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巢老人的生活滿意度現狀及其與貧困、希望感的關系研究

2022-02-07 14:13王雙雙
錦州醫科大學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空巢結果顯示學歷

王雙雙

(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或者子女長期在外或子女不在老人身邊的老年人[1]。有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不斷增長,有數據顯示,當前我國老齡人口近一億人,這其中有約四分之一為空巢老人,而農村老年人中的空巢老人占到近70%[2-3]。由于農村經濟條件較差,貧困老年人口比重較大,這就無形當中降低了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水平[4]。希望感是指相信自己可以實現某一目標的信心。農村空巢老人長期承受貧困困擾,嚴重降低其希望感水平。而希望感水平低,其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望就會降低,進而就會影響其生活滿意度水平。當前已有研究結果證實[5-6]老年人貧困、希望感與其生活滿意度兩兩之間存在相關關系,但是三者之間是否存在中介作用,特別是農村空巢老人貧困、希望感與其生活滿意度三者之間是否存在中介作用的研究甚少[7]。因此,本研究旨在調查了解當前錦州市農村空巢老人生活滿意度水平現狀以及驗證希望感在農村空巢老人貧困對于生活滿意度之間是否存在中介作用,這也為提高空巢老人生活滿意度水平提供另一個參考方案。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于2021年2月至2021年9月期間,對遼寧省錦州市北鎮、義縣、黑山的空巢老人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1)年齡超過60歲的老年人;(2)對待本研究完全支持;(3)擁有農村戶口并且長期居住農村;(4)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有嚴重心、肝、腎、神經系統等疾病及惡性腫瘤;(2)既往曾經神經科或精神科醫生診斷的腦器質性疾病(如腦梗塞等)或重型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癥等);(3)智力低下者等。

國家統計局最新的扶貧標準為空巢老人年人均純收入2400元,將研究對象分為貧困(個人年收入<2400元)與非貧困(個人年收入≥2400元)。本研究共發放問卷435份,回收且有效問卷396份。有效回收率為91.03%。貧困現狀:貧困空巢老人217人,非貧困空巢老人179人;性別:男性為206人,女性為190人;年齡:60~64歲110人,65~69歲155人,70歲以上131人;學歷:小學為106人,初中學歷為131人,高中學歷為72人,??茖W歷為35人,本科學歷為52人。

1.2 研究工具

(1)一般情況調查表:該量表主要涉及農村空巢老人的個人資料,如老年人的年齡、性別、學歷和家庭月收入水平和子女情況等基本信息;(2)生活滿意度量表[8]:該量表用于評價農村空巢老人生活滿意度情況水平。量表主要有5個條目,每個條目得分為1~7分,得分越高,提示空巢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水平就越高。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23;(3)成人特質希望量表[9]:該量表用于評價空巢老人希望感水平。該量表主要包括動力思維和路徑思維2個維度,總計12個條目構成,每個條目得分范圍1~3分,總分為36分。得分越高說明希望感水平就越高。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36。

1.3 調查方法

本研究開始調查招聘10名在校護理大學本科生為調查員,均經過系統的統一培訓,調查員對于調查問卷內容理解程度一致,均無異議。調查時使用統一指導語。本研究調查前向調查對象解釋清楚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以及承諾對其個人資料嚴格保密,調查問卷現場發放現場回收,回收的問卷由兩名調查員經過雙人核對無誤后錄入數據庫內容,保證錄入數據的準確性,同時對于不符合要求調查問卷予以剔除。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不同人口學資料的空巢老人生活滿意度、希望感得分比較應用方差分析或t檢驗。不同空巢老人貧困現狀的希望感水平與生活滿意度之間關系應用Pearson相關分析。并用多元回歸分析、Bootstrap法驗證空巢老人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不同人口學資料的空巢老人生活滿意度、希望感得分比較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空巢老人生活滿意度得分為(18.50±5.41)分。其中貧困空巢老人的生活滿意度得分(17.76±3.58)分、希望感總得分(21.18±3.99)分,均低于非貧困空巢老人生活滿意度得分[(19.41±3.63)分、希望感總得分(22.35±2.89)分],見表1。

表1 不同人口學資料的空巢老人生活滿意度、希望感得分比較分]

2.2 空巢老人希望感得分與生活滿意度滿意度之間關系

貧困空巢老人希望感得分、動力思維得分、路徑思維得分與其生活滿意度得分之間均呈正向相關關系,相關結果為(r=0.473、0.481、0.366),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貧困空巢老人希望感得分與其生活滿意度得分之間(n=217,r)

