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動力療法輔助治療對慢性牙周炎患者效果觀察

2021-12-16 07:31吳江花
青島醫藥衛生 2021年6期
關鍵詞:牙周袋齦溝菌斑

吳江花

(平頂山市口腔醫院牙周粘膜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慢性牙周炎(CP)約占全部牙周炎的95%,長期炎性浸潤向深部牙周組織擴展,若未及時治療,可導致全身性炎癥狀態,嚴重危害患者健康[1-2]。菌斑微生物是引起CP的關鍵因素,控制菌斑是治療重點,而潔治術、根面平整術等基礎牙周治療可去除牙面、根面結石及菌斑,但無法徹底清理CP患者牙周袋等問題,需增加新型輔助手段提高治療效果。光動力療法(PDT)是新興抗微生物方法,通過光化學反應殺滅微生物,其理想的細胞凋亡誘導作用受到口腔領域關注。另有研究顯示,基質金屬蛋白酶在牙周炎癥激活級聯中集聚,可反映牙周健康狀態[3]。本文分析了PDT輔助治療在CP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CP患者83例,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n=41)和研究組(n=42)。研究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31~60歲,平均(45.04±6.58)歲;病情程度:中度27例,重度15例;牙周袋深度(PD)5~8mm,平均(6.10±0.52)mm。對照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32~61歲,平均(46.13±7.01)歲;病情程度:中度25例,重度16例;PD 5~8mm,平均(5.98±0.48)m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批復議,同意本項目實施。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CP診斷標準:經口腔視診、探針發現有明顯菌斑、牙石、局部刺激因素,至少兩個象限兩個同名牙位點PD≥5mm及附著喪失(AL)≥4mm,全牙平均AL水平>0.6mm,X光探傷機檢測發現牙槽骨存在不同程度破壞等;6個月內未進行過牙體、牙髓、牙周治療;患者知情本研究,簽署同意書。

(2)排除標準:近1個月內使用過光敏藥物者;對本研究中用藥過敏,或過敏體質者;侵襲性牙周炎、急性牙周膿腫者;合并全身感染或其他惡性疾病者;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礙、長期服用抗凝藥物,或其他血液系統疾病者;妊娠期、生理期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者;近12周內服用過抗炎藥物、免疫抑制劑治療者;認知不全或存在精神障礙者。

1.3 方法

對照組予以牙周基礎治療,對患者進行口腔衛生宣教,指導潔牙方法,借助超聲技術(上海品瑞醫療器械設備有限公司,PR-DP8牙科超聲綜合治療儀)完成全口齦上清潔拋光,牙周探針檢查患者牙周狀態;潔治1周后使用美國豪孚迪Hu-Friedy Gracey刮治器進行齦下刮治、根面平整治療,以不出現頭痛為原則,使用超聲潔治手柄、齦下工作頭進行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使用3%雙氧水、生理鹽水漱口,涂抹2%碘甘油。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PDT輔助治療,使用英國Denfotex公司的PADTMPLUS光化合治療儀,采用二極管激光光源,選擇635nm波長照射,輸出功率750 mW,頻率設定50~60Hz,對PD≥5mm、AL≥4mm的位點進行光動力照射,將0.01%亞甲藍注射液0.2mL注入牙周袋中,以滿溢為準,10s后紅色發光二極管照射,激光照射時長60s,清水沖洗干凈,并對其他牙周袋進行重復操作。兩組由同一名醫師完成操作,均治療1次,隨訪觀察治療效果。

1.4 觀察指標

(1)治療后12周評估療效。臨床治愈:患者牙周無炎性滲出,疼痛消失,咀嚼功能恢復,PD<2mm,牙槽骨吸收靜止型;有效:患者牙周炎性滲出、牙齦腫痛明顯改善,牙齒松動減輕,咀嚼功能改善,牙周袋變淺>2mm,牙槽骨吸收穩定;無效:未至上述標準??傆行?(臨床治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牙周狀態。于治療前、治療后12周使用牙周探針檢測PD、AL距離,并使用鑷子、探針等進行視診、探診,以評測牙周指數,如菌斑指數(PLI)、齦溝出血指數(SBI)。PLI,0分:患者齦緣無菌斑;1分:視診顯示無菌斑,但探針可刮出薄層菌斑;2分:游離齦區、齦袋等處顯示軟性沉積物;3分:游離齦區、齦袋等處可見大量沉積物。SBI,0分:齦緣外觀正常,齦溝輕探不出血;1分:齦緣輕度炎癥,齦溝輕探基本不出血;2分:牙齦變紅,齦溝輕探出血(點狀);3分:牙齦輕度水腫,齦溝輕探出血;4分:牙齦腫脹,齦溝輕探出血且溢出。

