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SPL調研法的皖北鄉村公共空間評價

2021-12-22 01:37周寶娟陳鴻張偉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23期
關鍵詞:小崗村公共空間評價

周寶娟 陳鴻 張偉

摘 要:目的:對小崗村公共空間進行評價研究,以期為小崗村未來公共空間建設指明方向。方法:采用PSPL調研法中的現場計數法、實地考察法、問卷調查法,對所得數據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結果:公共空間布局上,小崗村新建居住區公共空間數量少;公共空間綜合品質上,小崗村居住區中心廣場公共空間品質評價較差,缺少舒適性和樂趣性;公共空間設施建設上,總體建設不完善,利用率較低。建議:未來主要從3個方面對小崗村公共空間建設進行優化:一是強化布局,優先建設村民使用密度高區域的公共空間;二是精心整治,提升公共空間的安全性、舒適性、樂趣性;三是按需配置,優化公共空間各類型設施的數量、質量。

關鍵詞:PSPL調研法;公共空間;評價;小崗村

中圖分類號 TU982.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23-0001-04

Evaluation of Public Space of Villages in Northern Anhui Based on PSPL Survey

——A Case Study of Xiaogang Village

ZHOU Baojuan et al.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ngbu 23303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public space of Xiaogang Village,with a view to pointing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uture public space in Xiaogang Village. Methods: Adopt the field counting method,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n the PSPL survey method, perform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obtained data. Results: In terms of public space layout, the number of public spaces in the newly built residential area of Xiaogang Village is small; In terms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ublic space,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central square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Xiaogang Village has a poor quality evaluation, lacking comfort and fu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ace facilities,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is incomplete 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is low. Suggestion: In the future, the public space construction of Xiaogang Village will be optimiz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is to strengthen the layout and give priorit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aces in high-density areas for villagers; the second is to rectify carefully to enhance the safety,comfort and fun of public spaces; the third is to configure on demand to optimiz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various types of facilities in public spaces.

Key words: PSPL survey; Public space; Evaluation; Xiaogang Village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歷史任務,在我國“三農”發展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1]。鄉村公共空間作為廣大村民社會生活和公共活動產生的“催生器”“發生器”,在豐富村民日常生活的同時,極大地提升了鄉村形象。深入研究鄉村公共空間使用狀況,對其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是提升鄉村公共空間設計品質、改善鄉村公共生活的重要途徑。本文引入“PSPL調研法”,介入實際案例,以滿足村民“公共空間-公共生活”關系為出發點,重點研究分析村民的日常需求,補充現行規劃步驟上的不足,真正滿足“以人為本”的公共空間使用需求。

1 研究對象、方法與目標

1.1 研究對象 調研對象位于皖北鳳陽縣的小崗村,皖北地區具有人口密度大、農業比重高、農村人口比重大等特點[2]。改革開放前,小崗村是典型的“落后”村,隨著18位農民在1978年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實行農業“大包干”,經過40多年艱苦卓絕的發展,小崗村已相繼榮獲“大包干”發源地、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全國十大名村、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紅色旅游景點景區、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全國百佳鄉村旅游目的地、全國鄉村重點旅游村、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省級特色小鎮、安徽省十大研學旅游示范基地等多項殊榮[3]。隨著紅色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為滿足村民生產生活實際增長的需求,近些年來小崗村興修了大包干紀念館、村民文化廣場等公共空間,進一步提升了小崗村形象。本次研究范圍為小崗村核心區域,東至友誼大道東端的大包干紀念館,西、南邊界分別為新建居住區邊緣,北至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研究內容為該范圍內承載人們通行、集聚、交往、運動、休閑等活動的公共空間。

