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保護法》施行后流域水資源保護的思考

2021-12-09 02:43劉揚揚王孟鄧瑞鄧志民
人民長江 2021年10期
關鍵詞:長江流域

劉揚揚 王孟 鄧瑞 鄧志民

摘要:《長江保護法》是將黨中央戰略部署以法律形式予以貫徹落實、轉化為保護長江的國家意志和社會行為準則的重要舉措,對于開啟長江保護有法可依的嶄新局面具有深遠意義。在全面分析《長江保護法》中水資源保護管理相關內容的基礎上,研判了《長江保護法》的實施對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的指導意義,精準查找了《長江保護法》視域下流域水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從完善水資源保護規劃體系、加強生態流量保障和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建立評估制度以及健全管理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建議。研究結果表明:《長江保護法》強化了水資源保護制度的落實,健全了水資源保護法治的體系。研究成果可為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對推進美麗長江和法治長江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長江保護法; 流域水資源保護; 水資源保護規劃; 生態流量; 飲用水水源地; 長江流域

中圖法分類號: TV213.4

文獻標志碼: A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1.10.020

0引 言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以下簡稱《長江保護法》)[1]。制定中國首部流域性法律——《長江保護法》,是黨中央、國務院在科學研判長江問題后作出的關系到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部署,是強化資源保護和綠色發展的頂層制度設計[2],也是新發展理念下扎實推進新發展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3]?!堕L江保護法》共九章九十六條,明確了管理體制、規劃與管控、資源保護、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與修復、綠色發展等主要內容。水資源保護是《長江保護法》核心內容之一,對推進流域水資源保護事業發展和美麗長江建設意義重大。

水資源保護是國家賦予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法定職責?!吨腥A人民共和國水法》確立了水資源保護管理基本制度及其主要內容。2018年,《水利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明確了指導水資源保護工作是水利部重要職責職能之一。長江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長江委”)作為水利部派出的流域管理機構,高度重視長江水資源保護事業,持續推進長江水資源保護事業不斷發展,從最初的水質保護,發展到水質水量水生態協同保護,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體系已相對完善[4]。機構改革后,長江委重點圍繞生態流量保障、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等開展工作,突出對水的資源屬性保護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支撐,力爭從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等水資源管理多方面、全過程提出水資源保護的約束性要求,構建起水資源保護的框架體系,并已在近年來水資源保護管理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長江保護法》夯實了水資源保護在新時代治水工作的基礎性、核心性地位,其涵蓋的資源保護、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修復、綠色發展等內容,對水資源保護均有所規定或要求,為新時代長江水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法律支撐。在《長江保護法》實施之際,本文對照對標《長江保護法》中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相關內容和要求,深入挖掘水資源保護事業契機,提出了《長江保護法》實施框架下流域水資源保護工作思路和管理建議,進一步強化《長江保護法》中水資源保護制度實施,規范和保障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工作,健全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體系[5],以期為建設美麗長江和法治長江提供管理支撐。

1《長江保護法》對流域水資源保護工作的相關要求和指導意義

1.1規劃體系方面,明確健全以“空間規劃”為基礎的流域規劃體系

流域規劃是長江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的基礎和依據。經過多年發展,長江流域已經形成以《長江流域綜合規劃》為引領,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專項規劃、長江經濟帶等區域水利規劃、重要支流流域綜合規劃等相結合的規劃體系,有力支撐流域水資源保護工作。

《長江保護法》積極落實“多規合一”的理念,提出國家建立以國家發展規劃為統領,以空間規劃為基礎,以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為支撐的長江流域規劃體系[6]。國土空間規劃具有全要素性,是站在宏觀層面對國土空間要素進行系統配置,對水資源提出約束性要求。水資源是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核心要素,水資源保護規劃屬于涉及空間利用的水利領域的專項規劃??臻g規劃強調綜合性,水資源保護規劃側重實施性,是對特定區域(流域)、特定領域空間保護利用的安排。因此,《長江保護法》規定的國土空間規劃是水資源保護規劃的基礎和依據,對水資源保護規劃具有戰略引領和指導約束作用?!堕L江保護法》同時也明確了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應當依據流域綜合規劃,肯定了長江流域綜合規劃的地位和效力。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規劃布局水資源保護領域的重點任務,既屬于長江流域規劃體系中的專項規劃,也是開展長江保護與修復的重要頂層設計。

