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模式及其策略研究

2021-12-10 09:58鄭前進
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 2021年11期
關鍵詞:建設模式數據

鄭前進

摘 ?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迭代更新和教育教學工作快速發展,高校大力開展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以期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育人服務能力。文章通過采用比較研究法,在教學管理信息建設模式的分類模型研究基礎上,針對“四類”建設模式從釋義、優劣和適用場域等方面進行了比較性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以“委托建設模式”開展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為例,針對需求分析、廠商選擇和項目實施(切換方式和數據遷移兩個重要關注點)等關鍵環節進行了實踐性研究。

關鍵詞: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模式;個性化需求;數據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21)21-0045-04

教學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和根本,[1]教學管理信息化是高校管理信息化和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3]隨著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發展、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師生需求日益增長,持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新建、擴建或改建各類教學管理事務信息系統或平臺,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管理的深度融合,[4]是提升教學管理工作質量、增強服務人才培養效能的有效路徑和必要選擇。當前,高校在大力開展以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為主要內容的教學管理信息化迭代更新建設。探討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模式[5-7]及其具體的實施路徑和方法,為助力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模式及特點

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各類業務信息系統或平臺等軟件類建設,以及為系統或平臺運行提供支持環境的硬件類建設,建設模式的研究和探討未涵蓋硬件類建設方面的內容。

依據系統或平臺建設過程中是否有軟件供應商參與以及參與的形式,教學管理信息化的建設模式可以分為“自主建設模式”、“標準建設模式”、“聯合開發模式”和“委托建設模式”四類。分類模型如圖1所示。下面主要針對“四類”模式從釋義、優劣、應用場域等方面進行闡述和探討。

1.自主建設模式

該模式是指高校未與軟件供應商合作,完全依托自有力量自主設計、研究和開發建設?!白灾鹘ㄔO模式”主要優勢體現在如下兩方面。

第一,在需求理解和響應上,自有開發人員熟悉學校教學管理業務工作,具有業務需求理解的先天優勢,能從業務和技術兩個層面深度融合考慮,完全實現個性化、定制化、匹配性需求開發。而且,在開發進程中出現非結構性甚至是結構性的需求變更時可以自主及時調整和響應,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企業合作方式下,不管是完全個性化開發建設,還是標準產品基礎上一定比例的個性化開發建設,特別是出現影響系統結構性的需求變更時需要重新評估,經費和時間商榷一致才能繼續推進。

第二,在運維服務和優化上,自有開發人員可以及時響應和有效解決系統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故障,也可以及時實現新的優化性需求,因為教學管理工作特別是教學運行工作是有及時性和先后性要求的,比如排課工作開展前,必須先要完成培養方案的建立并執行開課計劃,如果應用系統出現問題未能及時得到解決導致無法成功執行開課計劃,整個教學運行工作就會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后續的業務工作將無法按計劃推進,所以支持系統的及時有效運維,是教學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

“自主建設模式”開展信息系統或平臺開發建設及運維管理優勢明顯,但是隨著信息技術和教學工作的快速發展,需要構建的教學支持信息系統或平臺,特別是一體化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功能構成上更加龐大,內在邏輯上更加復雜,技術實現要求上更高,高校要實現這些應用系統的自主開發建設,需要建立強有力的技術開發力量支撐。鑒于此,實行“自主建設模式”開展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高校數量呈遞減趨勢。

2.標準建設模式

該模式是指高校通過直接采購軟件供應商提供的標準產品,不需要實施需求性的再開發,進行程序的安裝、部署、運行即可滿足建設及應用要求?!皹藴式ㄔO模式”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特點。

首先,見效最快。一般來說,信息系統或平臺的建設,其功能開發也即產品功能的實現過程(含功能測試等)需要的時間是最長的,直接采購符合應用需求的標準產品,從高校的維度看減少了功能開發過程,建設完成的速度是最快的,可以及時上線支持業務工作的開展。

其次,穩定性好。標準產品是軟件供應商根據市場潛在用戶存在的共性需求自主進行開發的,實質上是供應商的“自主建設模式”產品,需求比較明確,分析較為全面(銷售目標驅使),所需求的功能實現、響應自然契合,而且作為普適性的標準化產品,各項功能測試的質量有保障,存在的功能性BUG較少,產品運行的穩定性較好。

最后,價格有優勢。從軟件提供商的維度,標準產品屬于一次性投入開發建設(含版本的迭代更新),不限數量地進行推廣銷售(產品整體打包或產品模塊選擇),應用產品的用戶分攤了建設成本,高校采購標準產品的價格較其他建設模式具有明顯優勢,價格商榷彈性存在較大空間。如果是體現差異性服務數量的標準產品,價格主要取決于所采購高校提出的服務數量需求。

由于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內容、流程、要求多樣多元,目前直接采購需求完全匹配的標準產品服務教學管理業務工作,在實現程度上相對有限,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進行模塊化標準開發與個性化選擇組裝,滿足多維度的不同需求,采用“標準建設模式”開展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可能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3.聯合開發模式

