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貨幣供給路徑與經濟波動軌跡分析

2021-12-09 22:44張笑塵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33期
關鍵詞:經濟波動中國

張笑塵

摘要:眾所周知,基本上每個國家都有一個監管和調節貨幣供給的機構。中國有中國人民銀行,美國有聯邦儲備委員會。我國貨幣超發現象源于基礎貨幣快速增長和貨幣乘數不斷攀升的綜合作用,外匯占款增長引發基礎貨幣被動投放,進一步加劇了貨幣超發?;诖?,本文就我國貨幣供給路徑與經濟波動軌跡進行分析,以期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關鍵詞:經濟波動;貨幣供給;中國

引言:

經濟波動是經濟變量圍繞長期趨勢(經濟變量隨時間呈現穩定增長或下降趨勢)隨時間的波動運動。從專業角度來分析,經濟波動通常分為周期性波動、季節性波動和隨機波動。周期性波動就是經濟周期;季節波動是由季節變化引起的經濟活動的一種特殊變化,具有規律性;隨機波動則是指短期內因為外部因素或隨機事件導致的隨機擾動。

1我國貨幣供給路徑

由于貨幣存量包括流通中的貨幣和存款貨幣,因此貨幣供給過程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流通中的貨幣供給,首先由中央銀行或財政部印刷和鑄造貨幣;商業銀行因業務活動需要支付貨幣的時候,將按照規定程序通知中央銀行,中央銀行將相應地將貨幣匯出并貸入商業銀行賬戶;商業銀行通過存款兌現向客戶付款,將貨幣注入流通,并將其提供給非銀行部門。二是存款貨幣供給,在非現金信貸貨幣體系下,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與流通中的貨幣一樣,是一種完整的流通和支付手段。儲戶可以簽發支票來購買、支付和清償債務。因此,客戶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和投資后,通常不會立即提取現金,而是將獲得的資金作為活期存款存入與其有業務往來的商業銀行。如此,商業銀行在向客戶貸款和投資的時候,可以直接向客戶的活期存款貸款。因此,商業銀行一旦獲得相應的準備金,就可以通過入賬同時增加資產和負債。

基于此,我國貨幣供給路徑也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改變貨幣量,通過公開市場操作(OMOs)調節貨幣供應。(公開市場業務是貨幣政策工具之一,它意味著央行通過買賣有價債券來處理基礎貨幣,從而調整貨幣供應量)。改變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貸款的利率(當貸款利率較高時,商業銀行貸款額將減少,流通貨幣量將減少)。二是影響準備金率,調整法定準備金率(法定準備金率越高,要求商業銀行提取的準備金越多,市場流通的資金越少)。改變準備金利率(商業銀行可以將準備金存入中央銀行。當準備金利率較高時,商業銀行愿意將更多流動資金作為準備金存入中央銀行)。

2我國經濟波動軌跡

2008年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分水嶺,由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中國經濟在08年四季度受到了嚴重的沖擊:進出口總值出現負增長、第二產業的增長率下降到了6.1%的低位、同時第三產業也出現明顯回落,增長率來到了7.4%。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此次危機明確指出:這場危機來勢之猛、擴散之快、影響之深,百年罕見。中國經濟的GDP增速在08年四季度下降了4個百分點,形勢不容樂觀。為了避免中國經濟“硬著陸”,中國推出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2009年是中國“貨幣超發元年”,中國整體債務率的上升。社會整體流通的貨幣的擴張,本質上是融資人在承諾支付一定利息的前提下,以未來的收入做抵押,提前支出這部分未來的收入。因此自2009年起,幾乎是所有的地方政府都通過各種地方投融資平臺,以政府的財政收入作為擔保,獲得了大量的流動性。但很顯然,一個家庭、一個企業或是某地政府的舉債能力是有上限的,他不可能無限抵押未來的收入。在2009年至2013年期間,我們不僅成功克服了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的不利影響,還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同時,另一個潘多拉魔盒——非標業務在2013年被打開了。非標業務培養了一批資金掮客,整個中國的流動性因為非標業務把內部損耗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并在2018年深刻影響整個中國金融市場。同時,外部國際環境的復雜變化,也打亂了政策制定者原有的部署: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新興國家市場出現債務危機,全球經濟活動頻率降低,都嚴重沖擊著國內市場的信心,使中國的股市、匯率出現了大幅度的波動,并進而影響了金融系統的情緒,讓整個國內的傳統行業、實體經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至2014年第三季度,數據顯示情況已經非常嚴峻了。在數據之外,全國各地方陸續開始爆發債務危機,隨著“擊鼓傳花”游戲的鼓點逐漸減慢,整個市場都開始擔憂名為壞賬的花最后會落在自己的手上,從而加劇了市場的恐慌。其中10中鋼債的違約就具有典型性,符合我前文所說的中國經濟隱憂中的所有特點。而我們今天回顧2014年,往往稱其為“中國債務違約元年”。至于2015年,不得不提的就是融資融券對股市帶來的沖擊。因此,像2009年一樣僅靠中央財政發力,推出規模宏大的基建項目是不夠的。在這里還要說一個在2010年至2018年期間幾乎每個成年人都知道、參與的金融活動——銀行理財。這期間可謂是銀行理財的黃金年代,著名的口號“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就誕生在這段時間。在此期間,各種類型的理財產品層出不窮,特點就是收益固定、保本。在這樣巨大不確定性下,中國經濟迎來了關鍵性的2018年。2018年,第一產業由 1978 年的 28.2% 下降為7.2 %,第二產業由47.9%下降為40.7%,第三產業則由 23.9% 大幅上升至 52.2%。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借助世界全球化這一巨大機遇,迅速利用前三次工業革命提升生產力,用幾十年的時間實現了經濟騰飛?,F在全球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發展階段,全球經濟處于平穩發展,中國的經濟體量能保持GDP6%的發展速度,中國經濟不是處于低谷,而是下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生產力飛躍推動經濟再次騰飛前正常平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勝,趙浩權.“疫情補貼”政策是否適合中國經濟?——基于數量型與價格型貨幣政策的對比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60(06):45-58.

[2]范學成.貨幣政策、公眾信心與經濟波動[D].安徽財經大學,2021.

猜你喜歡
經濟波動中國
貿易沖擊、經濟波動與結構性去杠桿
中國經濟為何起伏波動,怎樣理性應對
我國警衛反恐怖斗爭對策研究
淺析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代價問題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我國房地產經濟波動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