1.2 研究方法 采用PSPL調研法(Public space&public life survey,即“公共空間——公共生活調研法”),是一種針對城市公共空間質量和市民公共生活狀況的評估方法,其對象是城市內各種類型和尺度的公共空間,而核心則是空間中的人及其活動[4]。PSPL調研法包括地圖標記法、現場計數法、實地考察法和訪談法4種[5]。該方法雖起源于城市研究,但其本質是通過觀察人在公共空間中開展活動的狀況,探究公共空間環境與公共生活狀況的相互關系。因此,其運用局限或可突破城市范疇,運用于鄉村公共空間的研究中,以更好地在實踐中驗證理論。調研隊伍由16名城鄉規劃專業在校本科生構成,提前進行了調研方法和能力的專項培訓,調研時間涵蓋2個工作日(分別為暑假工作日和平時工作日)、2個休息日,結合小崗村實際,本次主要采用現場計數法、實地考察法、問卷調查法等3種方法開展調研。

1.3 研究目標 小崗村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具有恒久的精神價值,是我國展現農村發展的重要窗口,其鄉村公共空間建設和使用必將是重要的展現內容之一。因此,本研究將通過建立小崗村公共空間的評價體系,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科學評價該村公共空間優缺點,提出優化對策,以期為小崗村未來公共空間的建設指明方向。

2 研究內容與結果分析

2.1 現場計數調研與數據分析 按照區位、功能、歷史意義等要點,共選取8個調研點,如表1所示。按照在村落中具有重要區位優勢選點的有:村委會前廣場、小崗學校旁小廣場;按照承載的功能活動內容選點的有:新建居住區中心廣場、村民文化廣場、工坊一條街;按照其賦予的歷史紀念意義的選點有: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前廣場、當年農家、大包干紀念館前廣場。

8個調研選點的區位選點包括村落的主要出入口、重要的交通節點,空間分布合理。功能承載的3個選點覆蓋了村民日常交往、集體慶祝和商業娛樂等多種活動,涵蓋了村民日常公共活動的全部場所類型。在歷史紀念意義上,選點充分展示了小崗村的發展史,彰顯了小崗“改革創新”的文化底蘊。

每2名同學一組負責調研1個點,從早上7時至晚上9時,每1h為1個單元,每單元進行15min的統計記錄調研點內通行、駐足、坐歇的人數。通行是指快速行經場地,不做逗留的行為,旨在記錄考察作為交通空間的使用現狀;駐足主要是指短暫的站立逗留,短時間內使用場地、欣賞環境的行為,旨在記錄考察作為交往空間的使用現狀;坐歇是指相對較長時間享用空間環境的行為,如在場地內的坐、臥、持久注視目標等,主要考察場地作為休閑娛樂、商業活動、運動健身等活動的使用情況。

綜合調研數據,通行密度值相對較高的公共空間多分布在重要交通節點上,或是主要道路與建筑物之間的連線上(見圖1)。其中,新建居住區中心廣場雖位處人口密度大的居住區內部,但由于缺少科學合理的設計和必要的景觀設施、體育設施,現狀已被充當為通行空間使用。由此可見,通行行為活動主要受公共空間所處交通區位、功能豐富度等的影響。駐足行為的統計發現,因商業零售、旅游服務和特定使用人群(學生)等原因,在工坊一條街、當年農家和小崗學校旁小廣場3個空間發生率較高,影響駐足行為的因素是商業娛樂、社會交往活動需求。坐歇行為主要發生在休憩設施相對完善,有較完整觀賞事件的公共空間,如當年農家、村民文化廣場等。

綜合分析,小崗村公共空間使用密度相對較高場所主要沿友誼大道兩側分布,以村委會前廣場、當年農家、工坊一條街等公共空間串接成人群使用活動的高密度區域。

2.2 實地考察調研與定性定量分析 鄉村公共空間綜合品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場所的安全感受、舒適程度及人氣指數。參照揚·蓋爾團隊提出的評價公共空間品質的“12個關鍵詞法”[6](見圖2)。以“安全、舒適、樂趣”為考察關鍵詞,分別對8個調研點的公共空間品質進行評價,如表4所示,1個關鍵詞對應1分,合計12分,打分依據為“良好1分”“一般0.5分”、較差“0分”。

