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不規則抗體檢驗在輸血中的價值以及對輸血安全分析

2021-12-30 15:13王紅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1年14期
關鍵詞:輸血

王紅

摘要:目的:探索不規則抗體檢測在患者輸血過程中得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206例輸血患者,納入患者在行輸血前均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然后對檢驗結果的進行觀察。結果:在這次研究的206例患者中,共檢查出陽性患者8例,其中男性陽性檢驗率0.48%,女性陽性檢驗率3.39%,最終得出男性陽性檢驗率低于女性。結論:在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時可以提升輸血的安全性,對臨床意義十分顯著,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不規則抗體檢驗;輸血;輸血安全

【中圖分類號】R4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4-01

在很多臨床疾病中,患者需要通過輸血治療,但在實際的輸血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因此安全性是現在臨床中難以解決的一項問題,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在現階段來看,雖然臨床中已經采取了諸多的措施來降低患者對血液的依賴,但是對于危重患者而言,在出現大出血癥狀時不得不采取緊急輸血治療,才能有效的挽救生命,在此過程如果發生溶血性不良反應,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的威脅,由此可見,臨床中必須找尋一種措施,在輸血前提前做好所輸血液樣本于患者的血液匹配度,從而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的可能,這也是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的實際意義[1]。本文以此為研究目標,試分析不規則抗體檢驗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20年1月~2020年12月,納入我院206例輸血患者,男女比例為106:100,年齡22~66歲,平均(42.25±2.25)歲。納入標準:所選患者需要接受輸血治療;患者資料完善,無精神類疾病;知情研究并簽訂同意書;經我院醫學理論會批準。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臟器類疾病;已經納入其他序列研究。

1.2方法試驗儀器包括離心器,血型配血系統,還有微型凝膠卡。試驗所選儀器的試劑為抗球蛋白、抗體篩選細胞、微柱凝膠卡等。開始檢測前,首先對所有的參選患者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檢驗時抽取患者3mL靜脈血液,然后進行離心處理,并用微柱凝膠管保存,將其作為備用血清,然后取微柱凝膠卡分別加入0.5%的Ⅰ型篩選紅細胞,Ⅱ型篩選紅細胞,Ⅲ型篩選紅細胞,再加入患者血清,將樣本放置在37度孵育15分鐘,,結束后選擇離心機離心9分鐘后觀察檢驗結果。在檢驗時評判標準如下:若微柱底部出現沉積紅細胞,則表明為陰性;如果微柱上端有紅細胞聚集,則可以評估為陽性。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陽性檢驗率和X2檢驗結果。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陽性檢驗率以X2檢驗、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療效對比在此次研究中的206例患者里,共檢出陽性者8例,其中男性陽性檢驗率為0.48%,女性陽性檢驗率為3.39%,最終得出男性陽性檢驗率低于女性,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X2=4.589,P=0.032)

2.2抗體檢驗結果此次檢驗中抗-M型3例,抗-D型3例,抗-E型1例,抗-C型1例,未發現非特異性抗體。通過檢驗也可以看出,抗型-M和抗-D型的人數明顯高于抗-E型和抗-C型。詳見表1.

3討論

血液輸入對于大出血、滿足臨床輸血指征的患者而言是一種常見的臨床處理措施,通常需要在輸血前對患者進行常規的輸血前檢測,以防輸血的時候出現溶血反應。隨著檢測技術的不斷提升,相關輸血流程也在不斷的趨于完善,例如ABO、Rh血型鑒定失誤而引起的溶血反應相較于前幾年有明顯的下降。不過從近年來看,輸血治療現狀不良反應多集中在血型鑒定困難、不規則抗體所致的免疫性溶血反應等,這些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逐年遞增,不僅僅造成了血液資源的浪費,同樣也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因此在輸血治療前要進行不規則抗體篩查收到了越來越多的臨床學者的重視。

