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源赤霉素信號對甘蔗分蘗及其內源激素的影響

2021-12-08 06:26黎正英,丘立杭,閆海鋒,周慧文,陳榮發,范業賡,梁和,吳建明
熱帶作物學報 2021年10期
關鍵詞:植物生長調節劑赤霉素分蘗

黎正英,丘立杭,閆海鋒,周慧文,陳榮發,范業賡,梁和,吳建明

摘? 要:前期研究發現,外源GA信號影響了甘蔗分蘗進程。為了解GA信號對甘蔗不同分蘗時期葉片內源激素含量的影響,以綜合性狀優良的甘蔗主栽品種‘桂糖42號為材料,采用不同外源GA信號調節劑對蔗種進行浸種處理,并以清水處理為對照(CK),分別測定分蘗初期、盛期和末期+1葉(主苗+分蘗苗)中內源激素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赤霉素(gibberellins,GA)、乙烯(ethylene,ETH)、細胞分裂素(cytokinin,CTK)、脫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油菜素內脂(brassinosteroids, BR)的含量,并分析它們之間的相關關系。結果表明:外源GA3(gibberellic acid 3;GA生物合成促進劑)對蔗種浸種處理后,增加了分蘗期甘蔗分蘗葉片中IAA、GA和CTK的總體含量,提高了分蘗前期ETH含量和后期ABA含量;多效唑(paclobutracol, PP333;GA生物合成抑制劑)處理后卻增加了分蘗前期內源GA和ABA含量,提高了后期分蘗葉片中ETH含量,同時降低了CTK和BR含量。進一步的相關性分析發現,利用外源赤霉素信號促進劑處理蔗種后,甘蔗葉片內源激素IAA與GA、CTK和BR、CTK與GA均呈顯著正相關;而ABA與GA呈顯著負相關,與ETH呈顯著正相關??梢?,外源GA信號影響了甘蔗分蘗期葉片內源激素系統,促進生長的激素與抑制生長的激素達到動態平衡狀態,最終導致了甘蔗分蘗的差異。甘蔗分蘗與植物內源激素含量密切相關,可通過施用外源激素來影響內源激素的含量,調控激素之間的動態平衡,達到提高甘蔗分蘗形成及其成莖的目的。

關鍵詞:甘蔗;植物生長調節劑;赤霉素;多效唑;浸種;分蘗;內源激素

中圖分類號:S533? ? ? 文獻標識碼:A

Effect of Exogenous Gibberellin Signal on Sugarcane Tillering and Its Endogenous Hormones

LI Zhengying1, QIU Lihang2, YAN Haifeng2, ZHOU Huiwen2, CHEN Rongfa2, FAN Yegeng2, LIANG He1*, WU Jianming2*

1. 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5, China; 2.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Sugarcane Research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Biotechnology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Guangxi,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 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Genetic Improvement, Nanning, Guangxi 530007, China

Abstract: Previous studies found that the exogenous GA signal affected sugarcane tillering proces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GA signal on the content of endogenous hormones in leaves at different time of tillering stage of sugarcane, this experiment used the main sugarcane variety ‘Guitang 42 with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traits as the plant material, and different exogenous GA signal regulators were used to soak the seedcanes with water treatment as the control (CK). The endogenous hormones indole-3-acetic acid (IAA) and gibberellins (GA), ethylene (ETH), cytokinin (CTK), abscisic acid (ABA) and brassinosteroids (BR) content in +1 leaves (main seedling + tiller seedling) at the early, full and late tillering stag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m were statistically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soaking sugarcane seedcanes with exogenous GA3 (Gibberellic acid 3; GA biosynthesis promoter), the total contents of IAA, GA and CTK in the tiller leaves was increased at the tillering stage, and the ETH content at the early stage and the ABA content at late tillering stage were increased. Paclobutracol (Paclobutracol, PP333; GA biosynthesis inhibitor)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endogenous GA and ABA contents before tillering, and the ETH content at the later tiller leaves, but reduced the CTK and BR contents. Further correlation analysis found that in the treatment with exogenous gibberellin signal enhancer, the endogenous hormones of sugarcane leaves IAA and GA, CTK and BR, CTK and GA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hile ABA showe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GA but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ETH. The exogenous GA signal affected the endogenous hormone system in the leaves of sugarcane at the tillering stage, and the growth-promoting hormones and the growth-inhibiting hormones reached a dynamic equilibrium state, which ultimately led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tiller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sugarcane tiller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tents of plant endogenous hormones. Exogenous hormones could be used to influence the contents of endogenous hormones, regulate the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hormones,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sugarcane tiller formation and its stem formation.

