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的中小學管理如何破局?

2021-12-28 18:42徐玉勝
教學月刊(中學版) 2021年8期
關鍵詞:師生疫情學校

□徐玉勝

(武漢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湖北武漢 430072)

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2018 年教師教與學的國際調查(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TALIS)報告中指出,作為“終身學習者”和“學習引領者”,學校管理者需要認清時代背景下的教育改革進程,并積極促進自身專業職能和角色的轉變[1]。疫情停課期間,各國實施了一系列政策,保障學生學習,如開展有關病毒知識的培訓(美國、法國、意大利)、培訓教師和校長應對遠程教學工作(中國、意大利、英國)、大規模部署在線課程(中國)和建立輔導小組指導家長與學生(美國)等[2]。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內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暴發疫情的風險仍然存在,奪取抗疫斗爭全面勝利還需要付出持續努力。后疫情時代下,如何應對風險管理工作的調整?如何變革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又如何提升面向未來教育的管理者素質?以上問題都需要學校管理者共同探討。

一、多維梳理,復盤學校管理挑戰

以校長為核心的學校領導團隊需要解決學生、教師和家長的迫切需求,同時為學習和教學的改變做準備。一方面需要建立起危機處理團隊,做好媒體日常更新管理,了解現有資源,采取行動應對不同狀況;另一方面需要密切與教職員工和行政人員進行溝通,了解他們有哪些額外資源需求,并優先考慮解決這些資源。

(一)評估風險,制訂方案的挑戰

現代社會在科技進步、經濟增長的同時,危機風險日益凸顯,且暴發的周期在縮短、頻率在上升、影響在擴大,現代社會已然步入“風險社會”。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機,部分學校倉促應對。一部分學校過于自信,自認為能夠在第一時間提供一套既有的、成熟度高的行動方案,但狀況頻出;另一部分學校缺乏危機應對的基本制度和學校運行機制,缺乏危機意識和危機應對的預案和演練。管理者尤其是校長的一項重要責任,就是在遇到危機時確保教育教學的基本秩序不受到較大沖擊。這需要校長保持頭腦清醒,注意疫情防控形勢,拒絕思想松懈麻痹,并按照統一部署結合實際,以較高效率制訂合理應對方案。

(二)協調各方,有序教學的挑戰

疫情嚴重階段,“停課不停學”的根本出發點在于阻擊疫情發展,在切實保障師生安全的同時又不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組織教學的難度,在于調動各主體的積極性。教師對“停課不停學”是否必要、能否有效、如何操作爭議紛紛,普遍呈現出消極、質疑、無所適從的心態,廣大家長群體則在無奈、抱怨、茫然中被動配合。如何保證教學工作有序展開,需要全面分析來自政府、學校、家庭以及社會不同場域的不同行動主體的空間向度,認清教育系統內外核心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調動家庭的積極性,強化家校合作,做好家校共育。

(三)穩定人心,提振信心的挑戰

當前防控形勢下零星散發病例頻繁出現,面對疫情防控依然嚴峻的形勢,教師和學生心理上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不知如何正確面對。同時,網絡謠言四起,容易造成恐慌情緒。學校管理者一要組織心理疏導工作,引導師生正視疫情信息,避免過度的心理負擔;二要指導師生不信謠不傳謠,不討論不臆測敏感話題;三要組織心理援助團隊,及時關注師生的心理和情緒變化,為師生提供專業的心理支持。

(四)總結善后,安全復學的挑戰

疫情得以控制后,學??衫眠@一契機開展生命教育,通過講述疫情故事與學習抗疫精神,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根據疫情防控安排,管理者要將師生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做好思想認識、防控預案、物資準備、健康排查、培訓演練、日常管理等各個方面的工作,還需做好安全檢查和各項預案,建立、完善校園防控網絡工作體系,深入師生中去,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確定工作的重點與難點。

二、重新思考,打破線上教育困境

在線教育相較于傳統教育有其特殊之處:一是學習方式以自學為主,把教減到最少,把學放到最大;二是學習資源以媒體為主,利用電視云平臺、電子課本、微課微視頻等資源,學習過程以任務驅動為主;三是學生通過自學、查閱資料、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作業以網上批改為主。在線教育需要關鍵要素的支撐,如流暢的通信平臺、適切的數字資源、便利的學習工具、多樣的學習方式、靈活的教學組織、有效的支持服務和密切的政企校協同。同時,線上教學設施設備不能滿足現實需求、教師線上教學授課準備不足、學生不太適應線上教學的方式方法、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欠佳等問題也需要正視和應對。

(一)教育理念需要轉變

傳統學校教育最鮮明的特征是課堂、管理、教學時間和學習內容的統一。相較于以高分數、高升學率為導向,教材、作業和試卷為手段的教學模式,線上教育更側重自主學習、深度學習、個性化學習和素養發展。一種錯誤的認識是將網上教學等同于學校課堂教學,參照常規教學制定學習日程,要求學生按時打卡上課,試圖最大程度地還原課堂教學;另一種錯誤認識是將網上教學理解為網絡資源學習,將其簡化為上傳下載學習資源,忽略教學的主體性和參與性。真正的線上教育是讓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學習,并具有對學生進行連續評估的能力。