不規則抗體檢查是指血清中除了ABO血型抗體外,還包含了其他抗體,而這些抗體不符合Landsteiner規則。其中人類正常血液中最常見的抗體類型包括IgG和IgM類抗體,但不規則抗體大多數呈現為IgG抗體。一般不規則抗體也可以分為天然抗體、自身抗體以及同類抗體三種,所謂天然抗體是指個體偶然與自然環境中的某些血型抗體類似物結合,因此產生特殊抗體,此類抗體大多數形式為IgG+IgM共存。同類抗體指多個因素輸血和妊娠原因,致使異己血型抗原接觸后產生的抗體,通常以IgG形式單獨存在,當然少部分也有IgG和IgM共存的可能。因為在妊娠過程產生的同種抗體在母嬰雙方體內都可檢出,屬于IgG類抗體。自身抗體則是指個體自身免疫系統絮亂,人體自身針對紅細胞抗原產生的抗體。其中IgM類抗體屬于冷抗體,IgG類抗體則包含冷抗體和文抗體。除此之外,ABO亞型抗體和血小板抗體同樣也屬于不規則抗體[2]。

在所有由不規則抗體引發的不良反應中,最為常見的一項無疑是溶血性輸血反應,其發生率大約占所有輸血不良反應的10%左右,其中很多溶血性輸血反應因為輸注不相合的血液制品而是輸血者發生無效輸血或溶血反應。目前從臨床中實際病例來看,很多溶血性輸血反應多由IgG類不規則抗體引起的,而近年來該不良反應呈高發趨勢,難以遏制。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的機制為患者因輸血或妊娠產生不規則抗體,雖則和時間而不斷的衰減,因此在進行常規檢測時可能有假陰性風險,此類患者如果在接受輸血治療的過程時再次接觸相應抗原,可使機體迅速發生免疫反應,致使溶血性輸血反應發生。一般對于溶血性輸血反應而言,出現時應當立即停止輸血,可采取采取糖皮質激素等藥物進行積極預防,防止患者出現休克或臟器功能衰竭等危險[3]。即便如初,很多輸血患者如果發生溶血性輸血反應,仍然會有死亡的可能,因此在輸血前的檢驗工作中,必須提高重視程度。

實際上在人類的紅細胞血型系統中,分類極其復雜且龐大。就當前而言,臨床醫學工作者已發現33個血型系統不,500多種血型抗原,而且不同人群和名族間,血型抗原的分布均有一定差異性[4]。由此可見,血型抗原相對應的血型抗原種類分布十分復雜,所謂的不規則抗體通常在Rh血型系統中產生,而這一抗原產生的原因多與輸血以及妊娠有直接關聯。一般在不規則抗原篩查過程中,之前有過輸血史或妊娠女性人群中,陽性率檢出率更高;在孕婦中檢出率則相對于非孕婦而言更高??v觀全球各地,在不同區域間,人種不同或區域不同不規則抗體檢出率和抗體特異性分布也有一定差異性。據有關研究統計,在我國回族人群中,不規則抗體檢出率表明高于藏族;而藏族人群檢出率明顯又高于漢族。

綜上所述,當然從這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實際上不規則抗體陽性率出現的可能非常小,但在臨床應用中,如將含有對應抗原的紅細胞輸進患者體內,容易誘發溶血反應,使患者健康受到危險,這也就是輸血前為什么要就行不規則抗體檢驗的原因。

參考文獻:

[1]曹華琳,劉亞軍.核酸檢測與酶聯免疫檢測對輸血相關傳染性疾病的檢測效果對比分析[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9,19(2):171-173.

[2]李丹,曲浩魁,楊世明,等.血液高效價冷凝集素和不規則抗體對輸血相容性檢測的影響及對策[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9,35(3):262-265

[3]孫紅,馬春婭,朱正榮,等.92例不規則抗體篩查弱陽性檢測結果分析[J].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2019,32(8):609-611

[4]李秀文.不規則抗體篩查在預防輸血不良反應中的應用分析[D].東南大學,2017.

猜你喜歡
輸血
高縣農商銀行:金融扶貧從“輸血”到“造血”
從“輸血”到“造血” 阜陽潁東區探索精準扶貧
雙創需要金融創新“輸血”
患者血液管理的重要性與多學科團隊的作用
毛利率連降 97%營收依賴中移動 超訊通信企盼IPO“輸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