(3)齦溝液因子檢測。于治療前、治療后12周檢測兩組齦溝液相關因子,去除牙石與菌斑,常規漱口,使用無菌濾紙插入患者所選位點齦溝底(產生阻力后停止),靜置30s后取出,置于500μL磷酸緩沖鹽溶液中凍存待檢,之后以1000r/min離心15min,檢測試劑盒均源自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白介素-8(IL-8)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

(4)采用ELISA測定齦溝液基質金屬蛋白酶-7(MMP-7)、基質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物-1(TIMP-1)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療效

研究組臨床治愈19例,有效20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86%(39/42);對照組臨床治愈12例,有效19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75.61%(31/41),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72,P=0.031)。

2.2 牙周狀態

治療前兩組PD、AL、PLI、SBI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2周研究組PD、AL、PLI、SBI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及治療后12周兩組牙周狀態對比

2.3 齦溝液炎性因子水平

治療前兩組齦溝液炎性因子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2周研究組齦溝液IL-8、TNF-α水平較對照組降低(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治療后12周兩組齦溝液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2.4 齦溝液MMP-7、TIMP-1水平

治療前兩組齦溝液MMP-7、TIMP-1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2周研究組齦溝液MMP-7水平較對照組降低,齦溝液TIMP-1水平較對照組升高(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治療后12周兩組齦溝液TIMP-1、MMP-7水平對比

3 討論

微生物是引發CP的始動因子,形成的菌斑、牙石等會導致牙齦出血、牙齒松動,影響口腔健康,還可通過引起免疫炎性反應而誘發心血管疾病等,及時有效治療十分必要[4-5]。

牙周基礎治療中齦上清潔、齦下刮治、根面平整是在超聲震動下,破壞牙根表面牙石、菌斑,刮除部分牙骨質,噴水霧改變牙周環境,以破壞致病菌生存環境,緩解牙周腫脹、出血等癥狀,此種治療方式雖可控制牙周炎患者局部炎癥反應,但對PD、AL等改善不甚明顯,整體效果有提升空間。近年PDT逐漸應用于牙周疾病中,通過將染色劑選擇性附著在病原菌細胞壁上,使用低功率激光照射光敏劑,轉變光敏劑狀態為激態,影響細菌新陳代謝,且激光到達區域更廣,對正常組織影響小,從而全面消除牙周致病菌[6-7]。本文結果發現,治療后12周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PD、AL、PLI、SBI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牙周基礎治療刮除菌斑牙石后,再使用PDT,能發揮廣譜抗菌作用,對耐藥菌株同樣有效,可從根本殺滅微生物,從而阻止炎性病變破壞牙周血管、牙槽骨等,提高治療效果,降低PD、AL深度,改善PLI、SBI指標,從整體提高臨床總有效率。

CP發展過程中牙周組織炎性因子異常表達,牙周袋微生物經上皮細胞入血,引發免疫系統紊亂,釋放大量炎性因子,破壞牙周組織,如TNF-α、IL-8等促炎因子介導牙周炎癥反應[8],同時有研究發現,炎性因子還可調節金屬蛋白酶等降解牙周結締組織,如來源于單核巨噬細胞的MMP-7因子,是造成牙槽骨損傷的重要因子,而TIMP-1可阻礙細胞外基質降解,阻止牙周破壞[9-10]。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12周研究組齦溝液IL-8、TNF-α、MMP-7水平低于對照組,齦溝液TIMP-1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增加PDT治療,在自由基誘導作用下安全有效地殺滅致病菌,以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可阻止細胞外基質蛋白水解,平衡MMP-7、TIMP-1水平,從而減輕牙周組織損傷。

綜上,PDT輔助治療CP患者,能明顯減輕患者牙周炎癥反應,降低齦溝液MMP-7水平,提高齦溝液TIMP-1水平,進而改善患者牙周狀態,以提高總有效率。

猜你喜歡
牙周袋齦溝菌斑
細辛碎補湯聯合米諾環素對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標及齦溝液炎癥因子的影響
根面平整在牙骨質撕裂治療中的臨床分析
大學生牙齦炎齦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Er:YAG激光治療牙周炎的臨床效果及對牙周指標和炎性因子的影響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齦溝液中slCAM-1含量的研究
牙周炎80例臨床治療效果觀察
IL—17和TGF—β1對慢性牙周炎的影響研究
下頜磨牙半切術后不同修復方式對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響
齦下菌斑對慢性牙周炎患者種植體周圍邊緣骨吸收的影響
種植體周圍炎齦溝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