1.2管理事務方面,明確提出“生態用水保障、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地下水保護”等水資源保護重點任務

《長江保護法》明確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牽頭的管理事項包括飲用水水源地名錄制定、生態用水保障、河湖水系連通等,從法律層面夯實了水利部門水資源保護的職責職能,建立水資源保護重點管理制度。

同時,在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厘清了水利部門與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部門交叉職責。

(1) 加強生態用水保障。

《長江保護法》規定了國家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用水保障。明確國家、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在生態流量管控指標確定的職責權限,明確將生態水量納入年度水量調度計劃予以保障,并由流域管理機構組織實施,明確建立水工程常規生態調度機制和水工程下泄流量監管要求,嚴格生態流量監管法律責任,進一步強化流域生態流量監督管理。

(2) 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長江保護法》落實國家飲水安全戰略要求,規定國家加強長江流域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按照分級管理原則,由國家和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分級制定長江流域飲用水水源地名錄。明確加強飲用水水源的監督管理,包括保護區劃分、取水口布局、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備用水源建設、水質監測?!堕L江保護法》對長江流域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管理工作實踐進行總結提升,為安全飲水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3) 加強水生態修復保護。

《長江保護法》明確國家水行政主管部門配合編制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修復規劃。按照分級管理權限,牽頭制定并組織實施長江流域河湖水系連通修復方案。對太湖、鄱陽湖、洞庭湖等重點湖泊以及三峽庫區、丹江口庫區等重點庫區和長江河口開展生態修復,持續改善長江水生態環境。

(4) 加強地下水保護。

《長江保護法》規定國家加強長江流域地下水資源保護,包括開展地下水資源狀況調查評估、地下水水量、水位、水環境質量監測和風險防范,保障地下水資源安全。

1.3管理理念方面,明確樹立以“保護優先”為核心的資源管理剛性約束

確立保護優先的立法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長江經濟帶數次講話精神的重要貫徹,也是新發展階段環境資源保護法治建設的重要原則?!胺ā痹诒举|上是對利益的確認、實現及保障的規范化途徑,立法的目的即在于實現利益的確認與衡平[7]?!堕L江保護法》在立法目的上,開宗明義地指出是為了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保障生態安全。在基本原則上,提出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應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堕L江保護法》始終以 “保護優先”為主線,堅持把保護和修復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放在壓倒性位置,提出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水生生物完整性評價、地下水環境風險評估、綠色發展評估等生態環境保護評估,協調保護與發展的利益關系,突出保護對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的剛性約束作用,規范流域各類涉水經濟社會活動,將水資源保護貫穿流域河湖開發、利用和管理中,有效協調水資源開發、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針對局部地區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長期累積性問題突出等制約著長江綠色發展的突出問題[8],《長江保護法》設立了資源保護專章,提出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與利用要保障基本生態用水,加強生態用水保障、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地下水保護等制度的落實。例如明確了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應當根據流域綜合規劃,保障基本生態用水;實施跨長江流域調水應當優先保障調出區域及其下游區域的用水安全和生態安全等。

1.4管理機制方面,明確建立以“協調管理”為統籌的流域協調機制

建立高效流暢的統籌協調機制是強化長江流域管理的重要保障。目前,長江流域部門間、區域間已經通過合作協議的形式進行探索實踐,在流域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保護協作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流域仍以部門管理為主,自然資源、水行政、生態環境等部門對同一事項存在交叉管理問題,流域整體性保護力度不足[9],總體上合作機制較為松散,缺乏專業性和協調性,制約著長江協同管理的成效發揮。水資源保護處于多部門交叉地帶,涉及的重點任務往往需要發展改革、水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多個部門協作開展。未來水資源保護工作的開展、重大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修復工程的落地實施、流域信息共享機制的建立,更需要借助于多部門協同參與。

