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皮血管肉瘤1例報道

2022-01-08 06:54林財輝
罕少疾病雜志 2022年1期
關鍵詞:肉瘤免疫組化血腫

林財輝 龔 進

福建省龍巖人民醫院燒傷整形科 (福建 龍巖 364000)

頭皮血管肉瘤是一種臨床少見的血管內皮細胞惡性腫瘤,早期診斷困難。最近剛好收治1例此種病人,現將該病人在我院的診治情況進行總結,以提高對該病的再認識。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78歲,以“左額部頭皮淤血、腫痛不適2個月”為主訴于2020年8月20日入院。自訴緣于入院前2個月打乒乓球時頭部不慎撞傷桌緣致左額部頭皮擦碰傷,當時輕度頭痛、頭暈,此后左額部受傷處頭皮淤血、局部腫痛不適(可能之前就有瘀斑未發現)。40d前分別到我院普外科、神經外科擬“頭皮血腫”住院治療,左額部頭皮淤血斑擴大,中央區變黑,伴滲血水,病情無改善,經會診,轉入燒傷整形科,??魄闆r:左額頭頂部一5.5cm×5cm大小(圖1)局部皮下淤血斑病灶,邊界清晰,稍腫脹,輕壓痛,未觸及博動感,未見明顯滲血、滲液,眼瞼無浮腫,耳后、頸部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顏面五官及心肺腹部檢查無特特殊異常;既往有高血壓病史20年。

2 治療方法

開始時仍考慮外傷后頭皮血腫愈合不良,分泌物細菌培養(-),給予負壓吸引換藥等治療15d后,創面仍然無法愈合(圖2)。換藥見左額部病灶皮瓣增生、淤血、海綿狀、局部壞死,病灶仍然有血水流出,同時右顳頂部頭皮又新出現的淤斑病灶,中央變黑小破潰,范圍逐漸擴大(圖3)。

考慮不排除血管腫瘤病變,經過三次溝通,給予取病理活檢,報告:考慮(左額頭):(左前額病灶上、中、下三處活檢組織):血管源性腫瘤,血管內皮細胞增生伴異型性,局部見壞死組織,高分化血管肉瘤不能排除。免疫組化:CD34(+)、D2-40(+)、Vim(+)、SMA(-)、HMB-45(-)、S-100(-)、Desmin(-)、Ki67(約25%+)。病理結果見圖4~6。診斷明確后,建議給予手術等綜合治療,但病人及家屬擔心病人年齡較大,術后所植皮片壞死等手術并發癥,要求保守治療。選擇先行局部放射治療,放療方案:頭皮病灶6 MV-X線(DT 2.0 Gy×25 f,5f/w)。

圖1 左額部頭皮入院時病灶圖片。圖2 負壓吸引換藥治療15d后時病灶圖片。圖3 右顳頂部頭皮出現的新病灶。圖4~圖5 HE染色血管內皮細胞增生伴異型性。圖6 免疫組織化學(SP×400)、CD34(+)。

3 討論

頭面部血管肉瘤是血管肉瘤最常見的表現形式,主要累及頭、面部皮膚[1]。以單發為主,大小通常為1~4cm,有結節狀或瘀血斑塊,偶有淺表血管擴張,少數表現為良性,邊界清,發展緩慢;而惡性者浸潤快,另外一些可以轉移,肺最易受累,一些病例,在皮膚病灶切除幾年后,還能出現轉移,主要通過淋巴管或血行。該腫物應與卡波氏肉瘤、血管球瘤相鑒別。局部病理檢查是確診的主要方法,但初次病理活檢往往可出現假陰性,部分病例需要多點位多次活檢才能確診[2]。血管肉瘤主要通過免疫組化確定血管標志物來確診。內皮特異性免疫標記物包括CD31、CD34和血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vWF顯示高特異性,靈敏度相對較低;而CD34和CD31顯示出高度特異性和靈敏性[3]。頭皮血管肉瘤免疫組化常見CD31、CD34、Ⅷ因子及抗波形絲蛋白(vim)陽性[4]。本研究例免疫組化提示CD34(+)、D2-40(+)、Vim(+)、Ki67(約25%+)陽性,符合血管肉瘤診斷;血管肉瘤治療上早期盡可能完整切除腫瘤,部分切除不徹底者可加放射治療,但此腫瘤復發率仍較高,約有半數患者引流區可有淋巴腫大,手術常需同時行淋巴結清掃,此腫瘤發病率低,對化療是否有效,尚不肯定,目前還沒有標準的化療方案[5],而且緩解期短。該疾病早期診斷比較難,經常誤認為包括與創傷有關瘀血斑、血腫和膿腫等而延誤病情。結合本病例,該病人入院時自訴頭部外傷,局部淤斑、腫痛,癥狀、體征確實像外傷導致的血腫,誤導醫生一味往年紀大,創面愈合不良考慮,再加上該病發病率低,臨床罕見,醫生缺乏經驗,后期病人又拒絕兩次相關病理檢查,才導致病人在拖延2個多月后才明確診斷及治療,今后須吸取教訓。

猜你喜歡
肉瘤免疫組化血腫
硬腦膜外和硬腦膜下血腫相關知識,你應了解嗎?
肉瘤和癌,一對性格習性迥異的兄弟
免疫組化病理技術及質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脂肪肉瘤,早發現才可能有好預后
護理多發性顱內血腫患者時需要注意哪些情況
病理科為什么要做免疫組化
自動免疫組化染色與人工染色對CerbB—2的影響
腦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腫擴大的危險因素臨床分析
肺尤文肉瘤1例報告
硬膜外血腫“T”管引流效果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