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實增強“四力”讓黨報評論更“入心”
——以《襄陽日報》的評論實踐為例

2022-01-21 01:46◎朱
新聞前哨 2021年12期
關鍵詞:評論員藍海襄陽

◎朱 科

新聞評論素來被稱為報紙的“旗幟”和“靈魂”,新聞宣傳中的“第一提琴手”。進入網絡時代以來,傳統的紙媒市場受到沖擊,黨報的話語權被分散,黨報評論的社會影響力面臨困境。然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四力”觀點,為黨報評論適應形勢指明了方向。他指出,宣傳思想工作者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

面對新的輿論格局,《襄陽日報》的新聞評論員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切實增強“四力”,推出了一大批有時效性、精準度、縱深感、爆發力的評論作品,讓黨報評論“入腦、更入心”,全力以赴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一、增強腳力,讓評論更有時效性

“腳底板下出新聞”是新聞工作者熟知的一句話,意思是新聞為“七分采,三分寫”,反映了認識論“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識與實踐操作的結合。

不僅新聞報道需要采訪和調查研究,新聞評論也必須從生活實際出發,建立在充分的調查研究基礎之上。只有做好調查研究,新聞評論才能驗證新聞報道的真偽,同時使“走心”的評論有更加堅實的基礎。

“放管服”改革是近年來的各地優化營商環境的焦點、熱點,改革的力度大、速度快。如果評論僅僅停留在既有的新聞報道中,很容易讓評論成為“舊論”。對于這類時效性強的評論,《襄陽日報》鼓勵記者帶著評論員的思維深入一線采訪,在做好典型報道的同時,注重應用言論進行剖析,最終形成可用以指導實際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

按照這一思路,《襄陽日報》的評論員奔赴基層一線,圍繞“放管服”改革、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創新創業等主題,寫成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植根鄉土 留住鄉愁》《實施“藍海戰略”實現換道超越》等采訪扎實、素材鮮活的評論。

比如,在撰寫《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這篇評論前,筆者相繼走訪了老河口市光化辦事處、老河口市行政審批局,聯系了享受“一張網”便利服務的當事人,并采訪了老河口市委主要負責人。吃透當地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各項改革舉措后,筆者才認真組織語言,力求抓住重點、深入淺出、寫出新意。

《實施“藍海戰略”實現換道超越》是筆者在深入采訪一家工業級油動力無人機后寫成。該企業負責人講述了其實施“藍海戰略”,研發“空中機器人”,填補行業空白的經歷。然而,“藍海戰略”屬于經濟學術語,并不適合寫在字數有限的消息過多闡釋。筆者選擇在配發的《實施“藍海戰略”實現換道超越》評論中,積極評價了該公司發掘工業級無人機“藍?!?,成為工業級無人機領域領軍企業的先進經驗,希望讓更多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實現換道超越。

二、增強眼力,讓評論更有精準度

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評論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分析、評判。新聞每天都在發生,評論也應根據新聞事實及時發出聲音,避免成為“馬后炮”。然而,黨報的評論不同于一般的媒體評論,不僅要有時效性、敏銳度,還必須要有精準度,不能簡簡單單地被熱點事件、網絡熱詞“牽著鼻子走”。

黨報評論員只有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增強眼力,提升觀察力、發現力、判斷力和辨別力,認真吃透政策,才能進一步提升評論的精準度,真正提出建設性意見,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新冠肺炎疫情使各地的經濟受到較大沖擊,如何使經濟實現疫后重振、浴火重生,抓好“六穩”“六?!??2020年4月底,湖北省委領導提出全力服務企業,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襄陽更是率先開展“千名干部進千企”活動,幫助企業穩預期、強信心、快發展。一時間,各種媒體的評論蜂擁而至,但是大多泛泛而談。

筆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地方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敷衍了事,只是機械地完成上級指派的規定性任務。記者從這一角度入手,首先寫出“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大背景,敏銳地把握住“店小二”精神的實質,緊密結合襄陽“千名干部進千企”活動的實際,再剖析“有呼必應”與“無事不擾”二者的邏輯關系,寫出《“有呼必應、無事不擾”才是真服務》的評論。

