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能源:讓“關鍵變量”化為“最大增量”

2022-01-18 11:19徐天寶通訊員李志勇
山東國資 2021年11期
關鍵詞:科技

□ 本刊記者 徐天寶/通訊員 李志勇

未來能源煤制油項目直徑110米的圓形料倉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發展全局的“牛鼻子”。近年來,山東能源集團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培育核心優勢,高舉創新旗幟,激發全員動力,深化創新實踐,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涌現,一批重大技術難題相繼攻克,一批制約創新發展的瓶頸陸續突破,企業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核心競爭實力顯著提升。

創新突破,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

科技創新體系加快重塑再造。堅持“對標接軌、放管結合、分級管理”原則,整合內外部優勢資源,搭建總部-二級單位-基層單位的三級科技創新管理架構。組建技術研究總院,設立6個研究中心,構建起總部科創基地、創新創業樞紐和核心技術策源中心。榮獲“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稱號,在今年審核評價中位居全國企業第一位。

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創新突破。累計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點研發計劃課題34項,224項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智能開采技術引領行業方向,自主研發全球首套礦用高可靠5G專網系統,累計建成130多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煤炭轉化技術持續領跑,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掌握高溫、低溫費托合成技術的企業,世界首臺多噴嘴對置式半廢鍋氣化爐一次投料成功,國家重大科技專項“4000噸級超大型水煤漿氣化技術示范裝置”試驗成功,10萬噸/年費托蠟精加工項目打破國外壟斷。高端裝備制造技術迭代升級,東華重工成功研制世界首套7米超大采高智能綜放開采關鍵技術裝備,山能重裝激光熔覆加工能力達到國內第一。新能源新材料技術加快突破,高性能尼龍高端阻燃劑等新材料產品打破國外壟斷,輕合金公司成為世界首套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車體型材主供商。

科技創新機制加快優化提升。在科技項目管理、投入保障、評價考核、激勵分配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機制制度,科技創新政策效應加速釋放。建立科技投入增長機制,研發經費年均增幅超過20%。率先在省屬企業中設立科技創新基金,構建科技創新評價體系,創新股權、期權、收益分紅等激勵方式。建立“揭榜掛帥”制度,集中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

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加快集聚。堅持高端人才引進與自主培養相結合,制定實施《人才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和《全員素質提升工程規劃》,健全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工作機制。實施“選苗儲備工程”,建成輻射3個層級、涵蓋21個專業的人才庫。加大“招才引智”和產學研合作力度,柔性引進12位國內外院士,20名博士后進入集團科研工作站,與山東大學等高等院校共建一批科研機構。

東華重工液壓支架制造

讓“關鍵變量”轉化為“最大增量”

正處在低碳轉型起勢發展、向世界一流企業起航奮進的山東能源集團,以更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這是建設創新型企業的強力引擎,是加快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塑造競爭優勢的強力之舉。山東能源集團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實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自覺踐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推動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蘊藏的巨大潛能。

實施三步走戰略,明確科技創新“路線圖”。抓好科技創新工作需要加強頂層設計、系統謀劃,集團按照整合優化、融合提升和引領發展三個階段梯次推進。第一步,整合優化期:到2023年底,實現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人才結構、創新能力水平優化提升,人才集聚效應凸顯,科技創新成果支撐性、帶動性顯著增強。第二步,融合提升期:到2025年底,在科技投入、平臺建設、人才引進、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明顯進步,科技賦能成效顯著。第三步,引領發展期:到2030年底,科技創新驅動能力大幅提升,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領跑全球,綠色低碳、數字智能、高端前沿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發展成為能源領域科技領軍企業。

