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黨建統領中小學內部治理創新的五維探析

2022-01-18 00:16李曉忠王軼晰咸曉紅
中國德育 2022年1期
關鍵詞:教科院實驗學校校園文化

李曉忠 王軼晰 咸曉紅

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聚焦教育發展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重點部署的面向教育現代化的十大戰略任務之一。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保證。中小學內部治理作為教育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黨的領導,用黨建工作統領中小學內部治理創新是激發學校辦學活力、健全學校辦學管理機制、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自2014年起,中國教科院先后在廈門、北京、杭州、廣州等地與當地政府、教育局或學校簽署戰略協議,合作共建若干實驗學校。作為踐行“科學理念、科學治理、科學育人、科學評價”的重要實踐平臺,探索教育現代化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實驗田,中國教科院實驗學校始終重視黨建引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發揮學校黨建在完善學校內部治理、健全學校辦學管理機制方面的統領作用,取得顯著成效。

一、黨建引領,把牢學校政治方向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教育要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小學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基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是題中之義。中國教科院實驗學校通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舉辦主題活動等方式,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牢學校政治方向,涵養學校師生愛黨愛國情懷。

中國教科院廈門實驗中學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始終注重充分發揮黨建“定盤星”的作用,用黨建引領學校發展。學校積極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緊密結合建黨一百周年契機,通過開展理論主題教育、成立師生黨史宣講團等方式開展全方位、全過程的黨史教育活動。其中,學校精心設計的“學史·悟思·實干”主題黨史教育線路,被廈門市組織部門和廈門城市黨建學院確立為實訓基地,為省內外百余所學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重要資源。此外,在黨建引領下,學校探索構建了圍繞“精新”教育思想,以“十個好”治校方略和“五個點”育人為抓手的“一體兩翼”現代化學校治理體系,在助力學??焖賰炠|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凝心聚力,深入校園文化建設

在新時代背景下,優秀的校園文化建設應全面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豐富內容。黨對學校建設和校園內部治理工作的引導,需要通過學校文化建設落實到學校的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校園文化建設是將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落實到課堂教學和學生發展的重要途徑。注重校園文化建設,通過文化建設促使教職工凝心聚力,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強黨的引領,是中國教科院實驗學校的共同特點。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挖學校紅色資源,學校文化體現信仰傳承

在中國教科院的實驗學校中,部分學校的校史中即包含了紅色歷史和共產黨精神的相關內容。學校重視紅色資源的深挖和紅色精神的傳承,將紅色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底色。如中國教科院大興實驗學校,其前身為中國第一所集體農莊的配套學?!凹t星中學”。學校將紅星中學中崇尚勞動、貼近群眾、植根中華大地的精神總結為“紅星精神”,并將紅星精神作為大興實驗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精神出發點。學校鼓舞每位教職工和學生“仰望星,奔向星,成為星”,結合紅星精神扎根實踐、立足勞動的特點,開展垃圾分類等特色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和愛黨愛國系列主題實踐教育,形成了學校獨特的勞動教育特色。

(二)深度融合,建設蘊含紅色精神的校園文化

將紅色精神和校園文化深度融合,是中國教科院實驗學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必備考量。中國教科院朝陽實驗學校的“潤品育能,筑基未來”、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的“養正氣、立志氣、聚和氣、強底氣”以及中國教科院勝藍實驗中學的“清廉學?!苯ㄔO等,或強調要涵養、培育具有崇高品格和堅定信仰,將黨的精神譜系內化于心、外踐于行的學生,或強調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發揮黨員與教職工的先鋒模范作用,將黨的精神譜系化為無處不在、無所不包的文化生態,使師生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均得到浸潤。

中國教科院勝藍實驗中學的“清廉學?!苯ㄔO,要求黨員教職工將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作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建設“清風徐來,廉潔花開”的清廉學校。通過組織深入學習、進行各項制度和活動建設等行動,使學校教師帶動學生心中有律、心中有樣、心中有夢,并滲透到學校的育人實踐中。中國教科院朝陽實驗學校以“潤品育能,筑基未來”為核心理念,強調“潤澤管理”,通過文化場域的建設,將紅色精神滲透進每一位師生工作、學習與生活中,使全體師生自覺行動、自我管理、自我發展,形成了自由發展、完善個性、顯現智慧、舒展心靈的校園文化。

(三)民主決策,完善學校內部管理機制

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是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的關鍵環節。如何構建一套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和治理體系,切實激發學校辦學活力,至今仍是困擾中小學校發展的一個難題。中國教科院實驗學校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機制探索,力圖建設富有特色的校園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機制。中國教科院所有實驗學校均注重黨支部建設,推行黨領導的校長負責制。中國教科院朝陽實驗學校的“扁平化管理”、豐臺實驗學校的“制度建設”與“民主監督”有機融合、海淀區民族小學的“項目搭臺”、廈門實驗中學的“依法辦?!钡?,均是在黨建引領、在學校文化背景下作出的完善學校內部管理機制的有益探索。

中國教科院豐臺實驗學校對學校的管理機制進行兩手抓,一方面充分發揮黨的決策引領作用,實現黨務工作與行政工作的有機融合,在學校重大事項決策上充分發揮黨的領導作用;另一方面充分發揮黨在領導學校制度建設與民主監督機制建設中的作用,堅持校務公開,推進民主管理,推行重大問題的集體決策,從而在制度層面保障了黨建與學校日常工作的深度融合。

