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產品市場商業化對特色農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2022-01-29 00:26連淑華
商展經濟·上半月 2022年2期
關鍵詞:商業化問題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制度的完善和互聯網技術的推動,農產品市場產生了新的發展機遇,逐步向著商業化、現代化方向邁進,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多問題。本文將目前農產品商業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以云南省待補鎮為例,就如何利用農產品商業化的積極作用來發展當地特色農業,提出具體的發展措施,以期為我國農產品銷售與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農產品市場;商業化;問題;云南省待補鎮;特色農業發展

本文索引:連淑華.<標題>[J].商展經濟,2022(03):-028.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推動著農產品市場發展邁向新的臺階,農產品品質日益提高,生產規模逐步擴大,進一步帶動了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然而,隨著農產品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市場環境的飛速變化,農產品在進一步商業化的同時,也開始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此情況下,相關農產品銷售企業和農戶,應該把握機會,積極采取可行性方法,更好地戰勝困難,以完成農產品的推廣與銷售,帶動當地實現特色農業經濟發展。

1 農產品市場商業化新機遇

我國是農業糧食大國,黨和政府高度關注鄉村農業經濟發展。當前,農戶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形成以“結構調整、綠色發展、創新驅動、深化改革”為基準的生產方式,旨在優化農作物種植能力,提高糧食產量,提升農產品質量水平,以提高農產品的實際銷售額。同時,隨著我國政府對鄉村地區的大力扶持,鄉村旅游、鄉村特色產業、鄉村電商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也使得農產品市場向著現代化、商業化進一步邁進,并取得了顯著發展。

2 互聯網時代推進農產品商業化實現跨越式發展

2.1 消費者與農產品生產者形成溝通橋梁

當前,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電商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很多農產品企業和農戶也順應時代潮流,紛紛通過直播帶貨、營銷、推廣、網上開店等方式,在各大電商網絡平臺推銷自身的農產品。與傳統銷售方式有所不同,電商渠道可以使消費者更準確、更明朗地了解農產品的價格和具體信息,農戶也可以通過直播方式,向消費者展示產品的生產地、加工包裝地與農作物實際品質,讓顧客買的放心、吃得放心、用得放心。農產品消費者和生產者通過電商平臺進行溝通交流,不僅可以使消費者更加了解農產品的相關信息,農民還可以更加準確地掌握目前市場對于農產品的需求及偏好,以選擇后期農作物的種植方向,順應農產品市場的需求變化,提高自身農產品的種植收益和農業產業發展,同時可推動農產品商業化的進一步發展。

2.2 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成為主流

過去,由于人們過于追求食品的精致美味,多購買加工食品,對于鄉村生態農產品的需求很少,導致農產品銷量較低。但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普及,使得人們越來越多在電視、電腦和手機上注意到當前屢屢被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再加上全民生活質量水平的日益提升,使得人們更加愿意購買無添加劑、無公害的健康綠色食品,鄉土社會的農產品正好符合人們的消費需求。在互聯網技術的幫助下,生產者可以將農產品的種植產地和生產流程公開化、透明化地呈現在廣大消費者面前,使消費者清楚明白地認識到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不添加香精、添加劑、防腐劑等加工型材料,完全做到綠色、健康、無公害,以加大消費群體對農產品的信賴和購買欲望。同時,農產品并沒有將自身作為原材料進行二次加工,也沒有拓展多元化的銷售方式,只是由于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使得自身成為當前綠色消費、生態消費的主流,這一改變也大大促進了鄉土社會農產品商業化的跨越式發展。

2.3 互聯網助力農產品緩解滯銷問題

在傳統的農產品銷售過程中,農戶多通過線下擺攤、向超市進貨等方式銷售自身產品,但這種銷售模式往往會受到天氣、政策和價格等影響,造成銷售量時有波動,甚至出現滯銷、產品囤積等行為,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經濟收入,降低其種植生產積極性?!盎ヂ摼W+經濟”模式的運用,可以幫助農民在淘寶、拼多多、微信及直播軟件等網絡平臺上銷售產品,不再受時間、地域和天氣的限制,也優化了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模式,消費者可以和生產者進行直接溝通,并通過自身需求向生產者進行預定。農民和生產者就可以根據實際訂單量準備商品,避免因提前準備而造成產品的新鮮度遭受損失,以及產品滯銷現象的產生。此外,消費者還可以在購買前查看生產者的平臺信用等級,以及其他買家的評價,從而選擇更加放心的賣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鄉土社會農產品商業化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3 農產品市場商業化產生的問題