Keywords: Saccharum officinarum; plant growth regulator; gibberellin; paclobutrazol; seedcane soaking; tiller; endogenous hormones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1.10.026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是一種蔗糖的重要原材料,并廣泛產于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屬高光合效率C4作物。分蘗是甘蔗生長的一個重要特性,它直接影響甘蔗有效莖數,從而影響單位面積的產量。甘蔗產量=總有效莖數×平均單莖重,其中最終的總有效莖數取決于甘蔗的主莖和分蘗成莖,因此促進甘蔗分蘗,進而提高分蘗發育成有效莖的比例數,是提高甘蔗單產的關鍵[1-4]。

甘蔗分蘗的形成可分為分蘗芽的形成和分蘗芽的伸長生長,分蘗芽的伸長生長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調控,它不僅受各種外界環境影響,如溫度、光照、濕度以及水肥等,也受多種內源激素的共同調控,包括生長素(indole-3-acetic acid,IAA)、細胞分裂素(cytokinin,CTK)、赤霉素(gibberellins,GA)、脫落酸(abscisic acid,ABA)、乙烯(ethylene,ETH)、油菜素內酯(brassinosteroids,BR)等,內源激素之間的含量及平衡對分蘗發育進程至關重要[5]。

植物生長調節劑能夠通過信號轉導影響內源激素的含量或出現的時間來調節和控制植物的生長發育及各種生理過程,例如可直接或間接調控植物萌發、開花、生長等過程[6-7]。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效果與藥劑種類密切相關,目前,在甘蔗上常用的主要植物生長調節劑有赤霉素類(gibberellins,GAs)、多效唑(paclobutrazol,PP333)和乙烯利(ethephon,ETP)等,它們在甘蔗產量形成和糖分積累中發揮了重要作用[8-9]。迄今,赤霉素類植物生長調節劑在園藝和農業生產上被廣泛應用,并在推動作物增產和提質增效中做出了積極貢獻[10]。赤霉素在甘蔗上的應用研究也有不少報道,邵廷富[11]和廖芬[12]研究發現,外源GA信號處理可以促進甘蔗莖稈伸長,增加節間長度;Jain等[13]利用GA3處理刺激了蔗芽生長,不僅提高了萌芽率,還增加了甘蔗株高和莖重;而范業賡等[14]利用高濃度GA3處理蔗種24 h后種植,結果卻抑制了甘蔗的出苗和分蘗,進而導致甘蔗產量顯著低于對照。多效唑是一種通過外源信號轉導阻礙GA生物合成的抑制劑,不僅能夠抑制莖稈的伸長[15],還能夠促進作物分蘗并影響其生長發育進程[16-17],提高作物產量[18]等,這可能是多效唑通過信號轉導抑制GA合成從而加速芽的分化進程所致[19]。由此可見,GA信號在甘蔗分蘗形成及其發育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眾所周知,植物生長調節劑是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具有調節作用的化學物質,可作為植物內源激素合成與代謝的重要外源信號物質。赤霉素的主要生理效應是促進植物的莖稈伸長,尤其體現在節間伸長上。雖然赤霉素對甘蔗重要農藝性狀的影響已有不少的相關研究[20],但赤霉素通路對甘蔗分蘗形成和發育的影響尚未可知,且在外源赤霉素信號影響甘蔗分蘗過程中內源激素間的平衡與含量變化關系的相關研究也較少。本研究以不同植物生長調節劑作為外源赤霉素信號,結合甘蔗葉蘗共生的特點,分析不同赤霉素信號浸種處理后甘蔗分蘗期葉片中內源激素的變化及其相關關系,為促進分蘗形成和調節分蘗成莖比例的甘蔗化學調控栽培提供技術支撐,也為甘蔗分蘗調控機理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供試甘蔗品種為主栽優良品種‘桂糖42號(GT42),種植于廣西南寧市隆安縣丁當鎮廣西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甘蔗繁育基地。

1.2? 方法

試驗設計2個不同赤霉素信號調節劑處理:赤霉素(GA3)和多效唑(PP333),清水處理為對照(CK),各調節劑處理濃度均為200 mg/L。將砍成雙芽段的GT42種莖全部浸沒于不同赤霉素信號調節劑藥液中,浸泡24 h后下種。

