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探析

2022-02-05 03:20劉德中滕建滔
探求 2022年3期
關鍵詞:中華馬克思主義傳統

□劉德中 滕建滔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盵1]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化發展中、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們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從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建黨一百年來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在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得來的,是在對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因此,我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扎根于五千多年傳承發展的中華文明

回顧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史、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奮斗史,我們對中華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更深刻的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由此,我們就不能再簡單重復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而要認真論證中國社會主義五千多年。我們必須據此重新書寫中國文化史、中國社會主義思想史。即使從提出“天下為公”算起,中國社會主義也有兩千年[2]。為公就是為共,就不能為私、為己,其中包含著社會主義的精髓。潘信林等[3]進一步闡述了中國傳統的樸素社會主義思想史;任平則認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援用“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來說明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初心,同時也鮮明地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中國傳統,以及丈量社會主義思想史時間軸的中國立場和中國尺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漫長歷史中、特別是對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具有起源于歐洲的社會主義思想傳統,表現為對世界五百年社會主義思想史的偉大繼續,而且具有中國古代社會主義思想傳統,更是對逾五千年中華民族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繼續,因而是兩者在當代中國融合的產物。我們不能偏愛起源于歐洲的社會主義五百年歷史尺度,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僅看作是起源于歐洲,遵循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的演化邏輯的舶來產物,而對中國原生態社會主義千年思想史脈絡視而不見。我們不能數典忘祖,不能有理解的自我遺忘。從遠古文化遺存、《詩經》到儒學的“天下大同”“天下為公”思想,還有道教的《太平經》及佛教主張的眾生平等、普度眾生式的共產主義等等,中國古代思想蘊含著較為系統的社會主義思想[4]。這些努力顯示了一些學者的學術自覺和可貴探索。

這與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并不矛盾。我們不能總是把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當作舶來品。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已經是中國文化參天大樹上生長出來的茁壯新干,中國社會主義的成功是有深厚根源的?,F代社會主義是在批判資本主義中產生的,空想社會主義包含著許多對未來社會的猜想。其中的主要根據,可以說是對原始社會的借鑒,共產主義在這個意義上就是對原始共產主義的“復歸”。毛澤東說過,人民公社運動是有我國的歷史來源的。我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可以說是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的革命實踐。這才是真正理論自信、文化自信的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5]。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能理解為文化復古主義,不是要回到孔夫子那里去找答案,不是“以儒化馬”。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弘揚者和建設者”,更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手段和目的、資源和方向不能混為一談。

沒有共同點的事物是不可能結合的,我們不能一直把社會主義當舶來品。我們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對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就應該寫出比西方五百年更長的社會主義史??障肷鐣髁x與科學社會主義具有本質的區別,我們承認那是社會主義,就應該承認類似的社會主義我們早已有之。因為我們的社會主義思想和實踐更悠久,所以我們現在的社會主義制度更加穩固,現在的社會主義國家基本上都是中國文化圈的。除了古巴以外,目前世界上的社會主義國家歷史上都是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這難道是偶然的嗎?認識不到其中的必然性,就說明我們對以儒家為主體的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都是膚淺的。

對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的正確理解應該是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社會主義因素,回答好中國人為什么能夠接受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為什么能在中國開花結果的問題。這就是“以馬解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涵,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實踐的具體問題,同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前提下發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猶如一束光照亮了漫漫長夜中我們腳下的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猶如一道閃電啟發了先進的中國青年。但是,中國走不通中心城市暴動的路,中國革命如何成功需要自己去摸索,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紅旗能夠打多久需要自己去回答,中國建設如何多快好省、改革開放如何行穩致遠也需要自己去探索。這就是馬克思主義不斷中國化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三個基本方面,一是要讓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實現具體化,二是要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總結上升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三是要在優秀的中華文化之中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解讀。第三方面的任務仍然是任重道遠的。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涵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

毛澤東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為“以馬解中”樹立了典范。毛澤東在對《三國志·張魯傳》的第一個批語中指出:“張魯傳這里所說的群眾性醫療運動,有點像我們人民公社免費醫療的味道……道路上飯鋪里吃飯不要錢,最有意思,開了我們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先河……現在的人民公社運動,是有我國的歷史來源的?!盵6](P775—776)他的這些思想值得重視。

