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密減氮對不同類型水稻品種穎花形成的影響

2022-02-03 04:56種浩天張運波黃禮英
作物雜志 2022年6期
關鍵詞:穎花枝梗成熟期

種浩天 尚 程 張運波,2 黃禮英,2

(1長江大學農學院,434025,湖北荊州;2長江大學主要糧食作物產業化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434025,湖北荊州)

水稻的每穗穎花數對產量形成十分重要,每穗穎花數取決于抽穗期的穎花現存數,而抽穗期穎花現存數主要取決于幼穗分化期的穎花分化數和退化數[1]。

氮肥和種植密度是影響水稻穎花分化和退化的重要農藝管理措施。施用氮肥能促進植株分蘗和穎花分化,從而增加分蘗數和每穗穎花數,使產量上升[2]。種植密度是調控水稻群體大小的主要措施,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水稻莖蘗數和有效穗數增加,而每穗穎花數下降[3],下降幅度在不同品種間存在差異。因此調節氮肥水平與種植密度以協調水稻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將有利于實現水稻高產,提升氮肥利用效率。增密減氮栽培也是目前水稻生產上被廣泛利用的、能有效降低氮肥施用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產量的栽培方式[2-4]。

目前對增密減氮栽培下不同類型水稻品種穎花分化與退化的影響以及品種穎花分化和退化差異形成的原因研究的較少。本研究以大面積種植的秈粳雜交稻(甬優4949)、超級雜交稻(揚兩優6號)和常規秈稻(黃華占)為材料,研究增密減氮栽培對其穎花分化與退化的影響,通過測定一次和二次枝梗數、每穗穎花分化數和退化數、干物質積累量等指標,研究不同品種穎花差異形成的原因,探討穎花發育狀況與產量之間的關系,為增密減氮管理措施的優化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20年在湖北省荊州市長江大學農業科技園進行,試驗地土壤為灰潮土,土壤pH 6.5、有機質20.7g/kg、全氮1.8g/kg、有效磷29.7mg/kg、有效鉀128.9mg/kg。試驗地每年僅種植一季中稻,冬季空閑。2020年試驗地水稻生育期的日平均最高氣溫和日平均最低氣溫分別為28.2℃和21.5℃,日平均輻射量為 13.3MJ/(m2·d)(圖 1)。

圖1 水稻移栽到成熟期日平均最高溫、最低溫和輻射量的變化Fig.1 Daily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and solar radiation during rice growing season from transplanting to maturity

1.2 試驗材料

以甬優4949、揚兩優6號和黃華占為試驗材料。甬優4949由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和武漢佳禾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利用高光效育種培育的三系秈粳雜交中稻品種,目前在湖北地區的種植面積已達到1萬hm2以上。揚兩優6號和黃華占分別是當地大面積種植、生長和產量表現較好的雜交稻和常規秈稻品種,具體信息見表1。

表1 供試品種信息Table 1 Information about varietie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1.3 試驗設計

采取裂―裂區設計,氮肥處理為主區,設置減氮(90kg/hm2)和正常氮(180kg/hm2)2個氮肥處理;移栽密度為副區,設置正常密度(30cm×15cm)和增密(20cm×15cm)2個移栽密度處理;3個品種為副副區,3個重復,每個小區約20m2。施氮處理小區基肥、分蘗肥和穗肥比為4:3:3。所有處理磷、鉀肥一致,磷肥用量為40kg/hm2,采用過磷酸鈣作肥源,作為基肥一次性施入;鉀肥用量為100kg/hm2,采用氯化鉀作肥源,基肥和穗肥等比例施入。預發芽的種子播種在苗床上,采用水育秧管理方式,31d的秧齡于6月8日進行手插秧移栽,每蔸栽插2株秧苗。按照高產栽培的方式進行田間精細管理,及時控防病蟲。

1.4 測定項目與方法

1.4.1 生長分析 在水稻幼穗分化期取樣進行農藝性狀的測定。幼穗分化期判定標準為肉眼看到幼莖生長點頂端出現白色絨毛,依據此標準,甬優4949、揚兩優6號和黃華占的幼穗分化期分別為7月5日-6日、7月14日-15日和7月7日-8日。在每個小區隨機選取生長一致的12蔸植株,測定株高和分蘗數,將植株分為葉片和莖稈放入80℃烘箱烘至恒重,然后測定各部分干重,并計算干物質總重。