試驗采取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小區為5行,行長7 m,行距1.2 m,小區面積42 m2。試驗材料于2016年3月10日種植,下種量為6000芽/hm2,其他參照王倫旺等[21]的栽培方法進行管理,并調查記錄分蘗期各項農藝指標。

在甘蔗分蘗初期、盛期、末期,分別取樣測定不同處理下不同分蘗期+1葉(主苗+分蘗苗)內源激素生長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乙烯(ETH)、細胞分裂素(CTK)、脫落酸(ABA)和油菜素內脂(BR)等的含量。內源激素提取參照陳明輝等[22]提取方法,其測定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在6個植株中分別收集主苗和分蘗苗的+1葉樣品,并混合形成一個生物重復樣品,每個樣品重復測定3次,相應激素測定試劑盒由中國農業大學作物化學控制實驗室提供。

1.3?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10軟件進行數據編輯,SPSS 20.0軟件進行LSD方差分析,GraphPad Prism 8.0軟件繪圖,圖中的數據均為均值±標準差。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赤霉素信號調節劑處理后甘蔗分蘗生長情況

田間調查發現,不同赤霉素信號調節劑處理后蔗種萌發出苗的時間相當,但隨著生育進程推進至分蘗期,甘蔗分蘗情況明顯不同。GA3處理下甘蔗分蘗進程受到延緩和抑制,即分蘗苗破土時間比清水對照的晚了約7 d,且分蘗苗的生長也受主苗的抑制;然而PP333處理下的結果恰好相反,不僅提早促進了甘蔗分蘗的形成,且分蘗苗與主苗的生長幾乎相同,即主苗的生長并未抑制分蘗苗的生長。由此可見,外源GA信號影響了甘蔗分蘗形成及其在分蘗期的生育進程。

2.2? 不同赤霉素信號調節劑處理對甘蔗分蘗期葉片內源激素含量的影響

2.2.1? IAA? 從圖1可知,甘蔗不同分蘗期葉片的IAA在響應不同GA信號調節劑處理上存在差異。由圖1A可知,在整個分蘗期,GA3處理和PP333處理總體上均增加了甘蔗分蘗期葉片中IAA的含量,且GA3處理后IAA的增加更加顯著,這說明GA3和PP333處理都誘導了分蘗期IAA的積累,結合甘蔗分蘗情況,這暗示了GA3處理下IAA在主苗的積累可能是分蘗苗生長受抑制的原因。由圖1-B可知,在甘蔗分蘗的不同時期,IAA含量在不同GA信號處理下也有明顯的變化。在分蘗初期,GA3處理和PP333處理的IAA含量都顯著高于對照。當到了分蘗盛期,GA3處理后IAA的含量仍顯著高于對照的水平,但PP333處理下的含量反而低于對照,這暗示分蘗盛期葉片中IAA的持續積累不利于分蘗的形成和發育。當分蘗進入末期之后,新生分蘗驟減或者無分蘗,此時不同處理下葉片中的IAA含量比初期和盛期的明顯下降,但GA3處理和PP333處理下的IAA含量仍顯著高于對照水平,且此時GA3處理的IAA含量與對照的初期和盛期的水平相當,這些結果進一步說明GA3抑制和延緩甘蔗分蘗與IAA的含量息息相關。

2.2.2? GA? 從圖2可知,不同GA信號調節劑浸種處理后,對甘蔗不同分蘗期葉片中的GA含量有不同影響。由圖2A可知,在整個分蘗期,GA3處理和PP333處理的分蘗期葉片中GA含量都顯著高于對照,且GA3處理的更加顯著,這說明GA3處理和PP333處理都誘導了分蘗期GA的表達。在甘蔗的不同分蘗時期,不同GA信號處理下的GA含量也有所差異。由圖2-B可知,在分蘗初期,GA3處理和PP333處理下分蘗期葉片中的GA含量都顯著高于對照,這暗示分蘗初期GA含量的升高有利于分蘗芽的萌動。隨著分蘗期的推進,在分蘗盛期時,GA3處理下的GA含量下降,而PP333處理仍處于高水平,這說明持續高水平的GA含量有利于分蘗芽的生長發育,這暗示在分蘗盛期GA3處理下主苗中GA含量的下降可能是外源GA3信號延緩甘蔗分蘗的原因。當進入分蘗末期,兩個處理下的GA含量與對照無明顯變化,說明在分蘗末期GA含量的降低有利于分蘗苗生長。