把握流域法律關系內在規律,合理配置流域各部門間權利義務,是《長江保護法》在管理機制上的關鍵創新?!堕L江保護法》突破了長江管理條塊分割、各自為政、重復建設的詬病,明確規定國家建立長江流域協調機制,統一指導、統籌協調長江保護工作,明確了協調機制的職責、組成等,以及協調機制在組織建立各項制度體系及制度運行中的統籌協調地位。此次國家建立高規格的流域協調機制,旨在強化部門間行政事務管理協作。

2《長江保護法》視域下新時代流域水資源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近年來,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穩步推進,在水資源保護規劃編制、生態流量管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地下水管理和保護等重點工作上取得突出成效。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規劃以水功能區管理為主線,水資源保護工程建設和強化管理為手段,統籌考慮地表水與地下水、水生態保護與修復、點源與非點源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要求,在水功能區水質保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入河排污口布局與整治、地下水保護、河湖水系系統保護、水資源質量監測、水資源保護綜合管理等方面開展了頂層設計[10]。河湖生態流量管理以生態流量目標確定、保障方案編制、監控平臺建設等為主線,推動長江流域第一批、第二批共62個主要控制斷面生態流量目標獲水利部批復實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圍繞供水安全保障的總目標,在飲用水水源地監測、達標評估、生態隔離帶建設、應急備用水源地督導等多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在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方面,組織開展了漢江中下游、丹江口水庫、沱江、岷江等河湖健康評估試點、三峽水庫生態調度試驗、岷江和漢江等水生生物重要棲息地生境保護與修復,以及牛欄江引水、大東湖生態水網等重點水生態系統修復工程,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成效初顯。在地下水管理與保護方面,推進地下水監測、地下水開發利用總量控制指標和水位控制目標確定等工作。

隨著國家機構改革推進和《長江保護法》出臺,對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形勢下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仍存在一些問題。

2.1新時代流域水資源保護規劃體系亟待建立

機構改革后,水資源保護規劃體系中水功能區、入河排污口管理被劃轉至生態環境部門,原有流域水資源保護規劃思路體系和重點任務亟待調整。以空間規劃為基礎的流域規劃體系在《長江保護法》中予以明確,亟需明確新時代流域水資源保護規劃功能定位和新時代水資源保護思路的研究,依據國家發展規劃在水資源保護與管理領域的戰略任務和國土空間規劃的指導和約束作用,推進流域水質水量水生態水空間統一規劃,支撐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

2.2流域水資源保護事務管理亟需強化

2.2.1流域生態流量管理亟需加強

流域生態流量保障目標確定難度大,河湖生態流量管控指標全覆蓋需加快推進。生態流量流域協同調度和泄放統籌存在困難,亟需建立基于生態流量保障的流域工程調度方案和完善水工程生態調度機制。部分生態流量泄放設施不滿足斷面生態流量保障目標要求,存在水工程未設置生態流量泄放設施,或已有生態流量泄放設施未能嚴格按照標準泄放生態流量等問題。生態流量監測監控設施不完善,生態流量監測數據報送機制有待加強。流域生態流量法規體系建設、考核評估、監督檢查等機制尚待建立和落實。

2.2.2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仍需夯實

飲用水水源地名錄亟需更新,流域內列入的2016年水利部(水資源函〔2016〕383 號)名錄中的重要水源地,較之前發生了較大變更和調整。流域內應急備用水源地建設相對滯后,部分備用水源地尚未建成,供水設施尚不完善。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評估指標亟待優化,達標評估約束力尚未發揮。部分飲用水水源地潛在水污染風險源多、突發水污染風險隱患大。

2.2.3水生態保護與修復亟待推進

流域水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亟待推進,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開展缺乏頂層設計。流域開發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逐步顯現,江湖的天然連通性降低、生境條件改變對水生生物的多樣性、完整性構成威脅,江湖關系變化對水生態環境造成持續影響逐漸顯露。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項目往往涉及到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多個部門,水利部門單獨組織實施規劃的難度大[11],統籌生態保護修復面臨較大壓力和阻力。

