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地區巧女故事探析

2022-01-01 14:25易治穎
關鍵詞:青海地區和尚難題

易治穎

(青海師范大學 青海西寧 810008)

巧女故事是民間生活故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多維度的文化內涵,從愛情、婚姻、勞動、生活多個層面展現了女性的智慧與力量,反映了被壓抑在男權文化下的女性精神。在我國各地都有巧女故事的流傳,這些巧女故事織就了一張凸顯我國底層勞動婦女對于來自上層和異性壓迫的反叛精神的大網,塑造了我國普通勞動婦女心目中機智聰明能干的典型形象。流傳于青海地區的巧女故事雖然數量不多,但其反映的主題愛憎分明,具有鮮明的褒貶意識,對于智慧女性的贊美和對于壓迫的厭惡之情呼之欲出。本文嘗試對青海地區巧女故事的類型進行歸納梳理,并在地域性的基礎上探討這類故事所展現的文化內涵及其社會價值。

一、故事類型

康麗在《巧女故事》中將巧女的類型分為施巧計處理萬事、善言辭巧解難題與勤思索不畏艱難三個大類,與婁子匡在《巧女與獸娘故事的探討》中將巧女故事分為善處事、善說話、善理解三種類型基本一致。本文依據婁子匡的分類方法,同時借鑒張思《湘西巧女故事研究》中對于湘西巧女故事的二級分類體系,將青海民間巧女故事的情節類型做以下分類:

(一)善處事型

善處事型故事是指巧女在面對具有危險性的難題時通過自己的智慧化險為夷。青海地區善處事型巧女故事可分為智懲惡人式、智解難題式兩類。

1.智懲惡人式。故事的基本情節是:家中長輩被惡人為難而發愁,巧女替長輩解決難題,惡人懷恨在心想要害死巧女,巧女以智慧化險為夷。這類故事往往有多個難題,通過巧女對這些難題作出的反擊以及對壞人的懲戒,展現了巧女的智慧。比如在門源縣一帶流傳的《能姐兒》,其基本情節為:阿媽和阿爸因為矛盾而拽斷了小羊羔的羊尾巴,有一天羊尾巴變成了小女孩,成為老兩口的孩子,取名能姐兒,某天阿媽被一個路過的和尚故意為難,能姐兒憑借智慧替阿媽反擊了和尚,卻惹起和尚的殺心;和尚要求帶走能姐兒,并且想趁晚上睡覺時將她踹入河中淹死,早已洞悉一切的能姐兒將自己與鑼鍋、帳篷的位置調換,于是和尚把自己的東西踹進了河里,能姐兒憑借自已的聰明與膽識,依舊活得好好的;第二天,和尚又想趁能姐兒睡著時將她燒死,結果能姐兒偷偷將騾馬牽到自己睡的草窯洞,自己睡在了騾馬睡的土窯,騾馬被和尚燒死,能姐兒又一次躲過了和尚的陰謀;然后和尚將能姐兒帶回寺院,讓能姐兒好好打掃,能姐兒將酥油炒面捏成“尕兒”放在地上,當著和尚的面吃下去,和尚嘗了最后一小塊“尕兒”以為豬屎真的是好吃的,第二天學著能姐兒趴在地上吃豬屎,發現被整了;之后能姐兒又帶著和尚去掏蜜蜂窩,結果被蜜蜂蟄咬時和尚讓能姐兒用鐵榔頭打自己,最終付出了生命。故事中壞和尚數次給能姐兒出難題,試圖通過這些難題剝奪能姐兒性命,但每次都被能姐兒識破,并使得和尚最終賠上了自己的性命。這類故事展現的正反派對立思維,也是民間故事固有的范式之一。

2.智解難題式。此類故事的巧女角色基本上是巧兒媳婦,講述的是巧兒媳的智巧心思,巧兒媳故事“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產物”,在反映社會底層女性的追求與精神上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這類故事往往有一個為難巧兒媳的相公的角色,這個角色可能是后母、也有可能是岳父或者其他人,而巧兒媳依靠自己的智慧,一次又一次解決了難題。