2.2.3? ETH? 從圖3可知,不同GA信號調節劑處理對甘蔗分蘗期葉片中的ETH含量存在不同影響。從圖3A可知,在整個分蘗期,GA3處理的分蘗葉片中ETH含量高于對照,而PP333處理的結果相反。在甘蔗不同分蘗時期,不同GA信號調節劑處理下,分蘗期葉片中的ETH含量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圖3B可知,在分蘗初期,GA3處理的ETH含量顯著高于對照,而PP333處理下卻顯著低于對照,這暗示了ETH含量的升高制約著分蘗芽的萌動。當進入分蘗盛期后,PP333處理的ETH含量極顯著低于對照,而GA3處理顯著高于對照,說明分蘗盛期葉片中低濃度ETH的釋放有利于甘蔗分蘗,這暗示高水平的ETH含量可能是外源GA3延緩甘蔗分蘗芽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到了分蘗末期,GA3處理的ETH含量下降到與對照水平相當,說明此時GA3處理下的分蘗開始增多,PP333處理下的分蘗已不生長,這些暗示了外源激素GA信號誘導ETH的增加不利于分蘗的生長發育及成苗。

2.2.4? CTK? 從圖4可知,不同GA信號調節劑處理對甘蔗分蘗期葉片的CTK含量的有所差異。從圖4A可知,GA3處理和PP333處理對甘蔗分蘗期葉片的CTK含量的積累效果是顯著的。從圖4B可知,在甘蔗不同分蘗時期,分蘗期葉片的CTK含量在不同GA信號調節劑處理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分蘗初期,GA3處理和PP333處理的CTK含量顯著高于對照,這說明在分蘗初期CTK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分蘗芽的萌動。而到了分蘗盛期,PP333處理的CTK含量下降且顯著低于對照,GA3處理則與初期無明顯變化,這說明在分蘗盛期低水平的CTK含量對甘蔗分蘗芽的分化和生長是有益的。隨著甘蔗分蘗的推進,到了分蘗末期,PP333處理的CTK含量升高,但仍顯著低于GA3處理,這暗示了GA3處理下的保持高水平的CTK含量也可能是延緩甘蔗分蘗的重要因素之一。

2.2.5? ABA? 從圖5可知,不同GA信號調節劑處理對甘蔗分蘗期葉片的ABA含量影響不同。從圖5A可知,GA3處理和PP333處理下分蘗期葉片的ABA含量總體高于對照,說明這兩個處理對甘蔗分蘗期葉片的ABA積累是有益的。從圖5B可知,在甘蔗不同分蘗時期,葉片的ABA含量在不同GA信號調節劑處理下也有明顯的變化。在分蘗初期,GA3處理的ABA含量受到了抑制,顯著低于對照,而PP333處理下的ABA含量則與之相反。說明PP333誘導了ABA的表達,GA3則相反,這暗示在分蘗前期時,ABA含量的下降對分蘗芽的萌動有很大影響。而到了分蘗盛期,GA3處理反而誘導了ABA的合成,ABA含量不斷增幅,顯著高于對照,PP333處理下的ABA含量反而下降且顯著低于對照。說明隨著分蘗的推進,ABA含量的降低有利于分蘗形成和生長。當分蘗進入末期,不同處理下的ABA含量整體升高,PP333處理下的ABA含量顯著高于GA3處理和對照,這暗示了GA3抑制和延緩主苗與分蘗苗生長可能與分蘗盛期葉片中ABA含量的積累有關。

2.2.6? BR? 從圖6可知,不同GA信號調節劑浸種處理下,甘蔗分蘗期葉片的BR含量有所差異。從圖6A可知,在整個分蘗期,GA3處理能有效地積累分蘗期葉片的BR含量。從圖6B可知,不同GA信號處理下,不同分蘗時期的BR含量也有明顯變化。在分蘗初期,GA3處理和PP333處理對甘蔗分蘗期葉片的BR含量影響不大。當進入分蘗盛期時,GA3處理和PP333處理下的BR含量顯著高于對照,說明這兩個處理都促進了BR的合成,這暗示了分蘗盛期葉片中BR含量的積累

有利于分蘗的形成和生長發育。而進入分蘗末期后,PP333處理的BR含量與對照無明顯差異,GA3處理卻極顯著高于對照,這暗示GA3處理下BR在主苗中的持續積累可能是延緩和抑制分蘗苗生長的重要因素。