得分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當年農家(11分)、工坊一條街(8.5分)、小崗學校旁小廣場(7.5分)、村民文化廣場(7.5分)、大包干紀念館前廣場(7.5分)、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前廣場(7分)、村委會前廣場(6.5分)、新建居住區中心廣場(1.5分)。

綜合評價發現,得分較高的當年農家(11分)、工坊一條街(8.5分)均為具有承接小崗村鄉村旅游功能的重要公共空間,在公共空間的規劃設計、景觀設置、經營維護、管理服務等方面,由于重視程度高,公共空間品質較好。而新建居住區中心廣場品質得分最低,其本身又是村民日常使用最頻繁、構成鄉村公共空間最重要的核心之一,其評價最低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2.3 問卷調查調研與數據分析 作為現場計數法和實地調研法的有效輔助,本次還增加了問卷調查環節,以進一步摸清小崗村公共空間現狀。問卷設計主要從使用者角度出發,針對公共空間中公共設施的建置情況進行調查。調研組共發放160份問卷,實際回收141份,其中有效問卷129份,問卷有效率為81%。由圖3可知,28%的受訪者期待建設更多的休閑休憩設施,23%的受訪者希望提高公共空間的綠化景觀美景度,19%的受訪者希望增加公共空間文化娛樂設施,15%的受訪者關注康體建設設施的配置情況,6%的受訪者認為應該適當增加公共空間的照明設施,4%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改善其他基礎設施,3%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在公共空間中考慮增加無障礙設施,只有2%的受訪者認為目前的公共空間停車設施存在問題??梢?,受訪者當下最為關注的是休閑類、文化類設施的建置和公共空間景觀方面的問題,主要聚焦在休閑社交類活動空間營建和公共空間景觀品質營建2個方面。

2.4 問題梳理 通過調研,總結小崗村公共空間在建設、使用過程中存在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

2.4.1 公共空間布局形態 布局時將居民出行線路、游客旅游線路等加以考慮,總體布局基本合理。但因村莊發展旅游業帶來的影響,導致大部分公共空間分布延友誼大道展開,村落西南部的新建居住區規模相對較大,僅設置1個中心廣場,無法滿足附近居民就近開展公共生活、社交活動的需求。

2.4.2 公共空間綜合品質 當年農家、工坊一條街等承載旅游功能的公共空間綜合品質較高,既承載旅游功能又兼具滿足當地居民公共生活需求的村民文化廣場綜合品質一般,而位于村落西南部的新建居住區中心廣場公共空間的品質評價較差,缺少舒適性和樂趣性。公共空間的景觀品質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4.3 公共空間設施建設 總體建設不完善,在個別公共空間中嚴重缺少休閑休憩設施,如新建居住區中心廣場、村民文化廣場等,偌大的場地空間,缺少必要的有頂遮陽、可以坐憩的構筑物,難免影響使用公共空間的感受。一些康體健身設施因設置位置的關系,利用率較低。

2.5 優化對策 小崗村公共空間下一步建設改造的根本出發點,應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理念,在兼顧旅游發展、游客需求的同時,不能忽略村民的“公共空間-公共生活”需求,尊重村民意愿,合理增加公共空間內容,具體優化對策如下:

2.5.1 強化布局,優先建設村民使用密度高區域的公共空間 未來小崗村公共空間的建設應秉持以滿足村民美好生活追求為第一原則,以最佳服務半徑為依據,綜合考量西南部居住區村民社會交往、休閑娛樂活動的需求,在北部居住區接近中心的空地上,新增1處公共空間,豐富整個小區公共空間的現狀格局。同時,考慮小區中巷道空間的開發利用,在合適的位置,配置綠化樹木,增設簡單坐憩設施,增加居民交往活動發生的可能性,有助于進一步激發場地活力,提升公共空間魅力。

