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學校新教師培養途徑的實踐研究

2021-12-09 07:56沈偉沈慧珺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21年11期
關鍵詞:鄉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策略

沈偉 沈慧珺

[摘? ? 要]鄉村學校新教師的培養主要是幫助新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教師觀,從提升新教師教育教學技能與必備的能力目標出發,構建“引、學、教、評”一體化新教師培養途徑,探尋有助于新教師教學專業知識和技能提升的策略與機制。

[關鍵詞]鄉村學校;新教師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策略

新教師培養是鄉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緊要任務。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招聘一批青年教師充實到鄉村學校,補充鄉村學校的師資力量。但新入職教師普遍存在職業認同感不高、師德修養不足、教育法規意識不強、新理念新技能掌握不夠、班級管理和課堂教學實踐不多的“五不”現象。因此,加強新教師培養,著力促進鄉村新教師新時代教育觀、教師觀的形成,幫助他們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是加強鄉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提升鄉村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措施。

2018年以來,我們有針對性地對鄉村小學新入職3年以內的教師培養進行了跟蹤研究,著力改革和完善教師培養機制,加強對新教師崗前專題培訓和職后跟蹤指導,取得了明顯效果。實踐證明,有目標的引領和培養,創造一種良好的成長環境,是新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

一、新教師培養是鄉村學校發展的需要

鄉村學校教師整體年齡較大,學科結構不合理,骨干教師少。教師隊伍不穩定,一方面,鄉村學校年復一年地接收新入職教師,另一方面,優秀教師和骨干教師流失嚴重,一些年輕教師因教育教學和成長環境不適應、條件不如意等原因,出現上崗就離職的現象,致使鄉村學校被動地成為新入職教師的成長基地。因此,要加強鄉村新入職教師培養,引導新教師“弘揚高尚師德,對爭做‘四有好的教師”。依據在職教師的階段發展論等理論的指導,從現狀及問題出發,“針對教育教學實際需要,注重新課標新教材和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培訓,賦予鄉村教師更多選擇權,提升鄉村教師培訓實效?!碧剿魈嵘l村小學新教師師德修養和教育教學技能的方法,“為鄉村學校培養‘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的合格教師”。有助于鄉村學校新教師的成長和鄉村學校的發展。

二、明確新教師培養目標

鄉村新教師從城市高校走進鄉村學校,有一個適應階段,是新教師的入門階段,也是新教師“教育觀”“教師觀”的形成階段。因此,我們把鄉村學校新任教師(入職三年的教師)的成長分成入門期、成長期、成熟期三個階段,從“師德修養”和“教育教學能力”兩個層面上,明確每一階段新教師培養目標,制定相應培養措施,使鄉村學校新教師逐步成為合格的、成熟的骨干教師。鄉村新教師培養目標體系如下表。

三、搭建鄉村新教師成長平臺

新教師成長需要自身努力,更需要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目前,鄉村學校因規模小、教師數少,新教師成長更多的是處于“散養”狀態,教育教學水平提升較慢。因此,為新教師成長搭建“六個平臺”,在師德修養上引好路,在教學技能上傳好經,在成果展示上搭好臺,在專業成長上助好力,探索適合鄉村學校新教師專業成長的路徑、策略和方法,有利于促進鄉村學校新教師素養的提升。

(一)搭建跟崗實踐平臺

新教師初上講臺,如何盡快從“學”的境界進入“教”和“育”的境界,關乎新教師是否能快速進入教師角色。我們“推進鄉村教師到城鎮學校跟崗學習”,實施鄉村新入職教師第1年到城區學?;騼炐銓W校跟崗學習與實踐,幫助新教師盡快熟悉教育教學常規工作,培養他們的教育教學基本功,內化理念,外化行為,快速轉換角色,縮短“適應期”,站穩“成長期”。

(二)搭建導師引領平臺

良好的生涯開端能給新教師自信的力量。針對新教師的現狀,實施青藍工程,為新教師選配師德高尚、經驗豐富、政治思想好的指導教師,引領新教師學好弄通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法律法規;引領新教師掌握教育教學行為規范和必要的品德,恪守法律底線、依法執教;“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保證其正確的教育行為;引導新教師學課標、學教材、學教法,盡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結束“菜鳥”狀態,進入“孕穗期”,進入成熟的教師職業狀態。

(三)搭建校本研修平臺

以新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對象,以喚醒新教師教與研的主體意識為目標,構建符合新教師成長的校本研修方式。