2.3? 甘蔗分蘗率與內源激素之間的相關關系

如表1所示,甘蔗分蘗率與內源激素含量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分蘗期葉片中不同內源激素含量之間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在甘蔗分蘗期,分蘗率與內源激素含量的相關系數表現均沒有達到顯著水平,而甘蔗葉片內源激素IAA與GA、CTK和BR、CTK與GA呈顯著正相關;ABA與GA呈顯著負相關,與ETH呈顯著正相關。

在分蘗期,IAA與GA呈顯著正相關,結合圖1和圖2分蘗期內源激素的含量分布情況,進一步說明了外源GA信號延緩或抑制甘蔗分蘗可能與IAA和GA的含量協同增高有關。IAA和CTK也有協同關系,結合圖1和圖4可知,在GA抑制分蘗的情況下,IAA與CTK的比值增大是確保甘蔗分蘗的基礎。BR具有促進作物生長的生理功能,BR與IAA呈顯著正相關,結合圖6可知,雖然外源GA3延緩了甘蔗的分蘗,但有BR存在的情況下,并沒有抑制分蘗生長,這說明分蘗葉片中BR的存在是GA3抑制分蘗情況后仍能保障分蘗的內在因素之一。

GA與CTK也呈正相關,這進一步說明IAA與GA、IAA與CTK之間的協同關系,它們之間相互作用共同調控甘蔗節間的生長發育。而GA和ABA呈顯著負相關,二者通過拮抗作用調控甘蔗體內GA與ABA含量,結合圖2和圖5可知,GA與ABA的比值動態影響著分蘗芽的萌動及形成。ABA和ETH呈顯著正相關,結合圖3和圖結果5可知,隨著甘蔗分蘗的增多,外源GA信號誘導了ABA信號增強,同時葉片ETH的釋放量也隨之增多,而外源GA信號又延緩了分蘗的發生和生長,這暗示ABA和ETH含量協同增高是外源GA信號延緩或抑制分蘗進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討論

3.1? GA信號延緩甘蔗分蘗的形成與進程

植物生長調節物質是通過改變植物體內內源激素系統來調節植物生長發育進程[8]。前人研究發現,GA信號代謝通路與甘蔗分蘗密切相關,獨角金內酯(strigolactone,SL)的合成受GA信號的調控,SL的特異性受體D14蛋白能夠和DELLA蛋白結合形成復合物,間接調控水稻分蘗[23],而DELLA蛋白是GA信號轉導途徑的核心元件,屬于GRAS蛋白[24],由此可見,GA信號系統對分蘗的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研究結果也表明,利用外源赤霉素信號促進劑處理蔗種后,甘蔗分蘗期葉片內源激素系統受到干擾,抑制和延緩了甘蔗分蘗的進程,而用赤霉素信號抑制劑處理,則促進了分蘗的提早發生且分蘗數目增多。由此可見,植物激素信號傳導相關的代謝通路,在甘蔗分蘗的發生及生長發育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GA信號傳導。

3.2? 內源激素含量變化及平衡影響甘蔗分蘗的形成與進程

植物內源激素在植物生長發育的各個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調控作用,植物可通過控制體內激素的含量及其平衡來影響甘蔗分蘗的發生和成莖[25]。前人研究發現,IAA通過頂端優勢促進主莖生長,同時抑制側芽的生長發育[26]。而CTK與IAA產生的作用相反,CTK作為一種促進信號能夠解除側芽生長的抑制。研究表明,外源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分蘗芽的CTK含量,從而顯著誘導植株分蘗芽的萌發[27]。本研究結果也表明,在外源GA信號處理下,分蘗葉片中IAA含量的持續積累不利于分蘗的形成和發育,而在分蘗初期CTK含量的增加反而是有利于分蘗芽的萌動,這可能與CTK在分蘗前期解除了分蘗芽生長的抑制有關。

內源激素GA在打破種子休眠,促進萌動[28],促進節間伸長[29],抑制分蘗芽的發育[30]上發揮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發現,在外源GA信號處理下,分蘗前期葉片中GA含量的增加促進了分蘗芽的萌發,而隨著分蘗期的推進,GA含量的下降則不利于分蘗芽的生長發育,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BR和GA有著相同的功能,如促進莖伸長,種子萌發,抑制側芽生長發育[31-32]等。本研究中,在GA3處理下BR在主苗中的持續積累可能是延緩和抑制分蘗苗生長的原因。ABA能夠抑制細胞生長、調控分蘗芽休眠、萌發和幼苗早期發育[33-34]。本研究結果表明,外源GA信號調控了甘蔗分蘗葉片中GA和ABA含量,GA和ABA含量比值調控分蘗芽的萌動和形成。

