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和護理體會

2021-12-08 19:52張韓劉瑞娜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3期
關鍵詞:護理體會心血管疾病心理特點

張韓 劉瑞娜

摘要: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我們臨床上最常見的危急癥之一,嚴重危害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穩步提高,導致這類疾病的平均死亡率也逐年急劇增高。高發病率的原因與早期患者本身的心理狀態及其情緒變化有很大的密切聯系。因此,充分深入研究了解各類典型心血管疾病早期臨床治療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而分析出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早期臨床心理健康狀況,掌握其早期臨床心理特點以及護理治療康復方法,有利于具有針對性地及時給予康復干預,對于有效促進臨床患者的早期治療與心理健康地位發展等都具有很重要的科學指導意義。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特點;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3-01

一、重癥心血管疾病早期患者的心理特點

1.1會感到驚慌恐懼

這種疾病早期患者往往多由于各種偶然突發的意外或者傷害,使病情急劇發生變化。早期一些患者患者由于不夠了解這類疾病,會出現驚慌恐懼等心理問題,這種情緒也不利于患者的康復。還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個人的原因不能很主動的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用很生硬的態度對待工作人員。

1.2依賴性逐漸有所增強

由于一些重癥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會導致重癥患者自身的心臟、神經系統以及正常的生理功能嚴重發生異?,F象,可能會出現一些并發癥,導致機體各種功能障礙。使得這些重癥患者對于正常的生活常常都不能疲于自理,對許多復雜的小事情都會表現力不從心的現象。尤其心理上明顯地表現出不自信、消極的情緒。而這恰恰也可能正是這些因素導致重癥患者自身疾病康復的重要心理環境條件。尤其部分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甚至因此而誤認為一旦自己離開了醫院等處于急需醫療救治中的醫療服務場所,便已經完全無法自身繼續健康生存,產生對醫院長期治療的一種過度依賴性。

1.3 孤獨壓抑

由于重癥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很長一段時間中經常在設備林立的重癥監護室,比如:各種各樣的急救設備就放置于患者身旁,在救治的同時也給患者心理上帶來了很大的心理負擔,導致患者精神萎靡,無精打采,這對于治療來說也是意見非常不利的事情。也因為現如今的社會每個人工作都很繁忙,親朋好友不能經常來探望,重癥患者經常面對陌生的醫護人員,難免產生一些抵觸心理,這也對治療產生了巨大的阻力。

二、重癥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長期護理工作實踐經驗體會

2.1樹立良好的醫院職業護理人員的健康形象

護理人員作為醫院的門面應該時刻保持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以及對重癥患者的同情,言行舉止中處處都要充分體現出良好的醫院護理人員的健康形象,處處突出一種積極主動和認真負責的醫院護理崗位工作人員服務態度,護理人員操作程序處處要嚴格、嚴謹、規范熟練,處理老年患者常見問題時要果斷鎮靜,觀察廣大老年患者的狀態,處處要細致耐心,服務患者工作過程中也處處要認真負責熱情周到,要用寬容和真誠對待每一位患者,爭取讓患者早日康復,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

2.2要做好床前疾病患者護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工作

首先我們要加強教育引導廣大患者能夠正確對待自身所患疾病,教育、啟發、勸導廣大患者正視自身疾病狀況,讓患者認識和弄清楚自身的不良情緒、心理、信心對于所患疾病治療康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消除悲哀、沮喪等不良情緒和對自身所患疾病的不良心理。其次,就是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具體病情,無償和針對性地及時對其提出一些相關醫療護理工作指導意見,讓患者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到底應該做什么。最后,就是醫院護理人員要積極引導鼓勵患者樹立長期穩定、樂觀的良好生活心態,擺脫不良情緒。努力使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緒或生活環境保持比較輕松愉快的氛圍。

2.3要對患者能夠善于合理的進行忍讓和同時善于克制心理

當患者出現精神緊張,心理健康狀態出現失衡后會出現急躁和自暴自棄的想法,在患者整體護理治療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對其疾病患者的各種心理過激、緊張以及言行必須能夠做到合理忍讓和同時善于合理克制自己的情緒。同時,要積極避免與其他疾病患者之間發生沖突。對這些患者的不良行為,應在耐心對其進行心理勸說的基礎上,采取適當的心理治療方式等并予以有效制止,千萬不可對患者進行訓斥、責罵、嘲諷,防止矛盾進一步激化。

2.4避免負面刺激和影響

由于重癥患者的心境本身就收到了身體的印象,所以會出現心理壓力加中的現象,治療過程中難免產生猜疑、精神恍惚等情況。所以就需要醫護人員在直面患者及其家屬是應盡量保持笑容,遇到問題盡量從容面對,切勿驚慌,并且切忌當患者的面竊竊私語,以防增加患者的思想壓力。治療、護理過程中要妥當安排,積極主動,熱情周到,言語要有的放矢,注意時機和分寸。要適當安排家屬和朋友按要求探視,盡量給患者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治療環境。監護病房中患者在病情穩定后,應盡早回到普通病房,減少特殊環境的不良刺激,為有效去除患者的孤獨感和壓抑心理創造條件。

三、結束語

現代醫學臨床研究成果證實,疾病的生理發展周期變化與患者的心態和日常心理活動有密切的聯系。如果患者治療期間情緒不穩定,經常有較大的波動,從而容易導致各種類型心血管疾病的頻繁反復發生。所以在及時診斷治療各種疾病的同時還適當應積極給予有效率的心理治療,以親切的醫療心理服務溝通交流,與患者進行耐心的互動。幫助患者徹底消除各種不良情緒,以積極的精神和努力追求康復的與醫護人員共同戰勝疾病。這也有助于醫院相關政策的順利實施,醫療服務水平的不斷穩步提高等都具有積極性的促進作用。因此作為一名專業護理人員,應密切重視和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變化,主動正確的及時予以各種心理健康狀況疏導,才能真正達到有效治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秀娟.重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和護理體會[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302.

[2]車昭;韓杉;曲成遠;.重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和護理體會[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120.

項目: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共建項目(2018020315);開封市創新型科技團隊項目(2107006)

猜你喜歡
護理體會心血管疾病心理特點
關于山區高中班主任專業能力訪談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淺議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