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執教公開課須完成四個角色的整合

2021-12-19 15:08朱玉忠劉茂勇
教學與管理(小學版) 2021年12期
關鍵詞:學生中心教師角色公開課

朱玉忠 劉茂勇

摘 要 公開課是展示教師教學理念與教學水平的舞臺,但由于部分教師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導致有些公開課存在“課前過多滲透”“課上牽著學生鼻子走”“課后一走了之”等“怪現象”。因此,公開課上教師亟需進行角色的蛻變,教師應成為課前學情的“關注者”、教學思路的“調控者”、學生合作的“參與者”與課后學習的“促進者”,真正將學生推到“臺前”,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公開課教學新樣態。

關鍵詞 公開課 教師角色 學生中心

公開課作為教研活動的“主陣地”,能真實反映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水平。筆者在擔任各級各類公開課評委時,特別關注公開課課前、課中、課后的一些細節,發現了少數教師身上還存在一些“怪現象”:如課前會針對教學重難點向學生做一些滲透;課堂上將自己的教案視作“圣旨”,不敢“越雷池一步”;課后開一些“空頭支票”,一走了之。這一系列現象忽視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根本宗旨,反映了公開課中教師角色定位的偏差。為了讓公開課回歸常態,著眼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我們亟需進行教師角色的轉變,實現從“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變,真正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公開課教學新樣態。

一、課前學情的“關注者”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魯潔曾說:“教育 ,究其實質是一種生命與生命的相互對接與交融 ,也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相互攝養?!盵1]師生之間在課前的交流接觸十分重要,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情,傾聽學生的學習愿望,實現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這樣的交流除了在情感上拉近彼此的距離,更重要的是可以將鮮活的生命需求寫進自己的教案,讓自己的教案更接“地氣”,為課堂教學做好前期準備。這樣就能摒棄課前“滲透”,成為一名真實學情的“關注者”。

1.關注學生的“已知”

學習實際上是從“已知”走向“未知”,并最終實現能力與知識遷移的過程。公開課教師需要在課前了解學情,掌握第一手信息,關注學生的“已知”情況。在具體實施時,教師可以采用諸如課前問卷調查、談話了解、咨詢原科任老師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已知”情況。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船長》一課前,教師可以設計表格式問卷來關注學生“已知”狀況(見表1)。

表1 《船長》學情調查表 (在所選選項上打√)

序號 題干 選項

1 《船長》中人物的思維過程你清楚嗎? A.比較了解;B.了解一些;

C.不太了解

2 你在預習《船長》一課時了解了哪些知識? A.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及其意思;B.《船長》一課的作者;C.課文主要故事情節;D.課文中人物的思維過程

3 你掌握了哪些復述故事的方法? A.抓住故事起因、經過、結果來復述;

B.以人物為線索進行復述;

C.找到關鍵詞與關鍵句進行復述

4 …… ……

這種基于學習單元體系而制定的學情調查表,既考慮到知識與能力的內在聯系與前后關聯,也能精準了解學生當前“已知”知識與能力,對教師“以學定教”起到了很好的“導航”作用,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案設計。

2. 關注學生的“未知”

教師清楚學生的“已知”后,還需要根據學科教學要求,明白需要完成的“未知”任務,此處的“未知”實際上是學生通過學習所需要實現的目標,即將學生引向哪里。雖然學生的“未知”內容比較散亂,但教師要善于分析、概括,并結合學科教學要求,將學生的“未知”與“已知”相嫁接,實現“未知”的快速生長。

如在《船長》一課的學情發現階段,教師在了解學生的“未知”時,發現學生想知道很多與本單元、本課語文要素無關的內容,此時就要進行甄別、篩選。最終將“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與結果”“課文中哪些描寫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船長是不是課文的主角”等幾個與語文要素相關的問題作為“未知”,并以此驅動課堂教學,促進學生主動探索。

