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武工夫”制法

2021-12-08 06:25
福建茶葉 2021年2期
關鍵詞:茶青篩分鮮葉

(邵武市農業農村局,福建 邵武 354000)

“邵武工夫”民國時期是閩茶“四大工夫”之一?!陡=ㄖ琛罚ㄌ朴阑?、魏德瑞合編,福建省統計處出版)上冊第19頁記載:“財政部貿易委員會前曾規全國茶葉統一名稱,其中閩茶類之分類系統如次:政和工夫、白琳工夫、邵武工夫、沙縣工夫?!薄渡畚?、建陽、崇安三縣茶業調查》(翁紹耳著,1940年10月在《協大農報》第二卷第四期發表)又記載:“所產‘邵武工夫’聞名遐邇,清前產量殊欠統計,民國十五、十六年(1926—27年)之間,僅禾坪附近所產之茶可制工夫(紅茶)六千余箱,約計三十余萬斤,全縣茶行三十余家,年由廣州、福州兩幫茶商采購,經福州之洋行,銷售于英、俄等國,為邵武之黃金時代?!钡珰v史的變遷,曾經聞名遐邇“邵武工夫”已淡出人們的視野,甚至已遺忘,其制法既無史料記載,也無工匠傳承,不得而知。

筆者挖掘整理民國一些史料,尤其是依據民國協大馮國森著《邵武茶業現況及改進意見》一文,歸納研究出“邵武工夫”制法,報告如下——

選擇品種:菜茶(有性群體,馮國森名之山茶、梗茶)

采摘標準:一芽三葉或四葉。

邵武工夫加工分初制和精制兩道工序。

初制工藝:萎凋→揉捻→發酵→干燥

1 萎凋工藝

萎凋是指茶青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均勻攤放,使鮮葉脫去部分水分,并促使葉內化學成分變化的作業。萎凋方式有日光萎凋(曬青)、室內自然萎凋(晾青)和加溫萎凋三種方式。

1.1 日光萎凋(曬青)

采用日光萎凋(俗稱曬青),掌握“曬而不傷、不紅、不死”為原則。

日光萎凋方法:將鮮葉薄勻地攤放在水篩上,平排置于曬架上,讓鮮葉均勻地接受日光作用,利用光能和熱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萎凋過程。水篩是傳統而常見的曬青工具,系用竹篾編制而成。水篩直徑約100厘米,邊高2厘米,呈網狀圓形。這種構造非常有利于青葉的水分蒸發。水篩曬青分“開篩”“收篩”等細節?!伴_篩”也叫“開青”,是將每篩約1斤的茶青,放在水篩上,雙手持篩沿稍一抖轉,茶青即平鋪于水篩上,篩上茶青要求分布滿整個篩面,而其葉與葉之間又互不重疊?!笆蘸Y”亦為雙手持篩沿,一旋轉再加一振抖,將茶青集中歸攏成堆狀。為了使曬青效果均勻,可通過“收篩”與“開篩”進行中途翻拌。曬青過程輕翻一次,兩篩并一篩,使曬青更加均勻,操作時手勢要輕、細致,以免損傷葉子,否則葉子提早發酵,會產生“死青”現象。曬青場所要通風,日光須斜射。曬青時間長短依鮮葉含水量、日光強弱、氣候環境不同而異。一般在氣溫30℃時需曬30分鐘左右,24℃時要60分鐘左右,直至鮮葉呈輕萎凋狀態,減重率約為10~15%為標準。

1.2 室內自然萎凋(晾青)

曬青后的葉子隨即進行晾青。在通風陰涼的環境里使葉內的熱量散失,繼續較緩慢地萎凋。這個過程中,在適當溫度和濕度下,葉內成分開始發酵,促進青葉中酚類物質轉化,達到氣香味醇的目的。

1.3 加溫萎凋

加溫萎凋主要是利用熱能促使茶青水分散失,目的跟室內自然萎凋大體相似。加溫萎凋有三種形式:焙間萎凋、綜合做青機萎凋和萎凋槽萎凋。焙間萎凋:利用焙間上層小木條鋪設樓面,后加有孔竹席,攤葉2—2.5千克/平方米,溫度不超過38℃,時間1.5—2.5小時,中間翻青一兩次。綜合做青機萎凋:就是利用綜合做青機晾青,綜合做青機筒身設有許多洞孔,讓茶青里的水分均勻地從孔洞蒸發。只要根據制茶的需求倒入將近機筒容量80%的青葉,控制開關,通過吹風進行萎凋。萎凋槽萎凋:將茶青攤放在槽內紗網上,一般葉層厚度約15—20厘米(8—10千克/平方米),在槽底鼓以熱風,利用葉層空隙的透氣性,使熱風吹擊并穿過葉層,達到萎凋之目的。保持溫度40—45℃,持續1—1.5小時,中間翻拌一兩次,即可完成萎凋。

