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品種苧麻新麻分株力差異比較及其與農藝性狀指標的相關性

2022-01-21 02:16王昕慧全芮萍周倩文付虹雨崔國賢
中國麻業科學 2021年6期
關鍵詞:株率苧麻株數

王昕慧,全芮萍,周倩文,付虹雨,崔國賢

(湖南農業大學苧麻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28)

作物分蘗(分株)的數量和質量是其發育狀況的標志,且隨著莖稈數量的增多,植株和群體的干物質積累增多[1]。分株數是作物高產群體結構的重要構成因素,有效株數是產量構成的重要因子,控制分株的發生是構建合理群體結構、獲得高產的重要手段[2]?,F有研究[3-4]表明,苧麻有效株與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而苧麻有效株的多少取決于苧麻分株力的大小。對不同品種苧麻的分株力差異及分株對農藝性狀指標的影響鮮見報道。本研究以26個苧麻品種為材料,在研究不同品種苧麻分株力差異的基礎上,探討苧麻分株力大小與部分農藝性狀指標之間的關系,以期為苧麻品種的科學利用及苧麻高產栽培技術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 2017年在湖南農業大學耘園教學基地(28°11′02″N,118°4′11″E)進行。試驗地土壤耕層(0~20 cm)有機質含量為 23.4 g/kg,全氮 1.3 g/kg,堿解氮 82.3 mg/kg,速效磷 84.3 mg/g,速效鉀 146.5 mg/kg。

1.2 試驗設計

試驗所用26個苧麻品種均來自湖南農業大學苧麻研究所種質資源圃(見表1)。于2017年7月扦插育苗,8月底選取大小長勢一致的扦插苗移栽,移栽90 d后破稈。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共78個小區,小區面積為3.6 m2,行蔸距分別為0.6、0.4 m。破稈后各小區等量施肥,尿素(總氮≥46.2%)、復合肥(總養分≥45%,N-P2O5-K2O的比例為15-15-15)各250.0 kg/hm2,其他管理同一般大田。

表1 苧麻品種編號及概況Table 1 Ramie variety number and general situation

續表1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在2018年每季麻的收獲期調查每個小區的分株數、有效株、無效株、株高、莖粗、鮮皮厚度、鮮皮產量、原麻產量,于2019年頭麻調查不同時期的分株數,指標測定方法參照《苧麻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5]。

株高:在苧麻收獲期,用直尺測量植株基部至頂端的高度,每個小區隨機調查15株,取平均值。

分株數:在收獲期用目測法調查當季存留的有效株和無效株的總和(高度不足正常植株高度的 1/2)。

總株數=有效株數+無效株數。

有效株率=有效株數/總株數×100%。

莖粗:在苧麻收獲期,用游標卡尺測量植株的中間部位(避開葉節),每個小區隨機測量15株,取平均值。

鮮皮厚度:在苧麻成熟期,將鮮皮剝離后,用游標卡尺測量厚度(10片),每個小區隨機測量3個值,取平均值。

鮮皮出麻率:在苧麻收獲期,用電子秤測量每個小區剝離的鮮皮重量;用“72型”簡易刮麻器刮制鮮皮后,充分曬干水分,用電子秤測量原麻產量。

鮮皮出麻率=原麻產量/鮮皮重×100%。

1.4 數據分析

利用2018年苧麻的分株狀況對26份種質的分株力進行比較,了解分株力對苧麻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使用Microsoft2013進行數據處理,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相關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基因型苧麻分株力的差異比較

由表2可知,不同季別、不同基因型苧麻分株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分株能力可相差1~2倍。26個品種頭麻間的有效株差異不顯著,有效株最大的是ZM-5,為5.70株/蔸,有效株最小的是ZM-19,為3.36株/蔸,相差2.34株/蔸;頭麻分株數最高的是ZM-25,為7.70株/蔸,分株數最低的是ZM-19,為3.67株/蔸,相差4.03株/蔸;頭麻有效株率最高的是ZM-21,為95.81%,有效株率最小的是ZM-25,為69.64%,相差26.17%。二麻有效株最高的是ZM-5,為10.17株/蔸,有效株最低的是ZM-20,為4.55株/蔸,相差5.62株/蔸;二麻分株數最高的是ZM-5,為13.39株/蔸,分株數最低的是ZM-19,為6.64株/蔸,相差6.75株/蔸;二麻有效株率最高的是ZM-1,為83.89%,有效株率最低的是ZM-20,為61.61%,相差22.28%。三麻有效株最高的是ZM-11,為8.75株/蔸,有效株最低的是ZM-23,為3.97株/蔸,相差4.78株/蔸;分株數最高的是ZM-11,為12.69株/蔸,分株數最低的是ZM-2,為6.30株/蔸,相差6.39株/蔸;有效株率最高的是ZM-9,為91.07%,有效株率最低的是ZM-23,為45.43%,相差45.64%。