1.校本教研。開展“五個一”校本研修活動,即每一個新教師每學年讀一本教育專著,寫一篇教育敘事,備一組教學設計,上一節成功匯報課,交一篇研究論文,使校本研修成為教師成長的主陣地,促使新教師在實踐中學習、提高、成長。

讀書交流。讀書是教師獲取知識的源泉。新入職教師學歷較高,但存在不愛讀書、不善讀書的現象。因此,為新教師創設讀書交流機會,讓新教師通過分享讀書心得,在交流中的碰撞,實現從“汲取”到“噴吐”的轉變,讓新教師在交流中增進對教育的理解和身份的認同,在合作和分享中提升新教師整體素質。

教學研討。建立“隨堂聽課”制度,引導新教師自主聽課、備課、上課、說課、評課等研討活動,變“常態”為“動態”,隨時發現問題,著力提升新教師在沒有導師指導的獨立備課、上課能力及把握教材、處理課堂突發事件的能力,提升新教師的教學技能技巧,促進新教師專業水平向精深發展。

課題研究。指導新教師開展微課題研究,引領新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與班級管理中,發現與探究小問題的解決,培養新教師的探究與反思意識,使新教師從“觀光者”向“研究者”轉身,不斷豐富專業內涵,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2.聯片教研。讓新教師走出去,參加跨?;蛲獬雎犝n、學習、交流活動,參與校際聯片教研活動,鼓勵他們到其他學校上課,返校匯報反思和感想、上匯報課,并在導師指導下,不斷吸收、完善和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

(四)搭建專項培訓平臺

以“質性”替“量性”,改變傳統新教師培訓方式,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組織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上崗后的集中培訓、新入職教師跟崗培訓以及新入職教師教育、教學、班級管理、信息技術水平等基本功培訓。變“改造”為“自造”,提升新教師發展的自由度,轉變教師的觀念,吸納先進的教育理論,真正改變新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新教師的業務素質。

(五)搭建成果展示平臺

成果展示是促進新教師成長的動力。組織新教師常態課交流、各類做課比賽、才藝展示,讓新教師在實踐與理論的對話中得到提升。

1.常態課。組織新教師每人一課、三年三課活動,即第一年匯報課、第二年展示課、第三年示范課。直面課堂教學實踐,引領他們不斷地研究、分析課堂教學規范,掌握自己課堂上目標的達成度,充分展示新教師的教育教學成果和個人風采。

2.展示課。每年組織一次新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展示新教師的教學個性。課前,指導新教師精心設計教案、教法、學法,在研究思考中學習;課中,靈活地組織每一個教學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展示自我;課后,虛心求教,相互評議,在交流反思中提升自己,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

3.研究課。立足分析與解決問題,開展包括復習課、試卷講評課等在內主題研究活動,讓新教師帶著自己的問題和思考與導師一起分析、研討,處理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與困惑,讓問題與困惑在大家共同研究中得到突破,對不同課型的目的和任務達成共識。

(六)搭建表彰激勵平臺

每年組織新教師微課或課件或教學視頻、教學設計或教學心得或教育案例、我的教育故事或我的師德觀三項評比、新教師教育教學技能和基本功大獎賽,對教學基本功、班主任基本功表現突出的新教師進行表彰獎勵。 開展新教師微課、課件、課例等研修成果展示評比活動,并進行表彰獎勵,激發新教師的積極性,在不斷的鍛煉和展示中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四、鄉村新教師培養途徑

圍繞“一年合格、兩年勝任、三年成熟”目標,構建“引-學-教-評”一體化的培養思路,做實新教師崗前培訓和職后指導,引領新教師在做中學、學中教,完成從站上講臺到站穩講臺再到站好講臺的蛻變,逐步成為一名成熟的教師。

(一)以“引”為導向,找準方向

建立新教師崗前培訓制度,組織新教師參與式集中培訓,幫助新教師掌握教育方針、學習工作方法、適應工作環境、明確發展方向。

1.指“路子”。開展教育法律法規培訓,組織新教師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開展教育理論、師德修養培訓,幫助新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師觀,做一位新時代“四有好老師”。開展課標、教材教法、班級管理、教育教學常規、教學基本功及信息技術素質等培訓,幫助新教師掌握必備的知識與方法。

2.結“對子”。組織導師與新教師“師徒接對”,實施導師深入課堂,通過觀察、聽課、評課等形式,對新教師班級管理、課堂教學進行跟進式“坐診”指導,了解新教師課堂教學與班級管理等方面的不足。通過溝通與交流,及時指點,提出班級管理、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中問題解決的策略、方法,引領他們不斷地改進與實踐,直接獲得來自實踐的知識和經驗。

