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八個相統一”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供給側改革

2021-12-15 15:01禤福英
廣西教育·C版 2021年6期
關鍵詞:教學平臺供給側改革思政課

【摘 要】本文闡述供給側改革是高校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鞍藗€相統一”是高校思政課供給側改革的基本方針,提出“八個相統一”方針下高校思政課供給側改革路徑:教學內容和素材改革,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教學平臺改革,教師隊伍改革等。

【關鍵詞】八個相統一 思政課 供給側改革 教學平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23-0100-03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高度重視既為各高校辦好思政課注入了強大動力,同時也給各高校傳導了必須上好思政課的責任和使命意識。如何上好思政課是每所高校必須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對思政課改革提出了希望和要求,筆者認為,思政課改革應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相統一”為原則?!鞍藗€相統一”即思政課教學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這“八個相統一”既有對教學內容、教學呈現的要求,又有對教學組織、教學方法的要求,還蘊含著對教師理論水平、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的要求,這些要求都是對教學供給端的要求,其最終目的都是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以增強其對需求端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運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從思政課教學供給端入手進行改革,是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

一、供給側改革是高校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在2015年中央財經工作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第一次提出的改革術語,通過給中國經濟把脈,指出制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癥結是在供給端,所以強調要從供給端入手,通過對供給端各生產要素結構進行改革以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要上好思政課,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同樣也應遵循“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因為教學也有供給與需求兩端,思政課教學承擔著滿足黨和國家需求及學生需求的雙重需求任務。故應“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和學生現實需要為出發點,建立新的供需結構,實現教育供給端的轉型升級”。

(一)從教學供給端入手改革思政課,是保證思政課滿足黨和國家需求的關鍵

2018年教育部印發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對高校思政課的定位是“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課程,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靈魂課程”。從這個定位,可清楚地看到,思政課在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中起著領航和保航的作用,因為“德”不行的人是不能稱之為人才的,更談不上可靠,所以,思政課只有充分彰顯立德樹人的卓越成效,才能成為黨和國家可以值得寄托和信賴的課程,才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要保障思政課的屬性以滿足黨和國家對思政課的需求,就必須從教學供給端入手,特別要從教學內容和教師入手改革,以保障思政課傳授的內容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性和保障是有信仰的人來講信仰。

(二)從教學供給端入手改革思政課,是保證思政課滿足學生需求的關鍵

思政課教學供給的需求端有兩方面,一是黨和國家,二是學生。一個消費者之所以購買一件產品,是因為這件產品能滿足消費者的某種或某些方面需求。學生之所以喜歡某門課,是因為這門課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或知識或精神或兩者共有。思政課是國家規定的高校必修課,但它不能只是國家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它還必須能滿足大學生的渴望:能讓大學生增長知識和見識、能讓大學生從中讀懂中國和世界、能讓大學生看清形勢和了解發展趨勢、能給大學生解答人生困惑、能給大學生指引人生方向,并且,它給學生這些知識和精神上的東西時是讓學生在一種相對愉悅的方式下得到的。這就不僅涉及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素材使用,還涉及教學藝術、教師專業水平等因素,而這些因素都屬于教學的供給端。所以唯有從供給端入手改革思政課,把思政課打造成有血有肉、能啟迪學生、讓學生獲得到知識和精神享受的課程,才能讓思政課成為大學里的搶手課、熱門課。

(三)從教學供給端入手改革思政課,是把思政課從必修課轉為必需課的關鍵

思政課是黨和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它必須成為被大學生需要的課,否則中國高等教育的社會主義屬性難以保證,大學生也難以成長為黨和國家需要的人才。那么,思政課要從“要我學”的必修課轉變成“我要學”的必需課程,就需要思政課自身散發出巨大的魅力,做到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用有說服力的闡述回應學生,用教師的學識和人格魅力打動學生。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從思政課教學供給端入手進行改革創新。故高校特別是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改變觀念,不要一味地認為思政課不太受學生歡迎是因為“思政課本身是枯燥的課程”或認為是“大學生學習態度不好,缺乏學習欲望”。一件產品銷量不好,應重點從產品生產端找原因,而不是總歸因于消費者。出于嚴謹和規范表述的需要,思政課從教材語言上說是抽象的、枯燥的,但只要用心,它完全可以在課堂上變得生動,促使學生產生學習欲望?,F在思政課要做的事就是用心從教學供給端進行改革創新,把思政課打造成金課、剛需課。