1.4.2 穎花分化和退化的統計 在水稻分蘗早期標記主莖,并在水稻抽穗期每小區選取大小一致且抽出1/2~3/4的主莖穗10個,用于調查單莖穎花分化和退化。方法為肉眼觀察計數一次和二次枝梗數、每穗穎花現存數和每穗穎花退化數。

每穗穎花分化數=每穗穎花現存數+每穗穎花退化數。結合成熟期的總穎花數和成熟期的干物質積累、總氮素吸收、從移栽至成熟期的總有效積溫(≥10℃的日積溫之和)和總累計輻射,計算干物質穎花生產效率、氮素穎花生產效率、積溫穎花生產效率和輻射穎花生產效率。計算公式如下:

干物質穎花生產效率(No./g)=成熟期的總穎花數/成熟期的干物質;氮素穎花生產效率[No./(mg·N)]=成熟期的總穎花數/成熟期的總氮素積累量;積溫穎花生產效率[No./(m2·℃)]=成熟期總穎花數/移栽至成熟期的有效積溫;輻射穎花生產效率(No./MJ)=成熟期總穎花數/移栽至成熟期累計的太陽輻射。

1.4.3 產量及其構成因素 在水稻成熟期,從每個小區中央選取5m2進行人工收割并記載蔸數,將測產小區的稻穗脫粒,并置于自然條件下風干,去掉雜質和空秕粒。風選后稱量測產小區的稻谷總重,然后利用谷物水分儀(DMC-700,美國)測定稻谷的含水量,換算成含水量為14%的產量。另外,在成熟期的鄰近測產區四周取樣12蔸,記錄每蔸穗數和株高后將植株分成葉片、莖稈和穗子。然后將葉片和莖稈放入80℃烘箱烘至恒重后稱干重。穗樣手工脫粒,枝梗樣置于80℃烘箱烘干至恒重后稱重。籽粒脫粒后自然風干,而后水選將實粒和空秕粒分開,曬干后置于室內至吸濕平衡,再用風選機(FJ-1,中國)將空粒和半飽粒分開。分別稱量實粒、半飽粒和空粒的風干總重量,然后從實粒中稱取3份30g小樣,從空粒中稱取3份2g的小樣,記錄每份小樣的粒數,半飽粒全數。將所有小樣置于烘箱中烘至恒重后稱干重。計算單位面積穗數、每穗穎花數、單位面積穎花數、結實率(實粒數/總粒數×100)和千粒重等產量構成因素。成熟期的總干重為成熟期各器官干重的總和。

1.4.4 成熟期氮素積累 將成熟期植株分為葉片、莖稈、飽粒、半飽粒+空粒+枝梗4個部分進行氮素濃度的測定。各部分樣品烘干稱重后粉碎,過1mm篩后用碳/氮元素分析儀(Elementar Trading Co.,Ltd,德國)測定各組織氮素濃度,再根據各部分生物量計算各器官的氮素含量。成熟期的總氮素積累量即為各器官氮素積累量之和。

1.5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10整理試驗數據,采用Statistix 9進行方差分析,LSD0.05水平上進行多重比較,采用SigmaPlot 12.5進行作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氮肥和密度下不同類型水稻的產量及其構成因素

由表2可知,品種、氮肥和種植密度對水稻產量均有顯著影響。正常氮肥和減氮處理的產量分別為8.64和7.89t/hm2,減氮處理產量降低8.7%,有效穗數降低6.0%,總穎花數降低10.1%;增密和正常密度處理的產量分別為8.79和7.74t/hm2,增密處理產量增加13.6%,有效穗數增加24.4%,總穎花數增加8.0%。甬優4949、揚兩優6號和黃華占在減氮條件下增密處理產量分別增加17.8%、22.2%和10.2%,而3個品種在正常氮肥條件下增密處理產量分別增加10.5%、16.6%和4.2%。由此可見,增加種植密度在減氮條件下的增產幅度大于在正常氮肥條件下的增產幅度。結實率和千粒重均不是增密減氮條件下導致產量變化的主要因子。

表2 不同氮肥和密度處理下不同類型水稻的產量及其構成因素Table 2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under different N level and planting density treatments

2.2 不同氮肥和密度下不同類型水稻的穎花分化和退化

由表3可知,減氮對一次枝梗數、二次枝梗數、穎花分化數、退化數和現存數影響較小,而增加種植密度顯著降低了供試品種的穎花分化數和穎花現存數,下降幅度分別為11.1%和11.6%。穎花分化數與退化數存在顯著的品種間差異,甬優4949穎花形成優勢明顯,其一次枝梗數、二次枝梗數、穎花分化數和穎花現存數分別比揚兩優6號高30.9%、13.7%、27.5%和23.4%;而與黃華占相比,其一次枝梗數、二次枝梗數、穎花分化數和穎花現存數分別高24.7%、24.7%、43.6%和40.4%。甬優4949較高的每穗穎花現存數增加了成熟期的每穗穎花數,因而擴大了庫容,提高了產量。