3.1 農民普遍專業素質較低,影響銷售額

農產品的成功銷售離不開農民的辛苦種植與生產,但當前,由于很多農村地區網絡信息技術不發達,基礎設備落后,再加上農民普遍沒有接受過義務教育和專門的銷售培養,文化水平和專業素質較低,在運用電商平臺進行農產品商品化銷售過程中,往往會面臨很多棘手的問題。例如,不能準確掌握電商平臺的銷售規則、無法和消費者進行暢通交流及由于不能靈活運用網絡設備導致輸錯價格等問題,使農產品不能很好地通過電商及網絡平臺進行銷售,因此造成農民的經濟損失,對當地的農產品產業和農業發展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負面影響。

3.2 農村物流運輸渠道有限,商品運輸成本高

農產品的生產地很多都處于較為偏遠且閉塞的農村或山區,與城市人群和市場存在一定距離,部分村內缺少像順豐、中通、圓通等大型知名快遞網點和分撥中心,再加上很多農民缺乏對物流運輸的了解,沒有和多個快遞物流公司達成合作關系,造成農產品運輸渠道少、運輸速度緩慢,產品可能出現囤積、毀壞和腐爛現象。再加上很多鄉村地勢偏遠、交通不暢,導致商品運輸成本過高,農民的銷售利潤降低,無法實現經濟收益最大化。

3.3 缺乏完善有序的訂單處理制度,造成丟單、漏單問題

隨著互聯網和電商平臺逐漸走入鄉村,當前很多農民和農產品生產者會在不同的網絡平臺和銷售模式中接收訂單,例如淘寶、拼多多、批發軟件、超市采購、鄉里客戶配送等,下單也通過多種渠道,如軟件下單、電話、微信、短信、郵件和口頭告知等方式。數量訂單過多,農民的處理效率就會降低,再加上很多農產品銷售方以家庭為單位,缺乏完善有序的農產品訂單處理制度和專業的訂單處理人員,因此往往會出現丟單、漏單甚至錯單現象,客戶對生產者及其農產品的印象也會因其處理不當而大打折扣,農產品的形象也因此遭受嚴重損失。

4 云南待補鎮如何利用農產品商業化發展特色農業經濟

上文針對當前農產品市場商業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農產品的成功銷售能夠帶動當地實現特色農業經濟發展。近些年云南待補鎮隨著政府和當地農民積極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利用當地農業資源和地勢資源,打造高原特色農業項目,推出萬畝鮮花、萬畝草莓、萬畝油牡丹和萬畝中藥材等特產種植產業,充分提高了當地農業發展和整體經濟進步。隨著新時期的到來,待補鎮應充分利用農產品市場商業化的促進作用,通過可行性措施,完善農產品商業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具體措施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4.1 完善農產品的商業化特征

為了更好地完善當前農產品的商業化特征,擴大農產品銷售量,待補鎮政府應該將農產品生產與銷售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度分析,明確其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之處,并加以完善與優化。一方面,規范農產品商品化的相關規定,合理合法地銷售農產品,以維護農產品市場規范和相關消費者、生產者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針對當前阻礙農產品商業化的多項因素,政府應該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和利民政策,比如頒布惠民政策、招商引資、實施“補貼政策”等,進一步擴大農民銷售農產品的市場環境。

4.2 提升農戶的專業水平

針對當前農戶在農產品銷售過程中因自身素質水平偏低而造成的諸多問題,云南待補鎮相關政府和單位應該積極采取可行性措施,幫助農民順利通過電商渠道來銷售農產品。例如,派專門的電商銷售人員前往鄉村對農民進行專業培訓、由政府組織農民統一學習電商營銷知識。同時,也需要求一些鄉村基層干部充分掌握互聯網技術與電子商務技能,來幫助一些年齡偏大、理解能力有限的農民在電商平臺上進行農產品營銷,最大程度地利用電子商務和信息技術對農產品商業化起到推動作用。另外,待補鎮政府還可以通過培養電子商務人才,使其通過互聯網對農業經濟進行精準管理和嚴格把控,隨時掌握當地的氣候、土壤、水溫、農產品價格及農產品需求等信息,并將數據信息準確無誤地報告給政府和當地村民,以提升農民種植的整體水平,避免農作物和農業經濟受到損失,充分發揮農業價值,推動當地農業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4.3 擴充物流渠道,降低商品運輸成本