中國歷代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等貴賤均貧富的訴求可以說是空想社會主義的追求,不可否認,平等和共富本質就是社會主義的要求?!氨樯砹_綺者,不是養蠶人”難道不是包含著對剝削的深刻認識嗎?儒家文化一直以“達則兼濟天下”教育讀書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邑有流亡愧俸錢”“先天下之憂而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茍利國家生死以”等名言響徹歷史,這可以說是歷代大儒即統治階級中先進分子樸素社會主義思想的體現。這是除農民運動之外中國傳統社會主義思想的另外一個傳統。如果今天的干部能夠做到“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命”,就不會有腐敗現象了,就能天下大治了。我們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應該認自己的老祖宗,把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夢想變成現實。

中國共產黨一直致力于文化的推陳出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是兩個東西。精神標識是表面性的、商標式的,人們一看就可以知道這是中國的、屬于中國文化的,是典型的文化符號。文化精髓則是深層次的、內核式的,是代表中國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是獨具特色的民族精神。

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是已經得到涅槃的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也是儒家思想中的精粹。具體來說,這些精神標識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勤勞勇敢。中國人尊重勤勞肯干的人,鄙視偷懶?;娜?。中國人不畏強權,敢于抗爭。中國歷史上不乏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能夠戰無不勝就是因為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敢于犧牲才能戰勝敵人。

第二,精打細算。中國人一貫精耕細作,省吃儉用。中國人習慣儲蓄、量入為出。這使中國人抵抗風險的能力比較強,一般的困難和打擊難不倒中國人。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古語“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7](P201)來倡導勤儉文化,反對奢靡享樂之風。中華民族歷來講求勤儉持家,我們應當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和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真正使崇尚勤儉成為社會風尚。

第三,尊師重教。中國人重視教育、尊重老師,過去曾有困難家庭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讀書。重視教育在華裔中也得到了明顯體現。這使中國人的勞動力素質比較高,也是中國發展的優勢。

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則包括以下幾點:

其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國人從來不搞強加于人,中國文化的強大融合能力是立足于春風化雨的。這是王道傳統,可以贏得許多朋友。

其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毛澤東就用梁鴻“不因人熱”的例子來教育干部群眾,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搞建設。1959年3月2日,毛澤東在第二次鄭州會議上講“要有志氣,不要仰仗他人”時說:我們窮人,就是不要靠揩別人的油來過活。東漢有個梁鴻,“舉案齊眉”就是講他的故事,他有老婆叫孟光,他們窮得要死,給人舂米度日,有一個人對他說:“我這里有火,你用它來燒飯吧?!彼f:“我小子鴻,不因人熱者也?!蹦阌袩?,我不沾光。梁鴻這個人后來到了無錫,成了經學家。這個人是硬漢。我看現在窮隊到窮管理區要立這個志氣。要自力更生,要有這個志向,我們人多,我們靠自己的雙手起家。

其三,言必信,行必果。不信口開河,說了就要做到是中國人的準則。言而無信是被看不起的。習近平總書記早就倡導信用文化:“‘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企業無信,則難求發展;社會無信,則人人自危;政府無信,則權威不立……要進一步健全信用制度,強化信用監管,倡導信用文化,營造信用環境……要充分發揮政府在信用建設中的表率作用,樹立誠信的形象,建設‘信用政府’?!盵8]

其四,天人合一,天下大同。中國人做事情向來講究順天應人,不違背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中國人希望天下人俱飽暖,沒有饑寒交迫和剝削壓迫。這種樸素的愿望仍然符合世界進步潮流。共享理念是這種觀念的升華,更具有普遍性。

三、“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我們應有的擔當

北宋理學大家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宏,歷代傳頌不衰。后面兩句表達了傳統儒家的文化理想和政治理想?!巴ァ笔菑膱蛩撮_始的,中國古人一直懷念堯舜之世、周公之治,儒家始終自覺傳承六經代表的中華文明經典,立志要接續、繼承、復興、發揚從堯舜周孔到以后的中國文化的主流傳統,努力復興中華文化,為的就是開子子孫孫太平盛世。

