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低”區塊治理研究與應用

2021-12-11 01:43吳玲玉
油氣·石油與天然氣科學 2021年12期

吳玲玉

摘要:H塊構造上位于**構造帶中段,主要含油層位為S32段,其次是上覆S1段,油藏埋深1850~2050m。動用含油面積0.88km2,石油地質儲量129×104t,可采儲量26×104t,標定采收率20.1%。由于該區塊連通性差導致注水開發效果差。區塊一直處于天然能量開發。從2002年起,開井數僅有兩口,日產油一直處于1t左右。為了恢復老區的產能,對該區塊進行了重新的精細地質研究。

關鍵詞:基礎研究;井震結合

1主要研究內容

1.1技術原理

針對區塊地層格架和構造都不落實以及井距過大的情況,通過應用三維地震技術,結合相應的靜態錄測井資料以及該區域的構造演化過程,對該區塊的地層格架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井震結合,在地震上通過多井的時深關系確定該區塊精確的時深尺;對井上的分層,通過對比全區發育的標志層以及輔助標志層,對所有井的沙一底的分層進行重新校正,在此基礎上,進行井震結合,人機交互,對構造進行精細的落實,使構造在地震與井上均閉合。在地質研究取得新認識的基礎上,在潛力區域科學開展了井位部署挖潛研究應用,以達到挖掘該區塊潛力的目的。

1.2研究方向

選擇區塊地層無缺失的井作為標準井,進行地層對比,落實斷點、斷距及缺失層位,定量識別斷點。根據斷點發育情況,組合斷層,主要遵循六條原則:一是區塊僅存在正斷層;二是高部位發育油層,低部位發育水層;三是地質認識的地層傾向與地震資料保持一致;四是動態見效地層保持連通;五是斷層具有一定繼承性;六是同一斷層傾角不能突變。斷層組合后加載入三維地震數據體,結合地震資料的地震波反射軸相位變化特征,落實斷層的合理性,保證地層閉合,最后確定構造形態。在地質研究取得新認識的基礎上,在潛力區域科學開展了井位部署挖潛研究應用,根據油層發育狀況,為保證油層鉆遇率,避免目的層斷失,鉆井時盡量考慮斷層傾向,將鉆井平臺設計在斷層上升盤,使井身軌跡與斷層傾向保持一致。

針對天然能量低的問題,計劃通過減小井距的方式增加井間連通性,并在此基礎上對該區塊進行注水開發。

1.3精細地層對比

以巖心、生物化石為基礎,充分利用地震、鉆井、測井及巖心分析資料,以穩定標志層為控制,采用“旋回對比、分級控制”的對比方法,確保各級沉積旋回相互對應,確定油層組的準確性。在應用沉積旋回對比的過程中,必須選定標志層,控制分層界線及厚度變化,保證選會對比的精確度。標志層的選定應遵循以下原則:

(1)生物的、巖性的、電性的特征明顯,有特殊標志,易于識別,并由其特定的地質意義;

(2)在剖面中有固定的層位分布,多分布于一定級次的旋回的界面之上;

(3)巖性、厚度變化小,分布范圍廣,沉積穩定,易于同上下巖層區分開來的單層或巖性組合特征明顯的層段;

(4)距離油、氣層和含油層比較近,在時間上能夠控制油氣層段的上下界限,在空間上能夠控制一個油氣田的范圍。

1.4在構造中低部位尋找有利含油區域

一直以來,對區塊的研究都是在構造高部位尋找有利含油區域。但本次研究打破常規,在構造中低部位尋找有利含油區域,部署井的投產效果證明了改思路在開發的中后期是非常正確且有效的。

一般油藏油氣均在構造的高部位分布,但對于老區來說,構造的高部位在多次的井位調整中已少有剩余油分布。經過多年來的開發部署,尋找高部位的難度越來越大,并且高部位老井控制的泄油半徑導致剩余油在構造高部位不富集。為了挖掘H塊的剩余油,必須轉換思路,在遠離邊水部位的構造中低部位選擇含水較低,剩余油富集的區域進行試驗。

2效果分析

2.1新井投產使區塊產量從1t上升至49t

在精細落實構造的基礎上部署實施了4口側鉆井,均取得較高產能,初期日產油55.9t,目前日產油46t,階段累產油0.4238×104t。區塊日產油由3t上升至49t。使瀕臨廢棄的茨11塊重新煥發活力。

2.2為鄰塊及相似區塊的研究提供理論及實踐基礎

進入開發后期,很多區塊都面臨構造高部位少有剩余油分布。大部分的剩余油都分布在井間,如果是注水油田,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井間水驅不到的區域。要想挖掘剩余油,難度越來越大,因為剩余油從大片的分布逐漸逐漸變成零星小面積分布,無論是確定剩余油的位置還是想要挖掘出來都是難度很大的。

要想突破目前的現狀,必須改變思路,不能再按原來的理論作為指導。在對油藏的構造和儲層物性等資料綜合研究,最終放棄尋找構造高部位有利油氣分布區域,著眼于構造的中低部位。但前提是沒有邊水或者底水,或者水淹程度低的部位,井間水淹程度要根據臨近確定真實準確的水淹程度,這是尋找注水油田井間剩余油分布重要的一環。

2.3在構造中低部位實施效果好

在構造中低部位部署實施了4口側鉆井,初期日產油55.9t,目前日產油46t,階段累產油0.4238×104t。區塊日產油由3t上升至49t。使瀕臨廢棄的茨11塊重新煥發活力。

在瀕臨廢棄的H塊部署實施高產井,說明以前對該塊的分析不夠透徹,尤其是對剩余油的分布了解不深刻。在構造落實的基礎上應該對該塊的儲層物性、油層特征,包括平面上的分布以及縱向上的分布特征都應該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研究。

目前很多老區都處于開發的中后期,很多區域的剩余油都是零星分布,想尋找剩余油有利難上加難。但近幾年在老區內也發現潛力區域,部署的產能井和側鉆井均取得較好效果。但由于基礎資料匱乏,地質認識不完善等因素影響著區塊的開發進程。因此在目標區域開展了高效開發模式研究。分析完鉆井錄、測井資料,并結合三維地震資料解釋進行地層對比的等時解析,開展了地層特征研究、儲層發育特征研究、油層分布規律研究、微構造研究、控藏主控因素研究、井網井距研究、注水可行性分析研究等,最終確定了該塊勘探開發一體化的開發模式。

3結論及建議

(1)重構地下認識體系,精細研究油層微構造,準確掌握剩余油分布狀況,是老油田二次開發調整的基礎;

(2)高精度三維地震資料的合理應用與油田開發動態資料的緊密結合,是提高基礎地質研究合理性的有效手段;

(3)改變老思想,開發新思路,是針對開發后期老區塊的重要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