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發性肝癌病人腹腔鏡肝葉切除術后并發膽漏的風險預測模型構建

2022-01-10 12:22方小三王小明韓婷蔣彬王冠男奚士航
臨床外科雜志 2021年11期
關鍵詞:出血量病灶因子

方小三 王小明 韓婷 蔣彬 王冠男 奚士航

腹腔鏡肝葉切除術(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與傳統根治切除術治療原發性肝癌(PHC)療效接近,且病人行LH的生存率也較理想[1]。有研究指出,LH因造成創傷小、術中出血少,病人術后創口愈合情況較好,并發癥發生風險相對較低[2]。但受病人個體因素影響,仍有部分病人可發生LH術后相關并發癥。其中膽漏是嚴重并發癥之一,病情遷延可引發彌漫性腹膜炎[3]。研究證實,術后膽漏發生的危險因素包括合并膽管炎、肝功能指標、膽腸吻合口數量等[4]。本研究進一步構建PHC病人LH術后并發膽漏的風險預測模型。

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前瞻性選取醫院2016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PHC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年齡48~70歲,平均年齡(58.81±6.18)歲;男72例,女28例;肝癌巴塞羅那(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分期[5]:0期22例,A1期78例。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病人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符合PHC診斷標準[6],并經CT或核磁共振成像檢查初步確診;(2)經病理學檢查為肝細胞型或膽管細胞型或混合型;(3)均為初次發??;(4)經臨床評估,病人行手術治療可行性高,可獲得確切療效,且病人麻醉耐受性好;(5)瘤體體積占肝體積<70%;(6)預期生存時間>3個月。排除標準:合并肝外轉移;有腹腔積液;有其他部位原發腫瘤;近3個月內接受過外科手術治療;患有感染性疾??;肝門部膽管癌。

二、方法

1.收集資料:記錄病人基線資料及手術相關變量,包括年齡、性別、病灶直徑(經CT檢查評估)、BCLC分期(經CT檢查及手術結果評估)、有無乙肝、有無肝癌家族史、術前肝功能、血常規指標、術前膽管炎(結合炎癥、膽汁淤積表現及CT檢查評估)、余肝體積(經CT檢查評估)、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

2.血常規指標:檢測白細胞計數(WBC)、血小板計數(PLT)。術前肝功能指標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

3.術后并發膽漏評估: 病人均行LH治療,術中結扎直徑稍大的膽管。術后3天~1個月,病人腹腔引流管內可見明顯膽汁樣液體,引流液總膽紅素水平>3倍同期血清水平,或病人經肝內膽管顯影檢查,判定為膽漏。將病人分為膽漏組與未發生膽漏組。

三、統計學方法

結果

1.術后膽漏發生率:100例PHC病人LH術后共有11例(11.00%)發生膽漏,有89例(89.00%)未發生膽漏。

2.兩組基線資料及手術相關變量比較見表1。 結果表明,膽漏組病灶直徑、ALT、AST高于術前膽管炎未發生膽漏組,合并術前膽管炎占比高于未發生膽漏組,余肝體積低于未發生膽漏組,術中出血量多于未發生膽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年齡、性別、乙肝史、肝癌家族史、BCLC分期、WBC、PLT、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及手術相關變量比較

3.回歸分析檢驗:LH術后并發膽漏的風險因子將PHC病人病灶直徑、ALT、AST、術前膽管炎、余肝體積、術中出血量作為自變量,將LH術后膽漏發生情況作為因變量(1=發生膽漏,0=未發生膽漏),變量賦值見表2;經單項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病灶直徑、ALT、AST高、合并術前膽管炎、術中出血量多是LH術后膽漏發生的風險因子(OR>1,P<0.05);余肝體積高是LH術后膽漏發生的保護因子(OR<1,P<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3 回歸分析檢驗LH術后并發膽漏的風險因子

4.建立膽漏風險預測模型見表4。 分類變量計為0、1分,連續變量依據風險因子在回歸分析模型中的系數進行計分,將B值最低者的最高分設為2分,其他風險因子最高分為(B值/最低B值)×2,所有風險因子最低分設為0,將所得評分四舍五入取整后,取絕對值,計算預測模型總分,建立風險預測模型。

表4 膽漏風險預測模型

5.膽漏風險預測模型預測膽漏的ROC結果見圖1。繪制ROC曲線發現,膽漏風險預測模型用于預測LH術后膽漏發生風險的AUC為0.852,有一定預測價值,cut-off值取7.50分時可獲得最佳預測效能,對應的AUC的95%置信區間、標準誤、P、特異度、敏感度、約登指數分別為0.715~0.989、0.070、<0.001、0.820、0.727、0.547。