(二)教育內容需要更新

疫情期間,學生在線學習的內容仍主要集中在語數外的學習上(90%以上),非主干課程如心理健康(62.6%)、音體美等仍然占比較小[3]。教育即生活,教育也不僅僅發生于校園,當下疫情給師生提供了真實的學習環境,更有利于素質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的開展。生命、科學、社會、道德和責任都應該是教育的主題。學校要鼓勵教師創新,發揮教育想象力,重視人才的全面發展。

(三)教學體驗需要改進

在線教育的主要問題是直播存在卡頓、延遲情況,雙向體驗差,視頻畫面質量低。尤其是直播授課,教育軟件的流暢度和清晰度、系統對手寫白板的支持、師生語音的互動等都需要提升。教與學時空分離,給師生帶來的不是技術進步的便利而是被淹沒的窒息。學校要提升教師基于網絡平臺進行課程設計的能力,幫助教師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設計教學,自主開發更加適合網上教學的模塊化課程,利用好網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進行跨時空交流。

(四)教學質量需要保障

教育需要教師、學生和家庭的共同參與。對學生而言,在線上課缺乏時間和紀律的約束,容易導致自律能力不強的學生放任自流,而師生間缺少情感交流也會使得學習動力減弱。同時,長時間看屏幕會導致學生學習專注力的下降。對教師而言,疫情期間需要尋找在線教育的內在規律,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支持系統,并在學生可能會遇到問題的地方做好過渡,引導學生走向深入。對家庭而言,家長需要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自主獨立學習,配合學校做好監督評價工作。管理者需要清楚各個主體的作用和特點,對各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提供咨詢。

三、積極變革,增強管理人員素質

危機的到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絕順應危機做出積極改變?!耙叛坶L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4],樹立全局意識,以及在更為深遠、更為系統、更為本質的層面確立教育應對疫情危機所應達到的終極目標,如互聯網+教育、學校育人理念革新、學校危機治理機制建設等[5]。

(一)突出危機意識,增強領導力

風險和危機已經常態化并深刻嵌入當前社會之中,成為影響社會變遷與治理的結構性因素。風險雖不可預測,風險意識卻不可或缺[6]。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清醒認識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把難點和復雜性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種風險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況考慮得更周全一些,搞好統籌兼顧”[7]。復課以后,疫情的監測和預警、應急需求依然嚴峻,管理基礎設施和智能管理能力均需要提升。更重要的是,校長需要提升自身的綜合領導能力,在決策、用人、教學管理和協調等方面進行理論與實踐的學習改進,在復雜環境下做到辨別是非、解決復雜問題、實現創新發展。

(二)把握教育規律,優化專業力

一是遵循教育本質規律。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促進學生自我思維發展。馬克思認為,教育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師生座談會上提出“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線教育自主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加工分析和應用創新的能力。二是把握教育時代發展。在線教育從長期輔助階段進入下線教學雙線融合階段;線下教育的真實場景優勢無法比擬,線上教育不受時空限制,更能體現學習者中心,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自主性學習模式。學校有可能轉化為學習的中心,其所要面對的不再是固定學段的學生而是所有希望學習的人群,混齡學習將成為普遍現象,也就是說,學校的形態發生根本性轉變。

(三)重視技術應用,提升改革力

網絡教學正在改變整個社會教育資源的分配方式。我們要更加系統地規劃和建設線上教育資源平臺以及相應的教學評價機制,從而在全社會形成更加立體的高質量教育體系[8]。疫情給學校教育平臺帶來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和技術升級,加速了在線教育布局的進程,訓練了教師團隊的信息教學能力,提高了學生面對危機的責任意識,鍛煉了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的能力。

一方面,學校要借助這一時機進一步升級校園信息技術基礎設施,豐富在線教育資源,升級校園和教室硬件設施,建設虛擬學習平臺,充分利用線上教育資源的便攜性,發揮網絡數字智能時代教育的價值,整合全球優質教育資源。

另一方面,學校注重運用新興技術的應用。從學習者角度,引進紙筆互動系統,自動批改作業,進行大數據分析,在不改變原有書寫習慣的前提下,獲得學生的書寫軌跡和時間、正確錯誤等關鍵指標,為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教育中應用提供可能;從教育者角度,將AI技術融入教學之中,提升教學效果,將教師從重復性可替代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以便將工作重點放在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習慣、自主管理能力及學習方法上。

四、主動布局,擁抱未來教育發展

教育由以普及為主的長周期轉向以結構性改革為主的新周期,人類社會即將迎來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時代;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的出現促成了對未來教育的一次預演。未來的智慧學習是支持任意時間、地點、方式和步調的學習,能夠適應不同類型和不同條件的學習者,促進學習者輕松、投入、有效地學習,幫助學習者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發現學習。

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既展現了我國教育系統強大的執行力,也暴露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道路之任重道遠。中小學管理者如果僅限于外部推動或倒逼下的發展,已經無法充分和主動地適應學校體系變革。專業發展應邁向更加注重發揮校長主體性和自我規劃能力的專業學習。面向未來的學校管理者是創新型的領導者,需要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并具有戰略思維,積極實施變革,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與有效合作[2]?!酲?/p>

猜你喜歡
師生疫情學校
戰疫情
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抗疫情 顯擔當
疫情中的我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學校推介
麻辣師生
重視“五老”作用 關愛青年師生
成功的師生溝通須做到“三要”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