同德縣流傳的《金子成灰人變猴》,就是以巧女通過了公公的考驗和從父親那里取回自己的財產等情節內容體現她的“巧”。故事中先是富人想給傻兒子娶個聰明媳婦,通過“房頂種莊稼”和“長輩吃骨頭還是吃肉”兩個小問題來考察選擇的姑娘是否聰明和孝順,由此選出了心儀的兒媳婦;然后給傻兒子出難題,讓他“將羊趕去城里,買些人能吃,雞也能吃的東西用羊馱回來”,巧兒媳教丈夫剪了羊毛賣掉,然后再買西瓜馱回來,富人知道后很欣慰,臨死前將金子埋在了房子中間的梁柱下,拴上一只猴子;幾年后巧兒媳和丈夫發現了金子,決定暫時交給岳父保管;后來兩口子想要拿回金子,岳父說金子變成灰沒有了,于是聰明的兒媳婦將公公留下的猴子訓練得會做家務,然后邀請自己的父親來做客,讓猴子款待,并讓丈夫告訴自己的父親,他的女兒變成猴子了,以此拿回了屬于夫妻倆的金子。這類故事中女性的智慧與品德都得到了深刻展現,而傻丈夫是作為配角襯托主角的靈巧與機智的存在。通過這類蠢笨人物的陪襯,將故事的主人公——巧女推于臺前,為她們展現自己的聰明睿智起到了襯托作用。

另一則智解難題的故事是流傳在湟中縣的《聰明媳婦》,故事內容大致是由于兒子呆傻,后母要求他“把羊賣掉,再買上些韭菜”馱回來,結果傻兒子進城后遇見了聰明的姑娘,教他賣羊毛解決了這個難題,于是父親和后母決定將那個聰明的姑娘娶回來;之后傻兒子去賣馬,結果買家沒給錢,只留了一段話給他,他回來后告訴自己的聰明媳婦,聰明媳婦很快就解出了答案,讓自己丈夫拿回了賣馬錢;買馬的買家心有不甘,多次挑撥傻兒子和聰明媳婦的關系,結果傻兒子真的把自己的媳婦休掉了,后來有人告訴他不可以隨意拋棄妻子的道理,于是傻兒子醍醐灌頂,找回了自己的聰明媳婦。這個故事除了通俗的解決難題,還雜糅了巧解隱喻的情節,通過語言藝術將答案藏在話語里,看起來好似難以理解,實際上更加凸顯出主角的超人智慧,同時也突顯出了民眾對于語言的熟練運用與特有理解?,F將買家的這則隱喻與巧媳婦的解答摘錄如下:

他說:“今天沒帶錢,我的名字是雪上落霜,我的家在十里、十里、還十里,門上有一個豬吃米,房背后有一條鬼走路,等到馬蹄兒圓的時候你來取,我一手交清?!?/p>

妻子想了一想說:“你不要難心。雪上落霜是他的姓,他姓‘韓’?!?、十里、還十里’是他家在三十里鋪,‘豬吃米’是碾子,‘鬼走路’就是房背后有一個墳灘,‘馬蹄兒圓’就是十五月亮圓的那天你去取就是了?!?/p>

(二)善說話型

善說話型就是指故事中的女性通過語言體現出自己的靈敏心思,青海地區巧女故事主要有避諱式、妙對無理式、妙諷登徒子式三種類型。這三類種類型具有不同的特征,避諱式表現出傳統文化的孝道,妙對無理式中女性的反詰多是以牙還牙,妙諷登徒子式則是顯而易見的反諷,三種類型都體現出了女性的機智與聰明。