2.2.4地下水保護力度有待加大

長江流域地下水水質總體偏差,亟需加強地下水水污染防治工作。地下水監測監控能力有待提升,水利部門地下水監測井數在數量、布局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重要地下水取水戶取水的在線監控系統和地下水監測工程在線監測系統的運行維護需加強。地下水管控指標確定工作有待進一步推進,亟需加強建立流域水取用水總量、水位等地下水管控指標體系。地下水監管能力不足,流域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地下水管理人員和信息化建設滯后。

2.3水資源保護剛性約束機制亟待建立

流域水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估工作亟需推進,手段完備、數據共享、實時高效、管控有力、多方協同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尚未建立。生態流量保障率、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等水資源保護評估指標對流域規劃和建設項目的約束不夠,水資源保護剛性管控要求有待進一步落實,流域水資源保護剛性約束機制亟待加快建立。

2.4流域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法規體系尚不健全,亟需建立與《長江保護法》配套實施的流域水資源保護規范體系,水源地保護管理、生態需水保障等專項性規范政策缺失。流域管理和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保護協調機制尚不完善[12],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進展緩慢,穩定增長的投入機制、公眾參與機制尚待完善。流域水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尚不健全。

3《長江保護法》實施框架下流域水資源保護工作的健全對策

3.1工作思路

加強流域水資源保護是維護長江水安全的重要保障。新發展階段的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工作應準確把握《長江保護法》的要求,貫徹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對標新階段治水思路和方針,要做好流域水資源保護頂層設計,從流域水資源保護規劃、生態流量保障和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評估制度、機制保障等方面提出工作思路,形成水資源保護需保障(有依據、有要求)、能保障(有措施、有手段),并能夠監督評估的管理體系。

《長江保護法》實施框架下,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工作的重點要以規劃為引領,做好流域水資源保護的頂層設計,研究提出新發展階段水資源保護規劃的總體布局和重點任務;以生態流量保障和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為抓手,推進河湖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強地下水資源保護,做好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工作;以評估制度為手段,做好流域水資源保護監督工作,開展水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加強地下水資源狀況評估,建立綠色發展評估機制;以機制制度為保障,建立健全法規、管理、信息化機制,做好流域水資源保護長效機制建設工作,提升水資源保護管理能力。

3.2工作建議

3.2.1以規劃為引領,布局流域水資源保護的頂層設計

作為流域專項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編制要以國家發展規劃為依據,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根據新時代水資源保護要求和治水思路,開展水資源保護規劃實施效果評估,研究新時代水資源保護規劃編制思路、內容,制定細化并落實水資源保護頂層設計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繼承現有水資源保護規劃體系的精髓,同時根據新時代水資源保護的新要求[13],制定水資源保護總體布局,提出河湖生態流量保障、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地下水保護等重點規劃內容和水量保障、水質保護、水生態修復等工程措施,不斷完善水資源保護規劃頂層設計。

3.2.2以生態流量保障和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為抓手,強化流域水資源保護事務管理

(1) 加強河湖生態流量水量保障。

切實維護長江水生態健康,持續推進長江流域重點河湖生態流量目標確定與管理。加快推進河湖生態流量管控目標確定,按照分級管理權限,加快制定長江干流、重要支流和重要湖泊以及其他河湖生態流量管控斷面與指標[14],編制生態流量保障實施方案。加強河湖生態流量目標保障落實,強化生態流量保障實施方案組織落實,通過調度上游水工程和管控河道外經濟社會用水來實施河湖年度水量調度管理。加強水工程生態流量監管,長江干流、重要支流和重要湖泊上游的水利水電、航運樞紐等工程應當將生態用水調度納入日常運行調度規程,建立常規生態調度機制,加強對水工程下泄流量和設施監管。加強河湖生態流量監測監控,依托長江流域生態流量監管平臺,對主要控制斷面實時生態流量(水位)等信息進行動態監管,建立生態流量預警響應機制。加強河湖生態流量監管考核,深化流域生態流量管理制度研究,組織開展生態流量日常監督檢查,組織實施生態流量保障考核評估,建立生態流量評估考核機制。