3. 關注學生從“已知”到“未知”的路徑

教師在了解學生的“已知”與“未知”后,還應想辦法探索從“已知”到“未知”的路徑,也就是引導學生怎么解決問題。教師需要對原先經過集體智慧反復商討出的教學方案進行調整,在“已知”與“未知”之間找到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最佳路徑,真正體現出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導航儀”作用。

以《船長》一課教學為例,學生在面對問題“船長是不是課文的主角”時,提出質疑:“課文中描寫船長的內容那么少,而且他一開始并沒有出現,直到結尾才出現,怎么可能是主角呢?”此時,教師需要及時關注這一問題,并發現解決這一問題的路徑。教師可以利用“分析人物思維過程”的方法,幫助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分析船長為什么要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做,又會出現什么后果,進而梳理出船長根據實際情況,果斷做出判斷的思維過程,而這一點是常人所難以想到的。這樣的探索路徑將船長推到了故事的中心地位,實現了從“已知”到“未知”的跨越。

二、教學思路的“調控者”

雖然經歷了學情了解與分析,并對教案進行調整的過程,但是由于課堂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智慧碰撞,會不斷綻放出新的火花,生成新的教學資源,因此,教師要珍惜課堂中的這些“意外”,對原先的教學規劃進行適當調整,讓課堂教學舉措真正服務于學生的“學”,積極成為教學思路的“調控者”。

1.教學順序“因勢利導”

由于公開課的場合比較特殊,有些教師通常是按照事先編排的“劇本”進行發揮,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實這種墨守成規的做法,會給人一種教師過于強勢的感覺,學生就成了接受知識的“機器”??梢娫诮虒W中,教師心中一定要有學生,教學方案應隨著學情的變化,向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的方向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

以六年級上冊《窮人》一課為例,當學生在解決生字新詞后,開始初讀課文,老師所提出的問題是:“快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有一位學生積極發言,自信地說:“課文主要寫了桑娜一家與西蒙一家的故事?!泵鎸W生的這一回答,教師連忙示意其坐下,還提醒道:“我說的是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這位學生的情緒頓時失落。其實,教師應因勢利導,改變原先的順序,循著學生的回答這樣問:“那么這兩家人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呢?”這樣及時調整方案,引導學生由此問題而展開探究,很快就能得到答案。在教學中,要循著學生思路,就能將這些看似“棘手的問題”轉化為學生思維的生長點。

2.教學深處“濃墨重彩”

公開課教學中,會出現一些即興發揮的同學,他們時常會道出課堂中的一些“熱點話題”,對于這些可能是教案中輕描淡寫的話題,我們到底該不該“濃墨重彩”,這就需要看這類話題與該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否有緊密的聯系。對于那些與核心知識緊密關聯的內容,教師要“從新的角度或方面去審視問題,找到巧妙的、富有洞察力的解決方法”[2],舍得在課堂上多花時間進行探究,用“濃墨重彩”將學生引向學習深處。

在《窮人》一課教學中,教師在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后,引導他們再讀課文,這時有學生提出問題:“老師我覺得窮人并不窮??!他們有美滿的家庭,勤勞的雙手,還有一顆善良的心,很富有?!边@位教師處理就比較得當,他就學生的這一發現,圍繞“窮人一家到底窮不窮”這一話題采用現場辯論的形式,來回應剛才那位學生提出的問題。在辯論中,教師還不斷引導學生從文中的人物描寫、環境描寫中找尋證據。這種即興的“濃墨重彩”雖屬于“意外”,但這一新穎有趣的形式反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將學生推到了“前臺”?!霸谡n堂上,我們無需擔心學生會遇到問題,我們所要考慮的是如何搭建學生與學生互動的平臺”[3],教師就會成為一位機智的“調控者”。

3.教學淺處“輕描淡寫”

由于公開課執教班級的情況教師相對比較陌生,在教案中精心設計的一些問題,到具體上課時卻發現學生一點就通,此時就需要教師及時調控,將原本“濃墨重彩”的部分采取“輕描淡寫”的方式,把時間花在那些更具有思維價值的教學內容上。

