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旅游產業鏈的云南可邑小鎮產業競爭力異質性分析

2021-12-22 01:37凡哲付偉張旭杰張曼飛李仲銘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23期
關鍵詞:產業鏈小鎮景區

凡哲 付偉 張旭杰 張曼飛 李仲銘

摘 要:旅游小鎮的建設是推進我國城鎮化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其異質性的研究對于提升旅游小鎮產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該文采用價值鏈分析法,將可邑小鎮旅游產業鏈分為上游核心產業、中游依托產業、下游相關產業,并對其優劣勢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可邑小鎮文化保存完整,但存在文化傳承意識不足,基礎設施與高定位旅游資源不符;中游依托產業產業結構單一,集群效應不顯;下游相關產業支持作用不顯、類別單一等問題。因此,可從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豐富旅游內容及形式等4個方面提升旅游小鎮產業競爭力。

關鍵字:旅游產業鏈;旅游小鎮;異質性;云南可邑小鎮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23-0018-04

Research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of Yunnan Keyi Town Based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Chain

FAN Zhe et al.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t towns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promoting my country′s urbanization,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realiz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and helping farmers increase income. Research on its heterogene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ing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t towns. This paper uses the value chain analysis method to divide the tourism industry chain of Keyi Town into upstream core industries, midstream supporting industries, and downstream related industries, and analyze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Keyi Town′s culture is intact, but There are insufficient cultural inheritance awareness, infrastructure and high-positioning tourism resources; the midstream relies on the singl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cluster effect is not obvious; the downstream related industries support insignificant role, single category, etc., and deeply explore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rich touris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content and form,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t towns′ industries.

Key words: Tourism industry chain; Tourist town; Heterogeneity; Yunnan Keyi town

1 引言

城鎮化進程是我國“四化”同步發展的重要一環,近年來關于城鎮化的研究頗豐。旅游小鎮是彰顯區域特色的文化城鎮,其始于1982年Fritz R的論文中,后于1996年為我國學者羅肇鴻沿用[1]。2006年,云南大理召開的全國旅游小城鎮發展工作會議指出,廣泛力推云南小城鎮建設模式后,各地方小城鎮如火如荼地發展壯大,但由于缺乏專業人士和旅游開發經驗[2],出現了旅游產品同質化的現象。熊正賢認為,同質化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且同質的2個事物可以共存[3]。早在20世紀,國外學者E.H Chamberlin[4]和M E.Porter[5]先后提出差異化的發展策略可以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盈利。從提升競爭力、快速從同質現象掙脫的角度,差異化已成為必備之選。為實現競爭力的可持續性,單一產品、元素的差異化并不能滿足要求,故而從產業鏈角度出發,以旅游產品為核心,追求根本性的差異化。為此,本文從旅游產業鏈視角出發,以提升競爭力為重要抓手,從上游、中游、下游3個方面具體分析了可邑小鎮異質性的提升策略,突破可邑小鎮在同質化旅游中的發展壁壘,以期為旅游小鎮的建設提供參考。

2 旅游產業鏈及可邑小鎮旅游產業鏈的構建

2.1 旅游產業鏈 關于旅游產業鏈,學術界仍具爭議,就共識而言分為以下2種:(1)綜合橫向的產業價值鏈,以“六要素”包括吃、住、行、游、購、娛等涉及的相關產業開展,其目標為滿足旅游者的各項需求,核心為旅游景區企業;其界定方法使得旅游產業邊界較窄,通常被稱為狹義的旅游產業,主要代表為國家旅游局主導的旅游產業統計口徑[6];(2)范圍較于寬泛,職能更加綜合,包含了所有直接或間接參與旅游者服務產業的“大旅游論”[7]。其以旅游產品為紐帶,共同向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時形成一種分工合作關系,從而在不同行業組成的一個鏈狀結構,涵蓋了橫向同類旅游資源、六要素等以及產業鏈中各企業和縱向上游、中游、下游等3個層次的節點企業、旅游景區以及基礎服務供應商,3個層級之間均存在橫向直接為消費者服務的共性。內在的層級關聯性較完整勾勒出旅游產業體系,使旅游產業研究具可操作性[8]。本文采用“大旅游”的概念對云南可邑小鎮進行相關研究。