今天,中國共產黨人以實際行動做到了這點。當然,我們的“往圣”不僅包括孔夫子,也包括老子代表的道家,包括馬克思。在孔孟老莊加馬克思的基礎上,我們才站在了先賢巨人的肩膀上,我們的文化自信才有堅實的基礎,才能承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我們所說的文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對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不能把文化自信只理解為等同于傳統文化自信,這偏離了正確的軌道。

學界原來通常認為,習近平總書記于2016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第一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實,早在2016年6月28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就提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在2021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簡史》中得到了明確記載[9](P403)。這是對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自信”的拓展和完善。為此,我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審視中華傳統文化、儒家思想的現代價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自覺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如果沒有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橋梁,早期馬克思主義就難以在思想和情感上為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和廣大文化水平較低的農民所接受。中國革命需要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也要服中國的水土。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要解決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問題,尤其是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種種問題,只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是不夠的,馬克思主義必須扎下根去,馬克思主義者必須充分發掘、吸取與運用中國自身豐富的文化資源來進行社會治理和道德教化。儒家學說之所以長盛不衰,與其治天下的作用是分不開的。正心誠意修齊治平,也是共產黨執政后的修身養性、為人處事和治國理政之道。周恩來是贏得廣泛贊譽的典范。以儒學為主導的中國傳統文化包含豐富的正己正人、治事理政的智慧,對于這些寶貴財富我們不能棄之如敝履,而是必須認真研究古人先賢致君堯舜、造福民眾的經驗,尤其是儒學中的民本思想和責任意識,切實擔當起立德興國、教民化民的使命。

當然,我們提倡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不是簡單呼喚回歸儒學,更不是獨尊儒術,可以祭拜孔子,但是不能把孔子無限拔高,也不能妄圖用孔子取代馬克思。傳統文化教育不是鼓勵人們去鉆故紙堆,不分青紅皂白接受古代的一切。傳統文化教育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可以并行不悖,二者結合起來可以相得益彰。要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為我所用,必須精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這樣才能去偽存真,去蕪存菁。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問題上,我們應該用歷史的、辯證的基本觀點去分析和處理,既要反對完全排斥、蔑視以儒學為主導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化虛無主義,也要防止反對馬克思主義甚至完全拒斥西方先進文化的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沉渣泛起。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得到思想資源、智慧和啟發應該是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優勢所在,離開馬克思主義空喊高揚傳統文化的口號是完全于事無補的。

我們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時刻警惕腐朽思想文化,破除封建迷信和低俗陋習。舊文化殺人不是嚇唬人的。今天仍然不時出現封建迷信的受害者,“救救孩子”仍然需要思想文化領域的大解放。腐朽思想文化也害了不少高級干部。求神拜佛、不信馬列信鬼神的落馬高官已經屢見不鮮了。對于高級干部的思想教育、廉政建設任務仍然艱巨。個別官員中迷信落后的封建思想與當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格格不入,與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大相徑庭。不在自己的頭腦中刮一場風暴,這樣的官員就會層出不窮。

沒有思想文化的革新,富裕并不必然強大。有些富人可能會迷信。因為他們可能更加缺乏安全感,他們擔心強取豪奪的巨額財富可能保不住。在腐朽思想的支配下,他們的反常行為可能是我們所無法理解的。共產黨人應該是堅定的無神論者。我們應該不怕鬼、不信邪。我們干的是正大光明的事業,我們的旗幟是紅色的。

我們要練就金剛不壞之身,不僅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而且可以讓廣大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我們從自我革命、自覺改造主觀世界、建設新的先進文化開始,一定可以掃蕩一切腐朽、沒落的東西,把舊世界沖擊得七零八落,我們一定可以建設一個無限光明、充滿希望、遏制一切罪惡的新世界。

(二)領導干部要帶頭樹立良好家風

“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干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绷暯娇倳浽谑藢弥醒爰o委六次全會上強調:“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盵10]家里那點事“要留留神,防微杜漸,不要護犢子”。為此,領導干部要自覺推動家庭觀革命,帶頭樹立良好家風。

家風問題究其根由,既有個人問題,也有社會環境問題。只講家風建設可能還是治標的辦法,要治本就要推動家庭觀革命,這應該是自我革命的重要方面。如果高級干部主要是為了老婆孩子當官干事,對婚姻家庭的認識完全是老一套,怎么可能有新的、好的家風?