(四)“八個相統一”是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的基本原則

思政課與專業課不同,與其他的公共基礎課也不同,其教學改革要遵循的原則也不同,而“八個相統一”可以說為思政課供給側改革標明了航道,指明了方向。第一,它明確規定了思政課的課程性質—— 政治性、價值性、理論性、統一性,這是對思政課教學內容的質的規定性,不管思政課如何改革,教學內容體現意識形態屬性、體現價值觀引導、體現馬克思義理論真理性和體現教材全國統一性是必須堅持的。第二,它體現了所有學科教學的共同規律:學理性、知識性、實踐性、主導性、主體性、啟發性。任何學科教學,都要用透徹的學理分析傳授知識,都要講究實踐、體驗,都要強調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思考和啟迪學生思維。第三,它體現了思政課教學的特殊規律,如建設性、批判性、灌輸性、顯性教育、隱性教育。思政課教學既講立又講破,既注重弘揚正氣又必須敢于直面現實,在批判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和學會利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既要注重啟發學生思維,又必須進行一定的思想、理論灌輸,以實現把黨的思想、理論、價值觀主張植入學生的頭腦和心靈。第四,“八個相統一”充分體現了科學的辯證法思維?!鞍藗€相統一”每一方面都強調兩者的相統一,體現了矛盾對立統一規律,是矛盾辯證法在教學中的運用,既體現了守正,又體現了創新,能做到“八個相統一”,思政課必能在守正創新中得到質的飛躍。

二、“八個相統一”方針下高校思政課供給側改革路徑

思政課要成為大學生的剛需課,問題在教學供給端,而思政教學供給端的改革能否取得實效性關鍵在于能否做到“八個相統一”,因此高校思政課供給側各要素改革必須以“八個相統一”精神為統領。

(一)教學內容和素材改革

教學內容和素材相當于產品的原材料,原材料的材質和構成成分對產品的質量和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影響非常大。思政課教學內容是關于“教什么”的問題,嚴格意義上說教師沒有選擇的余地,需要使用國家統一的教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思政課的政治性、方向性,才能完成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但思政課教師有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和處理的權利,更有以鮮活的教學素材補充教材、闡釋理論的義務。例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教材體系的內容包括三大塊:思想(人生觀、理想信念)、道德(傳統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法律(法律觀念、法治思維),其目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一個社會認可的人。而社會可分為大社會(國家)、小社會(學校、家庭、單位),故可根據大學生的“學生、兒女、公民、未來建設者”的四重身份,把看起來較枯燥的教材章節體系轉化以“優秀大學生、孝順好兒女、模范好公民、合格建設者”為教學模塊的專題式教學體系,這樣把教學內容與大學生的人生角色緊密結合起來,使課程更貼近學生和具有親和力,學生從這樣的教學體系設計中能感受課程對其人生成長的指導意義,從而對課程產生好感,而這樣處理教材就是“統一樣與多樣性相統一”的精神的貫徹。教材內容是統一的,但教學素材也可體現多樣性,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材里的“綱綱”不能篡改,必須向學生原原本本地“灌輸”,否則就犯政治性錯誤。但統一性、政治性、灌輸性的要求并不否定教師用豐富的生動的素材來闡明“綱綱”,不否定教師采用“習語金句”“微故事”來啟迪學生理解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之“潤物細無聲式”地進入學生頭腦。所以高校完全可以編制“習語金句集”“微故事集”來輔助教學,使思政課變得既有高度又有溫度,體現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灌輸性與啟發性相統一的要求。