2.5.2 精心整治,提升公共空間的安全性、舒適性、樂趣性 揚·蓋爾曾說:“只有在場地和環境條件具備,并且在進入場地且長久駐足時能給人愉悅之感,人們才會進行選擇性活動”[7]。小崗村公共空間優化過程中,應對空間品質評價得分較低的居住區中心廣場、村委會前廣場、村民文化廣場等,從判定公共空間人氣高低的安全性、舒適性、樂趣性三大核心指標出發。首先,進一步提升公共空間的安全性,如增加夜晚部分公共空間的照明設施數量,提升村民使用公共空間的心理安全;增加靠近鄉村干道公共空間的綠化隔離數量,降噪降塵的同時,也相應提升了空間的安全感。其次,加大景觀建設投入力度、豐富景觀層次,提升公共空間的舒適性。再次,進一步細化各公共空間,形成積極的亞空間。亞空間是利用高差變化形成的次空間,與主體空間可能只相差幾個臺階,但通過不同的層次展現,卻增強了空間的趣味性[8]。

2.5.3 按需配置,優化公共空間各類型設施的數量、質量 工坊一條街公共空間考慮增加部分休閑休憩座椅和景觀設施,進一步提升環境品質。大包干紀念館前廣場和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前廣場考慮結合綠化樹木等,增加坐憩設施。村民文化廣場和居住區中心廣場應按照年齡層分別劃分出老年人活動區、中青年人活動區、兒童活動區等,并配齊各區域的設施類型,老年人活動區重點配置交流閑談的設施、康體健身設施。中青年人活動區,強調預留場地空間,僅布置少量座椅,以方便廣場舞、交談等活動的開展。兒童活動區應適當增加座椅,方便家長照看孩童需要。

3 結語

鄉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9]。新時代小崗鄉村公共生活亦離不開從地方性出發設計的公共空間支撐。小崗村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典型村落,是廣大農村建設發展的縮影,研究、評價其公共空間狀況,提出相應的優化對策,將對其他鄉村特別是皖北地區的鄉村公共空間分析及后期更新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鑒。受調研團隊知識水平和調研次數的影響限制,對于小崗村公共空間的前期規劃建設、后期使用改造等諸多環節仍需要更多的時間深入考察調研,從而提出更具建設性的對策。

參考文獻

[1]陳鴻,簡興,吳偉東,等.鄉村振興背景下村莊規劃編制要點探討[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9,33(3):80-84.

[2]姚曉潔,郭貼鳴.皖北鄉村景觀要素構成與提升路徑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8,32(3):87-92.

[3]韓延龍.小崗村景區榮獲滁州市最美打卡地[EB/OL].(2020-06-21)[2020-12-07].http://www.cnxiaogang.com/content/detail/5fd2c97525ef31b0111e7d8.html.

[4]趙春麗,楊濱章,劉岱宗.PSPL調研法:城市公共空間和公共生活質量的評價方法——揚·蓋爾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理論與方法探析(3)[J].中國園林,2012,28(9):34-38.

[5]張玲,單欣.PSPL調研方法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應用——以青島匯泉廣場為例[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5,24(11):145-147.

[6]揚·蓋爾.人性化的城市[M].歐陽文,徐哲文,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7]李相逸,曹磊.基于PSPL調研方法的歷史文化街區公共空間改造——以天津市中心公園地塊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4(11):145-146.

[8]周寶娟,吳偉東,鄭藝鴻.小城鎮開放空間研究——鳳陽鼓樓廣場調研與分析[J].井岡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3(6):75-80.

[9]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小崗村公共空間評價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廣西南寧市金湖廣場使用狀況評價
現代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像素藝術探究
“物”化的空間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多維度巧設聽課評價表 促進聽評課的務實有效
人民的好村官沈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