1.避諱式。避諱式巧女故事主要是講巧女因為對長輩的尊敬而避諱某一字,外人聽說以后特意來為難她,巧女通過語言的藝術巧妙地化解了他人給出的難題。樂都縣流傳的《聰明的兒媳婦》講的就是巧兒媳為表示對公公趙九爺的尊敬,平時說話都避諱“九”字,因而莊子上的人故意設計為難兒媳,他們讓兒媳轉告公公“來了九個人,拉著九匹馬,每人懷抱著一瓶酒和一捆韭菜,請趙九爺去喝酒”,聰明的兒媳將“九個人”巧妙地轉述成“四、五個人”,將“韭菜”轉述成“扁葉菜”,避開了眾人的設計。這類巧女故事通過語言藝術上的巧妙迂回展現巧女的“巧”,也從側面反映我國傳統社會中對于長輩的尊重與愛護。避諱這一禮儀自古有之,《公羊傳》有“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的記載。這種禮儀在傳統文學作品中也不乏相關記載,《紅樓夢》中就有林黛玉因母親名而避諱的情節。避諱已成為我國傳統社會一大習俗慣制,青海地區來自不同民族的文化交融成為當地的獨特文化,但仍然保持著中國傳統主流文化的內核,由此可見一斑。

2.妙對無理式。此類故事情節多是有人故意為難主角的親人,比如流傳于樂都縣的一則《能姐兒》故事的異文,講述的是和尚為難莊稼人,莊稼人的女兒墜兒機智反駁兩個和尚的故事。故事中和尚因為莊稼人走得太急打斷了他們的喧話②;第二天和尚來到莊稼人家里取“干淡”本兒,遭到墜兒的反擊:

緊接著大和尚已經進門來了,看見是一個姑娘,大聲說:“丫頭,你爹爹來?”

墜兒答道:“我爹爹找露水種子去了?!?/p>

和尚道:“露水還有種子嗎?”

墜兒忙問道:“喧‘干淡’還有本兒哩嗎?”

之后小和尚來為難墜兒,亦被她反駁得啞口無言。由以上文本可以看出墜兒在面對和尚無理要求時充滿智慧的回答。這類文本不僅僅是在巧女故事中出現,青海地區大量的機智人物故事都是通過對他們言語上的刻畫來體現他們的智慧與善辯的。

3.妙諷登徒子式。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流傳的一則民間故事《好青草》屬于此類巧女故事,故事基本情節是一個年輕媳婦兒在房上曬青草,因為好看引來了幾個過路和尚的目光,和尚因而挑逗年輕媳婦兒,卻被年輕媳婦兒反諷:

幾個和尚路過這里,他們三步一回頭地看這個媳婦兒,最后還索性站著看她不走。這個新媳婦兒轉過身瞅了他們幾眼。

就這個時候,一個和尚挑逗地說:“好青草??!”

年輕媳婦接過和尚的話茬兒回答說:“青草不好還能把幾個禿驢的脖子擰轉過嗎?”幾個和尚臉一紅,自討沒趣走了。

這個故事描述了巧女在面對登徒子們的調戲時伶牙俐齒的形象,通過反問將好色的和尚比作禿驢,以雙關、比喻的手法斥責了和尚的挑逗心思,諷刺意味入木三分。

二、文化內涵

(一)兩性之間的博弈

1.男性與女性社會地位的爭奪。同一母題和類型的故事主角的性別在流傳中可以置換。相同或相似的故事情節,主角不同,所體現的文化內涵也有所變化?!度A日哈智斗瘸喇嘛》與《能姐兒》的故事情節基本一致,但主角華日哈是男性。這兩則故事均以難題為主線推動情節的發展,并且最終壞人以付出生命為代價。兩則故事的主角性別不同,故事出現的配角——即阿爺和阿奶,他們的地位也有所不同。在《華日哈智斗瘸喇嘛》的開頭,女性是被男性捉弄的對象③,而在《能姐兒》中阿奶和阿爺是因為吵架鬧分家而不小心拽斷了羊尾巴。兩則故事通過主角性別的置換,呈現出不同的女性地位,后者女性地位明顯高于前一則故事,從而體現出故事中男性與女性關于社會地位的斗爭。