該模式是指高校具有一定的技術力量,通過與軟件供應商共同開發建設,在需求的理解與分析、模型的設計與建立、數據字典的研究與設計、功能實現的開發與測試、程序的安裝與調試等過程中,實行全程的深度介入和主導參與。采用“聯合開發模式”主要是基于如下兩點考慮。

第一,高校的自有技術力量,不足以開展自主設計和自主開發,通過以外為主、以內為輔的聯合開發形式,在實現完全個性化需求開發的過程中,深度學習、掌握技術、積累經驗,為以后對應系統或平臺的升級改造儲備自主建設力量。同時,以此具備了完全可以以內為主、以外為輔,甚至自主承擔所建系統或平臺的運維工作的技術支撐能力。

第二,實現完全個性化需求開發最有利于支持相應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但是目標效果與經費投入通常呈正比關系,需要投入的經費也是最大的。自有技術力量的投入,可以在工作量總數一定的條件下減少合作開發商的工作量投入,降低開發建設成本,同時,最大可能地實現了系統的自主運維管理,節省運維保障成本。

由于校企合作雙方怎么“聯合”本身就是比較難解決的問題,軟件供應商對這種合作模式的積極性不高。一直以來,采用該模式的高校不多。對那些與軟件供應商已建立了長期穩定合作關系的高校,且具有一定的技術力量,為了實現個性化開發和自主運維管理,“聯合開發模式”是可以選擇的一種有效方式。

4.委托建設模式

該模式是指高校通過采購標準產品的方式無法滿足需求,不具備自有技術力量儲備,或不需要在技術層面上的全程和深度參與,委托軟件提供商開發建設完成,實現完全個性化開發,或在版本標準產品基礎上的定制化開發?!拔薪ㄔO模式”主要優點如下。

第一,隨著信息技術的迭代更新,業務信息系統建設需要新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同時,教學管理工作的縱深發展,使需要建設的業務信息系統,特別是核心業務教學管理信息系統更加龐大和繁雜,而軟件提供商在技術實現上有保障。

第二,“版本標準產品+定制”是高校開展核心業務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普遍采用的形式,開發建設過程主要分為大版本產品形成和完全個性化實現兩個階段。其中大版本產品形成階段是指在一定建設階段內,應用同版本產品的高校,根據業務實際提出不同需求,經適應性共性需求開發優化形成,相當于集聚各高校共同智慧,改進優化版本標準產品,直至封版不再進行共同優化,轉而實現高校全個性化。毫無疑問,大版本產品形式較傳統建設方式具有明顯的優勢。

“委托建設模式”的主要缺點:一是完全個性化開發的成本較高;二是系統或平臺建成后的運維,一般只能委托軟件提供商,存在運維人員變動快、響應不及時、技術服務不到位等問題,這也是高校相關工作交流時的關注焦點和熱議話題。

二、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模式實施策略

教學管理信息系統是教學管理信息化的具體核心內容,“委托建設模式”是當前及未來普遍應用的構建模式。應用“委托建設模式”開展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關鍵要做好需求分析、廠商(產品)選擇、項目實施等環節。

1.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是系統開發的根本依據,是市場產品契合度的判斷依據,功能需求提出的質量標準是系統建設成效的前提和基礎。需求的提出與分析可以從如下三個維度綜合進行:一是以人才培養全流程為主線,以業務管理工作為支線,針對每個業務管理工作,遵循業務管理制度、規范和要求,設計和優化信息化方式下的對應工作流程,圍繞該工作流程線上的每個節點,分析不同用戶應該或潛在關切的應用功能。二是以原系統為基礎素材,從流程設計、功能響應、用戶體驗等方面深度總結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這些問題與不足的實現、改進和優化,是新建系統需求構成的重要來源之一。三是以當前人才培養模式、管理制度要求等為基礎,提出符合應用的需求,同時基于前瞻性的視野,提出適合一定階段內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學工作發展的拓展性和可持續性需求。

2.廠商(產品)選擇

廠商的選擇尤為關鍵,直接影響著系統建設的質量和效果,關系著系統建成啟用后日常運行維護的服務保障質量。廠商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幾個方面:一是服務質量情況,包括系統建設及運維等全過程質量,特別是主流廠商的開發技術均能支撐開發建設,其服務質量的差異性是選擇的重要關注點;二是主營業務范圍,是否包括教學管理信息系統,以及是否在未來發展定位中有質的調整;三是建設模式偏向,即廠商關于定制的積極性、接受程度和實踐響應情況,特別是標準產品匹配度不高、需要定制化比例較大的高校需要重點關注;四是特殊技術要求,比如系統架構、數據庫、開發語言、支持操作系統等。

