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I與CT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2022-01-11 18:56李桂蓮
中華養生保健 2022年1期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診斷

李桂蓮

摘? 要:目的? 探討磁共振成像(MRI)與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商河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55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CT與MRI檢查。比較MRI與CT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準確率以及對于腰椎間盤突出征象的診斷情況。結果? MRI診斷的準確率高于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RI對椎間盤積氣、鈣化的診斷率低于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MRI對椎間盤變化、脊髓變形、硬膜囊受壓的診斷率高于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MRI與CT對神經根受壓的診斷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MRI的影像質量評分高于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MRI與CT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檢查中均具有應用價值,其中MRI的診斷準確率優于CT,臨床可根據患者情況合理選擇檢查手段,必要時實施二者聯合檢查,以便提高診療效果。

關鍵詞:MRI;CT;腰椎間盤突出;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1-0141-03

腰椎間盤突出屬于骨科腰椎常見病之一,腰椎間盤纖維環、髓核、軟骨板等部位不同程度的退行性變化后,在外力作用的影響下,會損傷椎間盤纖維環,髓核組織由破裂處向椎管內或后方脫出導致的鄰近脊神經根受到壓迫或刺激,繼而形成腰部疼痛、下肢疼痛或麻木等系列癥狀,嚴重影響人們的活動能力與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采用影像學技術進行檢查與診斷,其中以磁共振成像(MRI)與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的應用頻率最高[2]。為了進一步完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診斷方案,為后續治療提供可靠依據,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2020年6月~2021年5月商河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5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與影像學資料,對其MRI與CT診斷價值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商河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55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CT與MRI檢查。其中男86例,女69例;年齡24~67歲,平均年齡(50.48±5.75)歲;病程4個月~8年,平均病程(5.20±2.18)年?;颊呒凹覍倬椴⒑炇鹬橥鈺?,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臨床資料與影像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或心腦血管疾病者;②有MRI與CT檢查禁忌證者;③急慢性炎癥者;④血液系統或免疫系統疾病者;⑤腦血管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T與MRI檢查,方法如下。

CT檢查:協助患者取仰臥體位,選用多層螺旋CT機(型號:SOMATOM Definition 64排128層,產地:德國)檢查,首先定位圖像,調整掃描線,之后對腰椎L3/4~L5/S1行常規掃描,每個間隙的掃描層數為6層,全面探查骨窗與四周軟組織情況。掃描參數為層厚3 mm,層間距1 mm,傾斜角±30°。

MRI檢查:協助患者取仰臥體位,通過MRI掃描儀(型號:GE360 1.5T MRI機,產地:美國)檢查,頭先進,行常規橫軸位T2WI與矢狀位T2WI掃描,層距0.5 mm,層厚5 mm。以矢狀位對椎體信號、形態特點與椎間盤信號變化情況進行觀察,以橫斷位與矢狀位對椎間盤突出與膨出、椎管徑線有無狹窄、脊髓與硬膜囊壓迫等情況進行觀察。

完成上述檢查后圖像由影像科2名經驗豐富的醫師雙盲閱片診斷。

1.4? 觀察指標

①根據《實用骨科影像學》[3]中的標準,比較MRI與CT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符合率。CT診斷征象:具有腰椎生理曲度變直、腰椎間隙變窄、腰椎體前后緣骨質增生、腰椎間盤向后側突出、向外側突出、向最外側突出征象,伴或不伴有黃韌帶肥厚鈣化、硬膜囊受壓變形、椎管前后徑變窄、后縱韌帶鈣化、椎間孔變窄、神經根受壓移位,即可診斷。MRI診斷征象:直接征象為髓核游離、髓核突出、許莫氏結節;間接征象為硬膜囊、脊髓或神經根受壓,受壓節段脊髓內呈稍長T1、T2異常信號,為脊髓水腫或缺血改變;硬膜外靜脈叢受壓迂曲,相鄰骨結構結骨髓改變。具有任意直接征象,伴或不伴有間接征象即可診斷。②比較MRI與CT對于腰椎間盤突出征象(椎間盤積氣、神經根受壓、椎間盤變化、鈣化、硬膜囊受壓、脊髓變形)的診斷情況。③由兩位醫師對MRI與CT的影像圖像進行評價,評分標準為0~100分,內容包括目標病灶顯示情況、周邊組織關系、病灶邊界等,得分越高說明影像學資料審閱感越佳。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MRI與CT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符合率對比