2.男性對女性文化上的壓制。在千年的男權統治下衍生出來的巧女故事是民間故事中獨樹一幟的存在,它具有獨特的文化意蘊?!扒膳适路从沉松鐣畹讓拥膭趧計D女,要求改變自己卑下的社會地位和解除‘四權’束縛的強烈愿望”④。通過對女性解決各種難題的描繪,贊揚了她們的智慧與能力,展現了女性的聰明才智。

不管是出現主角從男性轉變為女性的《能姐兒》故事,還是不畏權勢的《媳婦難倒縣太爺》故事,故事中的女性敢于向和尚與縣太爺等強權挑戰,并且最終通過自己的智慧獲得了勝利,都體現出了底層女性對男權的反叛精神。但是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男權文化對于女性這種反叛精神的壓制,比如在《能姐兒》中,和尚要從阿奶手中要走能姐兒,阿奶就不得不答應;在《聰明媳婦》故事中,丈夫因為他人挑撥休了巧媳婦,巧媳婦還是選擇點醒丈夫兩人重歸于好;在《媳婦難倒縣太爺》中媳婦和縣太爺之間的互動始終是通過媳婦的公公進行的;而在《金子成灰人變猴》中,巧媳婦面對的第一個考驗是孝順公公,公公死后,她的生活重心轉變成伺候丈夫,而她自己的娘家成了外人。從上述故事中所展現的這些情節,仍舊可以看出深深植根于傳統社會的男權文化對于女性反叛精神的壓制。因而這些巧女故事中隱藏的不僅僅是女性的反叛與掙扎,還充滿了男權文化對女性精神的壓制。

(二)階層之間的沖突

上述故事大部分都是巧女與和尚之間的對弈。青海地區由于歷史的影響,佛教文化盛行,而在青海民間巧女故事中,和尚總是以反面人物的形象出現,他們壓榨民眾、欺壓百姓,卻總是被聰明機智的主角以各種方式懲罰。像《能姐兒》中的和尚僅僅是因為能姐兒解決了他的難題就生出了許多害死能姐兒的主意,如燒死、淹死、找借口打死能姐兒等,但都被能姐兒一一化解。而在其異文中的和尚因為莊稼人曾經干涉過他們的不軌行為,所以借口莊稼人走得快打擾他們的喧話索要賠償。至于《好青草》這則故事中更是平鋪直敘了和尚的好色之心。民間故事源于民眾生活,即使這些巧女故事的主題具有世界性特征,但在流傳中也會受到地方性文化的影響,依據當地的文化特征與歷史背景被改編成適合當地文化特色的文本。這些巧女故事的文本實際上體現出了當地民眾與和尚、官僚這些階層之間潛在的矛盾沖突,這種沖突體現在巧女故事中就是處于高階層的人們對下層百姓的巧取豪奪和壓榨戕害。

三、現實價值

(一)地域文化的呈現

作為民間故事的一部分,青海地區的巧女故事也反映了當地獨特的語言風格和民俗特色,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和地域特色。青海地區的民間巧女故事在流傳與傳播過程中滲入了明顯的地方性文化風格。故事中出現的動物以羊、馬為主,這是由于在青海地區羊和馬是一種常見的家養牲畜。特別是羊,幾則巧女故事中涉及到有關于羊的內容包括放牧、剪羊毛、賣羊毛等具有濃厚牧民生活特色的情節,甚至主角就是通過羊尾巴變成的。從語言層面來看,主要體現在故事文本中話尾的語氣詞以及部分用字上,像“我不知道怎么辦哩”“還有本兒哩嗎”“你吃上”“尕娃”“喧話”“阿涅”等詞句,都具有濃郁的地方性語言特色。雖然故事數量有限,但其中囊括了青海地區農牧生活、青海地區的階層分布以及青海地區的方言文化等多個文化層面,這些地域色彩濃厚的民間故事對于研究青海地區民間語言和民眾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

