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肥沃耕層模式創建機理與效益分析

2021-12-17 19:50徐志瑩陳波
農業科技與裝備 2021年6期
關鍵詞:耕層綜述效益

徐志瑩 陳波

摘要:多年的不合理耕作使耕層形成堅硬的犁底層,導致耕地地力嚴重下降。針對土壤耕層的理化變化,提出一種土壤肥沃耕層創建模式,分析在沈陽市耕地中應用的綜合效益,為提高沈陽地區的耕地地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土壤;耕層;綜述;效益

中圖分類號:S15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1161(2021)06-0111-02

土壤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物質條件,肥沃土壤是保證農業豐產的重要條件,合理的耕層結構有利于農作物高產穩產和可持續發展。然而,多年的不合理耕作形成堅硬的犁底層,導致耕地地力嚴重下降。為此,針對土壤耕層的理化變化,提出一種土壤肥沃耕層創建模式,并分析其在沈陽市耕地中應用的綜合效益,為提高沈陽地區的耕地地力提供參考。

1 土壤耕層的變化

長期以來,人們對耕地的連續高強度開發和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有效耕層變淺和犁底層加厚。耕層有效土壤數量明顯減少的同時,有機質含量降低,供肥供水能力減弱。土壤耕層的“淺、實、少”問題,限制作物根系生長發育,不僅嚴重影響水分和養分的高效吸收,也使作物的抗倒伏能力下降。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的降低,制約糧食作物的高產和穩產。

1.1 板結層加厚

多年形成的板結層,使土壤的透水性差,正常降水和灌溉時入滲速度減緩,降低灌溉效果。在作物需水量一定的情況下,不得不增加灌溉次數,造成水資源被大量浪費。

1.2 耕層變淺

耕作深度不夠導致耕層變淺和犁底層上移,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減少,蓄水能力降低,隔層以下的地下水不能及時被作物吸收利用。在降水或灌溉不及時情況下,土壤失墑較快。耕層變淺影響土壤耐旱、蓄水、降漬等抗逆性能,抗御自然災害的緩沖性明顯下降,水資源和肥料利用率低,成本居高不下,最終導致農業減產減收。

1.3 犁底層堅硬

犁底層堅硬,密度大,孔隙度低,減弱耕作層和心土層之間的水肥疏通性。農業區的耕地普遍存在“小雨小澇、大雨大澇,無雨旱災”的現象。雨季集中時,雨水不能及時下滲,雨水稍大就會形成地表徑流,出現內澇漬害甚至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在干旱天氣,心土層水分又難以向耕作層移動,迅速干透。這種易澇易旱的生產環境,給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

1.4 土壤肥力下降

人們缺乏對土壤肥力的正確認識,多采取掠奪式生產方式,過度消耗地力;施肥技術比較落后,未能科學合理的使用肥料,表現為化肥施用量比較大,很少甚至不施用有機肥;為達到提高作物產量的目的不斷增加施肥量和種類,導致土壤結構發生變化,酸化、鹽化、板結現象嚴重。由此諸多原因致使土壤養分比例失調,導致土壤肥力下降。

2 土壤肥沃耕層模式創建

2.1 原理

土壤肥沃耕層模式創建可利用秸稈掩埋深耕犁機組完成。秸稈掩埋深耕犁機組是土壤耕作技術和秸稈掩埋還田技術的集合體,可一次性完成土壤耕翻與秸稈掩埋還田作業。作業時翻轉土層和松碎土壤,將土壤表層的秸稈與作物殘茬翻入35~40 cm土層深處,構建土壤肥沃耕層。通過優化耕層結構中的水肥氣熱條件,形成良好的土壤耕層,有效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耕層構造、促進作物增產。

2.2 主要技術

翻耕可以打破犁底層,將一定深度的緊實土層變為疏松細碎的耕層,從而增加土壤孔隙度,利于接納和貯存雨水,促進土壤中潛在養分轉化為有效養分和促使作物根系的伸展。

秸稈還田能提高土壤有機質積累和養分含量,改變土壤腐殖質組成及特性,改良土壤結構,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使土壤容重降低,通氣空隙和大粒徑團聚體增加,耕層土壤疏松,并能影響作物生長發育,促進作物產量提高。

二項技術集合能創建出良好的耕層構造,使土壤具有一定的容重保持和調節能力,進而協調并使土壤具有適宜的水肥氣熱條件。一方面能促進耕層中礦質化作用,加速養分的釋放,為作物根系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使作物根系“吃飽喝足住好”。另一方面,能更好地促進耕層內腐殖化作用,保存和積累有機質,從而培肥土壤,為奪取作物高產、穩產、優質打下基礎。

3 效益分析

秸稈掩埋深耕犁是一種培肥土壤的復式深耕犁,用于土壤翻耕和秸稈掩埋還田,可以同時獲得土壤耕翻與秸稈掩埋還田作業效果。土壤耕作技術和秸稈掩埋還田技術的結合,能夠創建良好的土壤耕層。