民諺說“妻賢夫禍少”,干部家庭觀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打造“賢妻”。綜觀腐敗案例,貪官夫人基本沒有不愛虛榮的,沒有一個見識長的。如果“懼內”,就是陰陽顛倒,一定不會有好下場。賢妻是管出來的,不是慣出來的。不管以前是什么樣的地位,走上領導崗位以后都要在家里立下廉潔的規矩,樹立良好的家風。

家庭觀革命的根本是在家庭生活中貫徹公私觀,自覺把家庭幸福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之中,要公私分明,不能公私不分,要大公無私,不能以私害公。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要求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不能顛倒了公私、混淆了是非、模糊了義利、放縱了親情,要管好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堅決反對特權現象,樹立好的家風家規。作為高級干部,要知道伸手必被捉,真對家人好、對自己負責就是要嚴格要求自己,慎獨自律,堅守初心。

高級干部家庭不能以權謀私,不能先富起來,不能互相攀比。做官與發財不能想兼得,進了官場就應該要求家人不要去商場長袖善舞了。習近平總書記曾嚴厲批評“不少領導干部不僅在前臺大搞權錢交易,還縱容家屬在幕后收錢斂財,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響經商謀利、大發不義之財”[10]。老百姓都知道這樣就不可能有真正公平的市場環境,老一輩革命家也往往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去經商。有些人聽話就能過安穩日子,有些人不聽就會連累先輩和家族的名聲,一時的聲色犬馬成為過眼云煙。

領導干部的家風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家庭觀革命的最高境界是進行革命化的家教,培養孩子的家國情懷,做革命事業接班人?!坝惺裁礃拥募医?,就有什么樣的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干部子女更有條件做大寫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這樣才是有出息的,能得到人民擁護的。這樣的家庭才能得到交口稱贊。

古人尚且懂得“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我們的家國情懷應該體現在有國才有家、家齊天下治。好干部要能把困難群眾當家人,解決問題不能近水樓臺先得月,必須普遍解決。必須明白,國家好了、社會好了,才能保證家庭、家人、子孫后代的安定幸福。

(三)推動儒家思想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善于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堅持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盵11]推動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僅是時代的需要,也體現了儒家思想和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的內在需求。

儒家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流,它之所以能屹立千年而依然煥發強大活力和生命力,正在于時移世易則備變,以吐故納新適應時代要求?!耙怨湃酥幘?,開自己之生面”,對儒家思想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新時代的特點要求,賦予儒家思想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無論是繼承還是創新傳統文化,都要以實踐標準為準繩,以能不能解決當今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問題為依據。

對儒家思想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按照新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新方略,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推動儒家思想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完善,使之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因此,要堅持揚棄繼承、轉化創新,繼承是基礎,創新是重點的原則。儒家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與我們黨倡導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一脈相承的,是我們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本性路徑,標志著我們黨對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一個新高度,也是新形勢下處理文化傳統“守”與“變”關系的科學指南。

(四)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據新聞報道,日本捐助抗疫物資引用了幾句中國古語,得到了大多數中國人的好感。日本朋友不僅雪中送炭,帶來了緊缺物資,而且帶火了幾句詩文。我們由此應該反思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繼承、運用、傳播是否有做得不夠之處。有些年輕人對西學沒有學到多少,對于中華傳統文化卻缺乏底子,只有補上傳統文化這一課,才談得上文化自信。

本來東亞、東南亞都是儒家文化圈,中華文化、語言文字對他們的影響是根深蒂固、難以割舍的。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華文化也必然迎來新的復興。樂觀地看,隨著文化強國的建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得到發揚光大,原來儒家文化圈的國家再次圍繞中國團結起來。同時,西方國家學習中文的愛好者構成文化中國的外圍力量。海外新儒家一直在提“文化中國”的概念,我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以中國智慧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要成為世界的文化中心,不僅要提高硬實力,更要增強文化軟實力。我們的文化復興不是復古、回到六經,而是為六經開生面,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向新高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可以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言者和友好使者,利用新媒體講好中國故事,吸引外國朋友對我們產生好感。我們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弘揚優秀中華文化,將文化強國建設推向新的高度。

