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應鏈視角下山東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研究

2021-12-13 10:11劉希全部峪佼劉娜
中國市場 2021年36期
關鍵詞:中小企業供應鏈

劉希全 部峪佼 劉娜

[摘 要]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環境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企業在增加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注重綠色可持續發展。然而在推動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很多企業尤其很多中小企業情況不容樂觀。文章通過調查山東部分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現狀,分析制約其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原因,從供應鏈角度有針對性地提出優化建議,以期助力中小企業真正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與社會最優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供應鏈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6.007

1 引言

自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和“建設美麗中國”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及綠色可持續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全面闡述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部署,并在2020年聯合國大會上提出我國力爭于2030年前“碳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已經從理論上升到了行動,且已初見成效。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因為中小企業規模小、利潤低、抵御風險能力差,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更容易追求短期以及自身經濟效益而忽略長遠及整個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因而推動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成為實現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關鍵一環。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僅從企業自身出發遠遠不夠,必須站在供應鏈的角度,通過企業間的優勢互補、共生共贏來提升中小企業實施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2 山東省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現狀

近年來山東經濟快速發展,自2007年以來經濟總量一直穩居全國第三,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山東省經濟總量依然取得了73129億元的出色成績,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省份之一。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不容忽視,山東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從2000年開始就積極探索綠色經濟發展道路,推動粗放型經濟轉型,逐步探索循環經濟模式,還專門成立山東生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在省“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加快推進綠色制造、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鏈、大力發展再制造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到二○三五年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在政府的領導及推動下,山東省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在國家公布的綠色發展指數排名中依然比較靠后,山東省綠色可持續發展任重而道遠。

山東省中小企業發展勢頭良好,截至2020年,全省中小企業數量達240多萬戶,中小企業實現GDP增加值占全省60%以上,是支撐山東經濟快速發展的生力軍。要想實現山東省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促進山東省中小企業綠色轉型,推動山東省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是關鍵。

文章通過對山東省92家企業(共發放問卷92份,其中有效問卷85份)調查發現,85家中小企業中僅有22家了解并已經采取相關措施來推動企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見圖1),且主要是從宣傳綠色經營理念、無紙化辦公、節約資源、配置節能設備等基本的環保措施開展,較少企業從綠色技術或產品、優化業務流程及供應鏈角度深入進行綠色改革(見圖2),甚至還有22家企業不了解綠色可持續發展。根據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山東省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情況差強人意,必須要進一步加強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宣傳與推廣力度。

3 制約山東省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原因

為深入了解制約山東省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原因,改善山東省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積極性低、效果差的現狀,文章通過問卷發放結合企業走訪的方式對山東省85家中小企業開展調查,總結出企業未實施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原因(見圖3),下面將主要從企業、政府、社會三方面開展分析。

3.1 企業缺少內生動力,綠色發展積極性低

根據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多數中小企業認為綠色可持續發展投資成本高、技術創新難、專業人才少、綠色理念不深入,這些原因直接導致企業自身動力不足,對綠色可持續發展缺乏自覺行為。目前,大多數中小企業綠色意識淡薄,對于綠色可持續發展重要性的認識不足,缺乏正確的綠色發展觀,加之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弱、抗風險能力弱,在面對投資大而收效期長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選擇時,更容易產生逃避心理,進而做出短期成本低、收益快的決策,優先“內部經濟性”而忽視“社會經濟性”。另外,綠色可持續發展確實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成本,以及專業綠色人才和技術做支撐才能實現。而這些對于中小企業自身來說確實存在難度,容易打擊企業積極性,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協助。

3.2 政府引導監管力度小,長期效果難保障

為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實現,國家頒布了與綠色制造、綠色營銷、綠色金融等相關的一系列政策并提供了大量綠色資金支持。很多企業在政府政策及補貼的引導下,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開展企業綠色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政府監管對象多、范圍廣,雖然也設置了生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等管理監督機制,但鞭長莫及,始終無法覆蓋全部企業,很多中小企業成為了漏網之魚,而且單靠政府單一宣傳,也很難將新政策和政策細節及時傳達到每個中小企業。另外,也有很多企業在實施綠色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為得到政府補貼,以驗收條件為導向,只做表面功夫對綠色可持續發展敷衍塞責。一旦政府補貼減少或者中止,這些企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就會停止,給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推廣工作增加了難度。