表3 不同氮肥和密度處理下不同品種水稻的穎花分化和退化數Table 3 Spikelet differentiation and degeneration under different N levels and planting density treatments in different rice varieties

2.3 每穗穎花現存數與成熟期每穗穎花數的關系

由圖2可知,幼穗分化期每穗穎花現存數與成熟期每穗穎花數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表明成熟期的每穗穎花數取決于幼穗分化期的穎花現存數,提高穎花分化形成期的穎花分化數并減少穎花退化數有利于形成大的庫容和高的產量。

圖2 每穗穎花現存數與成熟期每穗穎花數之間的關系Fig.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surviving spikelets per panicle and the number of spikelets per panicle at maturity

2.4 穎花的形成

由圖3可知,每穗穎花分化數與一次枝梗數和二次枝梗數均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因此從穗部結構上看,一次枝梗數和二次枝梗數尤其是二次枝梗數對穎花分化數以及成熟期每穗穎花數的影響最大。

圖3 一次枝梗數、二次枝梗數與每穗穎花分化數之間的關系Fig.3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number of differentiated spikelets per panicle with the number of primary branches and secondary branches

從物質生產上看,穎花分化數與幼穗分化期的干物質積累呈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圖4),表明幼穗分化期充足的干物質生產對穎花分化數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4 幼穗分化期干物質積累與每穗穎花分化數之間的關系Fig.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y matter weight at panicle initiation stage and the number of differentiated spikelets per panicle

2.5 干物質、氮素、積溫和積累的太陽輻射的穎花生產效率

由表4可知,氮肥、密度、品種以及氮肥和密度的交互作用對水稻的總干物質積累量、積溫穎花生產效率和輻射穎花生產效率有顯著影響。不同氮肥和密度下干物質穎花生產效率沒有顯著性差異,但不同品種間差異顯著。水稻的積溫穎花生產效率、輻射穎花生產效率和總干物質積累量在減氮處理下顯著降低,降幅分別為8.9%、8.7%和9.4%;而在增密處理下積溫穎花生產效率、輻射穎花生產效率和總干物質積累量分別增加7.4%、7.3%和10.5%。增加種植密度在提高總干物質積累的同時并未顯著降低干物質穎花生產效率,且增密顯著提高了積溫穎花生產效率和輻射穎花生產效率,這表明增加種植密度有利于提高水稻群體對光溫資源的利用,從而提高單位面積穎花數、擴大庫容,而增加的干物質積累又為大庫容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保障,進而提高了產量。甬優4949的積溫穎花生產效率和輻射穎花生產效率顯著高于揚兩優6號和黃華占,分別比揚兩優6號高45.2%和43.9%,分別比黃華占高14.4%和13.5%,同時甬優4949相比于揚兩優6號有顯著較高的干物質穎花生產效率。

表4 干物質、有效積溫、積累輻射量和全氮吸收的穎花生產效率Table 4 Spikelet production efficiency based on total dry matter weight,effectively accumulated temperature,accumulated radiation from transplanting to maturity and total N uptake at maturity

3 討論

3.1 增密減氮對不同類型水稻品種產量的影響

水稻產量是由4個產量構成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前人的研究表明,在產量構成因素中,水稻籽粒重相對穩定[5-6],因此水稻產量的提高主要歸因于庫容的不斷增加,尤其是穎花數的增加[7]。本研究在不同的氮肥和密度處理下,3個供試品種的水稻產量都與總穎花數相關,這表明穎花數直接影響水稻產量。

本研究中,甬優4949、揚兩優6號和黃華占在增加種植密度后每穗穎花數降低,但有效穗數增加,單位面積總穎花數增加。在所有氮肥和密度處理下,甬優4949和揚兩優6號的產量均顯著高于黃華占。甬優4949產量最高的原因是其具有顯著較高的每穗穎花數和總穎花數,這與Wei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