2.2 可邑小鎮旅游產業鏈基本形態的構建 關于旅游產業鏈的基本形態相關論述,黃繼元[9]以傳統制造業產業鏈為藍本,將旅游業歸結為上中下3個環節多個部門共同組成的鏈狀結構體,具體包括旅游的教育、研究與開發設計、基礎設備供應、景區景點、旅游商品銷售、餐飲食品服務、交通、娛樂、住宿以及旅行社、旅游者和政府等。羅明義[10]針對旅游產業鏈的范圍提出可分為完全向旅游者提供旅游產品和服務的旅游核心部門、提供部分產品和服務的旅游依托部門、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支持和帶動的旅游相關部門3個層次,其中旅游核心部門構成了旅游業的主體。趙小蕓[8]借鑒傳統制造業投入——產出方式,結合旅游業內在特殊性,認為旅游產業鏈的基本形態為從上游原材料、中游產品生產、下游銷售到最終消費者體驗的動態聯系所反映的旅游核心產業鏈和各環節所涉及的產業部門所刻畫出的旅游相關產業鏈構成。綜上相關學者的研究結果,結合可邑小鎮的實際產業構成情況,將其相關產業歸納為上游核心企業、中游依托產業、下游相關產業共同組成。

可邑小鎮實質為以彝族文化為主構成的文化旅游小鎮,以歌舞劇“阿細跳月”和火神文化、虎文化為代表的彝族阿細文化是其差異化的實質保障,也是可邑小鎮上游核心產業最重要的成分,就包含了“阿細跳月”歌舞表演、小鎮三景區以及結合當地文化元素所形成的旅游住宿酒店,如散落在景區內的可邑帳篷酒店、默默吧等。對于中游依托產業,實質為上游核心旅游產品產業鏈的延伸以及所提供的公共基礎設施,如結合當地飲食文化開發的可邑四寶、彝家菜、民族飲食等,其對象是周邊居民和外來旅游者,是為了提高等地居民收入所開發的依托產業,遍布在景區周邊位置。而下游相關產業則主要分布在景區較近區域,不一定依賴旅游產業,主要針對的消費群體也并非外來旅游者,相關產業的發展對當地旅游產業有較強的支撐和吸引作用,對周邊旅游景區的持續性具有重要意義,可邑小鎮旅游產業鏈詳情如圖1所示。

3 旅游產業鏈產業競爭力異質性分析

采用價值鏈分析法,選取文化程度、文化傳承度、基礎設施現代化程度、景區開發程度、交通區位等影響因素,從定性的角度分析了可邑小鎮旅游產業鏈產業競爭力異質性,具體如下:

3.1 可邑小鎮上游核心產業 作為可邑小鎮旅游業的構成主體,以“阿細跳月”為代表的彝族文化得到了較好的開發,是其差異化最大的體現。但當地人文化程度并不高,對于文化的傳承意識不足。目前其基礎設施符合國家4A景區標準,但與其高定位的旅游資源不符,旅游服務機構也應提供更加多元的綜合服務。

3.1.1 彝族文化保存完整,阿細文化得到較好的開發 作為世界十大名曲、國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阿細跳月”的發源地,可邑小鎮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獨具特色,其彝族傳統民居、民族文化和古樸的民風民俗保存完整。在開發方面主要為2種方式:觀光和體驗式旅游。觀光游覽包括自然觀光和民俗文化觀光,如民俗博物館陳列的阿細先民生產生活器具和民俗娛樂用品等;體驗式旅游主要為阿細跳月廣場與非遺傳承四合院的大型歌舞表演、民族飲食文化等,阿細文化得到較全面的開發,文化特色明顯。

3.1.2 當地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文化傳承意識不足 可邑景區由可邑村、螞蟻哨、法雨哨3個村莊組成,共有原著民193戶730人,彝族支系阿細族占99.6%[11]。但在其文化傳承中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字,史上文化以口口相傳的史詩歌唱方式延續,缺乏失真率低、保存周期長的記錄手段,如影像、音頻、書本等。傳承手段和方式單一,易出現文化缺失現象,且當地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對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會作琴的為數不多,對于文化的傳承認知有限。相關傳承手段與服務有待完善,傳承意識與機制待有提高。