3.3 社會綠色氛圍尚未形成,監督幫扶作用弱

隨著綠色環保觀念深入人心,社會中對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環保產品,這些無疑推動了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但是消費者的素質參差不齊,在價格面前,很多消費者更愿意犧牲綠色環保來換取更低價格的商品和服務。面對很多企業非綠色、不環保的行為,很多消費者熟視無睹,而很多有社會責任心的消費者也因為監督權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輿論導向和監督力度弱,在社會層面未形成對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足夠的約束和壓力。此外,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需要引入綠色技術,這靠中小企業自身研發難以完成,需要社會上一些組織或機構提供綠色信息分享或者綠色技術支持來幫助中小企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4 山東省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對策

在對85家山東省中小企業進行調查的過程中了解到,對企業來說進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主要有政府補貼、降本增效、顧客需求等,針對阻礙山東省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原因,結合促進其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為從根本上解決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下面將從供應鏈的角度提出優化建議(見圖4)。

4.1 注重綠色經營理念,提升綠色發展意識

企業對綠色經營理念的重視程度,決定了其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意愿。要推動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必須首先提高企業管理人員,尤其是企業高層領導的綠色發展意識,將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很多中小企業綠色發展意識淡薄,認識不到綠色可持續發展對企業及社會長期發展的重要性,對綠色可持續發展缺乏內生動力。政府及社會媒體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中小企業領導也應積極學習企業綠色經營理念,培養綠色環保的責任意識,吸收“綠色供應鏈”理念,并將其融入企業文化中,站在供應鏈整體高度關注綠色可持續發展給企業自身、所在供應鏈、經濟、社會帶來的綜合效益,將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自覺融入到企業及整個供應鏈的長期戰略規劃中去。

4.2 采用綠色業務流程,推動綠色流程再造

多數中小企業的業務流程主要是以推動訂單完成,獲取更高利潤為目標的傳統業務流程,在與供應商和客戶進行業務合作過程中并不重視綠色可持續發展,這樣就容易造成自身效益短期化,整條供應鏈重復、冗余、浪費現象嚴重。鼓勵企業進行內部綠色改革升級,并面向供應商和客戶進行綠色業務流程整合,整條供應鏈嚴格按照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綠色物流的流程進行綠色業務流程再造,減少供應鏈過程中的資源浪費,實現由企業內部管理向整條供應鏈綠色業務流程管理的轉變,形成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在供應鏈上通過企業間的合作共贏、優勢互補,從根本上實現降本增效,提升整條供應鏈的綠色競爭力。

4.3 優先綠色供應商合作,選擇綠色采購體系

采購活動是供應鏈運作的起點,要想實現綠色供應鏈就必須從綠色采購體系開始。盡管目前有很多企業已經把符合綠色要求作為評估供應商及采購商品時的衡量標準,但依然存在很多中小企業在利益驅使下選擇低成本不環保的供應商及產品。而對于有綠色采購要求的中小企業在設置評價指標時,綠色指標所占的比重也比較低,這樣對評估結果影響不大。中小企業要想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明確綠色采購需求,在評估供應商及產品采購時設置綠色指標,并適當調高綠色指標所占比重,優先選擇與綠色供應商合作,保證采購商品符合綠色標準,從源頭上提高中小企業及所在供應鏈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4.4 推動生態園區建設,產業集群合作共贏

大多數中小企業排斥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就是成本高、投資大、收益慢。想要提高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就要從根本上降本增效,解決中小企業投資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后顧之憂。但是單個企業降本增效是非常困難的,可以通過建設生態園區,將相同或者相近中小企業進行產業集群,共同進行綠色研發、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綠色處理,通過多個中小企業形成規模經濟共同分擔綠色成本,共享綠色成果的方式來幫助中小企業實現經濟與社會雙贏的目的。