3.1 經濟效益

3.1.1 增產增收 大田對比試驗結果表明:連續3 a使用秸稈掩埋深耕犁作業的地塊,有機質增加0.105%,堿解氮增加10%。從玉米的植株長勢和產量來看,與未實行秸稈還田的地塊相比,秸稈掩埋深耕地塊的玉米秸稈株高增2.8~6.0 cm,莖粗增加0.2~0.7 cm,穗長平均增加0.4 cm,穗粗增加0.2~0.5 cm,禿尖減少0.2~0.7 cm,穗粒數增加19.6~128粒,百粒質量增加0.6~3.9 kg,增產率高達11.6%~27.1%。

3.1.2 節約成本 將秸稈資源用來還田,能夠增加土壤中的有機物質,從而減少化肥的使用量,節省購買化肥的資金投入。節省下來的資金用于其他方面投資,可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玉米秸稈還田500 kg/667 m2,相當于施用雜肥2 500 kg、碳銨11.7 kg、硫酸鉀1.75 kg。還田1 a后,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提高0.05~0.23%,全磷平均提高0.03%,速效鉀增加31.2 mg/kg,土壤容重下降0.03~0.16 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2%~4%。連續多年秸稈還田的耕地,不僅能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補充土壤鉀素的不足,地力亦可提高0.5~1.0個等級。

3.1.3 經濟效益估算 遼寧省年產秸稈約1 575萬t,扣除作燃料和飼料的部分外,還有1 000多萬t的秸稈剩余。按每667 m2還田玉米秸稈500 kg計算,相當給133.3萬hm2土地施肥,即施用雜肥2 500 kg、碳銨11.7 kg、硫酸鉀1.75 kg。按碳銨800元/t、硫酸鉀3 500元/t計算,則133.3萬hm2土地可節省碳銨費用18 720萬元、碳銨費用12 250萬元。

按玉米產量650 kg/666.7 m2、增產率11.6%計算,則增產量為75.4 kg/666.7 m2。玉米價格為1.4元/kg,則133.3萬hm2田地可增收211 120萬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3.2 生態效益

以往的秸稈還田方式是將秸稈置于土壤表層,容易造成秸稈棚架和作物根懸浮,影響下茬作物播種和幼苗生長。秸稈掩埋深耕犁既翻轉土層、松碎土壤,又將土壤表層的秸稈和作物殘茬翻入35~40 cm土層深處,使秸稈盡快腐熟,為作物生長提供營養。同時,深耕還能提高土地肥力。據調查,長期旋耕使土壤水分流失增加20%,肥料利用率僅30%左右,每667 m2小麥減產40 kg、玉米減產50 kg左右。而土地深耕后可增加肥料的溶解能力,減少化肥的揮發和流失,從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經過一次深耕,每667 m2耕地的蓄水量可增加10 m3以上,土壤蓄水能力是淺耕的兩倍。此外,土地深耕能夠削弱地表徑流強度,緩解地表徑流對土壤的沖刷,減少水土流失,有效保護土壤。

4 結語

將農作物秸稈粉碎進行深耕還田,是落實國家地力保護政策的有效途徑,不僅解決秸稈處理問題,還能提高土壤肥力。秸稈中含有氮、磷、鉀、鎂、鈣、硫等元素,是農作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將其還田有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鄒文秀,韓曉增,陸欣春,等.肥沃耕層構建對東北黑土區旱地土壤肥力和玉米產量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20,31(12):4 134-4 146.

[2] 朱凱麗,宋朝玉,宮明波,等.長期秸稈還田配施氮肥對土壤肥力的影響[A].中國作物學會.第十九屆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中國作物學會:中國作物學會,2020.

[3] 朱曉穎,初同偉,劉月巖.玉米秸稈還田對土壤有機質提升的探索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20(10):24-25+28.

[4] 高洪軍,彭暢,竇森,等.秸稈還田配施氮肥對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響[J].玉米科學,2020,28(6):134-141.

Analysis on the Creation Mechanism and Benefit of

Fertile Soil Tillage Layer Mode

XU Zhiying, CHEN Bo

(Ansh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Anshan Liaoning 114002, China)

Abstract: Years of irrational cultivation have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a hard plow bottom, resulting in a serious decline in cultivated land fertility.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nges of soil tillage layer,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fertile soil tillage creation mode, and analyzed its comprehensive benefits in Shenyang,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soil fertility of Shenyang area.

Key words: soil; plough layer; summarize; benefit

收稿日期:2021-08-15

作者簡介:徐志瑩(1973—),男,教授、研究員級工程師,從事農業機械化技術研究及推廣工作。

猜你喜歡
耕層綜述效益
SAPHO綜合征1例報道并文獻綜述
基于遷移學習模型的小樣本學習綜述
輪作制度對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狀影響的研究
論變更管理對項目效益的重要性
秸稈還田對耕層土壤理化性質及冬小麥-夏玉米產量的影響
知識追蹤綜述
共指消解技術綜述
不同主導者下供應鏈效益的分析及優化
不同主導者下供應鏈效益的分析及優化
耕層殘膜回收機的工業設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