在減氮處理下,增密后甬優4949、揚兩優6號和黃華占的產量相較于正常密度下顯著增加,且揚兩優6號的產量增幅最大,與王之旭等[9]認為水稻產量的提高主要歸因于庫容不斷增加,尤其是穎花數的增加不一致,這可能與水稻生育期內低溫多雨的特殊天氣有關。甬優4949有效穗數和每穗穎花數顯著下降,從而導致總穎花數嚴重降低,未能發揮其高產潛力。而揚兩優6號由于其生育期晚,在其穎花分化退化時未受特殊天氣的不利影響。氮肥和密度處理影響干物質積累、一次和二次枝梗數,進而影響穎花分化與退化,導致成熟期穎花數發生改變,從而對水稻庫容產生影響,最終引起水稻產量的變化。

3.2 增密減氮對不同類型水稻品種穎花分化與退化的影響

在本試驗中發現每穗穎花分化數與一次枝梗數、二次枝梗數及幼穗分化期干物質積累均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與戚昌瀚[10]認為干物質積累與穎花分化有關相一致。且本試驗研究發現,二次枝梗數對穎花分化數以及成熟期每穗穎花數的影響最大。然而,在研究不同氮肥和密度處理對穎花分化和退化的影響時發現,在減氮處理下增加種植密度顯著降低甬優4949幼穗分化期的穎花現存數和穎花分化數,但顯著增加了單位面積有效穗數,提高了單位面積穎花數,由此增大了庫容,導致產量增加。單玉華等[11]研究表明,大庫容品種具有較高的產量、氮素籽粒生產效率和氮素收獲指數。因此增密能顯著補償減氮對甬優4949單位面積穎花數和庫容的不利影響。因此培育幼穗分化期高干物質積累的品種或采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增加幼穗分化期穎花現存數有利于進一步增加產量。

3.3 增密減氮對不同類型水稻品種穎花生產效率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隨著氮肥的減施,氮素穎花生產效率隨之提升。前人[12-13]研究發現,干物質穎花生產效率和氮素穎花生產效率也影響穎花的形成。Yoshinaga等[14]研究表明,高的氮素穎花生產效率是水稻形成大庫容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發現,減施氮肥降低了穎花干物質生產效率、輻射穎花生產效率、積溫穎花生產效率和成熟期的總干物質積累量,但增加密度對于以上指標均有顯著的增加效應。王亞梁等[15]研究發現,穗分化期間有效積溫和總輻射量增加能有效增加穎花分化數,Ansari等[16]指出,每穗穎花分化數主要與幼穗形成期單莖干物質和氮素積累有關。氮肥與密度的互作研究發現,增加種植密度能夠有效補償減施氮肥帶來的穎花生產效率的減損,尤其是增加積溫穎花生產效率和輻射穎花生產效率,提高植株對光溫資源的利用,從而提高成熟期的總穎花數,擴大庫容,提高產量。這一效應在甬優4949品種上更加顯著。Huang等[17]研究發現,甬優4949相比于揚兩優6號和黃華占具有顯著較高的積溫穎花生產效率和輻射穎花生產效率。因此,增密對于大穗型品種在減氮條件下的庫容有更好的補償效應,更適合于增密減氮栽培。

4 結論

增加密度可以增加有效穗數,從而使總穎花數增加,產量提高。增密能顯著補償減氮對甬優4949單位面積穎花數和庫容的不利影響,從而提高庫容,最終實現增產。一次枝梗數、二次枝梗數和干物質積累量對穎花分化數貢獻較大。干物質積累量越多,水稻增產潛力越高。從穎花生產效率來看,減氮顯著降低了積溫穎花生產效率和輻射穎花生產效率,但顯著增加了氮素穎花生產效率,而對干物質穎花生產效率無顯著影響;增密顯著增加了積溫穎花生產效率和輻射穎花生產效率,因此在同等光溫條件下,有利于每穗穎花數最終的形成,進而提高產量。

猜你喜歡
穎花枝梗成熟期
鹽逆境對耐鹽水稻穗部性狀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鹽脅迫對水稻穎花形成及籽粒充實的影響
播期對機插雜交秈稻不同莖蘗部位稻穗枝梗數和穎花數的影響
粳稻鹽粳188 航天誘變后代穗部性狀多樣性及相關性分析
水稻內源油菜素甾醇對施氮量的響應及其對穎花退化的調控作用
三個寒地水稻品種株高與穎花數的相關分析
陳曉明 進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來十五年是花都濱水新城黃金時代
不同穗型粳稻品種(系)稻曲病粒在穗內粒位上的分布
不同成熟期桃品種在衢州市的引種試驗
多變量聚類分析對印度杧果成熟期和著色等級進行精確分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