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及藥物治療

2021-12-30 00:03王騰蛟馮濤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1年14期
關鍵詞:發病機制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血糖水平

王騰蛟 馮濤

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及藥物治療方法。方法:總結各學者的研究成果,結合自身的臨床實踐經驗,從代謝及神經營養等方面分析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并闡述了疾病的藥物治療方法。結果: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包括代謝紊亂、血管損害等。給予患者調節代謝類藥物、血流改善劑、降糖類藥物及抗氧化應激類藥物治療,效果值得肯定。結論:應視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病情給藥,提高疾病的治療有效率。

關鍵詞: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病機制;血糖水平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4-01

前言:糖尿病為臨床常見的慢性病,患者以血糖升高為主要癥狀。如血糖控制不善,容易導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各類并發癥發生,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不利,嚴重甚至容易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當前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藥物種類較多,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臨床實踐經驗,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及藥物治療方法進行了總結:

1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以代謝紊亂、血管損害、氧化應激損傷及自體免疫損傷為主:

1.1 代謝紊亂

生理狀態下,機體內的葡萄糖,均可經有氧氧化及糖醇解途徑代謝。與健康人群不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長期處于高水平的狀態,隨著病程的延長,患者葡萄糖的旁路代謝——多元醇通路可被激活,代謝紊亂癥狀隨之產生,機體周圍神經組織對果糖的利用率降低,細胞內滲透壓提高,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隨之發病。調節代謝,是治療由代謝紊亂所引發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主要方法。

1.2 血管損害

神經微血管低灌注及血液流變學異常,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主要發病機制。大鼠實驗顯示,與健康的大鼠相比,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大鼠模型,神經內膜血流量的減少率高達33%。判斷該癥狀的產生,與高血糖所導致的神經組織缺血及缺氧有關。另外,糖尿病患者多伴隨血液黏滯度增高的癥狀,患者血小板功能多存在異常,血液流變學多呈異常狀態,與健康人群相比,血栓的發生幾率更高。

1.3 氧化應激損傷

氧化應激損傷為誘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主要機制之一。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狀態下,機體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下降。加之游離自由基以及氧自由基的增加,NO的血管舒張作用顯著及降低,氧化應激損傷隨之產生。有研究指出,氧化應激損傷容易對糖尿病患者的神經營養因子水平造成影響,致使患者神經營養缺乏,糖尿病加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隨之發生。給予患者抗氧化應激類藥物及神經營養類藥物治療,效果較好。

1.4 自體免疫損傷

有學者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血清抗磷脂抗體水平進行了觀察,發現,患者中,檢出抗磷脂抗體陽性者,占據參與研究患者總數的88%??沽字贵w可抑制細胞的生長,為神經損傷的標志物之一??偨Y研究成果可以發現,自體免疫損傷為導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病的主要機制。臨床研究結果表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與之自體免疫損傷程度存在顯著的聯系,兩者呈正相關。進一步證實了自體免疫損傷為誘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原因之一。

2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藥物治療

目前臨床用于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藥物,主要包括調節代謝類藥物、血流改善劑、降糖類藥物及抗氧化應激類藥物4種。藥物的作用機制及治療效果如下:

2.1 調節代謝類藥物

以依帕司他為代表的醛糖還原酶抑制劑,為調節代謝類藥物的一種。是最初用于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藥物之一。臨床實踐表明,給予患者該類藥物治療,患者神經功能的改善率可達65%,不良反應發生率僅2.5%。證實了依帕司他在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方面的有效性。給予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以氨基胍為代表的AGEs抑制劑治療,可有效改善神經微血管,對患者疾病治療有效率的提高,同樣具有積極意義。

2.2 血流改善劑

尼莫地平為鈣離子拮抗劑的一種,以40mg/次,3-4次d的方法給藥,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血管阻力,達到擴展血管、增加血流量的目的。另外,以尿激酶、普樂林等為代表的降低血液黏滯度的藥物,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中,同樣具有較好的效果。臨床可視患者的癥狀,考慮給予患者上述藥物治療,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3 抗氧化應激類藥物

α-硫辛酸,為抗氧化劑的一種,將其應用到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中,效果較好。糖尿病患者多伴隨血清亞硝酸鹽含量降低的癥狀,給予α-硫辛酸服用,能夠有效糾正患者的亞硝酸鹽水平,緩解各類臨床癥狀,提高疾病的治療有效率。另外,給予患者維生素及神經營養因子等營養神經類藥物治療,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疾病的康復,同樣具有積極意義。以維生素為例,甲鈷胺為維生素B12鈷酰制劑,用于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能夠有效促進卵磷脂的合成,修復神經損傷,提高疾病的治療有效率。

2.4 降糖類藥物

臨床研究證實,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善有關。囑患者嚴格控制血糖,是降低該并發癥發生的幾率,提高其治療有效率的主要方法。目前臨床常用的降糖類藥物,以二甲雙胍為主。與注射胰島素相比,口服降糖類藥物對患者帶來的痛苦較小,患者的依從性較強。因此,可視患者的血糖水平,考慮給予其二甲雙胍等口服,同時,向患者強調依從用藥的重要性,達到預防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目的。

結論:

綜上所述,代謝紊亂、血管損害等為誘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主要因素。給予患者調節代謝類藥物、血流改善劑、降糖類藥物及抗氧化應激類藥物治療,效果值得肯定。臨床可視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病情給藥,提高疾病的治療有效率,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施兆明. α-硫辛酸與甲鈷胺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效果觀察比較[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6):57-58.

[2]何立明,何立華,楊力. 復方丹參滴丸聯合胰激肽原酶腸溶片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0):117+122.

猜你喜歡
發病機制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血糖水平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綜合護理干預對產后新生兒血糖水平影響
黃芪泡服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50例臨床觀察
臨床護理路徑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監測血糖依從率中的應用
黃芝通腦絡膠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
肝性心肌病研究進展
痛風免疫遺傳學機制研究進展
比較低GI型腸內營養制劑和普通均衡型腸內營養制劑對鼻飼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
淺析中醫中風病的病因病機
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25例臨床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