2 揉捻工藝

揉捻的主要目的是破壞細胞,擠出茶汁,使其烘干后凝于葉表,易于沖泡,以增濃茶湯滋味;同時卷葉成條,形成緊結的外形,以適應商品的要求,并隨著葉細胞的破壞,促使葉肉化學成份的變化。揉捻的原則應掌握:輕—重—輕,先輕后重。應在輕揉稍重為宜。如果揉捻過重,茶汁流出得太多,日后制成成品茶后,它的茶湯就會顯得渾濁,且不耐儲存。

2.1 人工揉捻

萎凋后的茶青即進入揉捻工序。人工揉捻,其法:“兩腳立于揉茶桶中,乃以右足踏茶葉,向后揉轉,以左足抓集撒開之茶葉,向后踏揉。由輕而重,使葉身成條?!比嗄頃r,腳要洗凈。揉到葉至緊捲,即行解塊,其法乃以手抓起揉捻之葉,十指張開兩手上下振動。

2.2 機械揉捻

時代發展到現代,都改用揉捻機進行揉捻。萎凋葉在揉桶中受到各種力的作用,使得茶團滾動,葉片受到擠壓,發生皺褶,卷曲成條。目前生產主要使用40型、50型、55型等專用揉捻機。民國之時,機械揉茶機多為木,隨著制茶機械的發展和運用,逐步由木制手工操作向金屬制自動化轉變。

3 發酵工藝

茶葉發酵是鮮葉細胞組織損傷,引起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作用,并產生一系列的化學變化,改變鮮葉原有的內質,產生不同的色、香、味,以適茶類的不同要求。邵武功夫紅茶要求香高味濃,要求多酚類化合物氧化進度更高些,發酵程度較重。影響發酵的外界條件有:揉捻程度、溫度、水分、氧氣和光線等。發酵方法分日曬法和加溫法。

日曬法:“以解塊之揉葉,攤于竹簟上,其攤放之厚度為二寸余,后以布覆之,置于太陽之下,以使發酵之進行?!奔訙胤ǎ宏幱晏?,太陽之熱力不足,采取人工加溫,將裝有揉葉筐置于密室,室內燒碳火(無煙)加溫發酵?,F代改用電加溫發酵。

4 干燥工藝。

干燥不是單純的脫水過程,而是固定外形,進一步塑造茶葉特有色、香、味的重要過程。干燥在民國是用燒柴的烘爐,現代都用電烘焙箱或燒材、煤大型烘干機。

精制工藝:篩分→簸風→揀剔→復火→裝簍→官堆→裝箱

篩分。以大小網眼竹篩(現為鋼絲網篩)分成等級,使葉條大小粗細一致,此種竹篩種類頗多,有一、二……號而至十號半。普通多六號半起而至九號半,而工夫,有至十號半者,由各工人分別篩分之。

簸風。篩分后以風扇或篩簸風去葉片,別其未緊捲之葉片,黃片不用,再經篩分,篩下之末不用。

揀剔。篩分后各茶葉需剔除茶梗,殘葉,黃片,雜物等。

復火。茶葉因具莫大之吸水性,從篩分而剔揀經過之時間頗長而吸進空氣中水分,而喪失其應有之脆性,致有損失與變化,故須重新烘過?;鹆Σ豁毶醺?。

裝簍。以各同類分小堆裝于竹簍,用紙標簽,貯存于較乾燥之室內,以防吸水而待官堆。

官堆。逐日新制精茶在品質與形式上,每有極微差異,但高山與低山則粗細不同,高山之味較佳,法以各批茶葉從簍倒出,攤于預備官堆之處,用木耙重復來往勻之。

裝箱。官堆后,則茶之物理性如條子,粗細、香味、調整頗為完妥,此時即行裝箱,分秤耙勻之茶,從四十二至四十五斤,倒予箱中,該箱外為木箱,內為白鐵皮箱,茶即裝于此,鐵蓋封后,即以木蓋封之,至此茶葉精制與包裝已完備矣,所制之茶可上市銷售也。

總之,得出如下結論:民國時期,邵武工夫,就是指采摘菜茶品種一芽3—4葉鮮葉,經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的初制工藝并經篩分→簸風→揀剔→復火→裝簍→官堆→裝箱精制工藝而成的紅茶。

猜你喜歡
茶青篩分鮮葉
選礦廠細篩再磨工藝優化對比效果分析
茶鮮葉嫩梢捏切組合式采摘器設計與試驗
玉鋼燒結整粒篩分系統設備改造
茶園機械(4) 茶葉鮮葉采摘與分級設備
昆鋼2500m3高爐槽下篩分管理技術進步
烏龍茶水洗茶青加工工藝及效益分析
名優茶鮮葉采摘技術
醇香美人茶加工技術
氣相色譜檢測茶青有機磷農殘假陽性峰的判定
新型搖桿式低噪音高效煙末分離器的設計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