(二)以“學”為中心,在做中學

“智者當借力而行”。建立新教師跟崗實踐制度,指導新教師在入職的第1年,向導師學、向同行學,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班級管理水平與課堂教學技能。

1.出“點子”。新教師初上講臺,面對一群不同個性的學生,往往不知所措,一旦遇到困難或問題,容易煩躁、彷徨。因此,要了解新教師的愿望與困惑,針對他們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找原因、想辦法,知道對調皮的、學習不認真等的學生“我要怎么做”,遇到問題或一時難以解決的困難知道“我應該怎么辦”,幫助他們平穩度過職初期。

2.學“樣子”。教學模仿是新教師成長的“著力點”。引導新教師“五學”,即學備課、學說課、學上課、學聽課、學評課,幫助他們盡快成為合格教師。

學聽課。讓新教師先聽導師和同行課,通過聽課了解如何落實各個教學環節,如何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如何組織課堂教學,如何通過提問與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思考自己如何上好這節課。

學備課。引導新教師在聽課基礎上學備課,了解要備什么?如何備課?備課目的是什么?學備課時教學目標的確定與達成預設、學教學過程的設計、學重難點的把握、學教法、例題、練習、作業的選擇與設計等,做到有的放矢,提升自己的教學效果。

學說課。讓新教師在上課前,先將自己的備課和一節課的總體思路說給導師或同行聽,然后由導師與同行進行點評,對教學設計提出修改建議,幫助新教師進行二次備課,并提出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學上課。讓新教師全程跟隨導師,觀摩備課、上課、班隊活動等,模仿導師的課堂教學方法、課堂駕馭與教學語言的使用、學生情緒的調動技巧等,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解決自己的困惑。組織新教師參加示范課、公開課觀摩等教研活動,參與研磨、交流研討,再模仿上同一節課,進行比較、改進、再上課,在“模仿”中,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學評課。引導新教師在聽課之后,聆聽導師和其他教師的評課,學習他們評課方法和技巧。同時,將自己的課錄下來,自己先評,再請導師或同行評,并進行比較,從對比中取得進步。

3.壯“膽子”。指導新教師在“五學”基礎上,按自己的理解主動說課,說給同行、導師聽,有理有據講述自己的授課之道;主動上課,上給同行、導師看,認真接受導師、同行的點評,并內化成自己的感受;主動評課,在聽導師或同行課后,從以書面形式大膽地寫出來自己的看法與感悟,逐步到公開講出自己的評課意見,與導師和同行交流探討,從中汲取更多的教學經驗。通過主動說課、上課、評課等方式,鍛煉自己“膽子”,樹立上好課的信心,從而站穩講臺。

(三)以“教”為重點,在“教”中悟

建立新教師成長跟蹤指導制度,在新教師入職的第2年,指導新教師在“五學”基礎上,開展“五教”,即自己教-同構教-異構教-重復教-多人教。

1.搭“臺子”。組織新教師開展每人一課、同課異構、異課同構、一課多上、同上一課活動,為他們搭建展示平臺,盡快進入角色。

每人一課。每學年組織一次新教師校內每人一課活動,第1年的入門課,第2年的展示課,第3年的教學比賽。聚焦課堂,人人參與,為每一個新教師創造亮課平臺。讓新教師在導師指導下備課、磨課、上課,一邊做一邊總結自己課堂教學活動的得失,一邊借鑒一邊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同課異構。組織同學科新教師同課異構活動,讓同學科新教師同備一課,同上一課。課前,提出自己的教學構想,設計自己的教學方案,并在導師和同行的幫助下,進行修改完善。課后,認真聽取導師、同行的點評,與其他做課新教師進行研討交流,力求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

異課同構。組織不同學科新教師異課同構活動,讓不同學科新教師在導師和同行的指導下,用導、學、議、講、練等相同的教學構想、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完成不同學科的一節課堂教學任務,檢驗教學方法。

一課多上。指導新教師在不同班級、面對不同的學生上同一節課,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吸納同行的建議,了解不同環境下教學效果和不同學生的反應,展現新教師個性化的教學風采,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同上一課。建立跨學校協同教研共同體,以課例研磨為載體,組織不同學校的同學科新教師,按照統一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同上一課,展示新教師具有個性化思維的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讓所有同學科新教師帶著目標、帶著問題互聽互評,通過“五磨”(即磨教材、磨教法、磨學法、磨媒體、磨得失),共磨一課,在不斷的研課和磨課過程中,掌握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能、新技術,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2.壓“擔子”。新教師學歷較高、理論知識較強,渴望在工作中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要充分信任新老師,知人善任,大膽使用,鼓勵新教師勇挑重擔,讓新教師從跟崗實踐班主任,真正走上班主任工作崗位,在班級管理上“唱主角”,培養其獨立工作能力。鼓勵新教師參與教科研活動,主動上公開課、主題班會課、匯報課,積極參與學校、片區、縣級教學大賽和研究論文、教學課件等評選活動,在實踐鍛煉中成長,讓新教師在實踐中鍛煉成為“教學新秀”。