4.5 進行綠色企業或產品認證,完善監督評價體系

目前政府推行的綠色政策及提供的綠色補貼確實給了很多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但是一味地依靠政策引導和資金鼓勵很難長期堅持。另外也存在很多企業為獲取綠色補貼而采取應付驗收的行為,針對這種“以驗收為導向,以補貼為目的”的行為,政府可以首先要求企業進行綠色企業和綠色產品認證,并通過獲取“碳積分”的方式鼓勵企業進行中長期綠色可持續發展,并細化綠色考核和驗收指標,對實際建設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并用數字化智能化檢測手段持續檢測,完善監督評價體系。此外,還可以通過綠色環保相關的政策法律進行強制監管,提高企業違法成本,保障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長久性。

4.6 營造綠色氛圍,引導綠色消費需求

通過調查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發現,顧客需求是影響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消費者對于綠色產品的需求是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現在很多中小企業為迎合消費者對低價格的需求而降低綠色標準,一旦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發生變化,綠色需求會直接拉動綠色供應鏈產生。為此,可以通過政府引導及社會媒體宣傳來提升消費者綠色消費需求和環保理念,營造綠色消費氛圍,把市場選擇作為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檢驗標準,通過消費者消費傾向的改變,淘汰非綠色、不環保的產品和企業,引導綠色消費需求。此外,還應加大力度保障消費者的監督權力,給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足夠約束和壓力。

4.7 政府社會助力,綠色技術共研

為鼓勵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政府除了提供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外,還應提供技術幫助,通過培訓、教育等方式對中小企業進行綠色技術指導,從供應鏈的角度幫助企業進行綠色供應鏈設計與優化,幫助中小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此外,社會上的一些高校、科研機構及綠色公益組織可以加強綠色合作,通過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對中小企業進行綠色技術指導和經驗交流,幫助中小企業實現綠色技術開發與創新,通過降低中小企業綠色技術研發難度來推動其綠色可持續發展。

5 結論

綠色可持續發展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中小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長遠發展,就必須要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然而通過調查可以發現,目前以山東省為代表的我國中小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但在企業、政府和社會的多方努力下,我國中小企業的綠色環保意識會逐漸提升,綠色標準和綠色技術會得以推廣,綠色采購體系、綠色監督評價體系及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將會建立,在綠色供應鏈的完善機制下,經濟和社會終將得到最優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小紅.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綜述[J].經管空間,2018(1).

[2]葛穎波.基于可持續發展的中小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路徑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8).

[3]田虹.綠色供應鏈管理能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嗎?[J].財經論叢,2018(10).

[4]戎沅媛.企業綠色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J].企業管理,2018(10).

[5]楊曉蕾.遼寧省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與對策研究[J].區域經濟,2019(10).

[6]鐘琴.中小企業轉型的綠色供應鏈金融體系的構建[J].管理觀察,2019(22).

[7]佚名.綠色供應鏈推動中小企業能效提升工作建議——以珠三角電子電器行業為例[J].節能與環保,2019(8).

[8]張灝,張懷民.新時代“綠色發展”的必然性及其發展范式轉型[J].大慶社會科學,2018(2).

[9]黃曉寧.綠色金融在供應鏈領域的創新應用[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8(18).

[10]袁一尹.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的制度保障———“黃標車規定”所涉及的中小企業[J].法制博覽,2017(11).

[作者簡介]劉希全(1978—),山東安丘人,山東外貿職業學院國際運輸與物流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國際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部峪佼(1989—),山東濟南人,山東外貿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劉娜(1977—),山東青島人,山東外貿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際商務管理。

猜你喜歡
中小企業供應鏈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為什么美中供應鏈脫鉤雷聲大雨點小
益邦供應鏈酣戰“雙11”
益邦供應鏈 深耕大健康
中小企業信貸可得性研究綜述
北京市中小企業優化升級
企業現金流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小額貸款助力我國中小企業融資
試析中小企業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