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對高病毒載量慢性乙肝患者的T細胞亞群及血清脂聯素、IFN-γ、IL-2水平的影響

2022-01-08 06:54張金艷馬洪德楊汝磊
罕少疾病雜志 2022年1期
關鍵詞:卡韋載量亞群

張金艷 馬洪德 楊汝磊

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慢性乙型肝炎作為一類常見肝臟病癥,全球范圍內具有龐大感染人群,逾20億人,且近3.5億人為慢性乙型肝炎攜帶者,現已成為困擾全世界的社會公共衛生難題[1]。而我國為慢性乙型肝炎高發地區,一般人群乙肝病毒(HBV)攜帶率達9.09%[2]。通常來說,HBV并不直接對肝細胞造成損傷,往往是通過機體免疫應答,尤其是T細胞免疫作用,致使機體肝細胞呈纖維化病理改變,由此,病情進展至肝硬化、肝癌及相關合并癥,最終導致患者死亡。而高病毒載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更為危重,尤需采取特異性治療方案糾正機體紊亂免疫應答。此前,由于以往疾病治療特異性藥物缺乏,多行護肝、營養支持及減黃等對癥治療,療效一般。而隨著研究不斷深入,諸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韋等抗病毒藥物相繼上市,現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控及治療領域逐步得到應用[3]?;谖覈鴩?,抗病毒藥物應用以恩替卡韋為臨床常見。而恩替卡韋對患者T淋巴亞群及相關亞型水平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故本研究以此為著力點開展研究,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從本院于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慢性乙肝患者中篩選經熒光定量PCR法測定HBV-DNA>2×105IU/mL為高病毒載量86例進行研究,各43例。其中,對照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28~62歲,平均年齡(44.16±6.23)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83±2.15)年。觀察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30~64歲,平均年齡(44.31±6.17)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76±2.09)年。以上兩組關于性別、年齡及病程等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符合2019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4]中診斷標準,且經本院行乙肝兩對半等檢查確診;高病毒載量:HBV-DNA>2×105IU/mL;非其他原因致使谷丙轉氨酶(ALT)持續異常(以正常值上限2倍及以上為參考但不局限);年齡20~70歲;研究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排除標準:伴有甲型、丙型等肝炎病毒重疊感染;諸如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等疾??;不符合ETV等抗病毒藥物治療適應證;妊娠期女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對癥治療,諸如減黃、保肝及營養支持等,具體藥物有甘草酸二銨注射液、天門冬氨酸鉀鎂、氨基酸及維生素C等。觀察組則在以上治療基礎上予以0.5mg恩替卡韋分散片(國藥準字:H20100018,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于空腹下口服,每天均1次,兩組均持續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T細胞亞群、病毒載量指標及Th1/Th2型與相關炎性因子水平。其中,(1)T細胞亞群水平:涵蓋成熟T淋巴細胞(CD3+)、輔助T淋巴細胞(CD4+)及毒性T淋巴細胞(CD8+),檢測均運用美國BD公司FACS Calibur型流式細胞儀;(2)病毒載量指標水平: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及乙肝病毒脫氧核苷酸(HBVDNA),均采用熒光定量PCR法測??;(3)Th1/Th2型與相關炎性因子水平:囊括血清脂聯素(ADP)、干擾素-γ(IFN-γ)及白細胞介素(IL-2),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進行測定。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軟件行處理分析,以(χ-±s)表示T細胞亞群、病毒載量指標及Th1/Th2型與相關炎性因子水平,行t檢驗,若P<0.05,差異判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T細胞亞群水平比較經治療,兩組CD3+、CD4+水平均見提升,CD8+水平有一定下降,觀察組CD3+、CD4+水平較對照組更高,CD8+水平則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T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2.2 兩組病毒載量指標比較經治療,兩組HBsAg、HBeAg及HBV-DNA載量水平均見相應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毒載量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病毒載量指標比較(±s)

2.3 兩組Th1/Th2型與相關炎性因子水平比較經治療,兩組ADP水平呈上升趨勢,IFN-γ及IL-2水平均呈下降趨勢,觀察組ADP水平高于對照組,FN-γ及IL-2水平均更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Th1/Th2型與相關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Th1/Th2型與相關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3 討論