(二)情感宣泄的需要

青海地區的巧女故事不僅展現了青海地區民眾心目中的智慧女性形象,而且通過講述這些故事,完成了自己的情感宣泄。首先是通過角色智慧度的對比隱晦地表達了“女子未必不如男”的思想,巧媳婦和傻丈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人物刻畫形成兩個極端,以表達對于現實生活中女子總被認為不如男子聰明的這類偏見的不滿。其次,這類故事重于描寫伶牙俐齒的巧女形象,以她們的語言智慧來完成對故事中反角的諷刺,同時也通過言語宣泄女性內心的負面情緒。最后就是通過對故事中女性地位的拔高,表達對現實生活中女性社會地位低下的不滿。因而在這些巧女故事中,女主人公的地位是高于男性的,丈夫要服從于妻子的決定,長輩要尊重女兒或兒媳的選擇,而女主人公的決定與行為最后往往也會為家庭帶來好處??偠灾?,就是通過對女性的智慧及其他方面的刻畫,來完成女性對于自己身份地位的幻想,以緩解女性在現實生活中的負面情緒。

(三)民間孝道的宣揚

青海民間巧女故事最重要的文化價值之一就在于對孝道的強調,不管故事中的巧女形象是巧媳婦還是巧女兒,都特別強調了對于長輩的孝順和尊敬。上文中除了避諱式中所例舉的一則故事大張旗鼓地對“孝道”進行宣揚以外,智解難題里所例舉的《金子成灰人變猴》也涉及了“孝”。該故事通過“房頂種莊稼”和“長輩吃骨頭還是吃肉”兩個問題來為傻兒子擇妻,第一個問題考驗女主人公是否智慧,第二個考驗女主人公是否孝順,只有既智慧又孝順的女子才能成為自己的兒媳婦?!赌芙銉骸房瓷先ナ桥魅斯c壞人的斗智斗勇,但是這個故事得以發展的前提是女主人公對“阿涅”的維護,潛藏其中的仍舊是“孝”。但是這個“孝”的對象又是有其范圍的,只對自家長輩孝順,在娘家時要孝順的是自己的父母,一旦出嫁之后,就成為了別人家的人,孝順的就是公公和婆婆了。民間故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它作為民眾的生活創造,存在于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通過不斷地傳承與講述,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民眾的身心。這種內化于巧女故事之中的孝道文化也會在一次又一次的重述之后,逐漸影響青海地區的女性,使她們得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關于“孝道”的文化心理。

四、結語

雖然青海地區民間巧女故事類型不甚豐富,但其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卻十分充實,作為世界性巧女故事中的一小部分,它呈現了豐富的文化意義。故事既展現了民眾之間所廣泛存在的兩性間壓制與反抗、屈服與掙扎的內部沖突,呈現了巧女故事所擁有的女性反叛精神的深層意蘊;也通過對女性角色的刻畫表達了民眾自己內心的思想情感,完成了情感上的宣泄。同時,故事中內化了民間文化中重要的“孝道”文化,使得故事在講述中具有了潛移默化的教育意義。由此可見,在研究民間巧女故事時,除了關注故事中所呈現的女性覺醒的自主意識和掙扎精神,我們也應該關注在這種封建男權文化下所生產出來的女性故事里蘊含的對于女性的教育內容及其意義。

注釋:

①喧話:聊天,閑聊。

②干淡:閑扯。

③《華日哈智斗瘸喇嘛》的開頭是老兩口分家務活,阿爹多次捉弄阿涅(指奶奶),導致阿涅拽斷了羊尾巴,羊尾巴放在筷籠里變成華日哈。

④鐘敬文:《中國民間文學概論》(第一版),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220頁。

猜你喜歡
青海地區和尚難題
三個和尚有水吃
小和尚
狗之難題
向前奔跑的和尚蟹
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林木修枝撫育的技術探討
青海地區節能日光溫室油桃栽培技術
難題大作戰
青海省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與問題分析
巧解難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