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研學實踐活動中的道德養成教育

2022-02-09 02:31福建省泉州市晉江毓英中學王惠珊
亞太教育 2022年23期
關鍵詞:研學課外初中生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毓英中學 王惠珊

伴隨學科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開始意識到道德培養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通過組織多樣化研學實踐活動的形式,對初中生進行正確道德思想的引導。由于學校中用于學科教育的時間有限,研學實踐活動大多被安排在課外開展,因此面對人們對學生素養品德要求的提高,教師應從多角度探究研學實踐活動的內涵。通過帶領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使其在課堂中接受的道德思想得到內化和應用,以此達到培養綜合型學生的教育目標。

一、初中生研學實踐活動中的道德養成教育的作用

在初中生相關的道德著作中提出,對初中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應重點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征,使其在學校教育中逐步養成關心愛護集體和熱愛勞動的道德品質,為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奠定基礎。研學實踐活動作為新興的道德教育形式,既是對德育教育形式的有效拓展,也是落實素質育人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在研學活動中既有合作交流型的交往活動,又有培養社會公德的實踐型活動,能使學生從多角度體會社會公德的內涵,有利于提升學生對自身行為舉止的約束控制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工廠、牧場等社會實踐場所中,使學生明確不同場所應遵守的行為規則,并對研學的內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另外,體驗不同職業和社會工作內容也是研學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參與這類活動,能提升學生未來職業規劃的科學性,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就業觀念。

二、初中生研學實踐活動中道德養成教育的策略

(一)在研學實踐活動中合理開展道德引導

研學實踐活動不僅是檢驗學生道德養成情況的重要途徑,還是學校開展課外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助于通過實踐增強課內道德教育效果。因此教師在組織研學實踐活動前,應對道德教育活動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從中選擇新穎的、適宜的實踐活動形式,通過豐富研學活動主題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相較校內開展的德育講解課,研學實踐活動更容易帶領學生進入真實的道德情境中,進而達到道德思想認識和行為習慣的雙重提升。結合初中教學大綱中提出的合作教育思想,教師可以組織合作探究型的研學實踐活動,由教師提出不同的實踐活動主題。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感興趣的主題,選擇相同實踐主題的學生自動成為一組,組內應針對參與研學實踐活動的感受和看法進行探討交流,以此提升對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的理解。

研學實踐活動的性質決定了其可以融入不同的人文主題。相較以往校內灌輸式的德育課程來說,借助研學活動實踐性強和參與度高的特點,更容易在活動中激發學生共情,使學生產生對活動主題的認同感,進而實現道德素養與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因此教師在組織研學實踐活動時,還可以以紅色教育和勞動教育為主題,使學生在實踐中建立正確的榮辱觀和理想信念,并增強對社會道德觀念的認同。同時,在學生參與研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指出學生的不良行為,改變根據學習成績對學生產生的固定印象,使學生身心兩方面都能在活動中得到健康成長。由于課外研學實踐活動的開放性,初中生有更多機會接觸真實的社會生活,使學生對社會的認知不只停留于教材的概括性語言中,還能以實踐的方式感受不同階段的社會變化,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學習觀和社會責任感。通過接觸社會生活的方式,學生對不同職業社會工作者的真實狀態能有更深的了解,進而更加重視職業規劃和人生選擇,以便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加強研學實踐活動中的課程體系建構

教師可以整合開展研學實踐活動應達成的道德培養目標,在明確的活動目標指引下組織實踐活動。除學校每月固定開展的研學活動外,教師還可以完善課外研學活動的課程體系,依據學生現階段道德素養的變化開展針對性的實踐活動。例如,教師可以以城市內部的紀念館和博物館為活動場地,開展以紅色精神為核心的研學活動,向學生講解博物館中物品經歷的革命事件,通過參觀實物的方式提升學生對革命精神的理解深度,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教師還可以以探究古城文化為核心帶領學生參觀城區周圍的傳統村莊,使學生在了解傳統建筑風格的過程中提升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另外,除組織不同主題的研學實踐活動外,教師還可以開拓社區服務和公益活動形式的研學活動,在與現今生活關系密切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通過參與志愿活動,學生對社會發展狀況會有更深的了解,在體驗過程中會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和班級行為準則,也更容易理解課堂上教師講解的理論性道德知識。

對于初中生來說,教師擁有更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因此在課外研學活動中學生會對教師產生更強的依賴感。針對這種學習心理,教師應科學發揮自身引導作用,真正增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道德認知。例如在開展野外研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對野外生存知識進行重點講解,利用新奇的野外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進而促使學生達到科學文化素養和基本能力的雙重提升。在開展研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應重視實踐活動的內容和主題,還應建構體系化的研學活動課程,促進學生在不同的實踐活動中提升道德意識,使研學活動成果成為規范學生行為的重要內容。