3.1.3 基礎設施服務與高定位的旅游資源不符 2017年可邑小鎮成為國家4A景區,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但其可提供的綜合服務能力依舊有限,僅限于導游、觀光車等項目,與其以獨有的阿細文化特色的高定位旅游資源高度不符。雖然政府曾對其基礎設施進行度修理,但設施老化程度和游客的多層次需要仍不能適應。除景區內,外圍村莊的基礎設施相對簡陋,服務及配套環境設施缺口較大。

3.2 可邑小鎮中游依托產業 小鎮中游依托產業面對的消費群體為當地居民和外來旅游者,與上游核心產業相比僅提供部分產業和服務,在旅游產業鏈中扮演依附者。對于可邑小鎮中游依托產業進行深入異質性分析發現,其可依托的產業開發程度嚴重不足。

3.2.1 產業結構單一,開發程度有限 可邑小鎮外圍村莊經濟收入主要以種植煙葉、苞谷為主,雖依靠景區開發紅利可獲得一部分經濟補償,對景區農戶而言,僅起到改善作用,生計可持續較弱,農業產業結構的單一性仍將長期存在??梢厣侄燃倬频昝鎸δ杲哟糜稳舜谓?0萬的人口流動壓力,服務容納量相對有限,森林康養作為新興產業,有強勁發展勢頭,并未得到重視。此外,文化娛樂、特色產品也存在單一化,可邑小鎮地處封閉的巖溶發育高山地貌區,溶洞遍布,特殊的地理地貌也為戶外運動休閑項目開發帶來了可能。特色產品以可邑四寶為主,而景區掩映在核桃、香椿和森林之中,具有豐富的森林食品。

3.2.2 公共服務供給有限,協同效應不明顯 在公共交通服務上,其可提供的基礎設施供給有限??梢匦℃偽挥谠颇鲜〖t河州彌勒市西3鎮,距市區21km,距彌勒縣錦屏山公園10km,距石林風景區40km,從地理區位上講,均處于相對較近位置。目前可邑小鎮公共服務交通設施,從彌勒市僅有一路交通專線,從其他景區、公園還未有其他線路。各景區之間在經營策略上,并未實現聯合經營,嚴重阻礙產業要素組合與行業間信息化交流。先進管理經驗也得不到有效推廣,橫向或縱向一體化戰略無從實施,景區間單打獨斗相互競爭,無法形成有效合力,協同效應并無體現。

3.3 可邑小鎮下游相關產業 作為旅游產業鏈的參與者,為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和旅游帶動作用,并不一定依賴旅游產業發展,反而對旅游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選取據景區距離、交通情況、設施現代化情況等影響因素具體分析。

3.3.1 據景區位置普遍較遠,支持作用不顯 在對景區周邊相關產業調查發現,其分布位置均處于較遠位置,對可邑小鎮旅游業的支持作用相對有限。景區周邊相關產業與可邑小鎮距離普遍為12km以上,且在分布上均處于彌勒市城區范圍內,雖說現有交通情況基本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但相關產業網絡信息化平臺功能缺失,在相關推薦中完全沒有對周邊娛樂景區的推薦,個體之間缺乏合作,相關產業于可邑小鎮旅游核心產業并未形成有機協同發展,對于區域旅游競爭力的打造阻礙較大。

3.3.2 主營業務缺乏吸引力,類別單一 餐飲方面,考慮到目前周邊景區的建設目標以及現有的年平均旅游人次數、消費者偏向,雖說彰顯了云南本土特色,但卻丟失了因為同質化而帶來基礎消費,如果說特色性是促使消費者沖動欲望的向標,那么同質化消費就是其向標的保證。但在住宿以及娛樂度假方面,卻失去了促使消費者沖動欲望的向標,與其他景區相關產業相較,同質化嚴重,沒有網紅娛樂體驗消費項目。不僅主營業務上體現不出差異,在宣傳方面,也局限于景區宣傳手冊、電視媒體。

