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以漯河市為例

2022-01-31 09:47李晨曦
時代人物 2021年35期
關鍵詞:村級集體經濟集體

李晨曦

(中共漯河市委黨校 河南漯河 462000)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為準確掌握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更好地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課題組自2017年11月份開始,先后赴各縣(區)相關鄉(鎮)和部分行政村,采取實地查看、召開座談會、聽取匯報、查閱資料等形式,對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認真思考和科學研判。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盡管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對照上級有關要求和新時代農村全面振興目標,對比先進地市、模范村莊發展狀況和發展趨勢,我市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還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

存在的主要問題

創新思維滯后。市、縣、鄉三級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高、指導不夠。村級組織對集體經濟的發展方向和經營模式思考不深、把握不透,缺少明確的目標和規劃。特別是作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領路人,部分村級領導班子對集體經濟概念模糊,思想消極守舊,缺乏市場頭腦,對如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充分利用當地優勢資源發展集體經濟,缺乏思考。還有一些村干部,缺乏進取精神和擔當意識,認為集體經濟能保證村里的日常開支即可,不必追求發展壯大,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出事就行;有些村干部也想干一番事業,但害怕擔風險,有“賺起賠不起”的思想,害怕辦不好了將來落埋怨、受處罰。作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主力軍,一些群眾只顧眼前利益,認為村集體收入要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土地一樣,分光吃凈,導致集體積累困難;一些群眾不愿承擔市場風險、對村干部不信任,在集體實施土地流轉、規模生產、特色種植等項目時,難以形成統一意見,且有私利觀念,導致發展集體經濟成本巨大,等等。

發展不均衡。從整體情況看,漯河市近半村落完全沒有財政支付以外的集體收入,即便有集體收入,也普遍偏低??梢哉f,村級集體經濟有“盆景”,但整體不強,發展不平衡。一是村與村發展差異較大。受區位條件、發展基礎、班子能力等主客觀因素影響,村與村之間集體收入的不平衡性明顯。城鎮、靠近企業、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村莊,更有利于分享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村集體的土地等各類資產更“值錢”,更便于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村集體的收入也較高。二是收入結構相對單一。全市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收入以固定資產、資源租賃為主,合資合營、引資聯營、村辦企業、股份合作的經濟實體極少。即使有開發利用資源、資產的也多是粗放經營,收益率不高。特別是單純依靠集體土地租賃的,在土地數量、土地租金不會大幅上漲的前提下,難以實現集體收入的階梯式增長。

制約因素還比較突出。一是缺乏主導項目。從全市情況來看,基礎條件較好、有發展主導項目的村很少。對有固定產業基礎的村,因特色產業優勢不明顯,以一個村為單元來發展缺乏市場競爭力,也不敢貿然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二是缺乏發展資金。有些村基礎差、底子薄,每年除了保障基本開支的國家轉移支付補助收入外,村級基本沒有用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資金,而且隨著群眾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每年村集體承擔的集體電、水、辦公、環境衛生、公共設施維護等各類費用水漲船高,村級“財政”愈加捉衿見肘。沒有可持續性收入,即便是有了思路,也難以籌足發展資金,即使有好的項目,也只能望洋興嘆,發展舉步維艱。且解決資金的難度非常大,一是村委會作為村民自治組織,不具備法入資格,從金融部門貸不到款;二是農業項目資金多半只是解決一些基礎設施,沒有資金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集體經濟發展從項目資金那里得不到支持。三是缺乏土地資源。在上世紀60、70年代,絕大多數的村都有一定數量的集體用地,但通過兩輪土地承包后,一些村基本上沒有留集體用地,出現了“分田到戶,集體空肚”的現象;還有一部分的村有集體土地,但由于受政策的限制又不能改變其用途,加之一些村對村級集體資產核查不積極,不能全面有效地將集體土地資源進行規整,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嚴重受局限。四是缺乏人才隊伍。首先從“領頭雁”的角度來看,部分村村“兩委”干部素質不高,思想因循守舊,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缺乏信心決心和辦法措施;還有一些干部,等、靠、要的思想嚴重,缺乏長遠眼光和擔當精神,難以形成發展集體經濟的長遠規劃。

工作機制還不夠健全。就外部環境而言,各級相關部門在統籌協調、整合資金、落實政策,鼓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方面作用發揮不明顯;在調動和激發村干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方面作用做得還不夠。就村集體內部來說,“三資”經營管理不到位:一是資產閑置,部分村由于地處偏僻,集體資產長期閑置,無人管理、不加利用;二是粗放經營,部分村缺乏長遠規劃,只要近期有收益就將村集體資產以低價長期出租或出售,租金一次性收完,未留出集體經濟發展資金。三是財務管理不規范,對村集體資金的管理和使用,缺乏長遠考慮,開源節流意識不強,導致集體資金使用不當。部分村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村委會監督小組形同虛設,對村農民應該承擔的費用實行大包大攬,村民參與主動性有待提高。

對策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在今后工作中,應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以服務“三農”為切入點和落腳點,突出示范引領、同步前進,通過持續努力,進一步發展壯大現有集體經濟。