圍繞上述需要了解廠商情況,可以從如下具體路徑進行:一是調研高校,先開展寬廣度的了解性調研,即以電話形式調研目標高校,了解高校系統應用、建設廠商及成本價格情況;然后對潛在目標進行深度調研,從了解性調研結果中篩選潛在廠商,對用戶高校進行面對面交流,更全面、更深層次、更具體地了解廠商及產品情況。二是調研廠商,經高校調研后比較整理,基本可以形成更小范圍的意向性廠商,通過廠商進校和走入廠商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廠商及其產品情況,包括項目經理的安排等,因為優秀的項目經理對系統建設進度及質量發揮著關鍵作用。三是體驗產品,一般廠商都提供最新版本標準產品的體驗服務,申請開通各層級角色(教務及學院教學管理員、教師和學生)體驗賬號進行直觀的應用體驗,聽取和整理大家的反饋意見,作為產品及廠商選擇的重要參考。

3.項目實施

項目實施的具體過程中,著力推進系統功能開發按時間表完成和啟用的同時,需要重點關注新舊系統切換方式和數據遷移等問題。

第一,關于切換方式方面。新系統啟用時舊系統停用,實現新舊系統無縫對接的一次性完全切換,是一種相對理想化的方案,前提是新系統在遷移數據及新數據雙維數據基礎上所有應用功能同時接管并能保障教學工作有序開展,這個前提的實現除非是在測試環境中完成功能開發才行,而各層級用戶接受培訓并應用達到一定的熟悉程度,與舊系統同步運行,并完全模擬開展業務工作,直至新系統應用功能在測試環境中的運行能正常實現切換,其過程要求在實際情況下是難以實現的。如果貿然采取一次性完全切換,存在較大困難和較高風險,可能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實現新舊系統并行運行切換,會大幅增加并行運行期間有關業務的工作量,而過渡性并行運行后切換是比較有保障且可行的方式。并行運行過渡期的選擇及具體方法的實踐路徑如下:首先,考慮當前學期課程編排是在上學期進行的實際情況,新系統的正式啟用盡量選在新學年的前一學期,并從源頭業務培養方式制定和開課計劃執行開始。其次,新系統啟用學期為新舊系統并行運行的過渡期,學籍處理需并行工作,即新舊系統同時進行學籍維護(工作量倍增),新系統啟用學期的課程成績在舊系統完成錄入。最后,選擇暑假完成啟用學期課程成績的增量遷移,新學年學期正式停止舊系統的應用,完成新舊系統運行切換。當然,新舊系統并行運行方式及其方案,需要結合高校及產品實際充分討論確定。

第二,關于數據遷移方面。原有數據的準確遷移,是一次集中進行數據規范性修正的過程,是新系統建設內容的關鍵組成部分,是新系統平穩運行的基礎。由于新舊系統數據存在結構差異,原有數據多維且海量,如果舊系統非成熟廠商承接,可能還存在數據結構設計不合理、數據產生不規范、存儲數據不標準等情況,數據遷移的工作量及其難度不亞于功能開發。數據遷移的兩個關鍵環節是數據分析和數據修正,數據分析是要從教學數據中找出問題數據,包括原始數據本身存在的冗余性數據、錯誤性數據、缺失性數據等,以及新系統數據結構要求的增補性數據和轉換性數據等。數據修正是針對數據分析發現的全部數據問題,在盡可能追蹤造成的原因以便助力改進工作或系統的同時,確定問題數據修正方法并予以修正,修正信息(即修正前后對比)時盡可能進行詳細紀錄和備存。由于教學工作數據鏈長,集中遷移難度大,整體影響系統的分模塊啟用,數據遷移可以根據業務工作節點分散進行,這樣可以分階段有針對性地進行業務關聯性的數據分析、修正和遷移,并在對應業務模塊啟用過程中進行檢驗、發現和修正。數據遷移過程一般會持續全教學業務周期,比如培養方案數據,即使在系統啟用前完成了數據遷移,順利開展了教學計劃執行,通過了成績數據遷移及輸出的關聯性檢驗、修正,還存在畢業審核的反向檢驗和修正。

三、結語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戰略任務中,提出了“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和“推進教育治理方式變革,推進管理精準化和決策科學化”要求。高校要通過加強科學規劃和頂層設計,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持續推進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實現教學管理的信息化、科學化、規范化、精準化和人性化,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服務育人能力。

參考文獻:

[1]趙英姝,吳占坤.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提升策略研究[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8(6):117-119.

[2]王勝利,朱曉平.事務驅動的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13):74-77.

[3]林燕芬.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思路初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24):176-177.

[4]滕金國,李貴安.高校排課管理相關問題分析及個性化排課模式探究——以陜西師范大學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19):46-49.

[5]黃波,朱昌平,黃健元,等.基于用戶視角的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績效評價——以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8(9):69-74.

[6]崔志杰.高校教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6):23-25.

[7]王巖,武艷.更新教務管理系統的實踐與探索——以首都醫科大學為例[J].醫學教育管理,2020,6(6):536-540.

(編輯:王天鵬)

猜你喜歡
建設模式數據
完善生態林建設模式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適應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設模式探討
土建類專業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建設研究
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模式及路徑對我省的啟示
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一種借助數據處理構建的智能食堂管理系統
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模式研究
淺談計量自動化系統實現預購電管理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