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校工科專業課程思政的探索與教學實踐

2021-12-22 15:38張體明陳樂平陳玉華王善林黃永德謝吉林
關鍵詞:工科育人思政

張體明, 燕 雪, 陳樂平, 陳玉華, 王善林, 黃永德, 謝吉林

(1. 南昌航空大學 航空制造工程學院,南昌 330063; 2. 南昌工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南昌 330108)

引 言

2016 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的回答了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如何培養人才,以及為誰培養人才這一系列問題,指明了新形勢下高等教育事業的前進方向。這要求我們把思政教育融入所有課程,所有教師都要參與思政教育,把思政教育落實到每一堂課中。將立德樹人的培養理念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相對于人文課程而言,工科教學更注重科學與技術的掌握和運用,在課程思政教育的作用發揮方面存在一定的難點[2]。然而,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缺失已是不爭的事實,筆者作為站在高校教學一線的工科專業教師,深感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特別是對于地方高校而言,現階段面臨著志愿招生率低、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與此同時,地方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但往往面臨企業留不住人才的矛盾[3]。因此,如何培養政治素養高、專業能力強、有志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是擺在地方高校工科專業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1 工科專業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

1.1 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不足

思政育人的主渠道在于課堂,關鍵在于教師[4]。教師的政治信仰、職業操守等是影響大學生價值觀念的重要力量。對于課程思政育人而言,專業課教師通過言傳身教,在現實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這就要求專業教師必須具有極強的責任意識、育人意識來提高教育教學的感染力。但是由于受到專業背景、社會環境的影響,專業課教師一般是通過自學、講座報告等方式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知識,缺乏專業的學科知識積累過程,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內容理解不夠。有部分教師過于強調專業的科學性,放松了對個人道德素養的修煉和提升,個別教師甚至在課堂上傳播消極的負面信息,極大的影響了思政育人效果。此外,部分專業教師受西方文化思潮與價值觀念的沖擊較大,不能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及時糾正學生的思想意識偏差,甚至宣傳西方世界的多元價值理念,影響了學生的政治信仰,課程思政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1.2 傳統授課模式下大學生綜合素養發展不平衡

在新形勢下,新的培養目標要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在滿足具備愛國情懷、健全人格、社會責任感的基礎上,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具有國際視野,專業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5]。但是在關鍵的授課環節上,教師往往只負責各自的“責任田”,而無人顧及“田間雜草”,而最終的育人結果往往不是“遍地開花”,而是“花中有草”,這些“田間雜草”,將會成為學生綜合素養發展的障礙。傳統授課模式下的專業課教師往往側重專業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如何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名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面對日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不少學生仍然以盲目追求高經濟待遇為主。在對大學生就業時最看重什么的問題調查時,注重個人發展的比例達到64%,而認為大學生應該為國家需要服務的比例僅為12%[6]??梢?,部分專業教師延用傳統的授課模式,不能及時的根據培養目標要求做到“與時俱進”,沒有將專業知識傳授與人文啟迪、價值引領相結合[7],造成工科大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協同育人效果不夠理想。

1.3 學生的學習動機不純,目標不明確

一般而言,地方高校大學生底子薄,知識儲備薄弱,往往面臨更為嚴峻的就業形勢,一些工科大學生對學習的接受動機已經發生了變化,即對課程的實用性和功利性要求越來越高[8]。如果思政理論的學習能夠提高其社會競爭力,他們才會主動的接受思政教育,即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反之,就會產生厭學甚至抵觸的心理,學習過程浮于表面,影響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工科大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而對思政教育則抱著可有可無的想法。對于多數工科大學生而言,以往的思政教育屬于一種“洗腦”式的意識形態教育和理論灌輸,僅僅是一門或幾門需要拿學分的必修課程,“及格萬歲”是大多數工科學生對思政課程的態度??梢?,部分工科大學生對思政育人的認識還不夠充分,沒有充分認識到企業對于“德行+才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有才無德往往難成大事,甚至有時會壞事[9]。所以,迫切需要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專業教學,給大學生以正確的價值引領,使其充分認識到德才兼備的重要性,并樹立遠大而正確的奮斗目標。

2 落實工科專業課程思政育人的途徑

2.1 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建設,提升課程思政育人能力

教師作為高校實施教書育人的主體,要務必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10]。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實現立德樹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位老師的責任和使命。專業知識傳授的好,可以成為一名“經師”,然而“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從古自今,老師都是學生前進的引路人,在向學生傳授專業領域知識的同時要能夠做到修師德、鑄師魂,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以高尚的人格修養進行育人,通過隨風潛入夜的形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11]。因此,不斷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是永葆思政育人動力的根本。為了切實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建設,提高專業教師課程思政的育人能力,一方面,專業教師要強化育人意識,自覺主動的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不斷用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深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同感和責任感,提高自身政治素養。另一方面,專業課教師要積極參加專業學術訓練,與思政理論課教師溝通交流,拓展學科知識的學習途徑,不斷提升思政學科知識素養。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充分挖掘專業知識當中蘊藏的隱性思政育人資源,并形成完善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提升踐行課程思政育人的能力。