三、思政領航,健全課程育人體系

中國教科院實驗學校通過思政課程體系建設和五育融合相關活動等,系統建設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體系,確保黨建對學校發展的引領作用浸潤每個學生的成長。

(一)構建特色思政課程體系

中國教科院實驗學校在探索構建各具特色的思政課程體系方面,可謂各個精彩。海淀區民族小學、豐臺實驗學校、廈門實驗中學等充分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課程體系和相關活動體系。例如,海淀區民族小學強調榜樣力量的示范引領作用,黨總支引領全校師生和家長進行“古今百名榜樣推選”活動,引導學生崇尚先賢先烈和時代楷模,并向古今榜樣學習看齊。自2013年起,海淀區民族小學開始評選“感動民小人和事”榜樣評選活動,通過榜樣的樹立激勵學生發展,從而形成了具有民小特色的校本活動體系。廈門實驗中學強調課程創新,尤其注重國家課程校本化和校本課程人本化,開發名著閱讀、特色體育等課程,并在其中滲透思政內容,建設具有特色的思政課程體系。

(二)五育融合,推動立德樹人

黨建引領課程建設,不僅要發揮思政課程的主陣地作用,還需要探索與五育相融合的課程思政,組織多姿多彩的活動,以生動的形式浸潤學生成長,從而培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國教科院實驗學校在積極推進五育融合的過程中,十分注重發揮思政課的思想浸潤與價值引領作用,通過開展各種特色實踐課程或活動,推動立德樹人落到實處。近期,朝陽實驗學校、海淀區民族小學、大興實驗學校、豐臺實驗學校等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舉辦冬奧主題運動會,開展冬奧特色體驗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冬奧體育項目強身健體的同時,了解冬奧知識和回顧我國申奧歷程,增強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此外,中國教科院各實驗學校借助建黨一百周年契機,通過組織學黨史、參觀黨史紀念館、講黨課、唱紅歌等活動,將黨建融入課程體系,切實發揮了黨建對課程的引領作用,讓學生對黨史、黨建有更為生動、深刻的理解,增強作為時代新人的責任感和對社會主義中國的認同感。

四、以評促進,綜合評價推動學校發展

評價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加強內部治理、推進現代化校園建設的重要抓手。在新時代背景下,學校內部評價必須遵循以評促進、以評促改的原則,即通過評價使師生和教職工充分了解自身的發展狀況,同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改進需求,并據此擬定適宜的改進方案。新時代背景下的校園評價必須堅持形成性、增值性與綜合性相統一的原則,使師生和教職工在長期發展中看到自身的成長與進步,看到自身每個發展階段所面臨的不同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評價的內容、形式、針對主體等必須多元,這既是新時代背景下黨和人民對教育評價改革的要求,同樣是學校治理向現代化推進、完成“破五唯”工作的必由之路。在學校內部評價的內容及其內涵精神中,崇高的價值追求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作為立德樹人的核心要素,必須占據核心地位。中國教科院實驗學校嘗試以多種方式、不同角度,立足立德樹人根基,對廣大學生和教職工進行形成性、增值性和綜合性評價。例如,朝陽實驗學校以激發干部活力為指向,根據教職工不同崗位特點確定評價項目,具體指標模塊化組合,采用分層分類多主體的評價方式,充分注重評價結果反饋與使用,充分凸顯出評價作為促進學校建設、教職工隊伍提升的有效手段。

五、家校共育,合力推進學校治理

終身學習、社會性學習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指標。未來的教育不應僅僅局限于學校之內,而應在家庭、學校與社會間協同配合,形成真正的“大教育”體系。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在黨領導的基礎教育體系中,家校社協同共育將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中國教科院實驗學校一貫重視家校共育工作,海淀區民族小學、荔灣實驗學校等,長期重視家校關系的建立、維護和發展,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教科院實驗學校品牌特色的家校共育工作體系。如中國教科院荔灣實驗學校,自建校之初便將家校共育作為學校發展的戰略規劃之一,并為此專門作出頂層設計,保證學校在校園文化、制度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多方面均強調與家長的合作及對家庭教育的重視。除常規開設家長學校和家長課堂外,荔灣實驗學校將校園作為打通家校社三方的大平臺,借助社區資源和社會力量,為家長與學生、家庭與社會之間的聯通活動和相關實踐提供了有力支持保障。

綜上所述,中小學的內部治理現代化與未來發展離不開黨建統領。學校辦學方向引領、校園文化建設、課程體系建設、校園評價機制建設、家校社協同共育、學校良好辦學生態營造等,均需要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人民群眾對學校辦學和內部治理的需求逐漸邁入高質量時代,學校辦學和內部治理面臨新挑戰的新時代背景下,加強黨建對學校內部治理和發展規劃能夠起到根本性、決定性的作用。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切實將黨建落實到日常教學工作中,將全面提升中小學辦學質量,從根本上保證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全面落實。

【李曉忠,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合作發展處處長,副研究員;王軼晰,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合作發展處,助理研究員;咸曉紅,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合作發展處,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 敏

*本文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20年度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助“區域教育現代化推進路徑研究——以中國教科院綜合改革實驗區為例(GYF12020005)”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教科院實驗學校校園文化
智慧校園在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中的建設與應用
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
清遠市第一中學實驗學校2021年招生簡章
湖南省2019年教育科研扶貧現場會召開
新生態學校的校園文化
重慶市教科院赴巫溪、巫山開展教育扶貧聯片教研活動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諸暨市天馬實驗學校學生作品選登
更正啟事
金壇市明珍實驗學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