(三)在研學實踐活動中構建科學評價體系

在開展研學實踐活動時,教師應豐富開展教學評價的方式,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和認知轉變進行客觀評價,充分發揮實踐學習活動對學生道德素養的強化作用。同時,評價結果也是教師調整研學活動的重要參考。作為兼具實踐性和體驗性的課外活動,對研學實踐活動進行評價不能只從結果入手,而應由教師和學生分別對研學活動過程中的體驗和變化進行記錄,進而從觀察細節變化入手評價學生的研學過程。另外,針對研學活動過程中的問題,參與學生會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和認知,因此教師可以重點對計劃外的活動表現進行評價,以此衡量學生應變能力和道德認知的提升水平。

研學實踐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對學生全方面素養教育的主要途徑。因此在對研學活動進行評價時,也應從綜合能力方面入手,對學生參與研學活動前后實踐能力和素養認知的變化進行對比。教師可以以評價過程中學生的素養短板為基礎開展針對性的研學活動,真正實現道德素養的全面培育。除豐富研學活動評價方式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拓展評價主體的方式完善評價體系。為得到對學生素養品質的全面認知,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家長和自我評價幾種形式,從多方面檢驗研學實踐活動的效果,使道德養成教育真正滲透于研學實踐活動中。將學生和家長評價引入研學實踐活動,是對以往教師評價模式的創新,是使教育過程擺脫應試教育思想的重要體現,能在不同類型的研學實踐活動中科學客觀地評價學生表現,有利于彌補教師唯成績評價模式的不足,也有利于提升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效果。

(四)增加研學實踐活動與教學內容的契合

在組織研學實踐活動時,教師應對近期校內道德教育的理論課程進行了解,既應保證課外實踐活動與課堂道德教育內容相符合,又應使實踐活動與初中生的認知水平保持一致。在選擇研學活動主題和開展形式時,教師可以以學生對生活事物的興趣點為重要參考,使學生在體驗參與的過程中獲得素養的有效提升。針對初中階段的研學實踐活動來說,應在學生已有的道德認知基礎上開展,這樣能使學生在學校積累的道德知識得到應用,達到課內外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銜接,使學生能將更多精力集中于對實踐活動的探索中,也能提升課外研學活動的價值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師應對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表現和行為習慣進行認真觀察,提升研學活動的科學性和趣味性。同時教師也應明確,對學生來說教師并不是唯一的教育主體,教師應將家長參與作為豐富研學活動形式的重要方式,在日常教學中對每個學生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長職業進行充分了解。依據研學實踐活動主題的不同,教師可以邀請家長結合自身工作經歷進行活動宣講,發揮榜樣作用,使學生自覺約束不良行為,以便充分發揮研學實踐活動的思想教育價值。

例如在各科教材中都涉及紅色精神和傳統文化要素的學習,這些知識中蘊含的品質和精神一直是指導社會實踐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可以以此為抓手組織精神教育類的研學實踐活動,依據不同學校教育資源的差異,可以播放革命題材的電影和視頻,或以帶領學生重走長征路的形式,或以欣賞見證過國家發展歷史的文物等形式,使學生對國家的發展歷史和民族精神有更深的理解。通過這種形式,能使課外研學活動與學科教學的主題保持一致,便于將道德思想教育在不同環境中延續,使學生可以將學科教材中的文化知識和精神理念與實物進行對應,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深厚的文化素養。

(五)對課外研學實踐活動進行多方面反思

從現階段研學實踐活動的組織情況來看,有一部分教師對研學活動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識,會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組織實踐活動,通過增加研學活動趣味性的方式吸引更多學生參與,但在結束研學活動后往往缺乏鞏固交流環節,使學生的實踐問題和學習感悟缺乏解決和表達的空間。這種模式下的研學活動往往流于形式,難以發揮實踐活動對道德素養的培養作用。因此在初中階段,教師不僅應豐富研學實踐活動的形式和主題,還應定期對研學活動效果和過程進行反思,總結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的提升。通過對研學活動的反思與總結,真正提升活動的教育價值,使學生的實踐問題得到解決。在現今素質教育理念深入各學科教學的背景下,教師應對研學實踐活動的價值進行深入思考,通過技術手段的融入對學生的研學活動效果進行科學分析,以此提升研學活動的針對性。

例如在開展以清掃烈士陵園為主題的實踐活動中,教師除帶領學生完成清掃活動和講解烈士的奉獻事跡外,還應引導學生向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活動感悟以及從活動中得到的其他知識等。通過總結研學活動感受的形式,使清掃烈士陵園的活動不僅僅是學校安排下的實踐活動,更是促進道德品質發展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

綜上所述,在初中教育階段,通過組織不同形式的研學實踐活動,有助于提升道德教育效果,既能增加學生對真實社會生活狀態的了解,又能幫助其建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因此,教師應對研學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進行科學探索,對學校的教育資源進行多種形式的組合,將研學活動與學科教育等多種教育形式結合,促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進行思考,提升對道德知識的理解深度,以便落實立德樹人的道德教育觀念。

猜你喜歡
研學課外初中生
《發明與創新》(初中生)征稿啦
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發明與創新·初中生》征稿啦!
小滿課外班
我的“課外老師”
把研學從省內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國外
研學之旅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學老師娶個初中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