王威豪等[35]研究發現,在干旱條件下,在葉面噴施乙烯利能促進甘蔗分蘗芽的萌動,乙烯利濃度越高其效應越顯著。而本研究結果發現,外源GA信號抑制乙烯的釋放反而有利于甘蔗分蘗。本研究結果與前人的報道結果似乎相矛盾,這可能是由于品種差異、砍種時間、樣品處理方式等不一致導致的。

3.3? 內源激素之間互作及相互關系影響甘蔗分蘗的形成與進程

內源激素在甘蔗分蘗過程中存在復雜的相互關系,激素之間的平衡對甘蔗分蘗的生長生育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外源GA信號通過改變甘蔗分蘗葉片中內源激素IAA、GA、ETH、CTK、ABA和BR等含量及激素間的平衡來調節自身的代謝水平,從而影響甘蔗分蘗的形成與進程。

前人研究表明,外源GA信號能促進甘蔗葉片的內源激素IAA的合成,GA與IAA含量呈正相關[36],GA對CTK也有促進作用[37]。IAA和CTK在甘蔗分蘗芽的萌動和生長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38-39]。研究發現,CTK可能是通過提高部分GA含量來促進分蘗生長[40]。本研究結果也表明,外源GA信號促進了IAA、GA和CTK的合成,IAA、GA與CTK之間存在協同關系,外源GA信號能延緩甘蔗分蘗可能與IAA和GA含量的協同增高有關,當甘蔗分蘗受GA抑制時,IAA與CTK的比值增大是確保甘蔗分蘗的基礎。BR不僅在促進分蘗伸長方面具有效果顯著,還能抑制生長素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植物內源IAA的含量,因此當BR與IAA含量同時增加時,能有效地提高甘蔗分蘗。本研究得出相似的結果,BR和IAA顯著正相關,二者協同互作共同調控分蘗的生長發育。有研究表明,高水平BR對GA信號傳導有抑制作用[41],BR和GA協同調控種子萌發進程[42]。本研究結果也表明,在BR存在的情況下,外源GA信號雖然抑制了甘蔗的分蘗,但分蘗的生長并沒有受到延緩,說明在分蘗受到GA3抑制時分蘗葉片中BR的存在是仍能保障分蘗的內在因素之一。

植物內源激素GA和ABA具有拮抗作用,二者是調控分蘗成莖的關鍵因子,GA和ABA的比值高低控制著分蘗的發生[5]。本試驗研究結果與前人報道一致,GA和ABA呈顯著負相關,GA與ABA的比值動態影響著分蘗芽的萌動及形成。研究發現,ABA和獨角金內酯(SL)也存在相互調控關系,SL與ABA合成信號途徑緊密耦聯共同調控水稻分蘗發育的分子機制[43],而獨角金內酯的合成也受GA信號的調控[22],由此可見,在分蘗的生長發育進程中GA信號途徑與ABA信號途徑發揮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也發現,外源GA信號能誘導ABA信號增強,說明在分蘗的發育進程中ABA和GA信號之間協同調控分蘗成莖。外源GA信號在乙烯促進分蘗成莖中也起重要作用[44],研究發現外源GA促進甘蔗節間伸長可能是通過抑制ABA和ETH含量,同時提高GA3含量來調節節間伸長[20],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外源GA信號處理下,甘蔗分蘗葉片的ABA和ETH呈顯著正相關,ABA和ETH含量的升高制約著分蘗芽的萌動,乙烯釋放量的增加和ABA含量的增高可能是外源GA信號延緩或抑制分蘗進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甘蔗分蘗與內源激素密切相關,但不同植物激素的影響程度存在差異,內源激素之間的關系也錯綜復雜,施以外源GA信號能影響分蘗期內源激素系統,最終導致分蘗的差異。這說明外源GA信號對甘蔗內源激素的影響是相互關聯的,促進生長的激素與抑制生長的激素的平衡狀態決定了甘蔗分蘗效果。

綜上所述,甘蔗分蘗受多種植物內源激素的調控,激素間的互作共同調控分蘗的生長發育,可通過外源GA信號來影響甘蔗體內內源激素之間的平衡,達到提高甘蔗分蘗的形成和成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Esayas T, Firew M, Amsalu A. Correlation and path coefficient analyses in sugarcane genotypes of Ethiopia[J].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6, 7(10): 1490-1497.

