應土壤特點的農作物品種進行種植,提倡選擇易生長、抗病性強以及收成成果豐碩的優質品種,才能充分發揮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的優勢特點。在選取化肥與農藥種類方面管理部門應做到嚴格把控,將有機肥代替傳統肥料,不僅利于農產品的茁壯成長,同時對生態環境的污染降到最小化。因此,提高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有效推廣措施將實現我國農業生產技術向質量化、現代化的進一步轉型,是對農產品栽培技術研究領域做出的新突破,實現以農民切身利益為主的科教興農戰略思想方針,達到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國家糧食產量品質水平的目標,從而真正符合綠色環境思想的本質要求。

2 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的實施現狀

現階段在我國迅速開展實施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人們對食品安全風險的規避引發對綠色農作物的不斷追求,同時加大國家對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的建設力度,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無法避免一系列的問題,下面將指出主要的問題[4]。

2.1 生態環境污染破壞農作物健康生長

地區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由重金屬化工產業創造的,在城鄉建設工程的蓬勃發展因素影響下,針對相對偏遠但地理位置優越的地區,出于成本核算考慮重工業工廠一般將遷址至此地,但該地區仍然保留相對較大面積的農業生產場地[5]。由于環境監管部門執法力度不到位,在工廠日常經營活動下產生的廢棄廢水未經過嚴格處理便排放到周邊的河水中,極大污染了農作物的生產環境,因此無法達到無公害農作物栽培的環境要求,種植出來的農作物往往重金屬含量超標,人體攝入后對身體也會產生一定的危害性。

2.2 施肥技術問題導致農產品存在較多的化學成分殘留

為保障農作物的健康生產,栽培技術人員在其生長過程中不定期的進行施肥與除害,農民在過去往往是采用原生態肥料進行施肥,現階段化肥出現的不同種類使人應接不暇,如何確保能夠選擇成分安全以及有利于提高產量的化肥品種同樣存在較大的潛在安全問題。栽培人員選擇采取不恰當的肥料與施肥方式,將可能使得農作物產生燒苗的情況,導致其更容易遭受害蟲的侵襲,從而使產量有所下降。在選取農藥除害時,農藥殘留不僅對農產品的安全質量產生威脅,甚至有出現食物中毒的情況。不按照正確的肥料用量規定標準施肥,農作物會存在較多對身體有害的化學物質殘留,長期以來影響土壤質量的下降,不利于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的長遠發展[6]。

2.3 農民意識形態相對落后阻礙栽培技術的進一步推廣

現時期我國農民的意識形態仍然處于相對落后的階段,農業科技素質教育并沒有真正落實到每一位農民身上,相對經濟條件不發達以及地勢險峻的山區,機械化設備與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無法走進這些地區。該部分地區的農民大多持保守觀念,無法及時接受無公害栽培技術新思想理念的推廣普及,制約了現代化農業的技術變革。由于缺乏高科技現代化的機械設備,部分農民仍然采取自給自足的耕種方式,產量效率低下,還存在受污染較嚴重的情況。即使國家積極開展對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教育以及栽培技術的定期培訓,但由于意識形態的相對模糊,部分農民無法真正做到主動形成學習新技術、新理念的意識,過分依賴傳統技術和經驗,固步自封,嚴重阻礙了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的大力推廣。

3 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有關指導方針建議

3.1 加大污染治理監管力度,創造優良農產品生長環境

環境污染對農產品的健康生長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首先在選擇種植區域時應盡可能避免靠近受重金屬化工業污染嚴重的土壤及水源,并對周圍土壤、水質等環境因素進行全面而嚴苛的檢測,若實在無法避免靠近化工業工廠產生的廢氣廢水等,環境監管部門必須嚴格地把控化工業工廠排放的污水廢氣是否經過處理,達到所規定的排放標準,并對未達標企業采取嚴格的懲罰措施。有關部門必須強化環境污染治理措施的執行力度,盡可能從根源上避免廢料污染對農產品的生產造成一定的危害,確保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與產量,切實保障農民的利益。

3.2 正確規定肥料用量標準,使用恰當的栽培技術方式

化學肥料一方面確實能夠有效提高農產品的產量,但是在潛移默化中對農產品的成分產生危害性,長期不恰當的使用化肥會有損農產品的品質,并且對農產品種植土壤及水質條件同時造成嚴重的污染,最終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無公害農作物栽培并不提倡使用過多量的化肥,而是根據農產品不同生長狀況及其特點,合理施加化肥用量以滿足農產品更好生長的養分需求。面對害蟲防治時可以采取更環保有效的方法,比如引入害蟲天敵或人工捕捉等物理方法,從源頭上控制病害蟲,若采取農藥控制必須嚴格挑選農藥成分并控制好用量,避免造成農產品存在過多的農藥殘留。

3.3 采取分片和集中的培訓指導,支持農村經濟的大力發展

為保障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的順利普及,有關技術部門應針對經濟水平、地勢環境不同地區的農民采取正確積極的培訓指導。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和特色產業為發展基礎,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分區并集中進行技能培訓與現場指導,根據實際開展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推廣措施,確保每位農民可以公平地獲得接受培訓的機會,充分發揮無公害栽培技術對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4 結語

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的迅速興起是順應大眾追求綠色思想、高品質生活的內在需求,該技術的廣泛運用有利于切實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與質量,不僅為人們提供食品安全保障,還能帶動農民收入水平增加以及農村地區經濟的大力發展。同時是對農業生產技術領域的大膽創新,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更健康、綠色的生態環境,滿足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進一步追求。為適應生態環境和綠色農產品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促進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的全面適用以保證我國農業經濟穩步、持續的前進。

猜你喜歡
農作物農產品農民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高溫干旱持續 農作物亟須“防護傘”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夏季農作物如何防熱害
厲害了!農作物“喝”上環保酵素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農產品爭奇斗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