MRI對本次患者診斷陽性150例,準確率為96.77%;CT對本次患者診斷陽性141例,準確率為90.97%?;颊叩腗RI診斷的準確率高于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542,P=0.033)。

2.2? MRI與CT對于腰椎間盤突出征象對比

MRI對椎間盤積氣、鈣化的診斷率低于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MRI對椎間盤變化、脊髓變形、硬膜囊受壓的診斷率高于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MRI與CT對神經根受壓的診斷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MRI與CT影像質量評分對比

MRI的影像質量評分為(92.52±2.85)分,高于CT影像質量評分(87.65±2.7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5.336,P=0.000)。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是影響人們健康與生活質量的常見病,其病因十分復雜,通常與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外傷與遺傳等因素有關[4]。腰椎間盤受到外力或內外雙重作用降低了脊柱內外力學穩定性,繼而引起椎間盤突出。同時,隨著腰椎間盤突出的不斷加重,會導致進一步壓迫神經根等病理現象,引起腰部與下肢疼痛癥狀。因此,盡早診斷與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對于抑制疾病進展,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影像學技術是診斷骨科腰椎疾病的首選方案,其中以MRI與CT的應用范圍最為廣泛。CT具有較高的分辨率,且掃描范圍大,能夠清晰觀察到腰椎間盤的密度與椎管情況。CT檢查下腰椎間盤突出的軟組織呈塊影,通常為丘狀與新月狀,且椎間盤后側方或后方突出,椎間盤壓迫神經根,不易顯示硬膜囊間隙,突出部位的椎間盤中可見塊狀或點狀高密度影,椎間盤鈣化明顯。部分研究發現,CT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積氣、鈣化等方面的檢查具有顯著優勢[5]。此外,CT檢查費相對較低,且檢查用時短,利于臨床普及。MRI對于軟組織的分辨率較CT更高,能夠完成多參數、多方位的成像,避免骨骼偽影,提高椎管內病變的診斷效果[6]。同時,部分椎間隙狹窄患者經CT檢查無法明確診斷,而MRI利用T1WI能夠清晰顯示出椎間盤、病變椎體與附件等組織結構,以T2WI提示出病變部位形態與脫出髓核結構,并為臨床提供了全面的硬膜囊、脊髓與神經根指標[7]。本研究結果顯示,MRI診斷準確率與影像質量評分高于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MRI對椎間盤積氣、鈣化的診斷率低于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MRI對椎間盤變化、脊髓變形、硬膜囊受壓的診斷率高于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果說明,MRI利于醫師明確病灶情況,對于椎管中占位性病變診斷與整體診斷的準確率較CT更具優勢。

總之,MRI與CT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檢查中均具有應用價值,其中MRI的診斷準確率優于CT,臨床可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合理的檢查手段,必要時實施二者聯合檢查,以便提高診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孫天術,袁景華,張敏,等.MRI對CT引導下椎間孔鏡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效果評估價值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21, 19(4):141-143.

[2]劉波.腰椎間盤突出MRI與CT診斷的應用的價值及準確性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6):202-203.

[3]Adam Greenspan,Javier Beltran.白榮杰譯.實用骨科影像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4]鐘尚鴻,梁文琪.腰椎間盤突出MRI與CT診斷的準確性及臨床價值比較[J].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20,41(4):209-211.

[5]靳素輝,郭團茂,郭潔.CT、MR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價值比較[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36):135-136,139.

[6]張艷鳳.腰椎間盤突出MRI與CT診斷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9):88-89.

[7]王靜,李勝鰲.MRI與CT診斷及腰椎間盤突出康復與應用[J].中國醫療設備,2019,34(S1):138,142.

猜你喜歡
腰椎間盤突出診斷
X線、CT和MRI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的價值對比分析
紅外線測溫儀在汽車診斷中的應用
窄帶成像聯合放大內鏡在胃黏膜早期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舒適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體會
普拉提斯運動療法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康復治療中的作用分析
小切口椎板開窗微創術聯合腰椎內固定植骨融合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合并腰椎不穩的臨床應用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