表2 不同苧麻品種分株力差異Table 2 Differences in tillering ability of different ramie varieties in 2018

續表2

綜上所述,26個苧麻品種的分株能力相差1~2倍左右。根據分株數的大小比較,ZM-5的年總分株數最高,為30.78株/蔸,ZM-19的年總分株數最低,為16.89株/蔸。

2.2 苧麻不同生育期的分株差異

由表3可知,苧麻不同生育期分株數差異較大,不同品種分株數變化規律也不同。分株數最大值出現在封行期,僅有少數品種分株數最大值出現在苗期或旺長期,最大值出現在苗期的分別是 ZM-1、ZM-9、ZM-12、ZM-23,分別為 11.87、13.07、15.67、12.58株/蔸,最大值出現在旺長期的有 ZM-5、ZM-7、ZM-17、ZM-24、ZM-26,分別為 16.44、14.64、13.69、12.42、12.69株/蔸。26個苧麻品種苗期的變異系數最大為34.17%,旺長期變異系數最小為27.21%。

表3 苧麻不同生育期的分株數Table 3 Number of ramie plants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2.3 苧麻分株力與產量及農藝性狀的相關性分析

苧麻分株力的大小由單蔸分株數或單位面積分株數表示。由表4可知,苧麻的分株數與株高、莖粗呈極顯著負相關關系(p<0.01),相關系數分別為-0.545、-0.603;分株數與皮厚、有效株率呈顯著負相關關系(p<0.05),相關系數分別為-0.410、-0.447;分株數與干麻產量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5),相關系數為0.383;干麻產量與株高、莖粗、皮厚、有效株率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p<0.01),相關系數分別為0.702、0.517、0.748、0.700,說明分株力顯著影響苧麻的干麻產量及農藝性狀。

表4 苧麻分株力與產量及農藝性狀的相關性分析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ramet ability,yield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ramie

3 討論與結論

苧麻分株力的大小用單位面積上的分株數或單蔸分株數表示,苧麻分株力的大小及其有效株的形成,除與苧麻品種自身的分株能力有關,也受光、溫等生態條件以及栽培措施的影響。本試驗中不同苧麻品種的分株力相差1~2倍,這與王昕慧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試驗中苧麻種質發生不同程度的分株,除與品種自身分株能力有關外,可能與試驗地條件有關,該試驗區域充足的光熱水肥條件可能促使苧麻種質發生大量分株。本文試驗結果中,不同苧麻品種不同生育期的分株變化差異較大,多數品種苧麻分株數最大值出現在封行期,苗期分株數的變異系數最大為34.17%,旺長期分株數的變異系數最小為27.21%。僅有少數品種分株數的最大值出現在苗期和旺長期,這種差異可能是由不同苧麻品種的生育期長短不一致造成的。根據分株數的大小比較,ZM-5的年總分株數最高,為30.78株/蔸,ZM-19的年總分株數最少,為16.89株/蔸。本研究僅從苧麻分株數數量上的差異進行了分析,對于不同分株力苧麻品種生理生化水平的差異還未涉及,在今后的研究中還應從生理生化水平方面進行深一步的研究。

分株數是苧麻的五大產量因素之一,顯著影響苧麻產量。目前,有研究表明:在苧麻高產群體結構中,分株數是影響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7],而苧麻分株力對苧麻品質也有重要影響[8],因此,具有較強分株力的苧麻品種可以獲得較高的產量和質量。本試驗中分株數與麻產量呈顯著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383,這與白玉超等[9]的研究結果類似。李林林等[10]研究表明,苧麻分株數與株高、莖粗呈顯著負相關關系,與本文研究結果相似。本試驗結果中苧麻的分株數與株高、莖粗呈極顯著負相關關系(p<0.01),相關系數分別為-0.545、-0.603,說明苧麻的分株數越多,株高和莖粗值越小。分株數與皮厚、有效株率呈顯著負相關關系(p<0.05),相關系數分別為-0.410、-0.447。

猜你喜歡
株率苧麻株數
苧麻面料服飾創新發展研究
子午嶺細裂槭天然分布及其重要性研究
達州市改制成功6BM280G型移動式苧麻剝麻機
2021年大通縣油菜三甲害蟲藥效防治試驗報告
春化處理對板藍根生長和結籽的影響
苧麻剝麻機應用調查與建議
0.3%丁子香酚可溶液劑防治韭菜疫病田間藥效試驗①
澳洲堅果雜交子代開花調查分析
我院耐碳青霉烯類腸桿菌科細菌感染分布特點及耐藥性分析
苧麻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可是發展契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