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類型控釋氮肥對冬小麥群體結構、產量和氮效率的影響

2022-02-02 05:23周淑君
農業工程技術 2022年29期
關鍵詞:成穗率穗數包膜

周淑君

(山東省費縣農業農村局,山東 費縣 273400)

據山東省政府統計,2021 年山東省糧食總產量超過1100 億斤大關,同比增長10.7 億斤,是全國糧食產量第三大省。而且,山東省連續8 年保持糧食總產量超過千億斤的優勢,為保持增長優勢,進行了山東省冬小麥控釋氮肥研究,以進一步優化冬小麥種植技術[1]。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選擇山東省某農業科研基地,溫帶季風氣候,地勢平坦,排水條件好,適合小麥種植。前茬作物是夏玉米,產量為7500 kg/hm2。土壤檢測結果為全氮1.71 g/kg、有效磷47.3 mg/kg、速效鉀176 mg/kg、有機質17.2 g/kg,pH 值為6.97。種植冬小麥品種為魯麥22 號。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7 組,其中,1 組為對照組(CG),只提供磷肥與鉀肥,但不施放氮肥;2 組為優化施肥(OG),提供N 含量46%的普通尿素;3 組為控釋氮肥A 模式,提供項目組研制的水性樹脂包膜氮肥,N 含量為43%;4 組為控釋氮肥B 模式,提供環氧樹脂包膜氮肥,N 含量為43%;5 組為控釋氮肥C 模式,提供聚氨酯包膜氮肥,N 含量為44.5%;6 組為控釋氮肥D 模式,提供水性樹脂包膜氮肥,N 含量為41.5%;7 組為控釋氮肥E 模式,提供聚氨酯包膜氮肥,N 含量為44%。其中,B、C、D、E 的控釋氮肥均在當地市場采購。

每公頃施氮肥100 kg、磷肥46.6 kg、鉀肥33.3 kg 為基肥,在冬小麥種植區域一次性均勻撒施,整地處理后機播冬小麥。其中,拔節期OG 模式追施尿素50 kg/hm2,所有試驗區域統一灌溉[2]。

試驗選擇長45 m、寬4.4 m 的大區為1 組試驗地,總試驗面積1386 m2。按22 kg/hm2用量撒施“地蟲殺”,用于防治地下害蟲。2020 年10 月15 日播種,播種量為150 kg/hm2,2021 年6 月9 日收獲。

1.3 試驗測定與方法

選擇育苗期、越冬期、返青拔節期、灌漿期4 個時期,在各大區隨機選擇3 個1 m2的試驗樣本,調查群體數量,記錄小麥苗數、入冬前與春季的最大分蘗數以及冬小麥的有效穗數。開花授粉期與收獲期,在各大區選擇3 個1 m2的試驗樣本,收集冬小麥地上部分,在75℃恒溫烘干,檢測植株干物質量、氮含量。成熟期仍選擇3 個1 m2的試驗樣本,將收獲的小麥植株劃分為籽粒、莖葉,并分別檢測N 含量、干物質質量,利用凱氏定氮法檢測全氮含量[3]。成熟期在各大區收獲10.12 m2的樣本麥穗,重復3 次,經過脫粒、曬干、去雜、稱質量等常規程序后,計算不同控釋氮肥模式下的公頃產量。同時,在各大區中抽取3個1 m2的試驗樣本,在樣本中抽取30 份冬小麥穗,記錄穗粒數。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施肥模式對冬小麥產量的影響

各施肥模式數據處理詳見表1。相較于CG 組,其他施用氮肥組的冬小麥產量都有明顯提升,提升幅度在7.0%~14.6%??蒯尩蔅 模式冬小麥產量最高,達到8967.5 kg/hm2,比CG組增產14.6%,比OG 組增產7.1%。其他控釋氮肥模式冬小麥產量良好,但和OG 模式比較沒有明顯差異。與OG 組比較,控釋氮肥模式小麥公頃穗數都明顯提升,增長幅度在6.1%~9.8%,各控釋氮肥模式間沒有明顯差異。穗粒數方面,控釋氮肥A 模式、E 模式明顯低于OG 組,其余控釋氮肥模式中,除B 模式外,沒有明顯差異。千粒質量方面,控釋氮肥B 模式最高,為47.5 g,和其他控釋氮肥模式有明顯差異。

表1 各處理的冬小麥產量

2.2 施肥模式對冬小麥群體結構的影響

相較于CG 組,其余組別小麥基本苗差別不大;各控釋氮肥模式冬小麥冬前分蘗數都超過OG 組。與OG 組相比,A 模式增加30.5%,E 模式增加28.1%??芍蒯尩誓軌蛴行Т龠M冬小麥在入冬前進行分蘗;同時,各控釋氮肥模式春季最大分蘗數均有明顯提升。其中,D 模式和OG 組差距最大,增加幅度達22.8%。一般春季最大分蘗數越高,冬小麥單株分蘗數越高,即與普通尿素相比,控釋氮肥對冬小麥春季分蘗有更強的促進作用。分蘗成穗率是有效分蘗數與最大分蘗數之比,CG 組最大分蘗數最低,所以分蘗成穗率最高;而控釋氮肥D 模式最大分蘗數最高,分蘗成穗率反而最低。

2.3 施肥模式對氮效率的影響

各處理氮效率詳見表2。與OG 組相比,各控釋氮肥模式都可以有效提升氮肥利用率,并有效抑制土壤中的氮素依存率。其中,控釋氮肥B 模式氮肥利用率最高,比OG 組提升89%。而且,該模式下的氮肥偏生產力也是試驗組中最高的,土壤中氮素依存率則是試驗組中最低的。其他幾個控釋氮肥模式的氮肥利用效率差異不明顯。

表2 各處理的氮效率

3 結論與討論

由試驗數據可知,各控釋氮肥模式冬小麥均增產或穩產。其中,控釋氮肥B 模式產量最高,比優化施肥組增加7.1%。同時,各控釋氮肥模式的氮肥利用也有較大幅度提升,比優化施肥提升31.9%~89.0%。特別是控釋氮肥B 模式,即施放環氧樹脂包膜,可以達到89%。為確保冬小麥高產,需穩定穗粒數、千粒質量,同時顯著提升單位面積的穗數。本試驗發現,不同控釋氮肥模式與優化施肥組相比,在小麥公頃穗數方面增加幅度為6.1%~9.8%,但穗粒數、千粒質量則基本保持穩定,確保應用控釋氮肥后的冬小麥獲得更大增產概率。冬小麥公頃穗數受小麥分蘗數量、群體質量、分蘗成穗率等多種因素影響,本試驗中控釋氮肥A 模式的冬小麥冬前分蘗成穗率有顯著提升,B 模式可提升冬小麥春季分蘗成穗率,C 模式對春季最大分蘗數與單株分蘗數有促進作用,D 模式、E 模式則提升春季最大分蘗數、單株分蘗性能,均對冬小麥高產有正面影響。

猜你喜歡
成穗率穗數包膜
假包膜外切除術治療無功能型垂體腺瘤的療效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風險評價和控制研究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試驗研究報告
雜交晚粳稻通優粳1號產量及構成因子分析
小麥黃淮冬麥區北片國家區試品種產量構成因素變異分析
水稻應用生物碳硅肥效果研究
高產小麥構成要素的解析與掌握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纖維素包膜尿素的制備及其緩釋性能
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的密碼子偏愛性分析
綠先機復混肥對直播水稻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