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各級各部門應站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治高度,充分認識新形勢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緊密結合各地發展實際,充分發揮其區域優勢,有效利用其特色資源,科學規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決不照抄照搬、不搞隨波逐流。既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堅決摒棄盲目發展、粗放發展的老路,更要一張藍圖繪到底,扎實走好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城中村、近郊村等區位優越的村,要在維護好集體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勇于探索實踐,逐步實現村級固定資產由對外租賃向自我經營轉變,提升集體資產的收益率。要大膽開拓創新經營模式,通過創辦物業、安保、家政等服務公司,為企業和居民提供服務,努力實現規范管理下的集體和居民雙贏。工業發展好、項目建設多和交通便利的村,既可圍繞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在物資運輸、工程建設等方面做文章,也可采取單獨開發、抱團聯建、合資合作等方式,興建標準廠房、農貿市場、商鋪店面等物業項目。自然資源豐富、農業發展較好的村,要依托自然資源、鄉土文化等特色優勢,發展鄉村旅游、觀光農業、休閑體驗農業等新型農業。

政策引導,滿足發展空間和需求。及時制定出臺更加科學具體、針對性強的政策措施,針對缺乏主導項目的問題,要挖掘專業能人,聯合廣大村民,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投資聯營等形式,利用資源優勢,興辦農業產業化基地、加工基地等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等。也可依托本村資源進行招商,或者幾個或多個產業一樣的村聯合起來,利用資源優勢,引進外地企業在本地發展,解決本地無錢無技術的問題。針對缺乏發展資金的問題,要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整合各部門支農惠農資金,對發展計劃可行、經營風險小的村集體經營項目,采取貼息、獎勵、補助等方式予以扶持,并按國家稅收政策規定,依法享受各項優惠政策。要積極探索村集體資產抵押貸款的有效形式,努力變固定資產為可流動的資金;要勇于創新股份制合作機制,積極引導村集體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宅基地等按照保底分紅、按股分紅等方式,參股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經營穩定、發展前景好的工商企業。要積極盤活村集體資產,對閑置的集體資產進行及時整合和必要整修,通過采取拍賣、租賃等方式,提高集體資產使用效益,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對先前簽訂的明顯與現今市場價值不適宜的集體資產長期租賃合同,要在符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以村集體的名義予以解除,并在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和價值的基礎上,通過公開招投標等方式,重新進行發包出租,提高集體資產經營效益,實現集體資產收益最大化。針對缺乏土地資源的問題,建議土地、規劃、城建等部門出臺政策,在徹底摸清現有集體土地的基礎上,抓住本次農村集體資產清算的有利契機,鼓勵村集體通過土地整治、荒坑荒地廢舊宅基地復墾置換等形式,將零碎化的集體土地連片整合、明晰產權,為發展集體經濟提供用地保障。針對缺乏人才隊伍的問題,要進一步選優配強村級組織班子,注重選拔那些思路清晰、責任心強、帶頭致富能力強的“能人”進村“兩委”班子;進一步充分挖掘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農村任職工作的內在潛力,以脫貧攻堅為切入點,發揮共建單位堅強后盾的優勢,通過“高位嫁接”,優化村級干部隊伍結構,強化村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分級分批組織開展市、縣、鄉、村四級干部的政策和業務培訓,使廣大的基層干部做到不僅想干事、敢干事,而且會干事、干成事、不出事;進一步優化農村發展環境,更加注重對人才的引進,確保那些關注農村發展、熱心“三農”事業,懂經營、會管理、素質高、能力強,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人才引得來、留得住、融得入。

健全機制,形成合力。要以培植村級集體經濟內生動力、強化自身“造血”功能為目標,健全善激勵獎評機制。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納入干部目標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作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據,激發鄉、村干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探索將村干部的經濟待遇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績效掛鉤,可在征求上級組織和基礎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從集體經濟收入中確定一定的比例,作為村組干部的報酬和獎勵。進一步明確消除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工作計劃和時間節點,定期督查通報工作進展,及時總結典型經驗,確保扶持一批、銷號一批、壯大一批。健全完善統籌協調機制。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與城鄉統籌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旅游發展、村級組織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多管齊下、綜合施策,進一步增強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確保政策發揮最佳效益。健全完善結對幫扶機制。進一步深化部門幫扶、村企結對、強村帶弱村等制度,有效發揮駐村第一書記作用,幫助解決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健全完善日常監督機制。進一步強化“三資”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呆賬壞賬風險和集體資金沉淀問題。認真推行村務、財務、政務公開,使村級集體經濟的收入管理、支出使用納入群眾的監督范圍,真正做到賬務公開,群眾明白,干部清白。對于村級重大事項,嚴格落實“黨員群眾建議、村黨組織提議、村務聯席會議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決議,表決結果公開、實施情況公開”的決策程序,提高村級組織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水平。進一步加大集體經濟責任審計力度,穩步推進村級債務化解,全面清理村各種債權、債務,嚴禁盲目舉債搞建設,嚴格審核把關村級集體經濟項目,防止出現盲目攀比、大包大攬的現象。

猜你喜歡
村級集體經濟集體
村級義務消防隊值得一試
我為集體獻一計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伊川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探索
誰為村級產業“接生”?
破解空殼村,黨建如何引領——以漢濱區壯大集體經濟為例
能尋下好產業,看得見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級社”破解“空殼村”
警犬集體過生日
動物集體賣萌搞笑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