慢性乙型肝炎是形成肝硬化的主要原因,發生率6%~20%。究其起病機制,現階段重要治療靶點為免疫應答及炎性反應調節,有利于延緩肝硬化進程[5]。而發展至今,以恩替卡韋等抗病毒藥物治療手段已成為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關鍵。而據張小玉等[6]的研究指出,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有益于T淋巴細胞亞群改善,該藥物通過HBV多聚酶競爭性結合,HBV多聚酶啟動抑制作用產生,由此mRNA及HBVDNA生成減少,從而達到HBV病毒復制進程阻礙效果,有利于病毒清除。但恩替卡韋治療對于機體諸如T淋巴細胞亞群所發揮免疫功能的影響所涉研究較少。而在目前抗病毒治療的必然發展趨勢下,明確恩替卡韋藥物對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作用,可為抗病毒治療適應癥拓寬提供可靠依據。

而由賈繼東等[7]的研究通過2019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亮點發掘,相比于2015版,2019年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方案已適有一定程度拓寬,指南指出HBV-DNA呈陽性,ALT除其他原因外持續異常便可開展抗病毒治療,已不再局限于HBV-DNA升高、ALT呈最高限2倍及以上指征。對此,本文圍繞這一主題納入高病毒載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臨床隨機對照研究,旨在探討恩替卡韋對患者T淋巴亞群及相關亞型水平影響。而陳竹等[8]的研究指出,高病毒載量人群T淋巴亞群失衡更為顯著,由此機體免疫功能減退更為嚴重。由此,利用恩替卡韋是否可糾正患者細胞免疫功能需進一步研究。而本研究結果顯示,經治療,兩組CD3+、CD4+水平均呈上升,CD8+則顯下降,觀察組變化幅度較對照組更高。而機體遭受HBV感染后,可驟然降低機體CD3+、CD4+及CD8+水平,經采取不同治療策略后,兩組CD3+、CD4+及CD8+水平上升,可見對癥治療及抗病毒治療均可改善T淋巴亞群指標水平,而與對癥治療比較,應用恩替卡韋治療患者指標呈正向變化明顯,提示恩替卡韋對患者T淋巴亞群改善效果更好。而本文對諸多HBsAg、HBeAg及HBV-DNA等載量指標亦進行了監測,通過比對治療后陰轉結果,HBsAg陰轉臨界值2.8ng/mL,HBeAg為250S/CO,HBV-DNA為500IU/mL,可見于治療6個月后部分患者已好轉,不過根據抗病毒治療原則,還需持續觀察,并進行3年鞏固治療,并隔半年按時前來醫院復診。這與洪俐[9]的研究存在較大相關性。此外,本研究還指出,病情嚴重患者HBV-DNA變化并不顯著,需結合諸如ALT、谷草轉氨酶(AST)等血清指標進行綜合判定療效。對此,考慮到本文收治的高病毒載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普遍病情嚴重,除對血清指標檢測外,還對HBsAg、HBeAg水平進行量化分析,可使研究結論更為可靠。此外,據劉欣等[10]的觀點,CD4+中Th1、Th2兩個亞型可介導體液免疫,因細胞因子水平改變,可使機體免疫損傷增加,從而加劇CD4+T淋巴細胞異常,進而使肝臟上皮細胞或肝小葉組織出現代償性增生,若Th1、Th2兩個亞型出現異常,可使HBV感染呈慢性化。另由邵錦歡等[11]的觀點,以三聚體、六聚體等形式存在的ADP可與相應受體結合發揮胰島素抵抗、免疫調節功能,故與乙肝纖維化、肝硬化關系密切相關,提示上述指標亦可一定程度反映機體免疫功能。故本研究亦對上述指標實時監測,結果顯示,觀察組經治療ADP有所上升,Th1、Th2亞型中IFN-γ及IL-2呈下降表現。這亦側面證實了應用恩替卡韋可提升高病毒載量慢性乙肝患者免疫功能。這與沈軼驪等[12]的研究呈一定相關性。

綜上所述,高病毒載量慢性乙肝患者應用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有助于T細胞亞群改善,且較大程度降低了病毒載量水平,并增強了機體免疫功能,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猜你喜歡
卡韋載量亞群
肺腺癌中成纖維細胞亞群臨床及免疫特征的生物信息學分析①
替諾福韋和替比夫定對不同HBV DNA 載量孕婦母嬰阻斷效果觀察
無人機多光譜遙感中植被指數與森林地表可燃物載量關系研究*
阿德福韋酯與拉米夫定聯合恩替卡韋治療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肝衰竭患者HBV-DNA載量與炎性因子及肝纖維化指標的相關性
恩替卡韋聯合安絡化纖丸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研究
甲狀腺切除術后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與術后感染的相關性
山東省森林可燃物樣地調查與樣品采集方法探析
多發性硬化癥的單核細胞致病亞群
入侵云南草地貪夜蛾的分子鑒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