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臂叢神經損傷的核磁共振診斷及影像特點

2021-12-30 06:58賀敏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1年14期

賀敏

摘要:目的:研究臂叢神經損傷的核磁共振診斷級影像特點。方法:選擇2014年7月-2016年7月醫院收治的臂叢神經損傷患者58例,采用核磁共振成像的方式診斷,以手術病理結果為標準,對核磁共振的診斷方法、影像特點等進行總結。結果:采用核磁共振診斷臂叢神經損傷,可取得理想的診斷結果,椎管外、椎管內均可達到90%以上的準確率。核磁共振診斷臂叢神經損傷的影像特點主要包括脊髓移位、黑線征、創傷性脊膜囊腫、脊髓變性、神經根疤痕化、神經根消失。結論:在臂叢神經損傷的臨床診斷中,采用核磁共振診斷的方法,診斷準確率較高,影像特點較為明確,對于疾病的治療可提供充足的依據。

關鍵詞:臂叢神經損傷;核磁共振診斷;影像特點

【中圖分類號】R44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4-01

臂叢神經是一種復雜的神經網絡,從腋窩到頸部延伸,能夠發出支配上肢、肩區交感、運動、感覺神經纖維。臂叢神經損傷是一種嚴重的周圍神經損傷,在臨床上一般采用脊髓造影CT、常規體格檢查、病史詢問等方法進行診斷,但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難以取得十分準確的診斷結果。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核磁共振成像技術逐漸得到廣泛的應用,可將去用在臂叢神經損傷診斷中,具有無輻射、操作簡單、無創傷的優勢,能夠對椎管內外的情況進行清晰的探查[1]?;诖?,本文選擇2014年7月-2016年7月醫院收治的臂叢神經損傷患者58例,研究了臂叢神經損傷的核磁共振診斷級影像特點。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7月-2016年7月醫院收治的臂叢神經損傷患者58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在21-68歲,平均年齡為(36.7±3.4)歲。所選患者中,全臂叢損傷患者21例,不完全臂叢損傷患者37例;左側損傷患者42例,右側損傷患者16例。損傷原因包括車禍48例,刀傷5例,上肢卷入機器傷3例,重物砸傷2例。納入標準:手術病理結果確診為臂叢神經損傷,對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核磁共振成像檢查,采用NSM-S15 1.5T超導磁共振成像儀,將手術病理結果作為標準。掃描參數包括矢狀位320×224矩陣、0毫米層間隔、7毫米層厚;橫軸位320×192矩陣、0.5毫米層間隔、5毫米層厚;冠狀位320×190矩陣、0毫米層間隔、1.6毫米層厚。均進行橫軸位、冠狀位掃描T1、T2加權,T1加權對解剖結構特點進行顯示,T2加權對病變水腫組織特點進行顯示。其中10例患者同時行斜矢狀位、矢狀位掃描。掃描前取薄枕墊在患者肩后,使患者頸胸段脊柱呈直線,以便于冠狀位掃描[2]。

1.3觀察指標

對核磁共振的診斷方法、影像特點等進行總結。

2結果

所有患者經核磁共振診斷,椎管內影像特點為:黑線征10例;脊髓變性16例;脊髓移位13例,其中向患側移位6例,向健側移位7例;神經根異常55條,其中神經疤痕化11條,神經中斷、行走方向改變5條,神經根缺失39條;創傷性脊膜囊腫69個。椎管外影像特點為:53例患者行第5-7頸神經根手術探查,結果顯示神經離斷、神經缺失66條,神經疤痕化59條,神經根粘連24條,正常型8條。

3討論

在臨床上,臂叢神經損傷,特別是閉合性損傷往往難以準確診斷,通常需要長時間觀察,并在神經功能恢復后,才能進行手術探查。而這樣會造成早期手術機會喪失,不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療級恢復。對此,應采用更為先進的診斷技術,及時發現和確診臂叢神經損傷,讓患者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展,作為一種新型的影像學診斷技術,在臂叢神經損傷的診斷中應用,能夠取得更為顯著的效果。本文選擇2014年7月-2016年7月醫院收治的臂叢神經損傷患者58例,均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診斷。通過與手術病理結果的對照,表明核磁共振診斷臂叢神經損傷,取得了較高的準確率,在椎管內、椎管外均達到了90%以上的診斷準確率。在臂叢神經診斷中,核磁共振診斷在椎管內的影像特點主要包括黑線征、脊髓變性、脊髓移位、神經功能異常、創傷性脊膜囊腫等,在椎管外的影像特點主要包括神經粘連、神經疤痕化、神經缺失、神經離斷等。

在臂叢神經損傷的核磁共振診斷中,椎管內征象可以分為直接征象、間接征象,脊髓移位、神經根和脊髓缺失或分離、創傷性脊膜囊腫等,都屬于直接征象的范疇,其中以創傷性脊膜囊腫較為常見,在很多相關研究當中均有所涉及。通過T1加權橫軸位切面掃描,通常容易觀察到神經根和脊髓的缺失或分離。脊髓移位在過去的研究中相對較為少見,但也可在冠狀位、橫軸位中體現,可向患側或健側方向發生位移[3]。在椎管內的間接征象,主要包括了黑線征、脊髓變性等,節前損傷患者,一般脊髓變性較為多見,具體表現為脊髓正常低信號橢圓形輪廓改變。黑線征則通常較為少見,一般只有在少數創傷嚴重的患者中有所體現,在創傷性脊膜囊腫的高信號區,一般能夠發現低信號黑帶,因而黑線征的患者通??赡芡瑫r伴隨嚴重撕脫,但關于具體的發生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確。在臂叢神經損傷的核磁共振診斷中,主要以冠狀位探查椎管外征象,能夠發現椎動脈層面和相鄰前1-2個層面的情況,因此,能夠對神經損傷的連續性、損傷程度等進行探查。同時,還能夠判斷出是否合并了肌肉損傷、血腫等其它類型的損傷。

綜上所述,在臂叢神經損傷的臨床診斷中,采用核磁共振診斷的方法,診斷準確率較高,影像特點較為明確,對于疾病的治療可提供充足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鄧珍萍, 梁娜. 臂叢神經損傷MRI表現特征及診斷價值[J]. 華西醫學, 2014(8):1500-1503.

[2]程子亮, 楊綺華, 毛家驥,等. 高場強MRI對臂叢神經損傷的診斷及其應用價值[J]. 解剖學研究, 2015(1):43-49.

[3]曹樹明, 楊蓊勃, 虞聰. 磁共振對臂叢神經損傷診斷準確率的分析[J]. 中華手外科雜志, 2011, 27(1):41-4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