圖1 膽漏風險預測模型預測膽漏的ROC曲線圖

6.模型檢驗結果:在原有研究人群的基礎上采用Bootstrap法重采樣100次,獲得內部驗證人群,將建立的風險預測評分系統對內部驗證人群病人進行風險評估,結果提示,Hosmer-Lemeshow擬合優度檢驗χ2=3.041,P=0.782,擬合無顯著差異,擬合滿意。

討論

目前LH術后膽漏主要因手術造成相關損傷,且受病人個體化因素影響,膽總管或膽囊因炎癥或損傷出現破孔、裂開,進而引起膽液分泌物流出[7]。但醫生難以通過引流管的引流情況判斷膽漏來源,治療難度較大[8]。僅有部分輕度膽漏可以自行愈合,而較嚴重膽漏行手術治療,增加預后不良風險[9]。

大量研究報道,膽漏主要發生于肝膽外科手術后,發生率可達6.3%~35.7%[10-11]。本研究觀察LH術后膽漏發生情況,結果顯示,100例PHC病人LH術后共有11例發生膽漏,有89例未發生膽漏,說明LH術后膽漏發生風險高。初步比較膽漏組與未發生膽漏組基線資料及手術相關變量后,經單項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病灶直徑、ALT、AST高、合并術前膽管炎、術中出血量多是LH術后膽漏發生的風險因子,余肝體積高是LH術后膽漏發生的保護因子,分析各項影響因子與膽漏發生的關系。

病灶直徑大的病人,所需切除肝體積較大,造成手術創傷較大,有膽管損傷風險,進而可引起膽汁滲漏,誘發術后膽漏[12]。余肝體積高說明病人肝儲備功能好,所需切除病灶較小,形成的手術刺激較小,手術相關損傷發生風險小,可預防膽漏發生[13]。針對此情況,可針對病灶直徑大、余肝體積低的PHC病人,制定針對性手術治療方案。

AST、ALT是肝功能主要檢查指標,在肝細胞受損時,兩者出現升高,反饋為病人肝功能較差[14]。行手術治療后,病人肝功能進一步受損,失活的肝組織可發生液化,增加局部感染風險,且肝臟創面上的膽管支可發生破潰,易引發膽漏[15]。針對此情況,對肝功能較差的PHC病人,還應實施積極保肝治療,以降低病人手術風險。

術前膽管炎可促使膽管壁小膿腫及水腫形成,加之手術操作造成刺激,引起局部創傷,術后殘端愈合難度大,可增加感染風險,使病人更易發生術后膽漏[16]。對于合并術前膽管炎的PHC病人,行抗炎治療尤為必要,可在膽管炎病情控制理想后,再行手術治療[17]。術中出血量可反饋病人術中受創情況,出血量越多,病人所受手術創傷越大,膽管損傷風險較高,易發生膽漏[18]。此外,相關研究指出,術中出血量較多時,易發生視野受限,手術難度增大,更易發生醫源性損傷,增加膽漏發生風險[19]。針對此情況,應在術前對PHC將病人進行合理的手術方案設計,并在術中規范操作,盡可能減少術中出血量,預防膽漏發生。

基于上述分析,進一步根據各影響因子構建膽漏風險預測模型。繪制ROC曲線發現,膽漏風險預測模型用于預測LH術后膽漏發生風險的AUC>0.80,有一定預測價值;在原有研究人群的基礎上采用Bootstrap法重采樣100次,獲得內部驗證人群,將建立的風險預測評分系統對內部驗證人群病人進行風險評估,結果提示,Hosmer-Lemeshow擬合優度檢驗P>0.05,擬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擬合滿意。臨床可根據PHC病人風險預測模型評分情況,對高危病人完善術前影像學檢查、血清檢查,并根據檢查結果,完善手術治療措施,以降低手術刺激,進一步預防膽漏發生。而因本研究未能納入病人凝血功能、白蛋白等指標,且僅觀察病人術后膽漏發生情況,結論尚有局限,未來還應全面納入PHC病人各項資料,進一步分析術后各項并發癥發生情況,為PHC病人的合理治療提供可借鑒的意見。

猜你喜歡
出血量病灶因子
剪切波彈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變中的可重復性評價
能譜CT 在肺癌淋巴結轉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稱重法和升級容積法并用對產后出血量的估算調查
綜合護理對無痛分娩產婦出血量及新生兒評分的影響
山藥被稱“長壽因子”
AP—4、EZH2基因表達量與子宮內膜癌病灶中細胞凋亡、上皮間質轉化的相關性研究
直徑不超過2的無爪圖的2—因子
巧解難題二則
應用氨甲環酸對髖關節置換術出血量的影響
全膝關節置換術中應用氨甲環酸灌注關節腔以減少術后出血的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