[2] 丘立杭, 范業庚, 羅含敏, 等. 甘蔗分蘗發生及成莖的調控研究進展[J]. 植物生理學報, 2018, 54(2): 192-202.

[3] 周慧文, 范業賡, 陳榮發, 等. 不同代數健康種苗分蘗差異及浸種處理對一代種莖繁育的影響研究[J]. 中國糖料, 2019, 41(1): 33-36.

[4] 羅含敏, 周慧文, 閆海鋒, 等. 甘蔗產量形成的要素及其化控措施[J]. 廣西糖業, 2020(4): 8-14.

[5] 丘立杭, 李? 強, 黃? 杏, 等. 弱光脅迫影響甘蔗葉片內源激素的平衡和分蘗進程[J]. 植物生理學報, 2017, 53(2): 280-290.

[6] 王? 熹. 試論我國作物化控研究的發展[J]. 作物雜志, 1993(2): 1-4.

[7] 張? 悅. 植物生長調節劑對作物調控效應的研究現狀[J]. 現代化農業, 2016(5): 31-34.

[8] 李楊瑞. 現代甘蔗學[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0: 1-4, 282.

[9] 陳迪文, 吳庚福, 周文靈, 等. 甘蔗糖分調控因素與增糖應用研究現狀[J]. 甘蔗糖業, 2020(3): 43-51.

[10] 黎? 家, 李傳友.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植物激素研究進展[J]. 中國科學: 生命科學, 2019, 49(10): 1227-1281.

[11] 邵廷富. 赤霉素對甘蔗生長的影響[J]. 植物生理學通訊, 1965(4): 8-10.

[12] 廖? 芬. 赤霉素、多效唑對甘蔗莖尖分生組織的解剖效應及與蔗莖增粗的關系[D]. 南寧: 廣西大學, 2004.

[13] Jain R, Singh S N, Solomon S, 等. 赤霉素對甘蔗發芽和早期蔗莖生長的潛在調節作用(英文)[J]. 廣西農業科學, 2010, 41(9): 1025-1028.

[14] 范業賡, 陳榮發, 周慧文, 等. 不同植物生長調節劑浸種對甘蔗分蘗及產量性狀的影響[J]. 中國糖料, 2019, 41(2): 23-27.

[15] 許林英, 周南镚, 戎國增, 等. 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棉花基質育苗幼苗生長的影響[J]. 浙江農業科學, 2009(2): 325-327.

[16] 劉曉靜, 張德罡. 多效唑和稀效唑對草地早熟禾分蘗和根的生長特性的影響[J]. 草原與草坪, 2005(6): 37-40.

[17] 劉俊仙, 李? 松, 譚? 芳, 等. 多效唑浸種對甘蔗分蘗提早萌發及幼苗內源激素含量的影響[J]. 湖南農業科學, 2016(2): 22-25, 30.

[18] 周建霞, 豐兆平, 陳曉陽, 等. 分蘗期施用多效唑對雜交水稻C兩優817產量及主要性狀的影響[J]. 雜交水稻, 2021, 36(2): 72-74.

[19] 金曉蕾, 劉景輝, 羅中旺, 等. 葉面噴施PP333和6-BA對甜蕎花芽分化及內源激素的影響[J]. 西北植物學報, 2019, 39(11): 1988-1997.

[20] 吳建明, 李楊瑞, 楊? 柳, 等. 赤霉素誘導甘蔗節間伸長與內源激素變化的關系[J]. 熱帶作物學報, 2009, 30(10): 1452-1457.

[21] 王倫旺, 廖江雄, 譚? 芳, 等. 高產高糖抗倒伏甘蔗新品種‘桂糖42號的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J]. 南方農業學報, 2015, 46(8): 1361-1366.

[22] 陳明輝, 黃? 杏, 謝曉娜, 等. 宿根矮化病菌對甘蔗生長和內源激素的影響[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2013, 32(3): 57-61.

[23] Shinsaku I, Daichi Y, Mikihisa M, et al. Regulation of strigolactone biosynthesis by gibberellin signaling[J]. Plant physiology, 2017, 174(2): 1250-1259.

[24] 白云赫, 朱旭東, 樊秀彩, 等. 植物DELLA蛋白及其應答赤霉素信號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研究進展[J]. 分子植物育種, 2019, 17(8): 2509-2516.

[25] Li X, Qian Q, Fu Z, et al. Control of tillering in rice[J]. Nature, 2003, 422(6932): 618-21.