(2) 推進重要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以保障長江流域飲水安全為主線,有序推進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強化長江流域飲用水水源地名錄管理,

建立流域水源地名錄臺賬,實施水源地名錄動態管理并科學認定,建立名錄退出和新增管理機制,做好流域現有名錄水源地的復核。繼續開展流域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評估,建立水源地安全保障問題通報和整改銷號機制,加快整改提升,推進水源地取用水精細化管理,確保供水安全。全面推進應急備用水源建設和管理,建立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建設情況臺賬[15],落實《長江經濟帶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及應急水源規劃》,加強應急備用水源建設督導。建立長江飲用水水源地風險評估制度,開展飲用水水源地潛在風險源調查與復核,構建點源、面源、移動源風險源評估體系,評估提出重要飲用水水源地準入及退出的意見。

(3) 推進河湖水生態保護與修復。

持續推進美麗長江建設,加強長江水資源和水生態環境保護。編制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修復規劃,明確河岸帶生態修復、河湖濕地保護、水生生境修復、水生態綜合治理等規劃措施,組織實施長江涉水重大生態環境修復工程,維持水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制定并組織實施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的河湖水系連通修復方案,因地制宜開展河湖水系連通布局規劃與設計,加大太湖、鄱陽湖、洞庭湖、巢湖、滇池等重點湖泊和丹江口水庫、三峽庫區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措施研究與實施,逐步改善長江流域河湖連通狀況。

(4) 加強地下水資源保護。

夯實地下水監管基礎,組織開展地下水資源狀況調查評估,監測地下水水量、水位、水環境質量。加快長江流域地下水管控指標確定工作,初步形成長江地下水監管“一張圖”。嚴格控制流域與區域地下水開采總量,減少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較高地區的地下水開采量,實現地下水的采補平衡[16]。加強地下水保護與修復,保障地下水資源安全。

3.2.3以評估制度為手段,建立流域水資源保護剛性約束

開展評估工作是串聯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的重要環節。新時代水資源保護管理工作要以實施評估為手段,評估水資源現狀及開發利用活動對水資源保護的影響,落實好流域水資源保護監督工作。持續推進水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以水資源環境承載狀況評價作為現狀分析的基礎工作,依據流域水資源承載狀況評價結果,結合現狀水量、水質、水生態狀況,提出保護和治理的目標要求。加強地下水資源狀況評估,評估地下水水源地水質現狀、污染狀況、保護區劃分狀況,重點調查評估地下水重點污染源及周邊地下水環境風險隱患。建立綠色發展評估機制,做好流域綜合規劃、建設項目規劃中水資源保護落實評估。構建水資源保護方面的綠色發展評估指標體系,提出水資源保護綠色評估方法;將水資源保護中生態流量保障率、飲用水水質達標率作為流域規劃、重大建設規劃的約束性指標,落實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理念,努力推進區域高質量發展。

3.2.4以機制制度為保障,健全流域水資源保護長效機制

推進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制度機制建設,提升長江水資源保護管理能力,加快推進治江體系和治江能力現代化。加強水資源保護法規制度建設[17],推進《長江保護法》中生態流量保障、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配套法規和制度建設。研究提出新時代水資源保護立法框架、主要制度內容。健全水資源保護管理機制,機制建設是實現共抓大保護的重要平臺[18],要構建部門分工負責、協同聯動以及上下游協作的保護監管機制。健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公眾參與機制等。加強水資源保護監測監控,建立和完善以“水資源質量、生態水量、水生態”為重點的水資源保護監測體系,并對重要斷面、重點區域實施重點監測,依托“水利一張圖”構建水資源保護監管平臺。