(四)以“評”為主體,在“評”中思

建立新教師教育教學成長記錄制度,在新教師入職后的第3年,組織開展針對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評選,為新教師架設成長的“梯子”。

“扶上馬,送一程”。組織新教師基本功(“三字一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演講(我的教育故事、我的師德觀)評比,為新教師提供更多展示才藝的舞臺。組織新教師備課、說課、上課等評比和成果展示活動,特別是參加縣級以上賽課、基本功競賽等活動,全程跟進,從備課、說課、試課、評課到再次備課、說課、上課、評課,幫助他們打磨,總結經驗,為優秀的新入職教師提供更多的幫助,助力他們參與更高層次教學比賽活動,展示自我,體驗成功,激發他們的進取意識,培養縣級“教學新秀”。

引、學、教、評一體化是貫穿于新教師培養的全過程。引是導向,學是基礎,教的過程也是學的過程,通過教,促進思,更好地促進學,評是對教與學的結果的反饋與檢查,促進其進一步學與更好的教,其模式圖如下:

五、鄉村新教師培養實踐成效

(一)尊重差異,促進了教師人人進步

本著“面向全體,尊重差異,整體推進,共同提高”培養思路,根據新教師不同的個性特點和教學功底,選擇不同的導師與跟崗實踐學校,采用不同的指導方法,組織教學比賽、個人才藝展示比賽、“我的教育故事”或“我的師德觀”演講比賽、為其搭建不同的適合其成長的平臺,為每個新教師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和不同的展示才藝的舞臺。

(二)師徒結對,促進了新教師專業提升

采用“一徒多師”“一師多徒”等師徒結對的導師培養形式,讓新教師與老教師、優秀教師、名師近距離接觸,使新教師從不同的師傅手里學到不同的經驗和知識,開闊思路、豐富經驗、快速成長。

(三)成果展示,搭建了新教師成長平臺

實施新教師每人一課評比(入職第1年的一節展示課、入職第2年的一節匯報課、入職第3年的一節優質課)、一篇教學設計、一篇“我的故事(我的教育故事或我的師德觀)”的“三項評比”等成果展示形式,以課例評選為新教師提供更多展示個性和才藝的舞臺,以教案評選提高新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提升新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以我的教育呈現新教師自己的教育案例、教育故事,啟迪新教師從中悟人生哲理、育人經驗、教育教學智慧。

(四)多元培養,創新了新教師培訓機制

為新教師成長創設不同的多元途徑,通過崗前培訓幫助新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教師觀,明確職責,爭做“四有”好老師;通過“請進來”,請專家、名師為新教師開設講座,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指導;通過“走出去”,組織新教師參與跨校際學習與交流研討,讓新教師走出學校接受學習,拓寬新教師的視野;推動混合式校本研修,讓新教師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與學科教學、班主任工作、信息技術能力提升等一系列研修,拓展新教師成長途徑,為新教師專業成長提速。

新教師培養是從稚嫩走向成熟的發展過程,是鄉村學校不斷探索,也是不可或缺的研究課題。因此,新教師的成長需要學校創造一個“寬松、積極”的成長環境,縮短他們的“適應期”;需要導師的引導,催化他們的“成長期”;幫助他們規劃自我發展愿景,樹立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幫助他們打好基礎、起好步、找準目標,引導新教師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加速他們的“成熟期”。在實踐的磨煉中得到鍛煉,提升自己班級管理能力,提升課堂教學技能和駕馭課堂能力,在不斷反思與感悟中,快速成為一位優秀的骨干教師。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2018-01-31].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EB/OL].[2018-03-28].http://www.gov.cn/xinwen/2018-03/28/content_5278034.htm.

[3]沈偉,胡安蘭.基于“教學做合一”思想的新教師教學技能提升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20(2).

(責任編輯:朱福昌)

猜你喜歡
鄉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策略
村落文化的傳承與鄉村學校的使命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新時代鄉村學校班主任工作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關于加強鄉村學校美術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小傳統的危機與鄉村學校的文化使命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鄉村學校開展義工服務活動是踐行核心價值觀重要途徑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