這篇評論還為各地各部門弘揚“店小二”精神提出具體建議,即“用專業的職業精神、專一的敬業精神、專辦的服務精神,讓企業家感到安心、舒心、放心”。不少企業家看到該篇評論后反饋說“評論說出了他們的心里話”。

三、增強腦力,讓評論更有縱深感

黨報的評論文章,要想提升思想境界,增強縱深感,更易于讀者接受,必須搶占理論的制高點。這就要求,黨報的評論員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認真領會各級黨委的決策意圖,緊緊圍繞中心工作撰寫評論,彰顯黨報的輿論引導優勢。

2020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疫后重振、襄陽市委全會等襄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節點,《襄陽日報》都會精心謀劃、適時推出評論文章,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確分析形勢、回答讀者關心的問題,旗幟鮮明地進行輿論引導,發揮了黨報評論的靈魂和旗幟作用。

襄陽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舉行后,《襄陽日報》策劃并刊發了《黨的領導是“定海神針”》《人民群眾是“硬核力量”》《制度優勢是“制勝法寶”》《科學施策是“克敵錦囊”》等評論文章,再一次匯聚起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強大動力。

襄陽市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閉幕后,《襄陽日報》又迅速推出《讓中心城市“名至實歸”——論牢牢把握“一極兩中心”建設新內涵》《強主體 壯兩翼 優三帶——論科學優化區域發展布局》等政論文章,再次奏響了打好“十三五”收官戰、奮進“十四五”的時代最強音。

四、增強筆力,讓評論更有爆發力

在傳統寫作模式中,黨報評論有不少“規定動作”,既要重點闡釋宏大理論,又要“上下結合”加以演繹論證,觀點似曾相識,千文一面;評論語言“匯報味”“材料味”比較重,難以“入腦、入心”。

長期以來,《襄陽日報》評論員注重增強筆力,注重在尋常的新聞素材中提煉新鮮觀點,評出真知灼見;不斷探索新的寫作方法和寫作語言,在文字表達上增添“煙火氣”,增添文章的感染力,更加有效地引導輿論;突破生硬的寫作模式,講求“橫看成嶺側成峰”,針對某種現象、某個熱點,采用新的視角,找尋新的切入點,讓觀點“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達到更佳的傳播效果。

《襄陽日報》在貫徹落實襄陽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精神的系列評論中,有一篇名為《爭做“開山斧”當好“穿云箭”》的評論員文章,借用武俠小說中的“穿云箭”一詞,將黨員干部齊心協力、奮發有為的勁頭生動地展現出來,讓人耳目一新。在《三亞“宰生”的邏輯》的評論中,《襄陽日報》評論員跳出尋常的“宰客門”說理套路,轉而引入社會學中的“熟人社會”“陌生人社會”的概念,既給讀者帶來思維的快感,又具有強烈的現實指導意義。

2021年初,《襄陽日報》刊發了一組貫徹落實襄陽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評論員文章,即《“進”的作為要扎實有力》《“變”的舉措要務實精準》《“優”的要求要全面覆蓋》《“嚴”的標準要貫穿始終》《“細”的舉措要落實到位》《“實”的作風要發揚光大》。這組精心策劃的評論,緊緊圍繞大會主題,以精煉而生動的語言,為全市各地各部門提供了貫徹落實的方法論和路徑圖,引起了廣泛關注。

黨報評論員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講政治、練內功、提素質、強本領,帶領讀者深閱讀、深思考,使黨的方針政策深人人心,讓黨報評論牢牢占據輿論高地。

猜你喜歡
評論員藍海襄陽
襄陽市第七中學
襄陽銷售打響春耕攻堅戰
玩具世界(2021年6期)2021-04-19
2020,化工躍上風口
“十四五”財政改革 更多關注支出劃分
郭靖夫婦為什么沒能守住襄陽
改革創新謀發展奮發有為譜新篇
微型農場 未來農業新藍海
治未病爆發 大健康將成未來藍海
堅持改革創新 強化履職盡責——襄陽市公安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