4結 語

《長江保護法》是踐行新時代生態文明法治建設制度成果的展現,也是流域專門立法成果的展現。分析《長江保護法》的實施對新時代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產生的影響,有助于謀劃布局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頂層設計,加快提升長江水資源保護監管水平,具有高度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事關長江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和美麗長江建設。本文全面分析了《長江保護法》中水資源保護管理相關的內容,研判了《長江保護法》對流域水資源保護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對標剖析了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存在的問題,從完善水資源保護規劃體系、加強生態流量保障和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建立評估制度、健全管理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建議。

本文提出的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工作思考和對策,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建設性,對長江流域各?。▍^、市)水資源保護工作的開展具有指導作用。未來開展長江水資源保護工作,應嚴格以《長江保護法》為準繩和標尺,準確把握新發展理念要求,積極適應新時代治水思路,強化水資源保護制度落實,夯實水資源保護管理基礎,規范和促進水資源保護事業發展,助推實現建設美麗長江和法治長江的宏偉愿景。

參考文獻:

[1]司法部.《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EB/OL].[2020-12-26].http:∥www.chinalaw.gov.cn/Department/content/2020-12/27/592_3262808.html.

[2]呂忠梅.關于制定《長江保護法》的法理思考[J].東方法學,2020(2):79-90.

[3]李國英.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進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N].人民日報,2021-03-22(10).

[4]穆宏強.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與管理[J].水電與新能源,2020,34(9):1-5.

[5]馬建華.對表對標 理清思路 做好工作 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與保障[EB/OL].[2021-3-25].http:∥www.cjw.gov.cn/xwzx/zjyw/53541.html.

[6]付琳,肖雪,李蓉.《長江保護法》的立法選擇及其制度設計[J].人民長江,2018,49(18):1-5.

[7]李啟家.環境法領域利益沖突的識別與衡平[J].法學評論,2015,33(6):134-140.

[8]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長江水資源保護40年[M].武漢:長江出版社,2017.

[9]莊超,許繼軍.新時期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實踐要義與法律路徑[J].人民長江,2019,50(2):35-41,52.

[10]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流域(片)水資源保護規劃(2016-2030年)(送審稿)[R].武漢:長江水利委員會,2017.

[11]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 年)[R].北京:國家發展改革委,2020.

[12]王孟,劉兆孝,邱涼,等.地方水資源保護立法理論與實踐[M].武漢:長江出版社,2017.

[13]李斐,翟紅娟,劉揚揚.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發展歷程與思考[J].水利水電快報,2020,41(2):60-64.

[14]楊謙.推進生態流量管理全覆蓋 維護長江健康水生態[J].中國水利,2020(15):40-43.

[15]張季,閆峰陵.湖北省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人民長江,2020,51(增1):38-40.

[16]朱黨生,張建永.推進我國水資源保護工作的思考及重點[J].中國水利,2019(17):17-20.

[17]吳國平,楊國勝.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法規體系建設與思考[J].人民長江,2016,47(12):33-36,41.

[18]莊超,許繼軍.論共抓長江大保護的問題立場[J].水利發展研究,2018,18(11):25-30,45.

(編輯:趙秋云)

Abstract:The Yangtze River Protection Law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ic plan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in legal form and transform it into the state will and social code of conduct to prot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It is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opening an entirely new prospect that restoring Yangtze River by rule of law.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content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Protection Law,we have studied and judged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Protection Law to river basin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and accurately fou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in the river basin under the scope of the Yangtze River Protection Law.For the problems,we put forward working ideas and suggestions from improving the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planning system,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flow and drinking water sources areas,establishing an evaluation system,and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Yangtze River Protection Law has strengthen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system and improved the legal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basin,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Yangtze River and the governance of Yangtze River by rule of law,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chieving the goal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Key words:Yangtze River Protection Law;river basin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planning;ecological flow;drinking water source areas;Yangtze River Basin

猜你喜歡
長江流域
勞動力老齡化對農戶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
2020年主汛期長江流域短時強降水時空分布特征
長江流域兩漢至兩晉的大水災及其防治措施
穩定長江流域棉區棉花生產的思考
基于EOF和REOF的1951—2010年長江流域夏季氣溫空間分布
長江流域水果黃瓜椰糠無土栽培技術
黃帝戰蚩尤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長江上游水資源時空變異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