4 結論與建議

本文采用價值鏈分析法,將可邑小鎮旅游產業鏈分為上游核心產業、中游依托產業、下游相關產業,選取文化程度、文化傳承度、基礎設施現代化程度、景區開發程度、交通區位等影響因素,從定性的角度對其差異化進行深入分析,結果表明:(1)在云南可邑小鎮上游核心產業中,彝族文化得以保存完整且得到較好開發,但當地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文化傳承意識的不足,導致基礎設施服務與高定位的旅游資源不符;(2)在云南可邑小鎮中游核心產業中,產業構成要素單一,以旅游業為核心的產業鏈條開發程度有限,公共服務配給有限,可邑小鎮旅游開發對當地居民及關聯產業的集群效應不顯;(3)在云南可邑小鎮下游核心產業中,相關支持與帶動產業位置距離景區普遍較遠,主營業務缺乏吸引力,支持作用不顯。

針對各個鏈條間存在的以文化為核心的產業開發不足與支撐產業的缺位,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1)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豐富旅游內容及形式。豐富民族節慶、節日及相關的習俗活動,讓更多居民參與到旅游服務與展示中,形成民族文化傳承、旅游開發、村民與景區共同受益的有效機制,保證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2)擴寬景區-社會的合作范圍,整合區域資源。深入探索景區-社區-村民-游客的互動模式,引導村民進行規?;慕洕值脑苑N,拓展戶外訓練、戶外運動、生態采摘等休閑項目;(3)更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機制。清楚認識鄉村性是鄉村旅游持續發展的根本,在“保留、傳承、發展”中權衡鄉村旅游開發工作,包括鄉村環境、村容村貌、村落建筑等鄉村景觀。

本文選取云南可邑小鎮進行個案研究,受時間的限制,并未做出更為翔實的調研分析。選擇價值鏈分析法對云南可邑小鎮旅游產業進行研究,采用定性方法以不同產業在旅游價值鏈所處的核心地位作為上中下3個鏈條的區分標準,在產業鏈邊界上仍較模糊,在后續的研究中擬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對其進行區分。選取文化程度、文化傳承度、基礎設施現代化程度、景區開發程度、交通區位等影響因素分析了可邑小鎮旅游產業鏈上中下3個鏈條的異質性,但并未做出更為翔實的檢驗分析。因此,本文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這些問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相關統計數據的不斷完善,會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善與解決。

參考文獻

[1]李聰媛,劉洋洋.國內外旅游特色小鎮研究綜述[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01):116-124.

[2]李明瀚.基于資源基礎理論的同質化旅游產品競爭策略研究——以云陽梯田為例[D].昆明:云南大學,2013.

[3]熊正賢.旅游特色小鎮同質化困境及其破解——以云貴川地區為例[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1(01):123-130.

[4]Fouraker L,E Chamberlin. 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57,24(2):215-216.

[5]Poter M. 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with a new introduction[M]. Free Press,1980:86-87.

[6]禹建湘,周薔.梅山文化旅游產業鏈的構建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5(01):20-24.

[7]胡志毅,田學芝.貧困山區古鎮旅游產業鏈特征分析——以重慶龔灘古鎮為例[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3(04):173-179.

[8]趙小蕓.旅游產業的特殊性與旅游產業鏈的基本形態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10(06):42-47.

[9]黃繼元.旅游企業在旅游產業價值鏈中的競爭與合作[J].經濟問題探索,2006(09):97-101.

[10]羅明義,羅冬暉.關于發展“大健康旅游”之我見[J].旅游研究,2017,9(02):2-5.

[11]太星南.云南省特色小鎮創建培育研究——以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為例[J].當代經濟,2017(29):16-19.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產業鏈小鎮景區
安安靜靜小鎮
“CK小鎮”的美好
云南發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區擬確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饸饹面”形成產業鏈
熊的小鎮
“摘牌”
產業鏈條“鏈” 著增收鏈條
產業鏈春之奏鳴
騙保已成“地下產業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