2.3 希望感在空巢老人貧困現狀和生活滿意度之間的中介作用

以生活滿意度為因變量,以單因素方差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學歷(作為啞變量)是生活滿意度影響因素(β=-0.081,P<0.05)??刂茖W歷變量,以貧困現狀為自變量,以生活滿意度為因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貧困現狀能夠負向預測生活滿意度,得分(β=-0.203,P<0.05);然后,以貧困現狀為自變量,以希望感得分為因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貧困現狀可以負向預測希望感總得分(β=-0.152,P<0.05);之后以生活滿意度為因變量,以貧困現狀、希望感得分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希望感總得分可以正向預測生活滿意度得分,貧困現狀對生活滿意度得分的負向預測作用依然明顯,但與之前相比,其預測作用有所下降。這說明希望感總得分在貧困現狀和生活滿意度得分之間起到中介作用,見表3。

表3 希望感在空巢老人貧困現狀和生活滿意度之間的中介作用

非參數百分位Bootstrap程序是應用重復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原始數據(n=396)中抽取5000次,然后依據抽取的樣本擬合空巢老人貧困現狀經希望感對生活滿意度的中介效應模型,分別生成并保存5000個中介效應估計值,生成的效應值按大小進行排序,最后用第2.5百分位數和第97.5百分位數估計中介效應95%的可信區間。結果顯示,路徑對應的可信區間為(-0.159,-0.499),不包括0。置信區間不包括0,則認為中介效應是存在的[6]196-197,210。這提示希望感在貧困現狀和生活滿意度之間的中介作用明顯。中介作用大小為0.425×-0.152=-0.065,中介作用占總效應的比率為0.425×-0.152/0.204=31.7%。中介作用路徑見圖1。

**表示P<0.01

3 討 論

3.1 空巢老人生活滿意度、希望感、貧困現狀分析

非貧困空巢老人生活滿意度得分(19.33±3.20)分,高于貧困空巢老人(17.82±3.31)分,這與譚建剛等[10]對城市空巢老人的調查結果相似。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可能是經濟狀況的高低可以直接影響空巢老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水平。調查結果顯示,農村空巢老人中男性老人希望感總分高過女性空巢老人希望感得分,這與程根娣[11]等人對于社區空巢老人的調查結果相統一。出現這種結果的可能原因是男性空巢老人在年輕時常年外出打工,常年吃苦耐勞,忍受外面的寒酸,心理承受能力更強,不容易收到外界負面環境影響,而女性更敏感,外界環境稍有改變,就會出現有心理變化,因此,農村空巢老人女性希望感得分低于男性空巢老人。學歷越高的空巢老人,其生活滿意度得分就會越高,該結果與程嬌嬌[9]40-43等人的調查結果相統一??赡艿脑蚴浅霈F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學歷高的空巢老人由于接受的知識多,見識廣,對于生活中的不如意能夠有效調節,進而生活滿意度得分就會高于學歷偏低的空巢老人。同時調查結果顯示,學歷越高,空巢老人的希望感總得分水平也會越高??赡茉驗閷W歷越高的空巢老人,常常對自己的期望就越高,為了實現自己的期望值不斷努力,所以高學歷的空巢老人希望也就越強。

3.2 空巢老人希望感在貧困現狀與生活滿意度之間中介作用分析

進一步調查結果顯示,空巢老人希望感得分與空巢老人生活滿意度之間為正向相關關系。孫忠國等[12]人和溫忠麟[13]也證實這一結果??粘怖先讼M兴皆礁?,其生活滿意度就越高。

空巢老人希望感在貧困現狀與生活滿意度之間起到中介作用。這提示空巢老人的貧困現狀除了可以直接影響其生活滿意度水平外,還可以通過影響其希望感水平進一步再影響其生活滿意度水平。由于生活在農村,經濟來源較少,而隨著物價飛漲,導致空巢老人要面對很多生存壓力,而由于年齡的不斷增長,很多農活都有心無力,這就使得空巢老人的很多期望值不能實現,這就大大降低空巢老人的希望感水平[14-15]。由于貧困降低了空巢老人的希望感水平,導致空巢老人對未來的預期降低,這也加大空巢老人對當前生活環境的不滿,這就嚴重影響空巢老人的生活滿意度[16-17]。

綜上所述,貧困不但能夠直接降低空巢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水平,還可以作用于希望感,并以希望感為中介進一步影響空巢老人的生活滿意度。因此,要想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水平,可以通過定期請相關心理專家進行講座、給空巢老人提供一些娛樂活動等提高空巢老人的希望感水平,進而提高貧困空巢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水平。

猜你喜歡
空巢結果顯示學歷
學歷造假引發法律糾紛
學歷軍備競賽,可以休矣
關愛空巢老人
關愛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獨
最嚴象牙禁售令
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野生大熊貓保護取得新成效
知識無力感
“學歷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