為了確保農民種植生產的農產品能夠保質保量地運輸到消費者手中,待補鎮政府和當地村民應該充分認識到快遞物流運輸的重要性,和多個物流公司達成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多種渠道運輸農產品。為了降低商品的運輸成本,偏遠鄉村也可以在村委會的帶動下,自發組織物流運輸隊伍,集中全村機動車輛進行商品運輸,將農產品又快又好地運輸出去,以降低運輸成本,提高自身經濟收益。

4.4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當前,農產品之所以越來越多地受到消費者的追求與喜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農產品的健康、安全、無公害,符合當前我國提倡的綠色生態觀念及人們日益提高的食品要求。因此,為了使農產品始終具有強大的商業價值,相關生產者一定要注重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堅決杜絕對農產品進行二次加工,以及添加防腐劑、香精、化學添加劑等材料。同時,相關政府和農民應不斷更新生產種植技術,利用現代化、科技化的生產技術,科學地種植農作物,從而有效提高農產品的實際產量,收獲安全、綠色、無公害的農作物,以發展綠色農業和特色農業。

4.5 完善農產品生產銷售機制和訂單處理機制

待補鎮想要更好地發展特色農業經濟,還需要構建完善的農產品生產銷售機制,根據供給側改革要求,樹立與時俱進的營銷觀念,結合當地農產品生產與銷售的實際情況,從發展特色農業的角度出發,科學合理地構建農產品生產銷售制度,優化生產銷售全過程。另外,為了避免因訂單過多產生的漏單、丟單、錯單等現象,相關農戶應及時改進自身的訂單處理制度,在保證自身收益最大化的情況下,盡可能招收訂單處理人員,不同人員負責不同的下單平臺,分工明確,確保每一份訂單都準確無誤地運輸出去。

4.6 發展特色農產品和產業品牌,擴大品牌效益

近年來,待補鎮在完善當地基礎設備、推廣當地農產品的同時,也堅持“抓品牌促銷售”的營銷模式,先后注冊了“野馬川”“雞鳴山”“醉莓麗”10個農產品商標,大力推進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為了將自身品牌更好地進行宣傳,擴大品牌形象與品牌效益,下一步,待補鎮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將農產品在省內外甚至國外進行銷售,通過批發機構、公司簽約、互聯網推廣等措施,不斷開拓營銷思路和營銷渠道,實現特色農產品遠銷省內外及東南亞等國家的戰略目標。

5 結語

隨著黨和政府對農業經濟發展的高度關注,以及人們日益提高的食品質量需求,使得農產品市場產生了新的機遇,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也推動著農產品市場邁向商業化的新臺階。待補鎮作為我國特色農村代表,近幾年因地制宜地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和特色產業基地,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了7億元的突破。新時期、新環境下,待補鎮應合理利用農產品商業化帶來的積極作用,并正確認識其目前存在的問題,通過上述幾項可行性措施,進一步推動自身發展農村特色產業經濟,擴大品牌效益,增加經濟創收,以帶動全鄉鎮人民實現發家致富。

參考文獻

張利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農業經濟發展策略[J].糧食問題研究,2019(5):45-49.

陳昱瑋,唐思源,鄧琦平,等.關于新媒體商業化對農產品銷售途徑變革影響的調研報告[J].農民致富之友,2021(25): 230-232.

陳祥兵.試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農業經濟發展策略[J].農民致富之友,2020(7):236.

徐永毅.我國縣域農業特色產業創新與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20(32):58-64.

于霞,張玉波.食用菌產業助推貴州紫云縣特色農業經濟發展新思考[J].河南農業,2021(14):61-62.

王桃紅.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商業化路徑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18):247-248.

曲利利.探索“互聯網+”時代的農產品營銷與農業經濟發展思考[J].商展經濟,2021(2):26-28.

秦彥慧.農產品信息化平臺建設及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應用[J].商展經濟,2021(9):39-41.

猜你喜歡
商業化問題
RNA生物農藥的商業化現狀及存在問題
5G商業化倒計時開始
5G商業化倒計時開始
《萬物生長》:商業電影與文藝電影的畸形兒
淺析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業化運作下的作用
避開“問題”銀行股
城鎮化、商業化與農村金融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