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初市民階層社會心理淺探
——以《民權素》“瀛聞”欄目為中心

2021-12-29 14:16謝歡涵陳麗妍
呂梁學院學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階層市民心理

謝歡涵,陳麗妍

(呂梁學院 中文系,山西 離石 033001)

梁啟超先生說過:“一社會一時代之共同心理,共同習慣,不能確指其為何時何人所造,而匹夫匹婦日用飲食之活動皆與有力焉,是其類也。吾所謂總成績者,即指此兩類之總和也。夫成績者,今所現之 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績以為之因;而今之成績又自為因,以孕產將來之果;因果相續,如環無端必尋出其因果關系,然后活動之繼續性,可得而懸解也?!盵1]梁啟超先生的這段論述實質上是強調了一個時代的社會心態對于理解一個時代歷史的重要性,其中“匹夫匹婦”對時代歷史所產生的影響,會“孕產將來之果”,因為整個社會心理是由個人心理擴充而來的?!捌シ蚱D”所代表的市民階層的社會心理是個人心理的化合物,代表著市民較為一致的思想情感和社會心理。社會心理會對社會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梁啟超先生提醒我們要重視“匹夫匹婦”的社會心理對時代的影響。

《民權素》具有鮮明的革命情懷,在其出版序言中提到“革命而后,朝益忌野,民權運命截焉中斬,同人等冀有所表記,于是循文士之請,擇其優者陸續都為書,次民權素之所由出也”[2]1的創刊緣由,但由于“瀛聞”本身欄目內容風格限定,并沒有體現出鮮明的敘事立場和強烈的革命意識,也沒有直觀投射出《民權素》的政治情懷?!板劇币云湫蓍e性、通俗性滿足了民初市民階層的消遣目的,代表著貼近市民世俗生活的審美情趣,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民初市民階層的社會心理。

一、“瀛聞”簡述

“瀛聞”中的大部分作品是自我創作,其中也有仿寫,作品來源也不太規范,但是“瀛聞”內容廣泛,天文、歷史、科技、探險、時事、自然地理、婚姻愛情、人物軼事等都有涉及,“驚奇駭怪之談”更是層出不窮,有海外的逸聞趣事,如《三島聞見錄》《海外異聞三則》;也有傾注家國情懷的作品,如《書英雄兩則》《華盛頓之誓師文》;介紹西方的風俗禮儀,如《贈花》《結婚新俗》;介紹外國的地理風貌,如《據我所問》;或者把其他國家國情和我國進行對比,如《南陽歸客談》,等等。

“瀛聞”在內容的選取上,將《民權素》想要啟發民權的敘事意圖和當時的市場需求進行調和折中,多方面涉及,迎合大眾消費?!板劇边x取較為淺俗的方面,采用較為俗白的文言語言,貼合市民的角度,以海外的逸聞趣事作為故事的背景,輕松直接地敘述故事,來滿足民眾的“獵奇”的心理,幫助市民讀者從多個方面了解和認識西方。讀者沒有去追究文本的真實性,只是單純以海外為背景的文章為興趣點。作品在滿足市民階層消遣娛樂的同時,借用國外的一些事物來側面引導民眾反思。但作者在寫作時,不希望讀者僅僅把“瀛聞”當做飯后消閑之作,也希望讀者從這些作品中感受到西方文明的開化和中國改革的急切需要?!板劇边@種方式既符合《民權素》的宗旨,也符合當時市場的需要。

“瀛聞”因其休閑性、娛樂性吸引廣大市民階層,從側面反映出一定的市民閱讀需求,符合了文學大眾化的趨勢,也體現了民初社會過渡性的特色。因此“瀛聞”的風格大致可以界定為“休閑性、娛樂性、通俗性”。

二、“幼稚好奇”的社會心理

民初市民階層崛起,成為民初乃至后世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力量,在這樣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自然而然呈現出一種過渡狀態。法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他的著作《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中就提到過,“近代以來的歐洲面臨的正是人類思想經歷轉型過程的關鍵時期,在這樣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自然就會出現一種群龍無首的過渡狀態?!盵3]5基于這一點,勒龐在這個過渡時代發現了群體的力量的崛起。他強調“如果對這種群體的力量不重視,那么你就根本無法理解這個時代?!庇捎谌后w的崛起成為現代區別于古代的重大事件,社會心理研究就成為我們了解那個時代的一個重要途徑。這種過渡狀態在民初社會心理上的表現就是“幼稚好奇”。