[26] Reinhardt D, Mandel T, Kuhlemeier C. Auxin regulates the initiation and radial position of plant lateral organs[J]. The Plant Cell, 2000, 12(4): 507-518.

[27] 許俊旭. 水稻分蘗芽萌發與休眠相互轉換的激素調控和分子機制[D]. 南京: 南京農業大學, 2015.

[28] 粟莉圓, 蘇麗華, 覃建彬, 等. 不同家系火力楠種子性狀變異及外源赤霉素對種子萌發的影響[J]. 種子, 2020, 39(7): 49-52, 59.

[29] 吳建明, 李楊瑞, 王愛勤, 等. 赤霉素處理對甘蔗節間伸長及產質量的影響[J]. 中國糖料, 2010(4): 24-26.

[30] 洪曉富, 蔣彭炎, 鄭寨生, 等. 水稻分蘗期噴施赤霉素(GA3)對控制分蘗和提高成穗率的效果[J]. 浙江農業科學, 1998(1): 3-5.

[31] 俞明宏, 王力明, 劉? 繼, 等. 表油菜素內酯對鎘脅迫下番茄幼苗生長及鎘累積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20(3): 151-156.

[32] 侯會云. 油菜素內酯對鹽脅迫下水稻種子萌發的影響[J]. 熱帶農業科學, 2020, 40(7): 1-6.

[33] 王光明, 劉保國, 陳? 靜, 等. 內源激素ABA對水稻再生芽萌發的影響[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 1997(4): 24-28.

[34] Miao C, Xiao L, Hua K, et al. Mutations in a subfamily of abscisic acid receptor genes promote rice growth and productivity[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8, 115(23): 6058-6063.

[35] 王威豪, 王一丁, 莫云川, 等. 水分脅迫下噴施乙烯利對甘蔗分蘗及農藝性狀的影響[J]. 廣西農業科學, 2007(2): 148-151.

[36] 黃誠梅, 班德宇, 魏源文, 等. 赤霉素與多效唑對甘蔗愈傷再生苗植株內源激素含量的影響[J]. 熱帶農業科學, 2019, 39(4): 41-47.

[37] 張? 晨, 周? 濤, 鄭? 偉, 等. 外源赤霉素對太子參塊根中細胞分裂素含量及其代謝關鍵酶基因表達的影響[J]. 南方農業學報, 2018, 49(11): 2141-2147.

[38] 周傳鳳, 李楊瑞, 楊麗濤. 乙烯利對甘蔗傷流液氮化物和鈣含量的影響及其與分蘗的關系[J]. 廣西農業科學, 2007(3): 258-262.

[39] 周傳鳳, 李楊瑞, 楊麗濤. 甘蔗分蘗期間葉面噴施乙烯利后兩種內源激素的變化[J]. 西南農業學報, 2007(3): 388-391.

[40] 鄭慶偉. 版納植物園揭示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相互作用促進小桐子分枝生長分子機理[J]. 農藥市場信息, 2017(26): 50-51.

[41] 張? 慧. 油菜素內酯和HY5在低比例紅光/遠紅光下誘導赤霉素調控番茄葉莖伸長的機制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學, 2019.

[42] 熊? 敏, 李錢峰, 劉巧泉. 油菜素內酯和赤霉素通過影響谷蛋白豐度調控水稻種子萌發的研究[C]//2018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北京: 中國作物學會, 2018: 1.

[43] Liu X, Hu Q, Yan J, et al. ζ-Carotene isomerase suppresses tillering in rice through the coordinated biosynthesis of strigolactone and abscisic acid[J]. Molecular Plant, 2020, 13: 1784-1801.

[44] 葉燕萍. 乙烯利促進甘蔗有效分蘗的生理生化機理研究[D]. 南寧: 廣西大學, 2006.

責任編輯:白? 凈

猜你喜歡
植物生長調節劑赤霉素分蘗
赤霉素和葉面肥對馬鈴薯原原種霧化生產的影響
玉米分蘗產生的因素及去留對產量的影響
淺析水稻分蘗與產量
高梁去留分蘗比較試驗初報
香水百合組織培養和快速繁殖條件的優化
香水百合組織培養和快速繁殖條件的優化
赤霉素和氯吡脲對不同葡萄品種果實膨大和品質的影響
水稻旱育秧、溫室兩段育秧在分蘗與成穗上的差異
UPLC—MS/MS法同時測定葡萄中4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研究
大棗花期噴赤霉素可增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