2.2 加強頂層設計,踐行“人才+人文”育人模式

頂層設計可為推進課程思政育人提供明確的育人目標。應用型工科人才培養是地方高校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和重要手段。加強頂層設計,堅持立德樹人理念,明確培養目標,有助于實現德育和智育的統一,有助于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合力,有助于工科教育與地方經濟發展形成有機聯系,有助于實現人才培養與地方發展的相互促進。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在培養環節中注重“人才”與“人文”并重[12],以科學知識武裝頭腦的同時,深入挖掘專業課程所包含的“理想信念”、“職業道德”、“工匠精神”、“奉獻社會”等思政教育元素[13],以人文養護心靈,形成“人才+人文”并重的創新培養模式,進而不斷地拓寬工科大學生思維的廣度和寬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通過人文素養的培育,提高工科專業學生信息綜合分析、語言表達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復合型人才。

2.3 重視并完善課程建設,將思政育人元素有機融入專業課程

課程思政的實施點大多終將回到具體的課程,課程是育人體系的基本組成單元,課程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育人質量是否滿足要求[14]。南昌航空大學作為一所航空特色鮮明的地方高校,有著豐富的航空文化資源,怎樣充分用好學校特色,發揮好課程的德育功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如果把畢業的學生比喻為產出的飛機,那么每一門課程就相當于制造飛機的一個零部件,課程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小到螺絲釘的尺度,但是螺絲釘尺度是否合適,質量是否滿足要求,將對飛機的飛行安全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焊接技術與工程作為伴隨學校建設和發展而成長起來的專業,獲得了一系列的殊榮和廣泛的好評。通過深入挖掘課程思政育人元素,進而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育教學,形成“理想信念”思政育人元素,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可度,內化為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知理念發生根本轉變,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

2.4 疫情阻擊戰背景下課程思政元素的構建與實踐

作為奮戰在教學一線的高校教師,通過近期疫情影響下的在線網絡教學對課程思政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筆者將結合南昌航空大學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課程《材料焊接科學基礎(2)》為例,分享課程思政元素的構建與實踐方法。

《材料焊接科學基礎(2)》是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主要傳授常用材料焊接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典型應用。2020 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疫、阻擊戰疫在我們身邊打響,國內各個行業都受到嚴重的沖擊和影響。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號召,貫徹落實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要求[15],按照學校、學院的統一部署,筆者也加入到了疫情期間的“停課不停學”教學工作中。然而,“停課不停學”并不止于單純的網上上課,也不僅僅是學校課程的學習?!皩W”應該可以理解的更廣義一些,但最終是要幫助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的成長和進步,而這其中,“德”是排在第一位的。疫情期間,如何通過線上教學實現“課程思政”育人的問題再次擺在眼前。

抗“疫”期間,各行各業都在進行著艱苦而卓絕的努力。醫務工作者奮戰在抗疫的前線,治愈和縫合著患者表面和內心的創口。而焊接工作者,也是在工業界扮演著“接骨者”的角色。在抗“疫”的前線,與焊接專業相關的信息非常豐富,如果能夠拿來給學生分享,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結合疫情,筆者及時通過各種網絡資源搜索了疫情期間有關“焊接”的信息元素,并通過整理,形成了一系列授課內容和討論話題,與學生們一起分享。例如:“疫情面前,一罩難求,那么,我們迫切需求的口罩是如何焊接的?”,“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火速建成,離不開焊接工人的默默付出,最美焊工日夜兼程、風雨無阻,但是在雨天環境下施焊會出現什么焊接問題?容易產生哪些焊接缺陷?”等。通過緊扣當前的熱點問題,提煉其中所包含的專業知識信息,使學生既了解了防疫阻擊戰中涌現的焊接從業者的先進事跡,弘揚社會美德,又激發了學生學好專業知識的決心,還能促了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深刻認識到了專業知識如何學以致用,強化了學習效果。此外,借助學生自建的焊接工程系微信公眾號,及時推送了焊接在抗“疫”前線的典型應用案例,將“專業榮譽感和使命感”作為思政育人元素。在此激勵作用下,廣大同學也紛紛自覺挖掘生產生活中的焊接元素,提煉焊接專業知識點,做到及時共享、互通有無。這一做法切實提升了學生在缺乏教師監督管理情況下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被動學”到“主動學”發生轉變,著力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習動力。

此外,通過進一步挖掘課程思政的育人元素,將一批鮮活的視頻案例作為輔助資源供學生學習,其中有“情焊一生”的焊接專家潘際鑾院士,為我國核電產業裝備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焊接制造做出了突出貢獻,也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諸多大國工匠,如高鐵焊接大師李萬君、火箭心臟焊接專家高鳳林、為雷達進行心臟搭橋的微焊接專家顧春燕、身懷絕技的獨手焊俠盧仁峰,以及知名的焊接專業校友載人潛水器焊接專家毛智勇。將一個個生動的案例擺放在學生的眼前,實現了“理想信念”、“職業道德”、“工匠精神”、“奉獻社會”思政育人元素的全覆蓋,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和學習興趣,也將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用實際行動“抗疫”和報效祖國。

3 結束語

本文從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知和踐行能力、傳統授課模式下學生綜合素養發展不平衡、學生學習動機三個方面分析了地方高校工科專業在課程思政育人環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了師德師風建設、“人才+人文”創新培養模式、加強課程建設,將課程思政育人元素有機融入專業課程等途徑。以課程建設為例,分享了疫情期間積極挖掘課程思政育人元素,緊扣時事熱點,利用在線教學的優勢及時推送“專業+抗疫”的信息,在加深學生對專業認知的同時,增強學生對專業的榮譽感和使命感,達到了課程思政育人的有利效果。

猜你喜歡
工科育人思政
中糧工科機械技術(無錫)有限公司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車輛工程實踐課改革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思政課“需求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