這個時期的市民階層是物質上的現代派、文化上的保守派。物質上的現代派體現在民初城市的興起和商業經濟的發展;文化上的保守主要體現在,與同時期以現代知識分子精英為對象的“新文學”相比,市民階層所推崇的文學不追求文學配合政治活動,他們對于文學的態度更多是一種消遣的態度。這與“瀛聞”的風格和內容相吻合,也是“瀛聞”受到市民階層青睞的一個原因?!板劇敝胁环M獾钠媛劗愂?,如《絮影萍痕室落屑》中的“海底玻璃隧道”,《升降機》中寫到“最奇特者設于廣場前之升降機,其高大為他國所未有,機之橫楈,長二百尺,載機于高塔,塔高百尺,機塔皆鋼鐵制?!盵4]8描寫家庭婚姻的《俄公爵之賭妻案》,還有對外國社會習俗的介紹,如《贈花》介紹在西方社交中各種鮮花的使用場合及其使用含義?!督Y婚新俗》介紹羅馬尼亞的結婚習俗。從這些篇目來看,“瀛聞”創作的第一原則是讀者的閱讀興趣與需要,“瀛聞”的作者抓住了市民階層的閱讀趣味。張靜先生說:“人情好奇,見異思遷?!薄板劇钡淖髌窛M足了市民階層的“獵奇”心理。這個階段的市民階層對于海外的好奇大多數還是停留在器物和生活習俗以及海外奇聞異事上,并沒有深入了解中外體制、思想差距的強烈意愿?!板劇钡倪@類作品代表了一種貼近市民階層社會心理的審美情趣,滿足了市民階層“幼稚好奇”的社會心理和消遣的閱讀目的。

三、“茫然聒噪”的社會心理

中華民國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這一新的政體的出現對普通的市民階層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民眾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熱切的期待。大公報中就提到過:“以為一旦脫去專制之縛,而為共和國之人民,則自由平等之幸福,可以立致?!钡F實情況卻和人們的期待相差巨大。由于期望和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產生的失落感是一種廣泛的社會現象,市民階層開始有不知所措的危機感。因此,也為當時市民階層產生“聒噪茫然”的社會心理提供了輿論環境。人們渴望找到一個范例和模板來指導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希望一個榜樣似的人物來為市民階層作出示范。

“瀛聞”中呈現了處于改革中的外國人的表現。如《華盛頓之誓師文》中寫到的“鳴呼今日果何日耶,乃生死之頭,存亡之樞紐。吾美人當有一種最堅之心理,以應付此至危之時機,吾問我頭角崢嶸之美人為自由國民乎,抑甘心異族人奴隸乎,吾大好之河山貴之財產,為保管之主,人抑甘心送諸他國人之掌握乎?!盵5]1表面上雖言美國,但字字都是講給中國的百姓聽的。文中講到“就國家言,就個人言,就時勢言,于吾如之一戰,皆有實逼處此之概,我不幸而敢也,則世界之大亦不復有美國也”。的確,這一戰,中國人也必須面對,如若不然,則“世界之大亦不復有中國也”。在文章最后發出“使世界各曉然于自由國民之購求,自由與奴隸迥然不侔也”的呼聲??梢?,自由與民主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作者希望通過描寫華盛頓人民改革意志的強烈來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在今日之中國,也需要有這種堅定的改革意志。

個人榜樣的案例就如《女俠》中的喬痕????!皢毯郯?俗遭庖蝗跖?,決不能挽回危局。既而轉一念曰:同國民,豈忍坐親祖淪亡而救,萬一不幸,竟葬身于槍林彈雨中。為國家犧牲,為同胞犧牲,死有價值,何憚而不為?!敝?,“ 一蹶被虜,卒為英軍焚死,時年僅十九歲云?!盵6]1保國獻生人們一直推崇男子,不知女子亦是錚錚鐵骨,心憂天下,亦可獻身報國。外國的女子如此,中國的女子亦可如此。又如《書英雄兩則》中的安重在報紙上讀到了日本強迫自己的祖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便立志救國。這是借安重離家舉事抵抗帝國主義入侵的事跡來引導國人,給國人以榜樣。民初,市民階層是一個搖擺不定的階層,人們的心理狀況非常不穩定,先是經歷了中華民國成立的欣喜與期盼,之后又是共和的失敗,人們在心理上已經陷入了一種“茫然聒噪”的狀態。市民階層渴望有一個可以效仿的人和事來消除這種狀態。

民初的市民階層經歷了政權的巨大變化,社會現狀不如人意,各種沖突產生,面對這種狀況,市民階層自帶的理性讓他們對于改革的態度是“想而不敢”的漠視和回避的狀態,他們渴望民國建立的欣喜,也害怕共和失敗的落寞?!板劇笨吹搅藗鹘y文化面臨的危機和挑戰,巧妙借用外來文化的背景給市民階層提供符合《民權素》創刊宗旨的意見。用這種方法給搖擺不定的市民階層樹立榜樣和示范,既體現出民初市民階層“茫然聒噪”的社會心理,貼合市民階層的思想情感,也深刻探求了當時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