比如在《窮人》一課的教學中,課后第三題要求“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環境的句子,體會它們的作用”。一位教師在教學時,采用在文中找出一句分析一句的方式,由于這個班學生課前預習充分,輕松就能說出這些環境描寫的作用,此時,教師就需要及時調控,讓學生在文中相關語句旁寫上批注即可。這樣的“輕描淡寫”為“濃墨重彩”處留足時間。

三、學生合作的“參與者”

“無論自學和個人發現多么寶貴,學習都需要通過與他人的交互才能完成?!盵4]但是當下的合作學習中還存在目標不明、分工不清、思考不深等問題,因此,教師亟需“對癥下藥”,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制定切實可行的合作目標,為合作指明方向;其次,從組內成員的能力特長出發,進行科學分工,為大家提供公平合作的機會;最后,激活大家的創造力,針對目標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在求同存異中共同提升。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能成為學生合作的“旁觀者”,而要在教室里多移步,時刻關注每一小組的合作動態和發展情況,并給予適當的“建議”,積極成為學生合作的“參與者”,促進全班同學共同進步。

“小組合作性知識的獲得一般要經歷先建構個體知識,再建構合作性知識的基本過程?!盵5]小組中存在的個體差異并非教學劣勢,而是一種潛在的學習機遇。在公開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小組合作學習的座位調整開始,讓那些表現出色的同學分散到各小組中去,因為“同齡人的學習經驗更易于他們理解和接受,更能驅動他們去向優秀的同學學習,一個人能帶動一群人”[6]。然后請他們在小組中發揮榜樣作用,發掘那些優秀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領學、助學價值,這樣既能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后進學生的轉化,也培養了組內同學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些問題可能僅憑本組之力無法解決,這時教師可建議引進“外援”,從其他組借用一些“精兵強將”,進行跨組支援。這樣一種跨組支援,不僅促進了問題的解決,還激發了其他學生向這些博學多才的“小先生”學習的熱情。

四、課后學習的“促進者”

公開課后,教師往往是如釋重負,一走了之,全然不顧自己在課堂上向學生許下的“獎勵”或者留下的“作業”。這些“空頭支票”表面上看傷害的是學生,實際上破壞的是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其在課堂上所傳授的方法與知識也隨之而“貶值”,導致學生以后可能會出現“公開課失信”的情況。

公開課結束鈴聲響起的那一刻,并不意味著師生共同學習的結束,教師應該主動與原來的科任老師進行溝通,安排課后事宜,成為學生課后學習的“促進者”。這一角色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落實:首先,要將自己在課堂上向學生許諾的內容,尋找合適的時機進行兌現,增進師生之間的信任,促進學生將課堂所學習的知識遷移運用到課外。其次,對于公開課所布置的課后學習任務,教師要向原來的任課老師說明具體要求,尋求其支持,并做好下一步的檢查與批改,做到善始善終,體現教學的完整性。最后,要及時總結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情況,對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的問題或者學生新生成的疑點做一個反思,并向原科任老師提出自己的改進方案,確保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任務的延續。

參考文獻

[1] 魯潔.南京師范大學: 一本用生命打開的教育學[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4):10-11.

[2] 陳佑清.學習中心教學的行動研究 [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9:5.

[3] 劉茂勇.網上教學中教師應有“在場意識”[J].教學與管理,2020(14):25-27.

[4] 杜蒙,戴維,貝納維德.學習的本質[M]. 楊剛,等譯.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0:108.

[5] 李幫魁.小組合作學習由邊緣參與到核心參與 [J]. 教學與管理,2019(23):23-24.

[6] 劉茂勇.“先會”帶“后會”[J].教學月刊,2020(12):1.

[責任編輯:郭振玲]

猜你喜歡
學生中心教師角色公開課
裸課,語文公開課的一次自發性嬗變
第一次公開課
初中英語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素養促進學生發展
公開課
公開課,希望不再是作秀
初中英語教學如何以學生為中心
教師角色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及角色轉換
淺談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與教學行為
新媒體環境下多模態商務英語課堂教師角色定位
以學生為中心的作業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