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治療對介入患者伴生心理疾病的臨床意義

2021-12-30 06:58黃竹瑛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1年14期
關鍵詞:心理治療心理疾病

黃竹瑛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療對介入患者伴生心理疾病的臨床意義。方法:隨機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介入患者均伴生心理疾病。根據患者在心理疾病改善方法上的差異將其分成對照組(31例)和觀察組(34例)2個組別。分別給予兩組患者常規治療、心理治療。觀察患者的心理疾病改善效果、滿意度。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治療用于介入患者伴生心理疾病的改善,效果顯著。

關鍵詞:心理治療;介入患者;心理疾病

【中圖分類號】R749.0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4-01

前言:作為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介入治療以創傷小、安全性高為主要優勢。在接受介入治療時,部分患者因過分擔憂病情、不了解介入治療等因素引發心理疾病,導致介入治療效果受到影響[1]。為了分析心理治療改善介入患者伴生心理疾病的效果,本文將65例接受介入治療并伴生心理疾病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治療流程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介入患者均伴生心理疾病。根據患者在心理疾病改善方法上的差異將其分成對照組(31例)和觀察組(34例)2個組別。對照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7.3±15.4)歲;血管內介入患者21例,非血管內介入患者10例。觀察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25-64歲,平均年齡(49.2±14.2)歲;血管內介入患者23例,非血管內介入患者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常規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介入伴心理疾病患者常規治療。

1.2.2心理治療方法

給予觀察組患者心理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所示:①心理咨詢方法。于安靜、安全環境下,對患者進行心理咨詢。適時通過貫注、傾聽、沉默、共情等咨詢技巧,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促使患者表達自身觀點和疑問,并使得患者積極面對自身的不足與問題,并加以解決。②音樂療法。參照介入患者的興趣偏好,選擇理國內外優秀作曲家,如查德布萊德曼、許鏡清等的作品,通過手機、收音機等設備為患者播放,促使患者在輕柔、歡快的音樂中逐漸擺脫不良情緒,恢復積極的心理狀態。③沙盤療法。根據患者心理疾病類型,選擇沙盤主題,要求患者按照1w/次的方式接受沙盤治療。在自由選擇沙具、擺放沙具的過程中,介入患者可逐漸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并加以解決。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心理疾病改善效果,評分項包含焦慮與抑郁2種。

觀察患者的滿意度。

1.4評價方法

1.4.1焦慮評價方法

分別于介入患者接受治療前、治療后,運用焦慮癥狀自評量表(SAS)對介入患者的焦慮狀況進行評估:該量表由20個評分項構成,臨界值為50分。評分標準為:重度焦慮:≥70分,患者頻繁出現焦慮癥狀,睡眠、飲食均受嚴重影響;中度焦慮:60-69分,焦慮癥狀間歇出現,睡眠及飲食受到一定影響;輕度焦慮:50-59分;偶爾產生焦慮癥狀,睡眠及飲食基本正常。無焦慮:<50分。

1.4.2抑郁評價方法

分別于患者治療前、治療后,選用抑郁癥狀自評量表(SDS)對介入患者的抑郁狀況進行評估。該量表采用4級計分,臨界值為53分。評分標準為:重度抑郁:>72分,患者出現嚴重的睡眠障礙和進食障礙,并伴有強烈的自殺觀念或行為;中度抑郁:63-72分,患者常常出現對事物不感興趣、情緒單一等問題,食欲明顯減退,睡眠受到一定影響;輕度抑郁:53-62分,患者偶爾產生抑郁癥狀,睡眠及飲食不受影響。無抑郁:≤52分。

1.5統計學方法

接受介入治療并伴生心理疾病患者的統計學工具選用SPSS20.0軟件。若P<0.05,可認為兩組介入患者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2患者的心理疾病改善效果

治療前,兩組介入患者的焦慮評分差異、抑郁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表1所示。

2.2患者的滿意度

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低于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兩組患者間的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表2所示。

3討論

3.1心理治療的優勢

心理治療可通過沙盤療法、心理咨詢、音樂療法等手段,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認知,有效解決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促進介入患者獲得良好預后[2]。

3.2心理治療的效果

上述研究表明,介入治療用于接受介入治療并伴生心理疾病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提升其滿意度。與常規治療組相比,二者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這種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結論:醫院可于介入治療伴生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療中推行心理治療。

參考文獻:

[1]郭婕. 社會工作介入大學生抑郁癥防治的初探[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0):72-74.

[2]賀娟. 護理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的心理疾病的影響[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9):7085.

猜你喜歡
心理治療心理疾病
團體心理治療對酒依賴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
得了強迫癥心理治療適合嗎
心理治療有七大誤區
莫擅自貼上心理疾病標簽
能治療心理疾病的耳機
研究稱心理疾病史與癌癥死亡風險相關
患有心理疾病更應注意防癌
心理疾病與精神病有什么區別?
精神疾病可以僅做心理治療嗎
攝影與心理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