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化健康教育聯合理性情緒療法在冠心病中應用價值探討*

2022-01-08 06:54李貝貝
罕少疾病雜志 2022年1期
關鍵詞:信念療法理性

李貝貝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內科六病區 (河南 鄭州 450016)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研究發現,長期堅持用藥治療、嚴格控制危險因素,患者可長期存活,且利于提高生存質量[1]。但多數冠心病患者對疾病缺乏正確認知,健康行為差,且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導致治療依從性較低,對治療效果及預后產生了不利影響[2]。因此,加強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并給予心理干預,減輕不良情緒對治療與疾病的不利影響,對提高療效、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積極意義。但目前臨床尚缺乏一種科學、有效的干預方案指導并開展健康教育與心理輔導工作?;诖?,本研究試分析多元化健康教育聯合理性情緒療法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以期為冠心病患者尋求一種科學、有效的干預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4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心功能分級Ⅱ~Ⅲ級[3];未合并腦血管病變;肝、腎功能正常;無認知及溝通障礙;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惡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合并惡性腫瘤;合并精神疾??;合并意識障礙或視聽障礙;入院后行急診手術或入ICU治療。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58.69±5.83)歲;受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及???1例,本科及以上12例。觀察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齡39~71歲,平均年齡(59.47±6.11)歲;受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及???2例,本科及以上10例。兩組臨床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干預方法對照組開展傳統講座式健康教育,并給予用藥、生活質量、運動、膳食指導。在上述基礎上,觀察組開展多元化健康教育聯合理性情緒療法:(1)多元化健康教育:組建健康教育小組,成員包括醫生、責任護士、營養師與康復師,根據患者對冠心病相關知識認知度,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宣教內容包括冠心病病因、發病機制、治療現狀、預后、健康影響因素(飲食、運動、作息等)等;宣教方式采取視頻宣教、回授法宣教、同伴宣教、微信平臺宣教、發放《冠心病健康教育手冊》,多元化方式進行宣教,可根據患者個體特征,如受教育水平、理解能力重點選擇,目的在于將健康教育落實到實處。(2)理性情緒療法:心理診斷:與冠心病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途徑,通過詢問、觀察等方式,明確并掌握患者心理問題,如冠心病反復發作對身心的影響、治療經濟負擔重等;領悟:引導患者認識到自身不理性情緒與信念的表現,如因擔心治療費用而拒絕治療、因疾病過度焦慮而導致失眠等,向其解釋這種不合理的情緒與信念其實屬于疾病有關的身心應激反應;修通:針對上述不理性情緒、信念,與患者進行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動搖患者非理性的信念及情緒,反復進行辯論,使患者意識到非理性信念及情緒不現實,如因經濟負擔而拒絕治療,可能延誤最佳治療時機而延誤病情,會進一步增加治療費用;再教育:在患者非理性信念發生動搖時,及時參與幫助其擺脫存在的各種非理性信念,并幫助其樹立新的合理理念,形成健康行為,如積極配合治療、遵醫囑用藥有利于疾病控制,可減少因反復住院增加治療費用等,反復強化,使理性信念與情緒占據主導地位。兩組均干預4周。

1.3 觀察指標(1)知信行狀態。采用我院自制《冠心病“知信行”調查問卷》評估,包含健康知識掌握度、健康信念、治療依從性3個維度,每維度分值范圍0~100分,分值越高越好。(2)心境狀態。采用焦慮(SAS)、抑郁(SDS)自評表評估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各項分值范圍均0~100分[4],其中SAS評分<50分、SDS評分<53分判定為心境狀態良好,SAS評分50~59分、SDS評分53~62分為輕度障礙,SAS評分60~69分、SDS評分63~72分為中度障礙,SAS評分>69分、SDS評分≥73分為重度障礙。

1.4 統計學方法通過SPSS 22.0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Ridi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知信行評分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度、健康信念、治療依從性各維度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知信行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知信行評分比較(±s,分)

2.2 心境狀態觀察組心境障礙發生率為7.69%,較對照組低(25.00%,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境狀態比較[n(%)]

3 討論

冠心病在中老年群體中具有較高發病率,需長期服藥治療,以控制心絞痛發作,降低心臟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改善患者預后[5]。但實踐發現,多數患者缺乏對冠心病的正確認識,健康信念差,且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焦慮、抑郁等心境障礙,加之存在不良作息及飲食習慣等,導致治療依從性差,難以有效控制病情,不利于疾病轉歸,甚至可能導致病情加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6-7]。因此,重視健康教育與不良情緒干預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傳統健康教育多采用醫護人員說教形式進行,患者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宣教形式單一,內容流于形式,缺乏針對性,難以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無法從根本上糾正患者有關疾病的錯誤認知。多元化健康教育是一種集不同時間、空間、形式與輔助支持對象于一體的綜合性宣教手段,根據患者個體特征,如對疾病的認知度、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等,制定針對性健康教育方案,并采取視頻宣教、回授法宣教、同伴宣教、微信平臺宣教等多元化形式進行健康教育,利于充分落實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確、深入了解疾病[8]。此外,理性情緒療法由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創立,其主張通過純理性分析加邏輯思辯這一過程改變受干預者的非理性信念與情緒,進而幫助其解決不良情緒,形成健康、正確行為方式。近年,理性情緒療法越來越受臨床重視,已逐漸開展應用于各種疾病患者心理干預,并取得初步成效[9-10]。本研究給予冠心病患者多元化健康教育聯合理性情緒療法,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與冠心病有關的知信行狀態、心境障礙發生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上述健康教育方式與情緒干預方法有利于糾正冠心病患者疾病認識、提高健康信念、形成健康行為,且可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改善心境狀態。分析原因可能在于,采取多元化健康教育可避免傳統單一說教式健康宣教弊端,進而取得理想宣教效果,使患者充分認識冠心病,糾正以往錯誤認知,樹立康復信念,自覺采納健康行為,同時開展理性情緒療法,使冠心病患者逐漸形成理性思維模式,并應用理性思維控制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故對改善患者心境狀態有積極作用。

猜你喜歡
信念療法理性
“雙減”的路向反思與理性審視
Rejection therapy 拒絕療法
有一種信念,叫“中國紅”
為了信念
冠軍賽鴿的信念(上)
人人都能成為死理性派
圍墻的信念
對體能訓練認識的理性回歸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血性理性 鏗鏘交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