我們歡迎更多外國朋友運用中文與我們交流,越文雅越好。中國作為日本的文化母國,得到其文化反饋并進一步發展是由來已久的文化現象。日本圍棋的反饋使中國圍棋達到了新的高度。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時,日本也是一個重要的路徑?,F代漢語中也有許多詞匯是外國舶來品。對此,我們的文化心態一定要開放、包容、大度,展示大國風范。

過去有些人認為漢字是落后的,文字改革要走拼音化道路?,F代神經認知科學與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證明,漢字是先進的、優秀的符號系統。漢字承載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可以讓我們受益無窮的。關鍵是我們要認真學習,真正精通它。

中華文明之所以能連續發展,與中華民族的辯證思維、樂觀精神不無關系。任何困難都嚇不倒我們,因為我們總是相信天無絕人之路,總是能夠在困難中看到光明。對于一時的得失成敗,我們總是看得很淡。我們篤信,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樣的民族,當然就有戰勝困難的底氣。我們會居安思危,也會臨危不亂。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確實對許多行業造成很大沖擊,對全球經濟產生較大影響。但是要看到,我們不是最困難的,我們比許多國家還是好不少的。我們黨是為人民利益竭盡全力的,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就是很好的示范。我們要盡快走出困境,就要堅持不懈奮斗、持之以恒創造。

困難大,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就沒有搬不走的山。以我國目前的經濟基礎,努力干一些補短板的事情應該都算不了什么了。以前我們白手起家,把北大荒變成北大倉,把許多荒山荒島變成花果山、森林公園,把許多沙漠變成了綠洲,建立了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主要依靠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們可以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

前景好,頭腦一變天地寬。只要發揮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迸發創造力,就可以發現機會很多。一扇門關上的時候,有心人可以打開一扇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汽車生產商可以變成口罩生產商,圍繞市場需求轉變,新的商業機會顯然是很多的。中國的人口、市場規模決定了中國可以成為自足的系統。我們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主要努力方向,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是可以解決許多企業供應鏈、產業鏈問題的。人們總是需要生活、娛樂的,特殊情況可以改變人們滿足需要的方式,需要本身不會減少。電影院不開了,網絡娛樂、游戲就相應增長了,“云”上氣象萬千,就看誰能把握新的機會了。

我們經歷過許多挑戰,終于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刻。我們也必須面對新的挑戰,砥礪奮進,把困難踩在腳下。中國人民是過慣了苦日子的,經歷的圍困、制裁可以說都沒有影響大局。外有強寇,必然不希望我們坐大,必然對我們百般刁難。我們必須放棄幻想,處亂不驚。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不要怕亂、怕變,要敢于亂中取勝。在策略上,有時候故意制造點混亂都可以迷惑敵人。對于疫情遭遇戰,我們打了個漂亮仗,很快就扭轉局面,化被動為主動。對比最有說服力,要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我國發展,而且是更好的高質量發展,我們這個有深厚歷史底蘊的民族應該有足夠的智慧。

中華民族的未來無限美好,社會主義的前途無限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可能不是社會主義再次風起云涌。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就是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就要強化問題意識、時代意識、戰略意識,緊密跟蹤億萬人民的創造性實踐,回應他們的呼聲和關切,把準時代的脈搏,直面重大的問題,用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的國際視野認識問題的本質和內在聯系,借鑒吸收古今中外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斷在解決重大時代和實踐課題中推進理論創新。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充分檢驗,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和實踐性在中國得到充分貫徹,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充分彰顯?!盵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取得成功,馬克思主義的命運和中國共產黨、中國文化、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大發展,世界社會主義必然迎來新的高潮。

在中國的民族獨立、民族解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社會主義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沒有馬克思主義的傳入,沒有社會主義的刺激,中華民族可能仍然處于沉睡之中。覺醒過來的中華民族,必須傳承發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結合,把21世紀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推進到新的境界。

猜你喜歡
中華馬克思主義傳統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兒童觀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