四、“對比反思”的社會心理

民初的動蕩使得市民階層開始關注政治現狀,探討社會問題,表現出市民階層的政治訴求和價值觀念。在民國初年,西方文化的刺激使得中國被動地進行現代化的轉變,這主要是從外部的因素來探討。從內部的動力機制來討論的話,市民階層的“求變”心理在促進民國現代化變革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此時傳統的文化信仰已經開始動搖,民初市民階層雖然不像現代知識精英那樣能夠迅速、靈敏地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但他們也有自己的政治訴求和價值立場,他們會借人物之口來對本國和外國問題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瀛聞”中就有和國外進行對比,分析國內外優缺點和反思國內社會問題的篇目。民國初年,隨著人們對海外的事物也越來越了解,開始辯證地看待國外的一些事物,而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赌详枤w客談》中談到“然日本固以殖民為要政。凡所以保護僑民者,無所不至。獨中國政府之所謂宣慰,所謂保護,獨托之空言,毫無實力,而推究其用心,無非注意其金錢,但求運其取得金錢之目的,此外,固絕不開痛養也?!盵7]3還有在和外國人相處之中“外國人之歧視中國人,種種輕蔑,不一而足,綜之不能享法律上之平等地位而已?!痹诋敃r留學之風盛行,許多人都通過切身體會去學習海外的文化。在這期間,中外對待海外僑胞的態度也受到許多人的關注,日本和中國當局對待海外僑胞在新加坡的態度的異同和當時中國人在外國受到的種種不公平的待遇,體現了在那個時代中國本身所具有的短視性和軟弱性。

“瀛聞”中常常借人物之口表達對本國問題的看法。如《杜斯退先生學案》中寫的“今日之文明。虛偽之文明也。少數之人極其淫榮。而使平民雖于惡痛矣?!敝苯优挟敃r中國文明的冠冕堂皇。之后又細致地從學校改革的角度寫到“從人之精神教起,茍奪以科為教,是不當以人作機械也。且今日之學校教育,異日之人類道德,不自根本培植之,而欲求其享有榮幸福樂,持真秩序難矣。最后寫到“徽諸各國社狀可得而明者也。要之修己愛人之說。與近代社會之實象相矛盾?!盵8]3近代社會現象的矛盾就借杜斯退先生之言闡述出來。文章中不僅深刻地闡述了“中國今日之文明是虛偽的文明”,而且還針對學校改革的角度細致地提供了建議。這個階段的市民階層已經開始站在自己的階級立場,根據價值觀念對外國的事物進行辯證的看待?!板劇钡倪@些篇目不僅僅是消閑之作,也蘊含了對當時不合理的現狀和弊病的嘲諷,有些文章還辯證地對問題進行了分析,有的還提出了建議,這種現象的產生除了外在社會環境的影響,更多的是民初的市民階層已經有了“主動求變”的反思。這一內在機制的發展也為之后的社會發展的變革提供了強有力的社會基礎。

通過中外現狀的對比,市民階層能夠通過反思總結經驗,促進本國的發展,也可以在中外對比中,看到本國的優點和缺點,同時還可以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將現在和將來聯系在一起,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有一個展望。

俄國哲學家普列漢諾夫指出:“社會心理異常重要,甚至在法律和政治制度的歷史中都必須估計到它,而在文學、藝術、哲學等學科的歷史中,如果沒有它就一步也動不得?!盵9]29“瀛聞”就可以很好體現民初市民階層的一個社會心理,反映了大眾對西方世界看法的一個心理變化,從“幼稚好奇”到“茫然聒噪”,最后轉為“對比反思”,這三個階段呈現出遞進性,從最初對西方物質生活的模仿到最后辯證性地看待中西方體制問題,我們可以看到民初市民階層身上萌芽的“主動求變”的潛在精神力量正在慢慢變得成熟[10]。清末民初是中國從傳統邁向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無論是文學還是社會革命都處于“試水”階段,都是從青澀向成熟發展。市民階層這三種社會心理的遞進也符合當時的社會現狀,同時他們社會心理變化的內在機制也推動了民初社會的發展。

猜你喜歡
階層市民心理
黃永峰:追夢互聯網新藍海 彰顯新階層新擔當
當“非遺”遇上“新階層”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測試
心理感受
美國大學招生行賄丑聞凸顯其階層割裂
大眾富裕階層如何理財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市民關心的就是策劃關注的——以東楚晚報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