(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

如果說教學內容和素材屬于“原材料”,那么教學方式方法就屬于“制作工藝”。一件產品采取什么樣的制作工藝和工藝的嫻熟程度既影響產品質量也影響其受消費者的青睞度。教師采取什么樣教學方式方法也影響著學生對思政課的喜愛度和思政課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方式方法上下功夫。例如“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這三個統一都體現對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的要求。教師必須學會運用和在教學中多運用。如對學生進行“評價人生價值的標準是勞動和奉獻”價值觀教學。教師可采用問題辨析法(可設“知識越多價值越大、權力越大價值越大、獲得的收入越多價值越大”等辨題讓學生辨析)、案例分析法(例如明星某某某與科學家某某某,你更喜歡誰)開展教學。通過這種體現學生主體、讓學生動腦思考和作出評判選擇的啟發式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的作用,還可在教學中達到批判現實中的錯誤價值觀和向學生傳導正確價值觀的作用,體現“在啟發中灌輸、在批判中建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規律。

(三)教學平臺改革

思政課要實現教學目標,不能局限于課堂上的幾十分鐘,它必須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適度延伸和拓展。就像一件商品,它要受消費者青睞,必須有銷售前的宣傳、銷售中的熱情介紹和解答,還需要有良好的售后服務,所以要搭建售前宣傳和售后服務平臺。同樣,思政課也要按“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等要求,搭建好各種教學平臺。不僅要把幾十分鐘的主課堂搭建好,還要搭建好課前預習課后答疑、實踐平臺等。例如,思政課教學講究知行統一,講究體驗式教學,因此各高校應積極開發和與社會各方(城市社區、農村、企業、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共建實踐教學基地,讓大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在參與活動中培養良好品行、在參觀考察中體察民情和感受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在現實中的落地生根。信息化時代,還要搭建好各種線上教學平臺,利用好各種融媒體。思政課要巧妙利用學校官網、微信公眾號對學生進行思政課教學內容的“無痕”滲透。同時要積極開發課程的專門微信公眾號甚至抖音號等,通過在微信平臺和抖音平臺上推送一些可讀可看、有思政價值的文章、故事、小視頻,以實現對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引導。

(四)教師隊伍改革

有了原材料、生產工藝、操作臺,要生產出好產品,還必須要有責任心強、技術過硬的生產工人。確實,思政課上得好不好,對學生是否有吸引力,關鍵在于思政課教師本人好不好,畢竟思政課教學要做到“八個相統一”是不容易的,它意味著對思政課教師的要求是“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只有符合這“六個要”的思政課教師,才能做到“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才能做到用高超的教學藝術駕馭課堂,用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學生,充分體現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共同育人作用。為此,思政課教師隊伍必須按這“六個要”的要求去配備和建設。第一,選配思政課教師必須講究學科背景,做到在“引”上既廣納人才,又嚴把關口,避免讓外行人來講思政課,導致“歪嘴和尚念錯經”。第二,必須加強對思政課教師各方面的培訓,既包括教育教學理論和技巧培訓,又包括學科專業知識培訓、思想覺悟培訓,保證思政課教師懂教育、懂政治、有覺悟。第三,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管理和考核。在管理考核上既堅持從嚴又強化激勵,保證由可靠的人培養可靠的接班人,同時使思政課教師以從事思政課教學為榮,愿意把畢生心血奉獻給思政教育事業。

總之,思政課在大學教育中意義重大,它不僅關系到大學生能否健康成長成才,還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后繼有人,高校必須重視思政課教學,不斷從供給端入手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使思政課在教學內容上“鼓干勁揚正氣”、在教學方法上“有新意接地氣”、在廣大青年學生中“受追捧有人氣”。

【參考文獻】

[1]待旭.高校思政教育也應有“供給側改革”思維[N].光明日報,2016-03-16(13).

[2]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3]朱婧.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習近平強調這幾點[N].中國日報,2016-112-10(4).

注:2020年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科研課題“高職院校以‘八個相統一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入研究與實踐”(2020SZ033)

【作者簡介】禤福英(1971— ),女,廣西橫縣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

猜你喜歡
教學平臺供給側改革思政課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危害控制技術課程創新型教學平臺建設研究
基于WordPress構建項目化課程教學平臺的研究
數字積分法插補仿真實驗教學系統開發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韓媒:抓住中國“供給側改革”新機遇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