聚焦六大主導產業,激活轉型升級“新動能”。聚焦煤炭、煤電、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主導產業,實施“強基補鏈”行動,“一業一策”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加快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高度融合。傳統產業技術提檔升級,注重智能開采、綠色開采、安全高效開采、重大災害治理、煤炭清潔利用等關鍵技術研發應用,夯實煤炭產業發展基礎,凸顯價值支撐功能。突出水煤漿氣化、費托合成技術、二氧化碳減排與資源化利用等技術研發,推動煤化工產業多元化、高端化、低碳化發展。加快大容量、高參數先進燃煤發電技術推廣應用。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突破,著力培育氫能、儲能、燃料電池和醇基燃料核心技術,積極開展風力、光伏發電技術研究,突破先進化工新材料、輕合金材料、新能源材料技術,以技術創新助推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提速發展。加快發展煤機、化機、環保等高端裝備制造技術產品,全力追趕國際先進水平,打造智慧裝備綜合方案供應商。

突出四個更加注重,打造創新發展“生態圈”。著力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關鍵問題,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生態,提升創新發展整體效能,營造創新創造的良好氛圍。更加注重科研資源整合重塑,強化集團總部科創基地建設,推進產業研究院建設,構建三級科技創新平臺架構,真正讓科技創新平臺成為集聚創新要素、實施創新活動、轉化創新成果的核心載體。更加注重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深化與科研院所、高校等更高層次科技合作,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組建一批技術創新聯盟,聯合共建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更加注重科技成果高效轉化,運用市場化機制,有效鏈接科研成果和市場需求,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創新產品市場化。擴大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自主權,完善科技成果、知識產權歸屬和利益分享機制,多措并舉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更加注重群眾性創新創效,廣泛開展合理化建議、技能大賽、“五小成果”等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激發“全員創新、萬眾創效”的活力,形成“鋪天蓋地”的創新規模。

搶占“制高點”,唱響“協奏曲”

山東能源集團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增強企業現實競爭力與核心競爭力的根本任務,抓住關鍵環節重點領域,深化實施“四大工程”,搶占科技引領“制高點”。

在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工程上,探索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和重大攻關項目實行“揭榜掛帥”“軍令狀”“里程碑式考核”“懸賞制”“賽馬制”等立項和管理方式,充分調動和利用國內外優勢科研資源,集中突破一批重大技術瓶頸和“卡脖子”技術難題,掌握一批引領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共性、前瞻性、顛覆性技術。數字化轉型升級工程。圍繞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發展方向,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中的深度融合應用,加快建設一批智能礦山、智能工廠。以ERP系統為核心,以業財融合為抓手,打造集團一體化經營管控平臺。發揮首家國家級煤炭工業互聯網聯合創新中心作用,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煤炭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聚焦做專做精做強,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領軍企業”梯度培育機制,盡快在產業鏈重要環節培育一批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形成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鼓勵有條件單位自行或聯合組建科技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積極爭取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精選層上市。人才創新強企工程。以識人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讓更多的千里馬在科技強企建設的賽道上競相奔騰。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栽下政策梧桐樹,引來人才金鳳凰,實現引進一個人才、培養一個團隊、帶動一個產業。研究制定人才發展規劃,實施科技創新人才培育計劃、重點人才倍增行動計劃和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打造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

同時,做實四項保障機制,唱響科技工作“協奏曲”??萍紕撔率且豁椣到y工程,必須有堅強的領導、科學的機制、充足的投入和良好的氛圍,形成上下協同、機制順暢、保障到位、活力迸發的良好局面。山東能源集團牢固樹立“投入科技就是投入經濟、投入創新就是投入發展”理念,拓寬科技創新資金渠道,建立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大政策跟進、研究、爭取力度,挖掘國家和地方政府重大科技項目資金支持政策的“富礦”,最大限度獲得“真金白銀”。文化引導機制弘揚正能量。大力倡導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創客精神,建塑崇尚科學、推崇探索的創新文化。把宣傳創新成果與宣傳創新人物結合起來,講述創新者貢獻,傳播創新者故事,弘揚創新者精神,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風尚。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機制,為創新者撐腰,為探索者卸壓,切實讓科研人員真正放開手腳,心無旁騖搞創新。

猜你喜歡
科技
點亮科技之光
科技向善
科技賦能未來
韋地科技
筆中“黑科技”
春之希望:期待未來科技之花開放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